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史】物理學史四份資料,總有一份適合你

2021-01-20 環球物理

第一份

1、伽利略

(1)通過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斯多德「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的觀點

(2)推翻了亞里斯多德「重的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快」的觀點


2、克卜勒:提出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


3、牛頓

(1)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

(2)發現表萬有引力定律;


4、卡文迪許:利用扭秤裝置比較準確地測出了引力常量


5、愛因斯坦

(1)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經典力學不適用於微觀粒子和高速運動物體。)

(2)提出光子說,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

(3)提出質能方程E=mC^2,為核能利用提出理論基礎


6、庫侖:利用扭秤實驗發現了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庫侖定律。


7、焦耳和楞次

先後各自獨立發現電流通過導體時產生熱效應的規律,稱為焦耳——楞次定律。


8、奧斯特

電流可以使周圍的磁針偏轉的效應,稱為電流的磁效應。


9、安培:研究了電流在磁場中受力的規律


10、洛侖茲:提出運動電荷產生了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洛侖茲力)的觀點。


11、法拉第

(1)發現了由磁場產生電流的條件和規律——電磁感應現象;

(2)提出電荷周圍有電場,提出可用電場描述電場


12、楞次: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定律。


13、亨利:發現自感現象。


14、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種電磁波,為光的電磁理論奠定了基礎。


15、赫茲

(1)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並測定了電磁波的傳播速度等於光速。

(2)證實了電磁理的存在。


16、普朗克

提出「能量量子假說」——解釋物體熱輻射(黑體輻射)規律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17、玻爾:提出了原子結構假說,成功地解釋和預言了氫原子的輻射電磁波譜。

18、德布羅意:預言了實物粒子的波動性;


19、湯姆生

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說明原子可分,有複雜內部結構,並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葡萄乾布丁模型)。


20、盧瑟福

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由實驗結果估計原子核直徑數量級為10-15 m。用α粒子轟擊氮核,第一次實現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並發現了質子。


21、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轟擊鈹核時發現中子,由此人們認識到原子核的組成。


第二份

1.胡克:發現胡克定律(F彈=kx)


2.伽利略:給出勻變速的定義,S正比於t的平方;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快慢是相同;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不受外力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後由牛頓歸納為慣性定律;他開創了科學推論的方法。


3.牛頓:動力學奠基人,提出牛頓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一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4.克卜勒:克卜勒三大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5.卡文迪許:扭秤裝置測出萬有引力常量。


6.布朗:「布朗運動」(花粉粒子在水中無規則運動)


7.焦耳:測定熱功當量;為能的轉化守恆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基礎;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發熱)


8.開爾文:把-273攝氏度作為絕對零度。


9.庫侖: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作用,發現庫侖定律。


10.密立根:油滴實驗,測得基本電荷。


11.歐姆:把電流與水流作對比,引入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並確立它們關係。


12.奧斯特: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13.安培:分子電流假說,磁場能對電流產生作用。


14.湯姆生:研究陰極射線(不是他發現這種射線),發現電子,並測出比荷;提出棗糕模型(也叫葡萄乾布丁模型)


15.勞倫斯:回旋加速器


16.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製成第一臺發電機;提出電磁場、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


17.楞次: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麥克斯韋:提出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19.赫茲:證實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的速度為光速,證實光是一種電磁波


20.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動學;發明擺鐘


21.託馬斯·楊:觀察光的幹涉現象(雙縫幹涉)


22.倫琴:X射線


23.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


24.愛因斯坦:提出光子理論和光電效應方程;相對論;質能方程


25.德布羅意:提出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


26.玻爾: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


27.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28.威爾遜:發明威爾遜雲室


29.貝克勒爾:發現鈾的天然放射現象


30.老居裡夫婦:鐳的發現者


31.小居裡夫婦:用人工核轉變獲得放射性同位素


第三份


1.1897年,湯姆生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說明原子可分,有複雜內部結構,並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


2.1909年——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和助手們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由實驗結果估計原子核直徑數量級為10 -15 m 。


3.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現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也有複雜的內部結構。


天然放射現象有兩種衰變(α、β),三種射線(α、β、γ),其中γ射線是衰變後新核處於激發態,向低能級躍遷時輻射出的。衰變的快慢(半衰期)與原子所處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無關。


