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評價真實地雷戰:地雷長眼睛有鬼附在上面

2020-12-05 中華網新聞

1962年,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的電影《地雷戰》上映。在這部電影中,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民兵依靠土製地雷,將進村掃蕩的日軍炸得落荒而逃。這部電影藝術化的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抗擊日本侵略的智慧與勇氣。電影從上映開始就大受好評,陪伴了幾代人的記憶。真實的地雷戰雖然與電影有一些區別,但是其反映出來的中國人民的智慧,以及抗戰的勇氣卻是一脈相承的。

推廣地雷戰

地雷戰這一戰術方法在膠東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效應,據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的《地雷課本》介紹,地雷戰這一戰術最早出現於太南地區。真正將地雷戰戰術發揮到極致的是山東海陽的民兵,針對敵人不斷變化的起雷避雷方法,他們發明了十幾種地雷。而電影《地雷戰》中的高家莊原型則是今河北保定冉莊。

在戰爭軍事物資缺乏時期,地雷能大量投入戰場,離不開少將王耀南的推廣與改進。

王耀南是我國工兵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27年9月,他和幾十名礦工組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爆破隊,參加了秋收起義,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在中央蘇區,他參與創建了紅軍工兵部隊,被毛澤東譽為「工兵專家」。

1941年5月,他奉彭德懷總司令的命令,帶隊下到太行軍區和冀魯豫軍區及各分區去推廣地雷戰。為了讓部隊和民兵明白如何設置地雷,也就是將雷埋在哪兒的問題,王耀南帶著幾個工兵幹部在院落裡埋好雷,扮演成日本兵進院掃蕩,讓大家觀看,並用炭粉代替石灰,防止石灰飛起燒傷人眼。邊觀看邊向幹部群眾講解在什麼地方埋雷好,「比如鬼子進院子要喝水,在井旁邊埋上雷就能炸死鬼子。」

為了吸引更多的群眾觀看,王耀南一行人還學唱戲,將埋雷示範搬到了戲臺子上。每炸死一個「鬼子」全場都會掌聲雷動。群眾興致盎然,演出完往往不願離開,有的老百姓說:「我們就喜歡看打死小鬼子,看一百遍也看不夠!」於是又加演幾場。王耀南讓工兵幹部們教大家如何使用地雷,怎樣叫拉發,怎樣叫壓發,告訴幹部戰士們在野外如何埋設地雷。

王耀南告訴觀眾說:「我們用的是假地雷,主要用來教學。大家回去可不能用真地雷這麼幹,這可要傷著自己人。」

因為看了三四遍在院落裡埋地雷,觀眾一聽就明白了,但不願意走,王耀南只能說地雷沒有了來打發走群眾。他們用這種示範方法,教會了很多八路軍指戰員和民兵掌握地雷戰的戰術、技術及地雷的應用。

軍工廠發下來的地雷數量遠遠不能滿足抗日戰爭需要,王耀南就鼓勵大家自己動手造地雷。各縣政府支持王耀南一行人的工作,讓鞭炮作坊以上交幾千個發火器代替需上交的稅費和公糧,並且解決鞭炮廠的經費問題以大批量提供炸藥。

作坊主們知道這些發火器是用來打仗的,每次都會保質、保量、守時生產出發火裝置。拉火炮和發火裝置雖然原理相似,但內部結構有很多區別。王耀南就讓工兵幹部們和做鞭炮的師傅們共同研究怎麼能將發火裝置做得更好。

當時最大的問題是地雷殼子生鐵原料來源缺乏。王耀南就動員軍隊和民兵使用代用器材造雷殼,比如洋油桶、茶壺等。有幹部提意見說老百姓的罈罈罐罐雖然不值錢,但破家值萬貫,不能讓老百姓用鍋碗來做地雷。王耀南聽取了幹部的意見,他和幾個冀魯豫軍區幹部反覆試驗,研究出用石頭造雷殼的方法。

之前一個地雷比3枚手榴彈還貴,而改良了製作方法之後製造的土地雷,成本和造一粒子彈差不多。大大減少的成本使地雷推廣應用成為可能,這是最後地雷能在膠東戰場發揮巨大效用的先決條件。

