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摘要:擬南芥和番茄中調控胚珠發育的分子機制差異(the plant journal)

2021-03-01 植物類SCI摘要

Hope everybody can study well and make progress every day!

Regulation of ovule initiation by gibberellins and brassinosteroids in tomato and Arabidopsis: two plant species, two molecular mechanisms

First author: Daniela Barro‐Trastoy; Affiliations: Universidad Politécnica de Valencia (瓦倫西亞理工大學): Valencia, Spain

Corresponding author: Miguel A. Pérez‐Amador

Ovule primordia formation is a complex developmental process with a strong impact on the production of seeds. In Arabidopsis this process is controlled by a gene network, including components of the signaling pathways of auxin, brassinosteroids (BRs) and cytokinins. Recently, we have shown that gibberellins (GAs)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vule primordia initiation, inhibiting ovule formation in both Arabidopsis and tomato. Here we reveal that BRs also participate in the control of ovule initiation in tomato, by promoting an increase on ovule primordia formation. Moreover, molecular and genetic analyses of the co‐regulation by GAs and BRs of the control of ovule initiation indicate that two different mechanisms occur in tomato and Arabidopsis. In tomato, GAs act downstream of BRs. BRs regulate ovule number through the downregulation of GA biosynthesis, which provokes a stabilization of DELLA proteins that will finally promote ovule primordia initiation. In contrast, in Arabidopsis both GAs and BRs regulate ovule number independently of the activity levels of the other hormone. Taking together, our data strongly suggest that different molecular mechanisms could operate in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to regulate identical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even, as in the case of ovule primordia initiation, when the same set of hormones trigger similar responses, adding a new level of complexity.

胚珠原基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發育進程,其對於種子產量具有非常強烈的影響。在擬南芥中,胚珠原基的形成由一個基因網絡調控,包括生長素、油菜素內酯以及細胞分裂素的信號通路上的組分。最近,作者發現赤黴素在胚珠原基的起始過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在擬南芥和西紅柿中均能夠抑制胚珠的形成。本文中,作者發現西紅柿中油菜素內酯通過促進胚珠原基的形成作用於胚珠的起始。此外,針對赤黴素和油菜素內酯共調控胚珠起始的分子和遺傳學試驗顯示西紅柿和擬南芥中採用了兩套不同的分子機制。在西紅柿中,赤黴素作用於油菜素內酯的下遊。油菜素內酯能夠下調赤黴素的生物合成,減少由赤黴素誘導的DELLA蛋白降解,最終促進胚珠原基的起始,從而調控胚珠的數量。相反,在擬南芥中,赤黴素和油菜素內酯都獨立於其它植物激素的影響,調控胚珠的數量。綜上,本文的研究說明了不同的植物物種發展出了不同的分子機制來實現共同的發育進程,本文中也就是胚珠原基的起始,而同一類的植物激素誘導了相似的響應,所以增加了新的複雜程度。

通訊:Miguel A. Pérez‐Amador  (http://www.ibmcp.upv.es/es/personas/mperezaibmcpupves)

個人簡介:1990年,瓦倫西亞大學,學士;1991-1995年,西班牙IBMCP,博士;1996-2001年,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後。