4.1919年,盧瑟福用α粒子轟擊氮核,第一次實現了原子核的人工轉變,並發現了質子。


預言原子核內還有另一種粒子,被其學生查德威克於1932年在α粒子轟擊鈹核時發現,由此人們認識到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



5.1939年12月德國物理學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核時,鈾核發生裂變。1942年在費米、西拉德等人領導下,美國建成第一個裂變反應堆(由濃縮鈾棒、控制棒、減速劑、水泥防護層等組成)。


6.1952年美國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聚變反應、熱核反應)。人工控制核聚變的一個可能途徑是利用強雷射產生的高壓照射小顆粒核燃料。


7.現代粒子物理:1932年發現了正電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

第四份


1、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彈=kx)


2、伽利略:義大利的聞名物理學家;伽利略時代的儀器、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也比較落後,但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S正比於

t2 並給以實驗檢驗;推斷並檢驗得出,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過斜面實驗,推斷出物體如不受外力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的結論。


後由牛頓歸納成慣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學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3、牛頓:英國物理學家;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4、克卜勒:丹麥天文學家;發現了行星運動規律的克卜勒三定律,奠定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基礎。


5、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


6、布朗:英國植物學家;在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時,發現了「布朗運動」。


7、焦耳:英國物理學家;測定了熱功當量J=4.2焦/卡,為能的轉化守恆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研究電流通過導體時的發熱,得到了焦耳定律。


8、開爾文:英國科學家;創立了把-273℃作為零度的熱力學溫標。


9、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10、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帶電油滴在豎直電場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電荷e 。

11、歐姆:德國物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並確定了它們的關係。


12、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場。


13、安培:法國科學家;提出了聞名的分子電流假說。


14、湯姆生:英國科學家;研究陰極射線,發現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e/m;湯姆生還提出了「棗糕模型」,在當時能解釋一些實驗現象。


15、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類在獲得高能粒子方面邁進了一步。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  


16、法拉第:英國科學家;發現了電磁感應,親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提出了電磁場及磁感線、電場線的概念。


17、楞次:德國科學家;概括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感應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19、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後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明了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於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


20、惠更斯:荷蘭科學家;在對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動說。發明了擺鐘。


21、託馬斯·楊:英國物理學家;首先巧妙而簡樸的解決了相干光源問題,成功地觀察到光的幹涉現象。(雙孔或雙縫幹涉)


22、倫琴:德國物理學家;繼英國物理學家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發現紫外線後,發現了當高速電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發射出X射線—倫琴射線。


23、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提出量子概念—電磁輻射(含光輻射)的能量是不連續的,E與頻率υ成正比。其在熱力學方面也有巨大貢獻。


24、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後加入美國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了「質能方程」。


25、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提出一切微觀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質波概念,任何一種運動的物體都有一種波與之對應。


26、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雲室以觀察α、β、γ射線的徑跡。


2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原子的玻爾理論。


28、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從原子核的人工轉變實驗研究中,發現了中子。


29、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首次發現了鈾的天然放射現象,開始熟悉原子核結構是複雜的。


30、瑪麗·居裡夫婦:法國(波蘭)物理學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驅者,「鐳」的發現者。


31、約裡奧·居裡夫婦:法國物理學家;老居裡夫婦的女兒女婿;首先發現了用人工核轉變的方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



這些名垂青史的物理學家,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因有如此優秀的物理學家、科學家而感到驕傲。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刪。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環球物理立場。


點開連結即可查看:《環球物理高效提分方案》針對中高考、物理競賽、滿分物理,短期提分40-60分。


環球物理,以物理學習為主題,以傳播物理文化為己任。專業於物理,致力於物理!以激發學習者學習物理的興趣為目標,分享物理的智慧,學會用物理思維去思考問題,為大家展現一個有趣,豐富多彩的,神奇的物理世界!

