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有望改進原子鐘技術

2020-08-28 DeepTech深科技

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觀察到了 「時間晶體」 的相互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 · 材料學》雜誌上。來自蘭卡斯特大學的第一作者薩穆利·奧蒂(Samuli Autti)博士說:「控制兩種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成就。在此之前,沒有人在同一個系統中觀察到過兩個時間晶體,更不用說看到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了。受控反應是將時間晶體進行實際應用(如量子信息處理)的第一步。」

圖|阿爾託大學的旋轉製冷裝置(來源:阿爾託大學 / Mikko Raskinen)

該成果可能會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得到應用。眾所周知,保護量子位的相干性是阻礙強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而時間晶體具有在不同的條件下自動保持完整 - 相干的特性。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時間晶體不同於常規的晶體類金屬或巖石。常規晶體由原子在空間中呈周期性重複排列而成,而時間晶體則在時間上呈周期性重複,這使得時間晶體呈現永動狀態。時間晶體有一種奇異的特性,即在沒有外部輸入的情況下,在時間內不斷重複運動。它們的原子不斷地振蕩、旋轉,或者先向一個方向運動,然後再向另一個方向運動。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來自蘭卡斯特大學、耶魯大學、倫敦皇家霍洛威大學和阿爾託大學的國際研究小組使用 He-3 觀測了時間晶體。He-3 是缺失一個中子的罕見的 He 同位素。這一實驗是在阿爾託大學進行的。

研究人員將超流體 He-3 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0.0001K 或 - 273.15℃)。隨後研究人員在超流體中製造了兩個時間晶體,並讓它們相互接觸。之後,科學家們觀察到兩個時間晶體相互作用,並交換組成粒子:粒子從一個時間晶體流向另一個時間晶體,然後返回。這種現象被稱為約瑟夫森效應。

8 年時間快速發展

量子化時間晶體的概念是由諾貝爾獎得主弗蘭克 · 維爾澤克(Frank Wilczek)在 2012 年首次提出的。

後來的研究為時間晶體制定了更精確的定義。科學家已經證明,如果只涉及局部相互作用,時間晶體就不可能處於平衡狀態。

然後 2014 年,克里斯多福·薩查(Krzysztof Sacha)預測了離散時間晶體在一個周期性驅動的多體系統中的行為。

2016 年,諾曼·姚(Norman Yao)等人提出了在自旋體系中製作離散時間晶體的不同方法。克里斯多福·門羅(Christopher Monroe)和米哈伊爾·盧金(Mikhail Lukin)分別在實驗室證實了這一點。這兩項實驗都發表在 2017 年的《自然》雜誌上。

2019 年,理論上證明了量子時間晶體可以在多粒子長期相互作用的孤立系統中實現。

時間晶體具有很大的實際應用潛力。它們可以用來改進目前的原子鐘技術。原子鐘是一種複雜的時鐘,它能達到的目前為止最精確的時間。時間晶體還可以改進諸如陀螺儀之類的技術,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 GPS 等。

