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錫烯二維晶體薄膜材料問世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王珊 )二維類石墨烯晶體錫烯具有極其優越的物理特性,是一類大能隙二維拓撲絕緣體,有可能在室溫下實現無損耗的電子輸運,因此在未來更高集成度的電子學器件應用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潛在價值。但是由於巨大的材料製備和物理認知上的困難,如何在實驗上製備出錫烯材料,成為當前國際凝聚態物理和材料學領域科研人員努力的焦點。近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錢冬和賈金鋒團隊成功地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製備出錫烯二維晶體薄膜材料。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自然—材料》。

在前期研究基礎上,研究人員精確控制生長條件,發現基底材料上錫原子的生長方式發生了變化,並逐漸形成了層狀的薄膜。為了證明所製備的薄膜是錫烯,研究人員通過大量的實驗比對,最終成功觀察到雙原子層內部結構,並精確測定了雙原子層的相對高度。

「第二個難題就是如何確定外延薄膜的電子能帶結構。」賈金鋒表示,由於薄膜厚度不到0.4納米,而用來確定電子能帶結構的角分辨光電子能譜信號中包含了眾多的基底信號,這造成了極大的混淆。研究團隊創新性地將錫烯的生長設備搬到同步輻射光源,利用同步輻射光源光子能量和光子偏置可變的特性,成功實現了錫烯的電子能帶結構和基底信號的完全分離,並進一步利用原位表面電子摻雜的方法,精確確定了空態的部分能帶結構。研究發現,實驗確定的原子結構及電子能帶結構和第一性原理計算的結果具有優異的一致性,從而真正地證實外延生長的確實是二維錫烯薄膜。

《中國科學報》 (2015-08-24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石墨烯、矽烯、鍺烯、錫烯、氮烯、藍磷烯、砷烯、銻烯,哪種二維材料中的熱量跑得快?
    研究方向:新材料中的能量輸運和轉換、拓撲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本次,彭博帶來報告題目為:《石墨烯、矽烯、鍺烯、錫烯、氮烯、藍磷烯、砷烯、銻烯,哪種二維材料中的熱量跑得快?》,以下是報告詳情:電子器件的性能與散熱能力緊密相連,所以研究二維材料中熱輸運的研究尤為重要,特別是對聲子導熱機制的探索。我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結構如何影響熱輸運性質,這將有助於我們調控二維材料的聲子熱導,從而幫助我們設計未來電子器件和熱電器件。眾所周知,二維Ⅳ族材料,如石墨烯、矽烯、鍺烯、錫烯因其拓撲性質得到廣泛關注,在未來更高集成度的電子器件應用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石墨烯帶隊二維錫烯緊隨 二維材料根本停不下來
    緊隨石墨烯的腳步,一大波新型二維平面材料正在來襲——然而它們最振奮人心的應用,卻來自於它們堆疊成的三維器件。  二維材料, 何時飛入尋常百姓家  物理學家稱他們成功生長出了錫烯——錫原子組成的二維層狀結構。這種材料生長在碲化鉍襯底上,呈現出蜂窩狀結構。從左到右依次為顯微圖像、俯視圖和剖面示意圖。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論文—科學網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他們的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他們的理論研究表明,這種異常晶體的形成是由於石墨烯表面的芳香環與鈣離子之間的強陽離子-π相互作用所致。
  • 在自然條件下發現+1價鈣離子二維晶體—新聞—科學網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到目前為止,自然條件下鈣離子的唯一已知價態是+2,相對應的所有種類鈣離子晶體都沒有磁性且呈現絕緣性。他們的相關理論和實驗同時表明,這些二維CaCl晶體具有室溫鐵磁性、金屬性、類壓電性,可形成石墨烯—CaCl異質結,且具備顯著的儲氫和釋氫能力。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家科學評論》。   他們的理論研究表明,這種異常晶體的形成是由於石墨烯表面的芳香環與鈣離子之間的強陽離子-π相互作用所致。
