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魔盒」原子鐘

2020-12-03 中國科學院

  時間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之一,中國自古就有「一寸光陰一寸金」的諺語。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科普著作《時間簡史》風靡全球,中國流行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也廣為傳唱,都說明了人們對於時間的重視和關注。時間不但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科學研究中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研究天體乃至各種地球物體的運動都離不開對時間的測量。所以,近代科學巨匠牛頓在其劃時代的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開始,就對時間進行了討論和定義。他認為,時間是「絕對的、真實的和數學的」,並且「均一的流動」「與任何外在的東西無關」,但可以通過物體的運動被感覺到並進行度量。

  實際上,通過物體運動對時間進行計量,無論在中外都有悠久的歷史。人類經歷了諸如日晷、漏刻、沙漏、鐘擺、石英震蕩等等計時方式之後,在20世紀四十年代末,由於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利用測量原子穩定能級之間躍遷的方式來計時的方法後,進入了所謂的「原子鐘時代」。

  原子鐘的計時方式是採用測量一種穩定的原子能級之間的躍遷頻率作為計時的方法。經過改進後,這種計時方式比過去的天文鐘和石英震蕩鍾都要精密和穩定得多。因此,在1967年,國際度量衡大會決定採用原子鐘來定義基本時間單位,即用銫元素唯一的穩定同位素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所持續的時間長度作為1秒。到20世紀末,一方面通過進一步對原子鐘的使用條件進行嚴格規定,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改進,例如使用雷射冷卻和原子俘獲,以及更精密的雷射光譜技術,使原子鐘的精確性有了更大的提高。這種精確的計時裝置使時間的計量更加統一和準確,為科學技術研究、現代生產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很大的方便。

  進入21世紀,科學家不但在原子鐘的準確性方面繼續努力,還在原子鐘的微型化和節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鐘實現了晶片級的躍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從而在穩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極大的優化,並進入到了商業化推廣階段。

  當前,原子鐘在工作物質方面也開始多樣化,不再限於銫元素,也包括鉛、氫、銣、鍶、鐿元素等。工作模式則分為光學原子鐘和量子原子鐘等多種不同的模式。原子鐘甚至已經突破了單純原子的界限,開始朝著原子核和單個離子特性測量的方向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稱之為原子鐘似乎已不能完全涵蓋其內涵,也許稱為「粒子鍾」更加貼切。特別重要的進展還在於,如今的原子鐘已不僅限於作為一種精確的計時裝置得到應用,還成為科學家研究宇宙天體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廣泛科學領域的新型探測工具。

  前面提到牛頓的絕對時間,實際上根據相對論理論,我們已經知道時間並非絕對均勻的流逝過程,在不同的引力條件下時間流逝是有一定差異的,或者換言之,物質的時空運動狀況呈現出不同的特性。反映到原子鐘的運行上,其時間快慢也由於引力場的作用而有所差異。但一般原子計時裝置可能無法覺察到這種微小差異,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鐘才有可能探測到這個差異。基於這個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鐘技術的基礎上,科學家開始通過探測其時間差異來研究不同宇宙天體的變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現象。據英國《自然》雜誌的報導,科學家也在利用可攜式微型精密原子鐘來測量山脈的高度,其原理也是基於山峰和谷底引力變化所導致的時間差異。

  可以預見,隨著原子鐘技術的不斷發展,一方面其為更廣闊的科學技術領域,例如宇宙天體、人造衛星、地形地貌、半導體晶片等的研究應用創造新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將普及到更廣泛的生產和生活領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

