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富勒烯Sc3N@C7在晶體中旋轉的相變過程被成功觀察

2021-01-08 科學網

金屬富勒烯Sc3N@C7在晶體中旋轉的相變過程被成功觀察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47:39

金屬富勒烯Sc3N@C7在晶體中旋轉的相變過程被成功觀察到,這一成果由德國萊布尼茲固態和材料研究所Fupin Liu、Alexey A. Popov、Stanislav M. Avdoshenko團隊合作取得。 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31日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科研人員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確定了Sc3N @ C2v(7854)-C70的分子結構。可變溫度X射線衍射分析揭示了富勒烯籠在兩個方向之間的溫度驅動跳躍狀旋轉所形成的相變細節。而在較低溫度的P21/c相中,富勒烯主要佔據一個取向,而在較高溫度的C2/m相中,富勒烯佔據兩個取向。

這項工作提供了一個金屬富勒烯晶體中定義明確的有序-無序轉變的罕見例子,因而對無序阻礙金屬富勒烯結晶學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見解。

附:英文原文

Title: Caught in Phase Transition: Snapshot of the Metallofullerene Sc3N@C70 Rotation in the Crystal

Author: Yajuan Hao, Yaofeng Wang, Vasilii Dubrovin, Stanislav M. Avdoshenko, Alexey A. Popov, Fupin Liu

Issue&Volume: December 31, 2020

Abstrac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Sc3N@C2v(7854)-C70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Variable-temperature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unraveled the details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caused by the temperature-driven jumplike rotation of the fullerene cage between two orientations. Whereas in the lower-temperature P21/c phase the fullerene predominantly occupies one orientation, two orientations become equally occupied in the higher-temperature C2/m phase. This work provides a rare example of the well-defined order–disorder transition in metallofullerene crystals and thus gives important insight into the problem of disorder impeding metallofullerene crystallography.

DOI: 10.1021/jacs.0c10758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0758

 