地雷戰讓日軍喪膽

地雷戰因為戰果分散,每一次給敵人造成的殺傷力有限,在日軍的戰史中沒有被大量記載。但我們仍可從侵華日軍的回憶錄中尋找到地雷戰的身影。

在原日軍獨混第五旅團第12獨立警備隊衛生曹長桑島節郎的回憶錄《華北戰記》中提到了幾次與地雷打交道的經驗,他曾僥倖逃過被地雷炸死的命運。

地雷戰初期,民兵和八路軍部隊主要使用的是絆雷和踏雷。埋雷的過程要特別謹慎小心,先挖開一個一尺見方的洞,裡面橫上一根木棍,再在上面放一塊木板,木板的一邊釘著一顆小釘子,釘子上拴著一根引線,引線的另一端連著一顆地雷,地雷被放在緊接著的一個圓坑裡,把引線繃直了,輕輕地在上面撒上土。為防止敵人看出,埋雷時還會輕輕地印上人畜的腳印或放上幾塊牛羊糞。

日軍行進時走的都是平時老百姓走的路,為防止地雷炸到自己人,部隊有時會派專人把守,見到百姓來了,就讓他們繞道走,後來又提出「不見鬼子不掛弦」的原則。

日軍吃過幾次虧後,就派工兵在隊伍最前方進行掃雷,或者抓來當地的老百姓在前面開路。這時簡單的踏雷就不能用了,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與日軍的鬥爭中,我方軍民用爛鐵片、茶壺幹擾日軍工兵的掃雷活動,還發明了真假雷、硫酸雷等。這些雷讓日軍防不勝防。

最讓日軍感到恐懼的還是拉發雷,抗戰老人單景祥回憶到:「日本人怕了我們的青紗帳,怕了我們的拉雷,說我們的地雷長眼睛,有鬼附在上面。」

「眼睛」就是埋伏在附近的遊擊隊員們。看到日軍隊伍行進到地雷區,遊擊隊員們等待作為擋箭牌的老百姓走過之後,就拉響地雷,炸得日軍措手不及,人仰馬翻。

「我的手上緊緊拽住拉線,可千萬不敢大意,一會手心就滲出汗來。隊伍過來了,老百姓,讓他們過去,警衛隊(即偽軍),還是不拉,他們雖然是幫日本人害中國人,但還是我們中國人,大多數都認識。直到最後日本鬼子的隊伍過來了,我們才拉線。」單景祥老人回憶到。

日軍常在夜間突然出城掃蕩,視線受阻,身體疲憊,八路軍就利用敵人精神狀態鬆懈的絕好時機,埋伏好地雷,一聲巨響過後,聽到日軍慘叫。

日軍以大隊規模進行「掃蕩」時,多名乘馬軍官會聚集在一起,這也是攻擊的絕好目標。八路軍放過在前行走的部隊,目標直指軍官,破壞日軍作戰指揮系統。還有一種攻擊行軍大隊的地雷叫「連環雷」。這種雷用一個鐵絲將幾個地雷串聯起來,敵人一旦踩響一個就會帶響一串。

據單景祥老人回憶,當時日軍面對冀中平原敵後武工隊對碉堡的偷襲只是放了一夜機槍,不敢出來,因為碉堡不遠處到處都埋著地雷。

美國著名記者哈裡遜·福爾曼在看了冀中的地雷戰後說:「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方法,便是在據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一個人有相當大的勇氣,才能面對敵人可怕的現代化武器想出這些『微不足道'的抵抗方法。」

地雷戰中不能被遺忘的人

《地雷戰》電影中的民兵隊長趙虎和雷連長等人總能有各種點子,發明了10餘種土地雷。土地雷確實大大減輕了軍區發放武器的壓力,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敵人,但是在投入使用中有時會出現各種問題。

在觀看影片時,中央軍委副主席徐向前指出了該片的不足:「你這個工兵專家的作用到哪裡去了?幾個老百姓怎麼能搞出地雷戰呢?」當時中國華北地區的農民連字都不認識幾個,造出如此精妙的地雷的可能性確實不大,甚至在八路軍中也極其缺少地雷製造的專業人員。其實,在華北地區地雷戰中,有著一批科學技術人員,他們為抗戰付出了極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

