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阿爾託大學的「旋轉冰箱」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
-
首次觀察「時間晶體」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 Mikko Raskinen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目睹了稱為「時間晶體」的新物質階段的相互作用。該發現發表在《自然材料》上,可能會導致其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因為時間晶體在變化的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保護相干性是阻礙強大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
-
首次觀測到「時間晶體」相互作用
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目睹了一種被稱為「時間晶體」的新物質相之間的相互作用。發表在「自然材料」上的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量子信息處理的應用,因為時間晶體在不同的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保護相干是阻礙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
-
科學家觀察到能彼此相互作用的「時間晶體」,可以比原子鐘更精確
「控制兩個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成就。」甚至在十年前,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物質狀態,其中原子以重複的模式排列自己,類似於您在晶體金屬或巖石中發現的狀態。但是這些原子不僅隨空間排列,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斷運動。這就是他們如何獲得夢幻般的名字的原因:「時間晶體」。自從第一次合成時間晶體以來,這種罕見現象只出現了幾次。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
利用全新量子顯微鏡,科學家首次觀察到納米光晶體內光的動態
以色列理工大學近日表示,艾杜·卡米內爾教授及其團隊在量子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發出能記錄光流的量子顯微鏡,並利用它直接觀察束縛在光晶體內的光。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研究小組成員、論文第一作者王康鵬博士表示,這是他們首次真實觀察到光束縛在納米材料中的動態,而非依靠計算機模擬。新的研究突破具有眾多潛在應用前景,包括設計新的量子材料來存儲具有更高穩定性的量子比特,以及幫助提高手機和其他類型顯示屏的色彩銳度。卡米內爾認為,利用極高解析度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更先進的納米/量子材料,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有望改進原子鐘技術
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觀察到了 「時間晶體」 的相互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 · 材料學》雜誌上。來自蘭卡斯特大學的第一作者薩穆利·奧蒂(Samuli Autti)博士說:「控制兩種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成就。在此之前,沒有人在同一個系統中觀察到過兩個時間晶體,更不用說看到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了。
-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推動衛星導航技術的發展
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了一個新的物質階段,即「時間晶體」相互作用。由於時間晶體會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自動保持其結構(一種相干狀態),因此這可能會導致量子信息處理方面的新進展。而保持相干性是製造強大量子計算機的主要障礙。
-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首次被發現,或可應用於量子信息處理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
科學家首次「看到」了氫鍵的相互作用
八個月前,中國科學家使用原子力顯微鏡,成功首次對分子間的氫鍵進行了實空間觀測。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使用新開發的超速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紅外光源,得以直接「看到」被氫鍵連接的分子之間的協調振動。這是人類第一次觀察到這種在分子水平上隨處可見的化學作用。
-
打破時間反轉對稱性!首次直接觀察到奇異的物理現象
經過幾十年的嘗試,科學家們首次直接觀察到一種奇異的物理現象,涉及光波、合成磁場和時間反轉,這一新發現可能促使拓撲階段的實現,並最終走向容錯量子計算機。但是這些觀察只在阿貝爾系統中起作用,或者在那些規範場是可交換的系統中工作,也就是說在時間上的向前和向後都是以相同方式發生。1975年楊振寧等人將這一效應推廣到非阿貝爾,作為一種思想實驗。
-
以首次直接觀察到納米光晶體內光的動態
以色列理工大學近日表示,艾杜·卡米內爾教授及其團隊在量子科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發出能記錄光流的量子顯微鏡,並利用它直接觀察束縛在光晶體內的光。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研究小組成員、論文第一作者王康鵬博士表示,這是他們首次真實觀察到光束縛在納米材料中的動態,而非依靠計算機模擬。 新的研究突破具有眾多潛在應用前景,包括設計新的量子材料來存儲具有更高穩定性的量子比特,以及幫助提高手機和其他類型顯示屏的色彩銳度。卡米內爾認為,利用極高解析度的超快透射電子顯微鏡研究更先進的納米/量子材料,將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
科學家稱「時間晶體」有可能真的存在
科學家稱「時間晶體」有可能真的存在 原標題: ■第二看臺 據國外媒體報導,時間晶體究竟只是一種數學上的假設、還是真的存在呢?自打諾貝爾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於2012年首次提出時間晶體這一概念以來,物理學家就一直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
-
時間晶體是什麼?科學家發現了愛因斯坦曾預言的時間晶體
後來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和實驗一一證實了不少愛因期坦的預言。其中有關「時間晶體」的概念就是愛因期坦眾多預言中的一個,而且也是最讓科學家難以理解的存在之一。何謂「時間晶體」?可能很多說想說這難道一種我們沒有見過的晶體物質?當然不是,所謂的時間晶體它和我們現實中的晶體完全是兩個概念,這是一種僅存在於幻想中的東西。按照現代物理學理論,物質內部的分子或原子運動都是需要外界能量來維持的。
-
時間晶體存在嗎?科學家真造出來了
科學家真造出來了 幾個月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思索著這樣一件事——他們可能終於創造了時間晶體。 但是,根據預測,宇宙中還存在著更多的處於非平衡態的奇異物質,我們還未能解開這些物質的謎團,時間晶體就是其中之一。現在,我們了解到,這些物質是真實存在的。 事實上,首次發現非平衡態物質的存在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周圍的世界,也能幫助我們在量子計算等新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時間晶體研究最新突破: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
然而,在保持平衡的完美隔離量子系統中,時間平移對稱性打破的可能性被證明是非常困難的。值得注意的是,Haruki Watanabe和Masaki Oshikawa證明的定理指出,時間晶體的量子版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在真正的量子系統中存在高度非局域相互作用,或者2考慮驅動系統。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不對稱梨形原子核
據《科學現場》在線版及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一個由美國密西根大學、英國利物浦大學等組成的國際團隊,首次觀察到部分原子核能呈現出不對稱的梨形。新發現可能導致科學家找到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學現象,並有助於解答宇宙中物質和反物質的不對稱性問題。該研究成果發表在5月9日的《自然》雜誌上。 原子核的形狀,應由它所含核子數量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來決定。
-
時間晶體研究最新突破: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
探索發展對量子系統中時間晶體行為的理解已經採取了一個新的,令人興奮的轉折。來自冰島埃克塞特大學和聖彼得堡ITMO大學的物理專家透露:封閉量子系統中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與迄今為止被認為是非平衡開放量子系統的其他研究不同,在這些系統中,驅動的存在會導致時間周期振蕩,研究人員在理論上發現了一個時間相關性存在無限長時間的量子系統,這項研究作為編輯的建議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自然》:首次測得單個晶體斷層處的量子機械振動
晶體通常以其肉眼無瑕的外觀而受到人們稱讚,可是它們在納米級上可能會具有缺陷,而這些缺陷可能會影響各種高科技設備中使用的晶體材料的熱和熱傳輸特性。加州大學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採用最新開發的電子顯微鏡技術,首次測量了單個晶體斷層處的聲子光譜,即晶格中的量子機械振動,並發現了靠近瑕疵聲子的傳播。該重要發現研究論文,題為:「電子顯微鏡成像的單缺陷聲子」,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雜誌上。如圖所示研究團隊首次所測得的聲子在晶體中單個缺陷中的量子機械振動,該突破性進展為在高科技設備中使用更好的工程材料打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