  • 「自然圖案化」的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及其功能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石墨烯具有超高的載流子遷移率、超高的透光率、室溫下的量子霍爾效應等優良特性,在電子學、光學、磁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被稱為「未來材料」或「變革性材料」,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
  • 南京大學製備新穎二維材料—新聞—科學網
    ;(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南京大學聶越峰教授課題組採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對非層狀結構的氧化物鈣鈦礦材料進行單原子層精度的生長與轉移,結合王鵬教授課題組的透射電子顯微鏡的結構分析,成功製備出基於氧化物鈣鈦礦體系的新穎二維材料。
  • 二維材料 材料界的一場新革命
    而他自己給出的答案是:二維材料。 已知的二維材料有成百上千種2004年,憑藉粘在膠帶上的石墨殘片,安德烈·海姆和他的博士後康斯坦丁·諾沃索洛夫分離出如今知名度最高的二維材料——石墨烯,並因此獲得2010年諾貝爾獎。石墨是三維的,而石墨烯僅由一層碳原子構成,因此就成了二維材料。
  • 物理所二維原子晶體銻烯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二維(2D)原子晶體材料與傳統半導體材料相比,具有散射小、遷移率高、便於製備疊層異質結構、電學性質易於調控等特性,成為製作未來電晶體的優秀候選材料之一。在已發現的二維原子晶體材料中,由元素周期表中IV族元素構成的單層材料(例如石墨烯,矽烯,鍺烯和錫烯等)具有高載流子遷移率,但由於其帶隙為零或趨近於零,限制了它們在場效應電晶體等電子學器件中的應用前景。
  • 單元素二維材料論文合集 | Nature Research
    二維材料因其奇特的性質和在電子、傳感、能量存儲和採集等方面的潛在應用而被研究者們所廣泛研究。顧名思義,「單元素二維材料」是由單一化學元素組成的二位層狀材料自石墨烯最早被發現並廣泛研究以來,「單元素二維材料」家族的成員不斷發展壯大,包括了一些新奇的材料,如矽(Si)、鍺(Ge)、錫(Sn)、磷(P)、碲(Se)、鉍(Bi)和硼(B)等元素的二維材料形態,也就是所謂的矽烯、鍺烯、錫烯、磷烯、碲烯、鉍烯和硼烯。這些材料大多具有半導體帶隙和高遷移率,使它們在電子學和光電子學中的應用非常有趣。
  • 科學家研製純相二維層狀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新聞—科學網
    科研團隊首次成功實現了純相的二維鈣鈦礦薄膜及其高穩定性太陽能電池。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教授陳永華和澳門大學應用物理與材料工程研究院教授邢貴川,首次報導了通過前驅體離子間配位作用、分子間相互作用調控獲得近單分散的鈣鈦礦前驅體膠束粒子中間相,通過溶劑揮發獲得不同量子阱寬度的純相二維鈣鈦礦薄膜。
  • 單層二維硫化鉛材料的拓撲、谷以及光學特性研究進展
    (萬文輝博士、劉鋮鋮博士、姚裕貴教授)與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的張帆博士和美國俄亥俄州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孫良峰博士合作的關於二維硫化鉛(PbS)單層薄膜的研究成果【Adv.近年來二維量子材料的新奇性質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在石墨烯或者單層過渡金屬硫化物中,谷自由度的引入與控制導致了新奇能谷效應的出現,如:谷選擇性圓偏振光吸收。此外,在矽烯、鍺烯、錫烯等二維原子層材料中,由於存在相比於石墨烯更大的自旋軌道耦合能隙,理論上易於在實驗中觀察到拓撲絕緣體量子態。基於這些二維量子材料特殊的能谷、拓撲特性,人們有望設計新型低功耗光電器件,因此具有極大的研究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 二維人造類鐵電金屬問世 有望催生新一代設備和應用
    原標題:二維人造類鐵電金屬問世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科研小組近日稱,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新型二維人造金屬材料,其在室溫下的性質類似鐵電材料,證實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魯普·安德森50多年前提出的「鐵電金屬」理論。