熊大縝是中國物理學事業的鋪路人葉企孫的得意門生。1938年春,抗日戰爭處於艱難時期,八路軍急需槍枝彈藥。熊大縝得知八路軍準備開展地雷戰並且需要科技人員協助後,放棄了去德國深造的機會,推遲婚期來到冀中抗日。

來到冀中軍區根據地之後,他被任命為冀中軍區供給部部長,開展烈性炸藥、地雷、雷管以及無線電研製工作,並通過各種渠道弄到大批製造炸藥所需的化學原料、銅殼和鉑絲、控制電雷管的電動起爆器以及無線電器材。並請到不少技術人員在天津英租界清華同學會內裝配無線電臺。

在熊大縝、汪德熙等人的領導下,冀中根據地的炸藥廠不斷壯大,成為一座擁有2000多名工人,能製造大批量地雷、手榴彈、復裝子彈,並能修理各種槍械的大型兵工廠。

為了解決翻曬氯酸鉀自爆的事故,熊大縝潛回天津請教老師葉企孫。葉企孫老先生不僅派閻裕昌(化名門本忠)前往冀中解決了問題,還派學生突破日軍封鎖線運來電錶、白金絲等必要物資,並設法籌集款項購買急需的軍用物資運往冀中。

冒著生命危險,熊大縝等人還多次裝扮成傳教士穿越日本封鎖線,進入北平、天津為冀中軍區購買雷管、無線電元器件等緊缺軍用物資。

一些為敵後抗日戰場作出了巨大貢獻的科技人員也英勇犧牲。門本忠患有嚴重的肺結核,為了將拿鋤頭的莊稼漢教成會造雷玩雷的高手,穿著農民的褂子,包著白頭巾,一村一村地走。1942年5月8日,河北省安平縣武莫村突然被日軍包圍,為保護無辜群眾,門本忠勇敢站出。日軍用鐵絲穿過他的鎖骨,拖到大街上,門本忠高喊口號,痛罵不絕,最後被日軍殘忍地處死,時年46歲,為抗日戰爭勝利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相關焦點

