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晶體,來看一看!

2021-01-09 初中化學大師

一、金屬晶體

金屬原子的價電子比較少,價電子跟原子核的聯繫又比較鬆弛,金屬原子容易失去電子。因此,金屬的結構實際上是金屬原子釋出電子後所形成的金屬離子按一定規律堆積的(以一定的緊密形式堆積)。釋出的價電子在整個晶體裡自由地運動著,這些電子就是自由電子。在金屬裡自由電子並不專屬於某幾個特定的金屬離子,它們幾乎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晶體裡,被許多金屬離子所共有。金屬離子跟自由電子之間通過強烈的金屬鍵相互結合形成的單質晶體,叫做金屬晶體。

定義:以金屬鍵為基本作用力的晶體

範圍:金屬單質和合金的固態

構成微粒:金屬原子的電離能低,容易失去電子而形成金屬陽離子和自由電

微粒間作用力:金屬鍵,即金屬陽離子整體共用許多自由電子的作用力

物理性質:導電導熱延展性金屬光澤

二、金屬鍵

1、特徵:沒有方向性也沒有飽和性,是一種遍布整個晶體的離域化學鍵

2、定義:金屬晶體中金屬陽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強烈相互作用

3、形成過程:金屬原子的部分或全部外層(一般是最外層或此外層)電子因受原子核的束縛較弱,從原子上「脫落」下來,形成自由移動的電子,金屬原子失去電子後形成金屬離子,這樣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之間就存在強烈的相互作用。金屬鍵存在於金屬單質或合金中。

4、應用:

(1)由於金屬鍵使金屬離子(或原子)排列很緊密,因此通常情況下的金屬狀態,除Hg外都是固體;

(2)由於有自由電子存在, 在外加電場的條件下發生定向移動,因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容易導電。金屬受熱後,晶體中金屬離子振動加劇,阻礙著自由電子的運動,因此金屬的導電性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弱。

(金屬導電的微粒是電子,離子晶體熔化或溶於水後導電的微粒是陽離子和陰離子;金屬導電過程不會生成新物質,屬物理變化,而電解質導電的同時要在陰陽兩極上生成新物質,屬於化學變化,二者導電本質是不同的。)

(3)金屬導熱性:自由電子在運動時經常與金屬離子碰撞,從而引起兩者能量的交換。當金屬某一部分受熱時,在那個區域裡的自由電子能量增加,運動速度加快,於是通過碰撞,自由電子把能量傳給金屬離子。金屬容易導熱就是由於自由電子運動時,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從而使整塊金屬達到相同的溫度。

(4)由於自由電子能夠吸收可見光並能隨時放出, 使金屬不透明, 且有光澤;

(5)金屬有延性,可以抽成細絲,例如最細的金絲直徑不超過1/5000mm。金屬又有展性,可以壓成薄片,例如最薄的金箔只有1/10000mm厚。一般金屬具較好的延展性。(注意有少數金屬,如銻、鋨、錳等金屬質地較脆,沒有延展性,而延展性最好的金屬為金。)由於等徑圓球的堆積,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晶體中的各原子層就會發生相對滑動,但不會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而由於金屬鍵沒有方向性,金屬鍵仍可保持這種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發生形變也不易斷裂。因此,金屬一般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

(6)當向金屬晶體中摻入不同的金屬或非金屬原子時,就像在滾珠之間摻入了細小而堅硬的砂土或碎石一樣,會使這種金屬的延展性甚至硬度發生改變,因此金屬間能「互溶」, 易形成合金。合金一般具有較高的熔點、較大的硬度,耐腐蝕性更強。

金屬除有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金屬在某些性質方面,如密度、硬度、熔點等又表現出很大差別。如汞在常溫下是液體,熔點很低(-38.9℃)。而鐵等金屬熔點很高(1535℃)。這是由金屬晶體緊密堆積方式、金屬陽離子與自由電子的靜電作用力(金屬鍵)不同而造成的差別。

5、強弱衡量:原子汽化熱(1mol金屬固體完全氣化成相互遠離的氣態原子時吸收的能量)。金屬的原子化熱越大,則金屬鍵越強。金屬鍵越強,其金屬的硬度越大,熔沸點越高。