  (作者:王大明,系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追逐時間的機器——原子鐘
    原子鐘的作用原子鐘可以極其精準的度量時間,在航空通信方面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日常給我們提供 GPS 信號的衛星上就搭載了原子鐘。:光速*時間差=距離,原子鐘就是計量時間差的工具。利用這一原理,如果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發射和測量一次,那麼衛星的軌跡也就確定了。原始的描點連線方法,讓我們不僅知道了它在哪,還知道了它要去哪。這下你會說,道理我都懂,但原子鐘和普通的鐘表到底有什麼區別?
  •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或將被原子鐘時間代替
    環球網記者朱盈庫報導,據臺灣「中廣網」10月3日報導,由於格林尼治標準時間跟不上計算機時代的發展,今後人們可能將以原子鐘標準時間為準。19世紀,海權強國英國把「東西經零度」放在倫敦的格林尼治村,同時規定格林尼治時間為世界標準時間。不過,格林尼治時間是以太陽經過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線」的一刻為標準。
  • 「時間工匠」趙杏文:研發中國人自己的銫原子鐘
    而在科研領域,她卻是堅持不懈的「時間工匠」。2009年,從四川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畢業後,25歲的趙杏文加入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銫原子鐘研究。去年,她和團隊歷時8年研發了全球首款商品型雷射抽運型銫原子鐘,一舉打破了過去半個世紀的僵局,讓「北京時間」不再由美國定義和校準,引發了網友熱烈討論。目前,由他們所研發的銫原子鐘已經進入量產階段。
  • 時間都去哪了?雷射促使原子鐘更進一步
    宇宙中一切物質的起源和消亡,世間一切事物的產生和終結,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誕生和滅亡,所有的這些與時間緊密相關。日月更替,鬥轉星移,花開花落,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在時間的長河中緩緩流淌,時間見證了這一切的變化,而日益先進的人類文明使得我們能夠更準確的去感知時間。早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初,人類便開始通過對時間的計量來描述萬事萬物的變化,並由此誕生了一系列精度越來越高的計時器具。
  • 「時間工匠」趙杏文:耗時八年研發「銫原子鐘」 「北京時間」將由...
    而在她所科研的領域,她卻是堅持不懈的「時間工匠」。2009年,從四川大學原子與分子物理研究所畢業後,25歲的趙杏文加入成都天奧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銫原子鐘研究。去年,她和團隊歷時8年研發了全球首款商品型雷射抽運型銫原子鐘,一舉打破了過去半個世紀的僵局。目前,由他們所研發的銫原子鐘已經進入量產階段。
  • 北鬥原子鐘: 用北京時間為世界定位
    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研製氫、銣、銫三種原子鐘的單位,二院203所已經為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交付了13個批次26臺星載銣鍾,並且創造了所有批次零故障運行記錄。隨著一次次原子鐘搭載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完全掌握了星載原子鐘的研製技術,完全擺脫了國外導航技術的束縛,也標誌著我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完全自主建立導航定位系統的國家。
  • 美利用雷射脈衝傳輸時間信號 精度與原子鐘相當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研究人員利用鏡面反射雷射脈衝,成功在野外傳輸超精確時間信號,其精度與最精確的下一代原子鐘相當。  本次試驗成果已發布在英國的《自然光子學》雜誌上,驗證了處於不同地理空間的下一代原子鐘可以實現無線聯接,從而改進大地測量(高度繪圖)、時間和頻率信息的分發、衛星導航、雷達陣列,以及其他應用。  此前這類時鐘信息是通過光纖傳輸的,而通過無線信道傳輸具有更好的靈活性,為實現地面與衛星之間傳輸提供了可能性。  工作頻率是確保光學原子鐘精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 NASA將於今晚發射深空原子鐘:這個原子鐘有什麼了不起?
    NASA將於今晚發射深空原子鐘:這個原子鐘有什麼了不起?(圖片:©NASA)美國宇航局將於今天(6月24日)使用獵鷹重型運載火箭將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新原子鐘送入軌道,這是一項可能會改變人類探索太空方式的技術演示任務。該深空原子鐘由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開發,是對我們在地球上使用的原子鐘以及已經在GPS衛星上使用的原子鐘的太空升級版本。