研究方向:植物激素對於坐果和果實發育的影響,尤其是赤黴素在胚珠和種子發育中的作用。

doi: https://doi.org/10.1111/tpj.14684

Journal: the plant journal

First Published: January 13, 2020

相關焦點

  • 每日摘要:黃瓜CsSPL基因作用於花葯和胚珠的生長發育
    花葯和胚珠發生是作物受精和果實產量的先決條件,然而目前對於花葯和胚珠的協調調控及底層的分子調控通路仍然不是了解得很清楚。本文發現在黃瓜花葯和胚珠發育缺陷的突變體中,SPL/NZZ基因的正常表達遭到破壞。CsSPL基因特異在黃瓜花葯和胚珠發育過程中表達。敲低CsSPL基因的表達會降低雄性和雌性的育性,同時產生畸形花粉,抑制胚珠的發育。
  • 每日摘要:有花植物雙受精中決定中央細胞細胞命運的轉錄抑制機制(PNAS)
    本文中,作者發現MADS-box蛋白AGL80作為一個轉錄抑制子,能夠直接抑制輔助細胞特異基因的表達,從而維持中央細胞的特化。進一步的遺傳拯救試驗以及系統發育分析顯示十字花科家族不同物種之間具有保守的AGL80功能。本文的研究為十字花科中控制中央細胞細胞命運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視野。
  • Plant Journal | 水稻花序結構和分生組織發育調節的分子機制
    水稻的主要分枝在其螺旋狀葉體中產生並在分枝上形成花(小穗),分枝和小穗的排列模式、分枝數量、長度等均會影響花序結構並最終影響產量,因此,對調控水稻花序發育(葉序模式或節間長度的調節)的遺傳機制的研究至關重要【1】。花序結構從莖頂端分生組織(shoot apical meristem, SAM)轉化並在營養生長期產生葉原基,因此與分生組織的活性密切相關。
  • 每日摘要:擬南芥KNAT3/7作用於花序中的次生細胞壁沉積(the plant journal
    轉錄因子KNAT7是一個II類KNOTTED1同源異型基因KNOX2,其在束間纖維中充當次生細胞壁生物合成的負調節因子發揮作用。另外,knat7功能缺失突變體顯示出不規則的木質部表型,說明其可能在木質部導管次生細胞壁沉積方面發揮正向調控作用。
  • 每日摘要:植物正在發育中的韌皮部中BR感知的局部和系統性效應(Current Biology)
    維管組織中的韌皮部可用於光合產物在「源」和「庫」器官之間的轉移,同樣也可用於系統性協調植物生長和發育的信號轉導。本文中,作者發現在植物生長點中,發育中的韌皮部會調控鄰近組織中的細胞行為。缺少三個受體激酶BRI1、BRL1和BRL3的擬南芥bri3突變體植株不能夠再感應植物激素油菜素內酯,並且植株出現嚴重的矮化,而且在模式建成和分化等方面也存在缺陷,包括韌皮部發育也遭受紊亂。
  • BPCs抑制轉錄因子FUSCA3蛋白表達協調植物胚珠和種子的發育
    背景:植物維持正常的生殖與種子發育階段對於植物的繁衍以及農業生產意義重大。在開花植物中,雌配子體存在於胚珠中,在受精後形成胚芽發育成種子,而種子中含有的營養成分幾乎為我們提供了日常50%熱量攝入需求。但是,種子的生殖能力以及種子發育過程中受到多種環境脅迫因素的影響,例如高溫和乾旱都會負面影響胚珠造成胚珠敗育,最後對糧食生產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 每日摘要:單、雙子葉葉片發育差異(綜述)
    Likewise, comparisons of stomatal development (氣孔發育) are limited to Arabidopsis and a few grasses.單、雙子葉之間的葉片發育存在形態及分子機制之間的本質差異。單、雙子葉植物的葉片差異主要表現在葉片的上、下部的精細結構、葉片基部鞘葉的形成與否及維管的模式建成。作者認為單、雙子葉在個體發育不同時間中部側面結構域的拓展直接影響了葉脈脈落及葉片基部的特性。此外,作者還在本文中討論了複雜葉片發育中譜系特異性機制。
  • 每日摘要:猴面花PCR2基因調控類胡蘿蔔素的生物合成(Plant Cell)
    目前,我們對於花中調控類胡蘿蔔素合成的分子機制了解不多。本文中,作者從兩個猴面花物種(一個是由熊蜂授粉的Mimulus lewisii,另一個是由蜂鳥授粉的Mimulus verbenaceus)中鑑定到了一個作用於類胡蘿蔔素色素減少的位點RCP2。作者發現RCP2的功能缺失突變體會導致整個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通路的劇烈下調。
  • 每日摘要:形成層單層幹細胞決定植物的徑向生長(Plant Physiology)
    Radial growth of plant shoots and roots is a stem cell-driven process that is fundamental for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ological support of enlarging plant bodies.
  • 遺傳發育所發現植物雌雄識別分子機制助力雜交育種
    此前日本的研究組已經分離到了在擬南芥雌配子中從助細胞分泌的的吸引信號LURE,能夠在體內和半體外吸引萌發的花粉管。但是在花粉管中是什麼樣的受體來感知雌配子的吸引信號,目前還知之甚少。日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楊維才研究組首次分離到了花粉管識別雌性吸引信號的受體蛋白複合體,並揭示了信號識別和激活的分子機制。
