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三十春晚的小品《「兒子」來了》,反映了當代社會不法分子用一些養生講座、情感推銷等手段專門欺騙老年人高額、巨額購買養生器材、保健品等謀取暴利。提醒老年人莫要偏聽偏信。
保健品詐騙老年人常用六大套路
300元進的保健品,騙子是怎樣8000元賣給你爸媽的:每天一杯養生茶,包治百病;這是特製手錶,老年人戴上能疏通血管;只要5萬元就能治好您的糖尿病。
就像小品裡的葛優,各種洗腦的保健品推銷直接瞄準老年人群體,推銷員到處認「爸爸」「媽媽」,總想用溫情忽悠老年人。
儘管不法分子的手段是花樣百出,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牢記下面這份防詐騙指南,讓爸媽不再上當。
套路一:免費送禮
超市門口送雞蛋、小區免費量血壓、舉辦各種吸引老年人的活動,講座時間也都「恰巧」在工作日,這有什麼玄機嗎?當然是怕年輕人來揭穿真面目。
套路二:登記信息
讓老年人填寫資料,一對一聯繫摸清家底、評估購買力,以便進行針對性的推銷。
套路三:洗腦宣傳
降血壓、降血脂,對胃好、對腎好、對肝好。誇大療效的同時再加上洗腦的詐騙銷售語言,所謂「藥效不夠,廣告來湊」,讓人防不勝防。
套路四:親情服務
如果你沒有在公益健康講座上被說服,那接下來很快工作人員會到家回訪,像對待親爹親媽一樣為您掃地拖地、洗衣做飯、揉肩捏腳、大打「親情牌」。
套路五:免費旅遊不法分子隔三差五還會組織老年人免費旅遊,其實是為了讓老年人遠離家人,進一步博取信任。
套路六:存錢有息
有些詐騙團夥還會唆使老年人把他們一生的積蓄,存在詐騙團隊自己的帳戶,承諾高額返息,同時購買保健品,還有額外優惠,一旦您把錢存進他們的帳戶,就會血本無歸。
揭秘保健品騙局背後的貓膩
近年來,各大媒體不斷曝光保健食品的各種營銷手段,比如組織老年人旅遊,送大米、送雞蛋、免費體檢……各種花招層出不窮,將保健食品打造成能治各種疑難雜症的「神藥」,很多消費者都深陷騙局。
保健食品是藥能治病?千萬別再被騙了!
在中國大家對於健康的危機意識逐漸加重,但是很多老年人對於保健食品概念相當模糊,更容易出現上當受騙的情況。
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雖然具有調節肌體的功能,但是它不是以治療治病為目的的。保健食品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各類營養物質,延緩和預防疾病的發生。
買保健食品如何不被騙?避免被忽悠的技能學起來!
「所有病痛都可以治療,不是藥,勝似藥」這類廣告泛濫,利用消費者迫切追求健康、警惕性低等弱點,通過誇大、虛假宣傳等方式誘騙消費者購買。那麼如何不被騙呢?國務院食安委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李可基教授表示要想不被騙,記好「三不一定」原則。
「三不」指的是動機不要太純,用心不要太專,期望不要太高。
不要想著用保健食品治病,保健食品只是為了保持健康,並不針對某一功效。
用心不要太專,是指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代替自身的飲食,它既不是飯也不是藥。
期望不要太高指的是從保健的角度來說,不能期望保健食品像藥品一樣立杆見效。
「一定」指的是「淡化」,對別人給你的信息要半信半疑,如何不被忽悠,一定要淡化對方的信息,那些有可能只是些營銷手段。
如何正確購買保健食品?這些要點別錯過
隨著保健食品越來越多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如何才能安全有效地購買使用保健食品呢?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劉學聰表示記住「一查二看」原則,就能買到正規合規的保健食品。
一「查」是指在零售渠道中,查店鋪是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有經營資格才能經營保健食品。
第二要看產品的包裝、標籤和說明書,保健食品會有「藍帽子」,會有國家註冊批准的註冊信息,會有相應的使用注意事項等,有了「藍帽子」還得查是否是真實的,可通過市場總局的監管網站輸入批准帳號信息來確認。
保健食品絕對不能治病,有病了也千萬不能靠吃保健食品治病。說保健食品能治病的都是騙子,千萬別上當。同時,不同的人群食用保健食品的種類和功能也是不一樣的,不要盲目跟從,尤其對老年朋友們,動心之後,和孩子們商量一下再交錢,避免上當受騙。
(來源:浙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