研究人員提出富勒烯晶體的新生產方法,比現有技術快50倍

2021-01-08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和電氣通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效的技術,用於生產一種獨特的富勒烯晶體,即富勒烯鰭狀微柱(FFMP),該技術在下一代電子產品中具有重要用途。生產一維富勒烯晶體需要專業的技術,用一般的生產方法需要幾天的時間。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退火工藝開發出了一種非常簡單的製作方法。

研究人員利用一個小型加熱裝置,將富勒烯加熱到1173開爾文的溫度,持續約一個小時。原本沉積在加熱設備中的富勒烯會因為高溫而結晶,隨後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重新結晶。這種被稱為退火的整體過程,比生產富勒烯晶體的現有技術快了五十多倍。生產出的富勒烯晶體被命名為「富勒烯鰭狀微柱(FFMP)」,具有獨特的結構。

研究人員研究了在不同環境條件、溫度和加熱時間下的退火,最後將目光投向了在電氣元件中表徵FFMP。作為這項研究的下一步,有望確認並獲得導電性和n型半導體功能,因為普通的富勒烯具有這樣的特性。此外,通過修改工藝開發「富勒烯羽化納米柱(FFNP)」也是令人期待的。在不久的將來,FFMP(或FFNP)有望在場效應電晶體、有機光伏等領域發揮作用。

論文標題為《Simple anneal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unique one-dimensional fullerene crystal named fullerene finned-micropillar》,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雜誌上。

