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渡金屬元素構造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物理所獲悉,該所高鴻鈞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首次發現了製備鉿烯二維蜂窩狀原子晶體的方法,從而向實現非碳元素的類石墨烯二維蜂窩狀結構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納米快報》雜誌上,並被《自然中國》和《自然—納米技術》作為研究亮點進行了報導。 據了解,石墨烯的非凡性質根源於其蜂窩狀晶格中的粒子隧穿。
-
物理所首次發現由過渡金屬元素構造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
近年來,石墨烯的成功使得人們關注其他新型二維蜂窩狀材料的研究,以進一步探索蜂窩狀結構非同尋常的電子學性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高鴻鈞研究組在Ir(111)襯底上成功製備出矽烯,並深入研究了它的幾何、電學性質以及和基底的相互作用 【Nano Letters 13, 685 (2013)】。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科研進展】新型半導體二維原子晶體鍺矽烷材料的帶隙調控
因此,精確調控二維半導體原子晶體的能帶結構是提高器件性能的重要方法。通過控制鍺矽元素含量,獲得了具有不同化學和晶體結構的鍺矽烷,首次實現了鍺和矽基二元二維材料的帶隙調控,兼具適宜帶隙結構、高比表面積和表面化學活性的二維鍺矽烷可作為光催化劑,實現了常溫下光催化高效產氫,同時顯著提高了光催化CO2還原能力。缺少層狀體相材料是製備二維鍺基和矽基半導體材料的重要難點。
-
寧波材料所合成出前過渡族金屬碳化物二維納米晶體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特種纖維與核能材料工程實驗室合成出全新的前過渡金屬碳化物二維納米單晶材料。過渡金屬碳化物二維材料製備示意圖及目前元素周期表中前過渡金屬中已合成出對應碳化物二維晶體材料的情況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論文—科學網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他們的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他們的理論研究表明,這種異常晶體的形成是由於石墨烯表面的芳香環與鈣離子之間的強陽離子-π相互作用所致。
-
《中國科學報》發現新晶體突破二價金屬認知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理學院教授方海平課題組基於理論分析,結合冷凍透射電子顯微鏡及同步輻射等技術,在還原氧化石墨烯膜上直接觀察到了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價態為+1。實驗證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
寧波材料所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隨著柔性透明電子技術的興起,二維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直接帶隙特性使得這些二維結構有望應用在光電子學領域。在過去十年裡,研究者們已相繼發展出MoS2和磷烯等典型的具有直接帶隙的二維半導體材料。
-
【中國科學報】金屬所等首創單原子層溝道鰭式場效應電晶體
【中國科學報】金屬所等首創單原子層溝道鰭式場效應電晶體 2020-03-13 中國科學報 沈春蕾 劉言 【字體:大 中 小】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經典代表,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物理性質,自2004年從其母體石墨中剝離以來,短短幾年間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熱點,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近幾年,該研究組採用分子束外延生長方法製備出了單元素構成的大面積高質量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鉿烯【Adv. Mater. 21, 2777 (2009);Nano Lett. 13, 685 (2013);Nano Lett. 13, 4671 (2013);Adv. Mater. 26, 4820 (2014) 】。
-
進展|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單層二硒化釩的「一維圖案化」及其功能化
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功能化對實現其在光電、催化、新能源以及生物醫學等領域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現二維材料功能化方面,結構圖案化調控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之前,人們利用電子/離子束刻蝕、元素摻雜等手段實現了二維材料的圖案化。圖案化的二維材料則呈現出了許多新的物理性質,例如「納米網狀」石墨烯的半導體特性[Nat.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新聞—科學網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他們的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他們的理論研究表明,這種異常晶體的形成是由於石墨烯表面的芳香環與鈣離子之間的強陽離子-π相互作用所致。
-
進展|二維原子晶體VTe2的近藤效應
近藤效應來源於非磁金屬中微量的磁性雜質散射。由於非磁性主體的傳導電子與磁性雜質的局域磁矩相互作用,電阻率在低溫下出現極小值。磁性雜質對電阻的貢獻與溫度成對數關係:Δρ= –clnT,其中T是溫度,c是取決於主體金屬及磁性雜質的種類和濃度的參數。當溫度低於特徵溫度—近藤溫度TK時,磁性雜質的自旋將被屏蔽,形成總自旋為零的多體單重態的基態,即Kondo單態。
-
二維金屬氫化物大家族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二維材料的研究興起於單層石墨—石墨烯的成功分離,並迅速擴展到六方氮化硼、過渡金屬插層化合物、黑磷等具有天然層狀結構的材料。近來的高通量計算更是鑑定出1800多種天然層狀材料可用於剝離出二維材料,形成了數目龐大,功能各異的二維材料大家族。近年來,人們陸續發現非層狀晶體材料也可形成二維材料。例如,矽烯、鍺烯、硼烯等先後被成功合成,而體塊矽、鍺和硼的晶格結構卻不具有層狀特徵。這類二維材料被稱為人造(synthetic)二維材料。人造二維材料的晶格結構不受體相結構的限制且可靈活配比元素,因此能呈現更豐富的性質。
-
科學網—錫烯二維晶體薄膜材料問世
本報訊(記者黃辛、王珊 )二維類石墨烯晶體錫烯具有極其優越的物理特性,是一類大能隙二維拓撲絕緣體,有可能在室溫下實現無損耗的電子輸運
-
科研人員合成半導體型類MXene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材料
> 隨著柔性透明電子技術的興起,二維半導體材料近年來備受關注,特別是直接帶隙特性使得這些二維結構有望應用在光電子學領域。在過去十年裡,研究者們已相繼發展出MoS2和磷烯等典型的具有直接帶隙的二維半導體材料。然而,MoS2的帶隙是層數依賴性的,直接帶隙僅能在單層結構中實現,而磷烯在空氣環境中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因此,近年來眾多研究致力於優化這些二維結構並探索更多的二維半導體組員。
-
科學網—我國新型二維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本報北京8月24日訊(記者丁佳)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任文才研究組在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過渡族金屬碳化物晶體的製備與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科學學院高鴻鈞院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製備、物性與應用基礎等方面開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居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在過去十年間,他們採用分子束外延生長方法製備出了大面積、高質量的石墨烯及類石墨烯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鉿烯、二硒化鉑和銻烯等,這些材料體系多數為國際上首次創製,在國際上居引領地位。這些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成功構築不僅豐富了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庫,同時為探索其物理特性和潛在應用奠定了基礎。 一般來說,二維原子晶體材料需要進行功能化或圖案化才可能實現進一步的應用。
-
二維材料外延生長的原子尺度機理:特性與共性
同時,石墨烯所展現的前所未有的源於二維幾何結構的各種性質也激發了對其他二維層狀材料的廣泛研究,包括矽烯、磷烯、硼烯、六方氮化硼(h-BN)、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以及強拓撲絕緣體等。一方面,快速擴展的二維層狀材料家族的每一個成員都有其鮮明的個性(不同的組成元素、原子結構、生長襯底以及獨特的外延生長機理等),不同成員之間的結合更顯特色;另一方面,整個大家族又有其共性,比如單層材料與襯底之間、層與層之間幾乎都是以弱的範德瓦爾斯(vdW)力耦合到一起。對任一個成員的深層理解,都可能對真正走進這一大家族有普適性價值。
-
段曦東:二維材料淘金者
自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蓋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於2004年成功製備出石墨烯,並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研究熱潮迅速興起。由於原子級薄的二維材料具有完美的晶體結構、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和吸引人的潛在應用,它迅速成為各大高校及工業界的研究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