相關焦點

  • 淺談顆粒富勒烯的發展史
    其中,富勒烯家族中的C60具有最重要的研究意義。在室溫下,該材料晶體採用面心立方晶體,每個C60分子定向紊亂的結構,可以視為立方密閉包裝,其中單個C60分子的旋轉和方向與其鄰居不相關。準彈性中子散射測量結果證實了這種在室溫下快速的各向同性重取向,導致截短的二十面體的時間平均為球形對稱。鑑於富勒烯幾乎是球形的對稱性,這種物理結構令人驚訝。
  • 觀測相變記錄材料結構變化過程
    DVD-RAM等可擦寫光碟的有代表性的相變記錄材料其結構高速變化的情況進行了觀測。 相變記錄是利用非晶相和晶相的相變而實現的。利用相變光碟記錄信息時,首先向處於晶體狀態的記錄膜瞬時照射雷射,使其熔化,然後疾速速冷卻。這樣,熔化狀態來不及晶化,就以非晶狀態固化。此時,如果照射不會使非晶相轉變成晶相的弱雷射,由於非晶相和晶相的反射光強度不同,便能夠讀取記錄信息。刪除記錄時則照射不使非晶相熔化的強雷射,使原子重組,重新回到晶相狀態。
  • Small:內外兼修——神奇的金屬富勒烯功能材料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王春儒團隊多年來致力於金屬富勒烯的合成、表徵、電子自旋特性、生物醫學應用等研究,特別是發展了以金屬富勒烯腫瘤血管靶向阻斷為代表的一系列生物醫藥研究,大大推動了金屬富勒烯的應用進程。近期王春儒研究員和王太山博士在Small上撰文闡述金屬富勒烯功能材料的研究進展,特別介紹了金屬富勒烯在腫瘤治療、抗氧化、分子磁體、電子器件等方面展現出的優異性能。
  • 物理學家利用原子振蕩來控制表面結構相變
    哥廷根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現已成功地將這一原理轉化為固體,從而控制了其表面的晶體結構。結果已發表在Nature上。 許多科學學科都希望對物質進行主動光學控制,全光磁開關就是突出的例子,光誘導的固體亞穩態或異質相以及化學反應的相干控制。通常,這些方法動態地將系統引向遠離平衡的狀態或反應產物。
  •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二氧化釩金屬-絕緣體相變機理同步輻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智能節能機敏材料二氧化釩(VO2)具有對外界紅外線進行感知和調控的特性
  • 研究人員提出富勒烯晶體的新生產方法,比現有技術快50倍
    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和電氣通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高效的技術,用於生產一種獨特的富勒烯晶體,即富勒烯鰭狀微柱(FFMP),該技術在下一代電子產品中具有重要用途。生產一維富勒烯晶體需要專業的技術,用一般的生產方法需要幾天的時間。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退火工藝開發出了一種非常簡單的製作方法。
  • 關於過渡金屬氧化物中,金屬與絕緣體的轉變,最完整的圖景出爐!
    相變在科學研究中一直是至關重要的,從水到冰或蒸汽的變化就是一個簡單例子。對於今天的開創性研究來說,一個重要的相變是在被稱為「相關氧化物」材料中從金屬到絕緣體的相變。相變溫度越高,越接近室溫,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就越有吸引力。本研究重點是一類重要的過渡金屬氧化物:鈣鈦礦。與氧一起,這些氧化物結合了一個電子活性離子和一個電子非活性植物離子。後一種離子可以是許多稀土元素或鹼土金屬中的任何一種。因此,科學家可以在不改變相關化學物質的情況下,選擇相對較小或較大的原子尺寸。附圖左側顯示了鈣鈦礦型過渡金屬氧化物的基本晶體結構。
  • 首次觀察「時間晶體」相互作用
    阿爾託大學的旋轉冰箱。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 Mikko Raskinen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目睹了稱為「時間晶體」的新物質階段的相互作用。該發現發表在《自然材料》上,可能會導致其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因為時間晶體在變化的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保護相干性是阻礙強大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
  • 金屬頂級期刊論文:首次報導一種新的馬氏體相變機理!
    增材製造鈦合金馬氏體相變機理研究尚無共識,對顯微/納米結構演變(馬氏體相分解)的深刻理解至關重要。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相變機理:通過熱處理過程中元素濃度變化逐步置換晶格中的 Al, V和Ti原子。關於馬氏體相變機理的總體研究尚無共識,因此對顯微/納米結構演變(馬氏體相分解)的深刻理解至關重要,以便優化在增材製造Ti-6Al-4V合金上應用的熱處理工藝。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一項研究通過高溫原位XRD和TEM分析,觀察了增材製造的Ti64合金的應力鬆弛和相變機理。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阿爾託大學的「旋轉冰箱」。《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阿爾託大學的「旋轉冰箱」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 科學家在金屬釩中發現新相變類型
    科學家在金屬釩中發現新相變類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2:4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2月20日電(記者張忠霞)美國卡內基學會地球物理學實驗室科學家20日報告說,他們在金屬釩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相變類型
  • 聲子晶體中的聲谷態輸運
    對於二維聲子晶體,我們發現谷霍爾相變可以簡單地通過旋轉正三角形散射體產生,並進一步證實不同谷霍爾相的晶體界面確實可以支持聲波的谷拓撲輸運。數值結果表明,聲波可以幾乎無散射地通過任意彎曲的晶體界面。類似研究可推廣到其他人工晶體中,例如光子晶體等。
  • 金屬晶體,來看一看!
    >2、定義:金屬晶體中金屬陽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3、形成過程:金屬原子的部分或全部外層(一般是最外層或此外層)電子因受原子核的束縛較弱,從原子上「脫落」下來,形成自由移動的電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後形成金屬離子,這樣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就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
  • 原子尺度揭示金屬硬化起源
    證明了普遍的金屬階段(彎曲)硬化是單軸應變下晶體旋轉的結果。與文獻中的觀點相矛盾,本文觀察到在金屬硬化的所有階段,位錯行為的基本機制是相同的。金屬硬化的根本原因直到86年前才被發現,當時人們認為是位錯造成了晶體的塑性。
  • 30頁手算解決物理學爭論——相變、對稱性破缺與時間晶體
    圖丨問題是對稱的,解決方案不對稱;自然法則是對稱的,物質受法則支配的狀態不對稱,這就是自發對稱性破缺如果把這個話題應用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其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物態變化。如冰晶體中的水分子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排列呈現一個高度有序的狀態,也就是在空間上具有平移對稱性。舉例而言,冰融化成水的過程實為一個平移對稱性破缺的過程,破缺後的液態水高度無序,並達成了所謂的相變。
  • 【無機】電子自旋探針識別金屬富勒烯異構體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王春儒研究員和王太山副研究員團隊近年來致力於金屬富勒烯的自旋與分子磁性研究,實現了電子自旋的極化和磁性的調控,發展了電子自旋探針,發現了金屬富勒烯的磁感知現象,推動了金屬富勒烯的功能化和在慣性測量裝置上的應用(J. Am. Chem. Soc.
  • 相變保溫材料的分類有哪些?
    相變保溫材料的分類方法很多,在建築工程中常用的分類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按材料化學成分不同分類 按材料化學成分不同分類,相變材料可分為無機相變材料、有機相變材料與混合相變材料三大類。
  • 富勒烯造就新材料傳奇 內蒙古承載富勒烯產業化(組圖)
    富勒烯就像一塊塊樂高積木,被組合成各種形態的衍生物。到目前為止,僅基於C60的富勒烯衍生物就已經被合成出幾萬種,給富勒烯家族帶來了極其豐富的性質並發展出大量應用。  富勒烯的發現是一個曲折且偶然的過程。1970年,日本科學家大澤映二在與兒子踢足球時受到啟發,首先在論文中提出了C60分子的設想。
  • 準晶體發現者Shechtman給年輕科學家的忠告
    準晶的發現是一個有趣且饒富教育意義的過程,Shechtman 教授的學養和個人魅力,決定並引領了這一新興學科的誕生和後續進展。在1980 年代中期發現的3 種重要嶄新材料和物質結構(準晶、富勒烯和高溫超導體3) )中,只有準晶體在被發現之後,遭受到學界的一些抗拒和頑強阻力,因此直到經過約30 年的漫長等待之後,才終於獲得諾貝爾基金會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