  • 每日摘要:植物TTL蛋白介導BR信號轉導調控(Plant Cell)
    BotellaBrassinosteroids (BRs) form a group of steroidal hormones essential for plan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s.
  • 擬南芥種子數目和角果大小的遺傳調控新機制
    Current Biology | 擬南芥種子數目和角果大小的遺傳調控新機制撰文 | SHR責編 | 逸雲「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在種類繁多的豆類植物中,這種現象更為明顯。包裹種子的角果的長度決定了種子數量,並且控制雌蕊(最終發育為角果)伸長的激素信號網絡已經被闡明【2】,但是該調控網絡並未涉及胚珠發育的規則啟動。最近的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鑑定了NERD1(NEW ENHANCER OF ROOT DWARFISM1)作為胚珠數量的正調節因子,但是在胚珠間距調控中沒有發揮特定作用【3】。
  • PlantPhysiol|中科院植物所程佑發組揭示茉莉酸積累和植物發育的...
    、器官大小和腫瘤發生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當前動物和醫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是植物中相關研究還比較少。MOB1是該通路的核心成員,在酵母、動物和植物中高度保守。程佑發研究組前期發現擬南芥MOB1A在生長素介導的植物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Cui et al., 2016, PLoS Genetics)。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H2S)是目前公認的一種信號分子,在植物生長發育及逆境脅迫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包括細胞自噬和脫落酸(Abscisic已有研究表明H2S通過獨立於活性氧的方式負調節擬南芥細胞自噬,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瞿禮嘉課題組在Science發文揭示植物中調控花粉管細胞完整性與精細胞釋放的分子機制
    ,並揭示了該過程的分子調控機制。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中有幾個重要的事件:1) 花粉粒與柱頭相互識別而萌發; 2) 花粉管在引導組織中極性生長; 3) 花粉管導向胚珠; 4) 花粉管停止生長、爆炸並釋放精細胞; 5) 雌雄配子的融合。在這一系列過程中,花粉管與雌方組織之間存在大量的物質和信號交流。
  • Plant Cell | 首次繪製擬南芥mRNA和ncRNA的m5C甲基化圖譜
    RNA進行全轉錄組的甲基化測序,並繪製了首張擬南芥RNA的m5C甲基化圖譜。RNA的胞嘧啶(C)在轉錄後進行甲基化修飾形成 5-甲基胞嘧啶(m5C),植物中RNA的m5C作為一種重要的修飾具有多種重要功能,例如調控植物對於脅迫的響應、參與幹細胞增殖以及RNA代謝等。
  • 研究發現調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學機制
    不同的器官形狀如何產生是一個基本的發育生物學問題。多年來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發現了眾多能夠影響植物器官形態的基因,但是這些基因怎樣介導器官三維形態的變化(又稱塑形)尚有待解析。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焦雨鈴研究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近年來,研究組綜合分子遺傳學、活體成像和數學建模等方法,著力研究葉片扁平化形成的機制。
  • 植物維管發育表觀調控機製取得進展
    該研究藉助獨特的擬南芥管狀分子異位誘導系統VISUAL(Vascular Induced System Using Arabidopsis Leaves),通過一系列的甲基化組和轉錄組分析,確定了DNA主動去甲基化在維管發育中的作用,並揭示了木質部管狀分子分化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Plant Cell | 種子休眠調控新機制
    DOG1的表達受到發育進程和環境條件的調節,但目前尚不清楚哪種轉錄因子(TFs)與DOG1啟動子結合併且在胚胎成熟過程中驅動其表達。bZIP67,並揭示了其調控種子休眠的作用機制。  在之前的研究中,Peter Eastmond等對擬南芥種子成熟過程中由LEC1(LEAFY COTYLEDON1,種子萌發的關鍵轉錄因子之一)誘導的TFs進行了反向遺傳篩選,並鑑定到bZIP67(basic LEU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