一般來說,金屬原子價電子越多,原子半徑越小,金屬離子與自由電子的作用力就越強,晶體的熔沸點就越高,反之越低。

例如鹼金屬單質的熔沸點從上到下逐漸降低——價電子相同,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又如鈉與鈣原子大小相近,因為價電子不同,鈉的原子化熱為108 kJ/mol,鈣的則增加到177kJ/mol。

許多過渡元素具有很高的原子化熱,金屬鍵很強,是因為它們有較多可供金屬原子成鍵的d電子,例如鐵的原子化熱為416 kJ/mol,鎢為837 kJ/mol。

三、金屬原子的堆積方式

金屬鍵沒有方向性,因此趨向於使原子或分子吸引儘可能多的其他原子或分子分布於周圍,並以密堆積的方式降低體系的能量,使晶體變得比較穩定。

1、幾個概念:

①緊密堆積:微粒之間的作用力使微粒間儘可能的相互接近,使它們佔有最小的空間

②配位數:在晶體中與每個微粒緊密相鄰的微粒個數

③空間利用率:晶體的空間被微粒佔滿的體積百分數,用它來表示緊密堆積的程度

2、二維空間中的堆積方式

金屬晶體中的原子可看成直徑相等的球體,像鋼球一樣堆積著。把它們放置在平面上(即二維空間裡),可有兩種方式:

說明:在一個平面上進行最緊密堆積排列只有一種,即只有當每個等徑圓球與周圍其他6個球相接觸時,才能做到最緊密堆積——密置層。密置層的空間利用率比非密置層的空間利用率高。