  • 成都女子定義北京時間:直面生死打破美國壟斷,造出銫原子鐘
    曾經,全世界90%的「時間」都由美國製造的銫原子鐘來制定,中國一個叫做趙杏文的工程師,想要打破這種局面,做出中國人自己的銫原子鐘,為了這個目標,她曾3個月直面生死,在2000伏高壓電擊中提銫,身懷六甲還依然奮鬥在工作崗位
  • 原子鐘是怎麼計算時間的?為什麼能如此精確?有獎品哦!
    原子鐘是通過特定原子的核外電子能級躍遷時所吸收和釋放的電磁波頻率振動周期來計量時間的。
  • 「時間晶體」相互作用首次發現,有望改進原子鐘技術
    受控反應是將時間晶體進行實際應用(如量子信息處理)的第一步。」常規晶體由原子在空間中呈周期性重複排列而成,而時間晶體則在時間上呈周期性重複,這使得時間晶體呈現永動狀態。時間晶體有一種奇異的特性,即在沒有外部輸入的情況下,在時間內不斷重複運動。它們的原子不斷地振蕩、旋轉,或者先向一個方向運動,然後再向另一個方向運動。
  • 日本研製出新精確度最高原子鐘 測量時間精度達17位數
    中廣網北京4月9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研製出新精確度最高的原子鐘。這臺光晶格鍾靈敏度極高,能夠探測到地球引力發生的變化,測量時間精度可達17位數。此外,它也可用於大幅改進GPS跟蹤系統,探測最小10釐米的高度差。
  • 你知道原子鐘嗎?為什麼NASA將原子鐘送入太空
    6月22日,美國宇航局將在SpaceX獵鷹重型火箭上向太空發射一個足球大小的原子鐘(儘管要比足球重得多)。這個時鐘不是用來報時的,它是一個時鐘的技術演示,這個時鐘可能用於未來的太空探索,既可以導航,也可以測量重力。如果成功,它將成為太空中有史以來最精確的原子鐘。
  • 原子鐘讓計時精度走向極限
    同一種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一定的,可用作一種節拍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原子鐘就是利用保持與原子的電磁波特徵頻率同步作為產生時間脈衝的節拍器。2020年底,《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的成果報導,這些研究人員利用量子糾纏現象新設計出一種原子鐘,如果運行約140億年(大約是當前宇宙的年齡),該原子鐘可將時間精度保持在十分之一秒之內。
  • 飛船上的原子鐘為什麼比地球上的原子鐘慢?時間不應該是客觀絕對的嗎?
    既然時間不是絕對的,那麼「絕對時間也跟著變慢」這種說法當然也就無從談起了。況且這一說法本來就是矛盾的——假如「絕對」,又何來「變慢」?至於「飛船上的銫原子鐘走時比地球上的銫原子鐘慢」,這倒是確有其事。而且不止飛船,有實驗表明,即便是飛機上的銫原子鐘走時也同樣比地面上更慢,只是差異微乎其微而已——咱們後文再來詳談這一點。
  • 更精確原子鐘問世
    原子鐘是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儀器,可使用雷射測量以恆定頻率振動的原子,就像許多同步擺動的微小鐘擺一樣。世界上最好的原子鐘可以非常精確地計時,如果它們從宇宙誕生之初就開始運行,到今天誤差只有約半秒。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物理學家設計的一種新型原子鐘可能會揭示新的物理學特性,它不僅能準確計時,還能幫助破譯宇宙中的信號,如暗物質和引力波。
  • 美國發布更精準原子鐘
    美國商務部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官方發布了一臺新的原子鐘,名為NIST-F2,並以此作為新的美國城市時間與頻率標準。NIST-F2在今後大約3億年裡既不會增加1秒,也不會減少1秒,精確性約是NIST-F1的3倍。
  • 時間的本質是什麼?物理學家用原子鐘把1秒分成10^33份
    ,然而,該如何定義時間呢?量子力學在描述微觀粒子世界時很成功,它認為時間是普適的、公平的、絕對的,永遠不會發生改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成功地描述了宇宙尺度的宏觀世界,它認為時間是相對的、可塑的、彈性的,引力和質量可以改變時間,把鐘錶放在大質量物體的旁邊時,時間會變慢,假如把時鐘放在黑洞中央,時間就會停止或消失。——我們常用的時鐘確實比衛星上的時鐘走得慢一些,因為我們比衛星更靠近地球。
  • 專家詳解導航衛星的「心臟」——原子鐘
    203所星載氫鍾主管設計師王文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原子鐘就是導航衛星的「心臟」。 「從根本上說,導航的核心就是時間測量。」王文明說,在由導航衛星搭建的星地坐標系中,每個星座都有自己的坐標信息,通過測量我們與星座間的距離,就能解算出我們在該坐標系的位置。在信號傳播速度(光速)已知的前提下,時間測量越精密,位置解算就越精確。
  • 時尚多色 派客魔盒雙口移動電源評測_Apokin 魔盒系列PL80_移動...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派客魔盒系列移動電源在性能上的具體表現。    派客旗下的魔盒系列移動電源在整體外觀上,使用了非常圓潤的外觀設計,這種內方外圓的造型非常適合那些時尚年輕的女性用戶們使用,另外,移動電源表面還使用雙層UV烤漆搭配裡層拋光渲染的工藝處理,讓每個魔盒系列移動電源都能夠吸引多數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