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生活裡,為什麼說不能隨意往樓下拋物?什麼樣的生活物品將造成哪些危害?
重慶市科技館推出一個科普視頻,通過實驗的形式,拍攝記錄電池、蘋果、易拉罐這些常用物品從高空拋下砸中物體的實際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相關知識點>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為有效預防和依法懲治高空拋物、墜物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頭頂上的安全」,提出16條具體措施。其中,明確對於故意高空拋物者,根據具體情形按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論處。
高空拋物真這麼可怕嗎?
最高法研究室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到2018年,全國法院審結的高空拋物墜物的民事案件有1200多件,其中有近三成造成了人身損害;受理的31件刑事案件中,有五成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
高空拋物的殺傷力從何而來?
重慶大學物理探索科技館老師劉輝介紹,高空拋物,實為一種自由落體運動。這種運動源於地心引力,當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下,從相對靜止到開始下落,是一個加速的過程。物體所處的高度越高,向下運動的過程中,速度會越來越快,轉化成的動能就越大,對人體的傷害就越大。所以,即便從高空拋下的物品質量再輕,只要高度夠高,衝擊力都不容小覷。
根據原理計算,如果觸地時間為0.1秒,一個60克的雞蛋從10樓自由落下,衝擊力約為1.5公斤,20樓自由落下,衝擊力約2.2公斤;一個285克的蘋果從10樓自由落下,衝擊力約7.3公斤,從20樓自由落下,衝擊力約為10.3公斤;一個700克的啤酒瓶從10樓自由落下,衝擊力約17.9公斤,20樓自由落下,衝擊力約25公斤。
高空拋物,不僅僅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更會帶來巨大的社會危害。為了不讓彼此的頭頂成為隨時爆炸的「雷區」,大家一方面要規範自己的日常行為,另一方面也要做好自家陽臺的防患措施,不要因為一時的任性或大意,給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張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