相關焦點

  • 淺談顆粒富勒烯的發展史
    它位於群集和宏對象之間的過渡區域中,具有納米級尺寸的材料不僅在諸如設備技術和藥物輸送等領域具有潛在的技術應用,其動力學行為往往需要使用量子力學工具來表達描述。如果顆粒的粒徑為10納米至10微米,則粒徑為1000倍,而體積為9倍至10倍,因此這兩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納米顆粒與塊狀材料不同的原因是,它們的表面積相對可以增加,就是超細顆粒的表面形成覆蓋有褶皺,類似結構主要常見於有高表面能的不穩定原子。
  • 科研人員提出晶體電光係數的多晶粉末測試方法
    電光晶體是一種重要的功能晶體,以此製成的高速電光開關、電光調製器和電光偏轉器在雷射技術、光譜技術等領域中有重要應用。儘管部分實用的電光晶體已實現商業化,但當前仍需發掘更多性能優良的電光晶體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電光晶體應用需求。
  • 英製造出80納米富勒烯晶體
    英國薩裡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製造超小純碳晶體的方法,它完全由球形碳「巴克球」分子(即C60),即富勒烯構成。所使用的方法涉及將兩種液體混合在一起,其中一種就包含處於低溫下的C60。
  • Chem Commun:新方法合成出具有較高抗HIV活性的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
    2020年4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斯科爾科沃理工學院能源科技中心、俄羅斯科學院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和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一步法來獲得水溶性富勒烯化合物,這些富勒烯化合物具有顯著的生物學特性,比如有效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能力。
  • 金屬富勒烯Sc3N@C7在晶體中旋轉的相變過程被成功觀察
    金屬富勒烯Sc3N@C7在晶體中旋轉的相變過程被成功觀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47:39 金屬富勒烯Sc3N@C7在晶體中旋轉的相變過程被成功觀察到,這一成果由德國萊布尼茲固態和材料研究所
  • Org Biomol Chem: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有效抵抗流感病毒、HIV...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俄羅斯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方法有助於獲得水溶性的富勒烯衍生物(fullerene derivative),所獲得的富勒烯衍生物有效地抵抗流感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巨細胞病毒(CMV)。
  • 比可微架構搜索DARTS快10倍,第四範式提出優化NAS算法
    在最近的 AAAI 2020 中,第四範式提出了一種基於臨近迭代(Proximal Iterations)的 NAS 方法,其速度比 DARTS 快了 10 倍以上。由於新的目標是難以解決的,我們進一步提出了一種高效的算法,由近端啟發法進行優化。 通過這種方式,NASP 不僅比現有的可微分的搜索方法速度快,而且還可以找到更好的體系結構並平衡模型複雜度。最終,通過不同任務的大量實驗表明,NASP 在測試精度和計算效率上均能獲得更好的性能,在發現更好的模型結構的同時,速度比 DARTS 等現有技術快 10 倍以上。
  • 研究人員開發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設備
    目前的技術實現方法是將雷射束從移動的鏡子上反射出去,這種機械方法導致了較慢的掃描速度和不精確性,更不用說容納雷射和鏡子的設備的巨大物理尺寸和複雜性。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科的研究小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描述了利用「光子晶體」的新型光束掃描裝置,消除了對移動部件的需求。
  • 基於現有設備研發的新型量子加密系統,速度是當前技術的5至10倍
    我們現在真的需要認真思考,怎樣利用各種技術來保護我們的網際網路信息。」為了避免這一潛在的巨大威脅,研究人員在研製量子計算機的同時,也同時在利用量子的屬性,以在量子計算機上創建量子數據加密。量子密鑰分配(QKD)是從1984年提出的,但是現在才開始有應用出現,如歐洲科技公司現在銷售的基於雷射的QKD系統;我國用衛星成功得向兩個相距1200公裡的陸基電臺發送量子密鑰。
  • 新方法合成的富勒烯硬度超鑽石
    莫斯科理工學院、俄羅斯超硬和新型碳材料技術研究所(FSBI TISNCM)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方法合成了超硬富勒烯材料,硬度超過鑽石。天然鑽石的硬度接近150 GPa,但超硬富勒烯的硬度超越鑽石,成為在150到300GPa列表值範圍內位列第一的堅硬材料。碳簇是以60個原子組成球體形式的碳分子。碳簇首次合成於20多年前,當時這項工作被授予諾貝爾獎。碳球內的富勒烯以不同的方式排列,這種材料的硬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如何相互關聯。
  • 富勒烯化合物可消除HIV和HSV等病毒感染
    Skoltech教授Skoltech能源科學技術中心和RAS化學物理問題研究所的科學家與其他四個俄羅斯和國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了一種有助於獲得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的新反應。有效對抗流感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單純皰疹病毒(HSV)和巨細胞病毒(CMV)。
  • Small:內外兼修——神奇的金屬富勒烯功能材料
    因此金屬富勒烯是一種具有重要研究意義的分子納米材料,在信息科學、能源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已在生物醫學成像、腫瘤和肺纖維化等重大疾病治療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可望在不久的將來贏得廣泛的商業化應用。
  • 2020富勒烯進展:王春儒,甄明明,謝素原,賈曉芳,房喻,盧興
    ,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特聘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客座教授,現任中國科學院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富勒烯和金屬富勒烯的製備、表徵,以及納米藥物的研製,近年來在包括Nature,Science, Nature Commun., JACS, Adv. Mater.等雜誌上發表文章200 多篇,申請發明專利150餘項。
  • 科學網—富勒烯新應用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楊保國)近日,《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上峰課題組在富勒烯新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 富勒烯造就新材料傳奇 內蒙古承載富勒烯產業化(組圖)
    據專家介紹,富勒烯是一種新的以單質形式存在的碳,具有不尋常的特性,其代表性成員碳60(C60)等更被譽為「納米王子」。其硬度比鑽石還高,韌度是鋼的100倍,導電性超過銅而重量只有銅的六分之一,這樣的特性使其成為許多高新技術領域應用潛力巨大、不可替代的材料。  任何由碳這一種元素組成,以球狀、橢圓狀或管狀結構存在的物質,都可以被叫做富勒烯。
  • 研究人員發現用矽分裂和聚集光子的新方法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與矽配對的有機分子是一種稱為蒽(Anthracene)的碳灰」 。該論文描述了一種將矽化學連接到蒽上的方法,該方法創建了一條分子線,這條分子線允許能量在矽和類似灰燼的物質之間轉移。 「我們現在可以對這種材料進行微調,以對不同波長的光做出反應。
  • EPFL研究人員製造納米器件 速度是當前電晶體的100倍
    【來源:cnBeta.COM】EPFL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比當今最快的電晶體運行速度快十倍的器件。新設備的運行速度也比目前計算機中的電晶體快100倍左右。他們發明的納米級設備能夠產生高功率太赫茲波。研究人員還說,該裝置的高功率皮秒操作有望用於先進的醫療技術,包括癌症治療。太赫茲波在電磁頻譜中介於微波和紅外輻射之間,以每秒10億至30萬億次的頻率振蕩。太赫茲波因其獨特的特性而受到追捧,包括穿透紙張、衣物、木材和牆壁的能力。 這些電波還能夠攜帶數據,這可能為更快的無線通信打開了大門。
  • 我國深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研究獲突破
    KBBF晶體已經被我國用於發展一系列獨有的相關深紫外固體雷射技術和雷射源裝備,並在眾多前沿科學研究中獲得了重要應用。然而,KBBF晶體存在難以克服的本徵缺陷,如原料鈹元素有劇毒、存在嚴重的層狀生長習性,從而極大地制約了其商業化生產和應用進程。因此,世界各國科研機構都在積極探索發展新一代的深紫外NLO晶體材料。
  • 日本研發了一種生長高質量GaN晶體的新技術
    蓋世汽車訊 氮化鎵(GaN)晶體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材料,可用於研發下一代功率半導體設備。據外媒報導,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與東京工業大學(Tokyo Tech)研發了一種生長高質量GaN晶體的技術,與現有技術生長的GaN晶體相比,新技術製成的GaN晶體缺陷會少很多。
  • 工學院劉劍飛課題組創新性提出碳納米結構自動建模算法
    該論文基於有限元網格剖分技術提出了任意構型碳納米結構自動建模方法,開發了快速、高效、精確的自動建模工具。這一技術有望取代當前主觀、低效、繁重的手動建模方式,為碳納米領域研究提供助力。建立原子模型是運用分子動力學等數值模擬方法研究碳納米新材料的首要步驟。目前的主要建模手段是手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