3、三維空間中的堆積方式

金屬晶體可看成金屬原子在三維空間中堆積而成。

金屬之最:熔點最低的金屬是——汞

熔點最高的金屬是——鎢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是——鋁

生活中使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最活潑的金屬是——銫

最穩定的金屬是——金

相關焦點

  • 金屬晶體——晶體、非晶體
    一、晶體與非晶體固態物質按其原子(或分子)的聚集狀態可分為晶體與非晶體兩大類。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幾何規律作規則排列而形成的聚集狀態,稱為晶體。原子(或分子)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形成的無序的聚集狀態,稱為非晶體。
  • 金屬的晶體結構
    金屬的晶體結構 2.2 ?金屬的晶體結構 2.2.1 三種典型的金屬晶體結構???面心立方結構A1或 fcc、體心立方結構A2或 bcc和密排六方結構A3或 hcp三種。2.點陣常數與原子半徑:晶胞的大小一般是由晶胞的稜邊長度(a,b,c)即衡量的,它是表徵晶體結構的一個重要基本參數。如果把金屬原子看作剛球,並設其半徑為R,根據幾何學關係不難求出三種典型金屬晶體結構的點陣常數與R之間的關係:面心立方結構:點陣常數為a,且???
  • 晶體探秘第一站:金屬晶體的常見堆積
    晶體探秘第一站:金屬晶體的常見堆積
  • 2021年化學教師招聘考試之揭秘金屬晶體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考試《化學》學科知識點|常見考點匯總 有關金屬晶體堆積方式相關的問題,是關於物質結構考察的一部分,通常是結合具體金屬進行設置題目,比如配位數、空間利用率等,多呈現在選擇題的選項中,難度適中,但不容易得分。要想在這部分題目中拿到分數,就需要進行區分記憶。
  • 金屬材料檢測對象金屬材料晶體的詳細介紹
    金屬材料檢測中「力學性能試驗」的對象——金屬與合金的晶體結構。什麼是晶體?固體物質,根據原子在內部的排列特徵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兩大類。原子按一定的幾何形式周期性地重複排列而成的固態物質稱之為晶體,原子無規則地堆積在一起的固態物質稱為非晶體。
  •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金屬晶體
    1.金屬鍵金屬單質晶體中,原子之間相結合的作用力,叫做金屬鍵,是金屬陽離子與自由電子間的強烈相互作用。特點:無方向性和無飽和性2.電子氣理論電子氣理論把金屬鍵描述為:金屬原子脫落下來的價電子形成遍布整塊晶體的「電子氣」,被所有原子所共用,從而把所有金屬原子維繫在一起。
  •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ELSEVIER 金屬晶體材料疲勞損傷界面效應研究
  • 【中國科學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氫劍:金屬晶體的4種基本堆積方式
    利用三維虛擬技術動態演繹金屬晶體4中基本堆積方式形成過程,全面、系統而又有創意地分析4種晶胞佔有的原子個數、配位數及空間利用率等問題。化抽象為形象,講解簡明扼要,想像力豐富,富有啟發性。金屬原子只有少數的價電子能用於成鍵,這樣少的價電子不足於使金屬晶體中原子間形成經典的共價鍵或離子鍵,因此金屬在形成晶體時傾向於組成極為緊密的結構,使金屬的原子軌道具有最大程度的重疊而穩定。在金屬晶體中,金屬原子如同半徑相等的小球一樣,一個挨一個地緊密堆積成晶體。一、金屬晶體的原子堆積模型
  • 無金屬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非線性光學晶體因其頻率轉換性能廣泛應用於擴展雷射光源的頻率。而對於紫外波段的雷射光源的迫切需求,使得探索新一代的性能更加優異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結構為模板,通過將KBBF中的無機的平面三角(BO3)3-基團和四面體(BeO3F)5-基團分別用有機的平面三角[C(NH2)3]+基團和無機的四面體(SO3F)-替換,成功獲得了第一例氟磺酸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 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金屬磷酸鹽NLO晶體具有深紫外透過、較高的熱穩定性以及易於大尺寸晶體生長的特性。
  • 《中國科學報》發現新晶體突破二價金屬認知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方海平課題組基於理論分析,結合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同步輻射等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價態為+1。實驗證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 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傳統的紅外晶體AgGaS2和ZnGeP2可用於中紅外波段,但因其損傷閾值較低,限制其實際應用。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我國科學家設計金屬氟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
    傳統的紅外晶體AgGaS2和ZnGeP2可用於中紅外波段,但因其損傷閾值較低,限制其實際應用。碘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通常可實現大的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高的雷射損傷閾值、寬的透光範圍(紫外-中紅外)、適中的雙折射,是一種具有潛力的非線性光學晶體。
  • 福建物構所無金屬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研究獲進展
    非線性光學晶體因其頻率轉換性能廣泛應用於擴展雷射光源的頻率。而對於紫外波段的雷射光源的迫切需求,使得探索新一代的性能更加優異的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材料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葉寧課題組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國家自然基金重大計劃和面上基金等項目資助下,以經典的KBBF結構為模板,通過將KBBF中的無機的平面三角(BO3)3-基團和四面體(BeO3F)5-基團分別用有機的平面三角[C(NH2)3]+基團和無機的四面體(SO3F)-替換,成功獲得了第一例氟磺酸鹽紫外非線性光學晶體
  • 鉍晶體,人造滴~~
    告訴我是用鉍元素合成的鉍晶體,我們能看到的盆就是合成盆,主要是好看,可以觀賞。不過礦標愛好者一般不會買。當然,如果你想買來做項鍊,也行……下面把這位專家給我的網頁上的知識點摘抄如下(來自百度百科「秒懂星課堂」):中文名:晶體鉍外文名:Bismuth crystal原子量:208.98038元素類型:金屬元素元素符號:Bi        鉍晶體是融化的高純度金屬鉍在緩慢冷卻時結晶所得到的。
  • 福建物構所金屬磷酸鹽倍頻晶體的設計與合成研究獲進展
    金屬磷酸鹽NLO晶體具有深紫外透過、較高的熱穩定性以及易於大尺寸晶體生長的特性。在該體系中,利用磷酸根的縮合、引入強畸變的d0-TM(過渡金屬)多面體以及引入易於極化的陽離子框架(Cd2+、 Pb2+、Bi3+等)等設計策略,無機材料學家們獲得了一系列磷酸鹽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
  • 《自然》:孫軍等發現金屬孿晶變形的強烈晶體尺寸效應
  • 動圖演示:金屬材料的晶體缺陷,上學時有這個就好了
    我們通過製作動圖,讓大家理解起來更容易、掌握起來更透徹,並將抽象概念與實際晶體相聯繫。 晶體缺陷就是實際晶體中偏離理想結構的不完整區域。 根據晶體中結構不完整區域的形狀及大小, 晶體缺陷常分為如下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