  • 地雷戰:「鐵西瓜」遍地開花 炸得日寇心驚膽戰
    日軍在寫「注意地雷」的標識(我軍繳獲照片)。  趙疃是膠東的一個普通村莊,因為地雷戰,它成了一個世界軍事史上神秘的戰場。膾炙人口的影片《地雷戰》,其故事原型就在這裡。  抗戰時期的山東海陽,人民群眾憑藉豐富的創造力,將地雷戰從低級發展至高級,創造了鐵雷、石雷、絆雷、水雷、夾子雷、連環雷、子母雷、滾雷等10多種不同形式的地雷和30多種埋雷方法。這些各式各樣的地雷和雷陣,對於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上萬次的爆炸中,共擊斃、擊傷和俘虜敵人1500多名,繳獲各類武器600多件,牽制了日寇的行動。
  • 「地雷戰」幕後英雄熊大縝
    記住真實的歷史不是要追溯哪個組織或集團的過錯,而是以社會的名義承諾不會再犯下那樣的錯誤,以集體的名義記住真實的歷史,緬懷那些讓我們真正該崇拜和敬仰的英雄們。」作者繼續追問道:「可我們什麼時候緬懷過那些我們還欠著道德與倫理雙重之罪的『戰友』?」這沉重的追問,讓我們無言以對。央視《重訪》專欄近日對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地區名揚史冊的地雷戰背後的故事進行了解密。
  • 他是清華大學優等生,地雷戰的開拓者,卻被自己人用石頭給砸死了
    看過《地雷戰》電視劇和電影的讀者應該記得這個劇情,晉察冀華北平原的百姓利用地道的優勢,再配合地雷的傷害威力,將前來掃蕩的日本鬼子打的狼狽不堪,粉碎了日本人的一次又一次進攻。今天筆者就來說一個人,他就是地雷戰中地雷的發明製造者,被人遺忘的抗日英雄熊大縝。
  • 抗日傳奇:讓「日軍大隊長氣得眼睛都變色」的麻雀戰
    抗日傳奇:讓「日軍大隊長氣得眼睛都變色」的麻雀戰|紅色之旅作者:胡卓然在革命史教材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敵後遊擊戰,給侵華日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兵員損失。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地雷戰、地道戰和麻雀戰,常常作為抗日敵後遊擊戰最主要的作戰方式被提起。
  • 抗戰中我軍土法造地雷,摻入中藥居然有奇效,日寇大為頭疼
    雖然章佩然一開始戰鬥力太低,但是因為受過教育學過醫所以在劇中針對根據地的土地雷威力太小,然後弄出了中藥地雷。讓進村掃蕩的鬼子叫苦不堪。劇中的表現合理嗎?在許多影視劇中人一旦踩到地雷基本上會被被炸上天,過去有部老電影《地雷戰》就有這樣的體現。現在的一些抗戰劇裡也有日軍士兵被地雷炸上天的鏡頭,許多觀眾覺得很正常而且也震撼。
  • 壓發鬆髮式地雷有什麼區別,為什麼電視劇都用松髮式?情節需要
    地雷對於我們來說可並不陌生,我們小時候經常看的各種抗日電影中,關於地雷的使用可謂是出神入化。往往一兩個戰士藉助地雷,就能夠對付一整隊的日軍。地雷之所以這麼受歡迎,主要是因為其不僅威力大,而且在隱蔽性方面也足夠好。
  • 名字敢與地雷扯上關係,「地雷蜂」到底有多厲害?看完明白了
    名字就敢與地雷扯上關係的胡蜂是不是超厲害?地雷可是極具危險的爆炸物,胡蜂居然在名義上被人類冠上地雷這種勁爆的詞彙,定名為地雷蜂,我們完全可以想見,這種胡蜂不可能是等閒之輩,肯定是有它令人恐懼的地方。9月8日,在四川省巴中市的一個村莊裡發生了一幕慘劇。
  • 地雷花,有點嚇人的名字
    幫我找點地雷花的種子,我的地雷花退化了。親屬讓我幫忙找花種子,這名可是有點怕人!啥花叫地雷花呢?又一個親屬解釋說,夏天打閃時,山裡有一種花,很漂亮,紅色的。啊,那是閃電花,雷與閃是有聯繫的。我們微信退休同事拍照過的,下面圖片裡的花就是。
  • 「鐵西瓜」作證的真實歷史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不僅蔓延著對英雄的嘲諷和污衊,還流傳著諸如此質疑歷史的聲音:「『地雷戰』那些故事靠譜嗎?」「一個土地雷能有那麼大威力?」「靠那鐵疙瘩能保衛家園?」無可否認,那段烽火硝煙遠離生活在和平歲月的人們已有70多年,但那凝結著血與火的過往,卻不應忘記,更不該妄疑。任何對真實歷史的詆毀、消解,甚至無視,都是對國家和民族的背叛。
  • 非洲巨鼠嗅探地雷有多大非洲巨鼠為什麼能探雷?