  • 物理所在二維原子晶體異質結的構築及物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經典代表,由於其獨特的電子和物理性質,自2004年從其母體石墨中剝離以來,短短幾年間成為舉世矚目的研究熱點,引發了世界範圍內對新型二維晶體材料的探索和研究熱潮。把不同物理性質的二維晶體材料疊加,極有可能產生一些新的材料結構和物理性質,例如,在石墨烯-氮化硼異質疊層結構中,觀測到了新的物理性質,證實了40多年前的理論預測(霍夫施塔特蝴蝶(Hofstadter’s butterfly)——描述電子在磁場中運動狀況的絕妙分型圖案)。
  • 自然環境下生成的二維CaCl晶體,其中鈣離子的價態為+1
    二維CaCl晶體的高分辨實空間冷凍電鏡結構表徵圖(i)、選區衍射(ii)和實空間結構圖像的傅立葉變換圖(iii)表明該二維CaCl晶體具有兩倍於石墨烯尺寸的晶胞結構。 基於實驗數據和第一性原理計算得出的穩定二維CaCl晶體結構。  此類二維CaCl晶體表現出金屬性,也顯示出明顯的類壓電性質。
  • 科學網—我國新型二維材料研究獲重要進展
    本報北京8月24日訊(記者丁佳)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該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先進炭材料研究部任文才研究組在大尺寸高質量二維過渡族金屬碳化物晶體的製備與物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
    納米科學:可擴展的二維材料推動了未來的電子產品!自從發現石墨烯的顯著特性以來,科學家們越來越多地將研究重點放在許多其他可能的二維材料上,包括在自然界中發現的和在實驗室中炮製的材料。在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贊助的二維晶體聯盟 - 材料創新平臺主任,以及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與電氣工程教授Joan Redwing領導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製備單晶原子薄膜的多步工藝在大面積藍寶石襯底上的二硒化鎢。「到目前為止,大多數二維設備都是使用從大塊晶體上剝落的小片製成的,」Redwing說。
  • 進展 | 二維精雕,遊刃有餘:一種二維材料圖案化的直寫加工技術
    二維材料具有原子級厚度和非常高的比表面積,並且由於所有原子處於表面導致其表面對表面吸附和外界環境十分敏感。二維半導體材料在電子學與光電子學器件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有望取代矽成為下一代小型化電子器件的核心材料。為了實現此類應用,首先需要對材料進行剪裁。
  • 氟化鈣—用於二維電子器件的超薄高k電介質材料
    ,可與石墨烯和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等二維材料形成平整的範德華界面。通過導電原子力顯微鏡對分子束外延法生長的超薄(約2.5納米)氟化鈣薄膜進行電學測試。通過在該超薄材料三千多個位置進行電流-電壓曲線測試和電流圖測試,發現氟化鈣顯示出比工業生產的二氧化矽,二氧化鈦和六方氮化硼更好的介電性能(即高均勻性,低漏電流和高介電強度)。其主要原因是氟化鈣具有連續的立方晶體結構,並且其在大區域內沒有形成電弱點的缺陷。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 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據研究團隊帶頭人潘曉晴教授介紹,自2004年石墨烯被發現以來,以其為代表的各類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在信息傳輸和能源存儲器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而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目前已知二維材料,無論是機械剝離還是人工生長,都依賴於其特殊的層狀結構特性及原子層間的弱鍵合作用。
  • 南大團隊成功製備單胞層二維材料:成果登上《Nature》期刊
    (a-c)氧化物鈣鈦礦二維薄膜的製備與轉移示意圖;(d-g)不同晶向亞原子分辨結構表徵;(h)氧化物鈣鈦礦二維材料中的豐富強關聯二維量子態展望。 據研究團隊帶頭人潘曉晴教授介紹,自2004年石墨烯被發現以來,以其為代表的各類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在信息傳輸和能源存儲器件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而受到人們極大的關注。目前已知二維材料,無論是機械剝離還是人工生長,都依賴於其特殊的層狀結構特性及原子層間的弱鍵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