相關焦點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發展
    雲財經訊,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劉霞)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雜誌撰文稱,他們首次觀察到了「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進量子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改善當前的原子鐘技術,提高陀螺儀以及依賴原子鐘的系統(如GPS)的性能。
  •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首次被發現,或可應用於量子信息處理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 首次觀測到「時間晶體」相互作用
    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目睹了一種被稱為「時間晶體」的新物質相之間的相互作用。發表在「自然材料」上的這一發現可能會導致量子信息處理的應用,因為時間晶體在不同的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保護相干是阻礙功能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
  • 首次觀察「時間晶體」相互作用
    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 Mikko Raskinen科學家們有史以來第一次目睹了稱為「時間晶體」的新物質階段的相互作用。該發現發表在《自然材料》上,可能會導致其在量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因為時間晶體在變化的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保護相干性是阻礙強大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主要困難。
  • 學術頭條:「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大西洋塑料遠超此前預期...
    他們發現57%的微粒是從便池中噴射出來的,它們可以在不到6秒的時間內擊中使用者的大腿。這項研究發表在《流體物理學》雜誌上。  新冠會導致兒童1型糖尿病?新研究首次發現潛在關聯  感染新冠病毒會導致兒童1型糖尿病嗎?研究人員發現,在受感染的年輕人中,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自然·材料學》雜誌8月17日發文稱,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芬蘭阿爾託大學等,藉助罕見的同位素氦-3,首次觀測到了新物質相「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 該成果有可能在量子信息處理領域有重要應用價值——時間晶體在不同條件下會自動保持完整-相干性,而如何保持相干性,是量子計算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難點。 論文作者、蘭開斯特大學研究人員Samuli Autti博士說:「能控制兩種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突破。
  • 科學家觀察到能彼此相互作用的「時間晶體」,可以比原子鐘更精確
    「控制兩個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是一項重大成就。」甚至在十年前,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物質狀態,其中原子以重複的模式排列自己,類似於您在晶體金屬或巖石中發現的狀態。但是這些原子不僅隨空間排列,而且隨著時間的流逝也不斷運動。這就是他們如何獲得夢幻般的名字的原因:「時間晶體」。自從第一次合成時間晶體以來,這種罕見現象只出現了幾次。
  • 時間晶體的相互作用可以幫助推動衛星導航技術的發展
    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了一個新的物質階段,即「時間晶體」相互作用。由於時間晶體會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自動保持其結構(一種相干狀態),因此這可能會導致量子信息處理方面的新進展。而保持相干性是製造強大量子計算機的主要障礙。
  • 時間晶體研究最新突破: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
    與迄今為止被認為是非平衡開放量子系統的其他研究不同,在這些系統中,驅動的存在會導致時間周期振蕩,研究人員在理論上發現了一個時間相關性存在無限長時間的量子系統,這項研究作為編輯的建議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這項研究可能為開發新的、令人興奮的應用鋪平道路,例如一種新型原子鐘。
  • 時間晶體研究最新突破: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
    探索發展對量子系統中時間晶體行為的理解已經採取了一個新的,令人興奮的轉折。來自冰島埃克塞特大學和聖彼得堡ITMO大學的物理專家透露:封閉量子系統中存在真正的時間晶體是可能的。與迄今為止被認為是非平衡開放量子系統的其他研究不同,在這些系統中,驅動的存在會導致時間周期振蕩,研究人員在理論上發現了一個時間相關性存在無限長時間的量子系統,這項研究作為編輯的建議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追逐時間的機器——原子鐘
    原子鐘的作用原子鐘可以極其精準的度量時間,在航空通信方面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日常給我們提供 GPS 信號的衛星上就搭載了原子鐘。>利用原子鐘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光速*時間差=距離,原子鐘就是計量時間差的工具。
  • 「時間魔盒」原子鐘
    時間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之一,中國自古就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諺語。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風靡全球,中國流行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也廣為傳唱,都說明了人們對於時間的重視和關注。時間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科學研究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天體乃至各種地球物體的運動都離不開對時間的測量。
  • 關於時間晶體的訪談|諾獎得主Wilczek專欄
    因在夸克粒子理論(強作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他在20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訪談人員 | 吳非(環球科學,編輯)維爾切克認為,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理論不會帶來新的技術革命,但是,通過全新或是更加深入的方式理解現有的理論依然能帶來新的技術,這同樣是令人激動的探索。
  • 新冠病毒露出破綻、「時間晶體」相互作用、華為發布5G時代十大...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有望改進原子鐘技術(物理學)5. 生物相容電子植入物使人類和AI融合成為可能(材料學、生物學)6. 基於二維MXene納米片的寬帶超強太赫茲吸收材料(材料科學)7.04「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有望改進原子鐘技術阿爾託大學的旋轉製冷裝置 圖片來源:阿爾託大學科學家有史以來第一次觀察到了 「時間晶體」 的相互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 · 材料學》雜誌上。
  • 新型原子鐘有望重新定義「千克」單位
    據果殼網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博士後研究員藍劭宇(Shau-Yu Lan)和他的同事採用了一些先進技術,構建了一臺基於單個銫原子的原子鐘,這臺設備能夠將這個原子超高的天然頻率拆分成更容易測量的量。這一成果清楚地表明,在一個微觀質量的基礎上構建時鐘是可以做到的。
  • 發現時間晶體
    Lukin介紹道:「發現時間晶體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證明了以前只在理論中存在的物質確實存在,還在於它給物理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研究這種非平衡系統的誘人的窗口。」「舉例來講,量子計算機就是一個非平衡量子系統。目前,非平衡量子系統是量子技術中令人感興趣的領域之一,吸引了研究人員廣泛而持續的工作。
  • 物理學家首次「抓住」單個原子,並發現未知相互作用!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奧塔哥大學物理學家首次將單個原子「固定」在原位,並觀察到了以前未見過的複雜原子相互作用。在奧塔哥大學物理系組裝了無數的設備,包括雷射、鏡子、真空室和顯微鏡,加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專業知識,提供了研究這個量子過程必要條件,到目前為止,人們只能通過涉及大量原子的實驗統計平均來了解這個量子過程,這項實驗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