    非洲巨鼠嗅探地雷有多大非洲巨鼠為什麼能探雷?時間:2015-06-13 14:20   來源:伊秀新聞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非洲巨鼠嗅探地雷,這隻老鼠非常大,竟然長達91釐米,是老鼠中的王者。但是雖然他們看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但是卻專門為人類排除地雷,實在是比狗狗還可愛!
  • 馬島地雷區成動植物天堂 企鵝在地雷上散步(圖)
    地雷區成了動植物天堂  今天的馬島上,大約有2.5萬顆未引爆的地雷分布在150個區域。那裡成了無人區,卻是企鵝等許多動植物的天堂。其中一個雷區是在基德尼灣,這裡是穿過斯坦利的一條美麗的海灘。每年,巴布亞企鵝、國王企鵝、跳巖企鵝和麥哲倫4種企鵝來到這裡。每到動物繁殖期,數以千計的企鵝用叫聲尋找著伴侶,準備築巢。
  • 風靡日本的「地雷妝」,到底有多雷?
    地雷妝的特徵是沒有哭過一樣紅紅的眼睛、沒有血色感的蒼白皮膚和暗調唇色,有一種病態感,所以也被稱為「病嬌妝容」,並且多與哥德式洛麗塔或是黑色系華麗洋裝搭配。有超多日本模特、明星已經嘗試過地雷妝了。化完妝之後感覺眼睛又大了一圈的日雜模特藤田妮可。
  • 納卡老百姓發起地雷戰,亞塞拜然士兵傷亡慘重,俄警告:不許報復
    這很顯然是納卡老百姓發起的地雷戰,據了解,在過去的衝突當中,已經有亞塞拜然士兵因為這些爆炸裝置而傷亡慘重。據當地人員稱,這些爆炸裝置包括部分地雷,是亞美尼亞武裝人員在撤離這一地區的時候所埋設的。這其中有很多地雷裝置埋藏比較隱秘,而且引爆方式非常詭秘,足以讓人防不勝防。當然,鋪設這些地下引爆裝置的時候,當地也有不少居民加入。因為納卡地區的居民並不希望亞塞拜然軍隊侵入這裡。
  • 士兵在戰場上踩到地雷可以活命嗎?松髮式地雷可以搶救一下
    當時鄧超扮演的趙二鬥踩到了反步兵地雷,穀子地用刀壓住地雷,使得趙二鬥留了一命。但穀子地也因此雙眼受傷。很多人看到這裡都覺得非常神奇,那麼,在戰爭中真的能用這樣的辦法死裡逃生麼?要知道,在現實中如果士兵真的踩上地雷,會被立即炸死,根本不會有機會去自救。在影視劇中的很多場景只是為了渲染那種感情。但是在現實裡是極其殘酷的。
  • 【雙語】古特雷斯2020年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致辭
    Message on the International Mine Awareness Day國際提高地雷意識和協助地雷行動日致辭
  • 我沒哭,我這是日本超時髦的「地雷妝」
    比如說最近日本最流行的妝容就變成了「地雷妝」。從名字來看感覺這個妝容超級炸。事實上,地雷妝的特徵包括了仿佛哭過的紅眼眶,搭配沒有血色的蒼白皮膚和暗黑唇色。比起炸裂感,反而看起來很有病嬌感。而且這個妝容,泫雅也畫過類似的。地雷妝大多是被應用在洛麗塔一族。
  • 上萬兒童手挽手踩地雷,脖子上掛著「通往天堂的鑰匙」
    地雷絕對是很多人的噩夢。對於使用方來說,地雷具有製造簡單、價格便宜、隱蔽性強、殺傷力大等諸多特點,堪稱窮人最好的防禦、伏擊武器,但對被使用一方來說,地雷堪稱是最危險、最致命武器,槍炮還能躲避防禦,但地雷真的是防不可防,你根本不知道下一腳踩到的是石頭還是地雷,士兵每走一步都要在生死邊緣徘徊,內心需要承受極大壓力,而且就算知道哪裡有,戰場上敵人也不會給你時間慢慢排雷,最簡單有效,也是最無奈的辦法就是用人去趟雷,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就是這麼幹的
  • 怒江之戰每個人的結局是什麼 怒江之戰的結局好慘
    電視劇《怒江之戰》中大結局會是什麼呢?廖伊芳帶領的小分隊最後取得勝利了嗎?趙半括最後和誰在一起了呢?廖伊芳帶領的小分隊最後每個人的結局是什麼?   為了能夠阻擊即將進攻的日軍,廖伊芳構築了四道防線,並分配曹國舅在外圍負責警戒。王思耄負責教導土著族人使用槍枝,軍醫負責挖填樹油,而長毛則負責部署地雷。
  • 機動戰隊地雷怎麼踩 踩雷實用技巧攻略
    導 讀 機動戰隊地雷怎麼踩?很多玩家對遊戲中的踩雷方法技巧不太熟悉,接下來就跟九遊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踩到地雷是不是不動就不會爆炸,還是不動也會炸?
    在很多電視和電影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圖源:網絡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小鍾君一直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