諮詢電話:010-56143955   010-56143855

投稿請聯繫 14511055@qq.com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蘇州街名商大廈1101環球物理


參加物理集訓營撥打諮詢電話,短期高效提高物理!歡迎撥打諮詢電話:13581994719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學史資料彙編,出題頻率很高!不管大考小考,牢記就拿分
    物理作為高中所有學科當中的一個難點科目,對於很多同學來說都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所有物理學史,其中包含人物,事件等。物理學史在考試中屬於高頻考點,積累這方面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科學思維認知過程,有趣的小故事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本文按照力熱光電等分門別類地進行了一個物理學史的整理,希望能有所收穫!
  • 中招物理:常考物理學史
    #初中物理#物理學就像一條奔騰的黃河,波瀾壯闊,源遠流長,它是一門古老的科學,又是一門不斷發展的科學,我們在學習物理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物理概念和定律,還有了解它的歷史發展,並且在中招物理考試中也經常會遇見物理學史的考查
  • 物理學史——原子物理部分
    物理學史——原子物理部分(1)法國物理學家貝可勒爾發現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有複雜的內部結構,獲得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物理學史】為什麼學物理?
    且聽大路老師慢慢道來    在男子雙人跳水10米臺決賽中,兩位選手身高、體重和年齡差異都比較大,當他們齊齊入水之後,電視解說員略有疑惑,於是很認真地請教旁邊的嘉賓:「我覺得,運動員在下落的過程中,輕的運動員下落的慢,重的運動員下落的快,他們是怎樣控制一起下落的呢?」那位嘉賓思索一下,也很認真地回答:「那是他們平時刻苦訓練的結果!」
  • 幹活總結 | 高中物理學史總結(內附常考題目),必須收藏!
    原標題:幹活總結 | 高中物理學史總結(內附常考題目),必須收藏! 根據物理學史和常識解答,記住著名物理學家的主要貢獻即可.圖中四幅圖片涉及物理學史上的四個重大發現,其中說法正確的有( ) A.
  • 198頁高中物理複習筆記:物理學史+例題講解+提分技巧,建議收藏
    今天針對高中知識,給大家整理了198頁高中物理複習筆記:物理學史+例題講解+提分技巧,如果有需要的同學可以列印。篇幅原因,以下是整個內容的截取部分。資料獲取方法點擊作者頭像,私信,發送「資料」免 費獲取電子版
  • 高考物理學史(全集+可下載)
    53、1897年,湯姆孫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說明原子可分,有複雜內部結構,並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54、1909-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和助手們進行了α粒子散射實驗,並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由實驗結果估計原子核直徑數量級為10 -15m。55、1885年,瑞士的中學數學教師巴耳末總結了氫原子光譜的波長規律——巴耳末系。
  • 2020高考:物理學史總結歸納,搞定物理第一題!
    以高考理綜全國一卷為例,選擇題主要考察基礎知識和計算能力,有一定難度,試驗題難度不大,三道大題保證50分鐘解決。高中物理其實並沒有同學們想像中那麼難,因為數學知識不夠,所以難不在數學,不在計算過程,而在邏輯,在於你把課本上的物理模型與規律掌握後,看到題目能不能轉化成已知的模型,自己思考問題是不是調理比較清晰,做事是不是足夠嚴謹,還是喜歡想當然的猜結果。
  • 依綱扣本命制創新試題 物理學史閃現科學光輝
    在物理學史中具有裡程碑意義,被寫入高中物理教材3-5中。原子能級是指原子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些分立的值。如果是這樣的話,原子就只能吸收特定數量的能量(等於原子某兩個能級間的差值),弗蘭克-赫茲實驗正是觀察到了這一點。
  • 【高中物理】物理學史最全總結!
    29、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為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提出: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世界。受其啟發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 高中物理學史與物理學思想方法全集
    四、波動學(3-4選做): 1、17世紀,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確定了單擺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單擺叫秒擺。 2、1690年,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提出了機械波的波動現象規律——惠更斯原理。 3、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1803-1853)首先發現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發生變化的現象——都卜勒效應。
  • 物理學史、慣性、楞次定律
    本題考查了物理學史、慣性、楞次定律等等,要抓住慣性由物體的質量來量度,與速度無關,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恆定律。電磁感應是指因為磁通量變化產生感應電動勢的現象。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是電磁學領域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史上最全高中物理學史!
    物理學史在高考中是佔有一席之地的,大家不妨在假期的時候多看看這篇《物理學史匯總》,趕緊收藏吧!   21、法國物理學家安培發現兩根通有同向電流的平行導線相吸,反向電流的平行導線則相斥,同時提出了安培分子電流假說;並總結出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流與磁場的相互關係和左手定則判斷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方向。   22、荷蘭物理學家洛侖茲提出運動電荷產生了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洛侖茲力)的觀點。
  • 關於能量量子化的物理學史
    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能產生熱輻射,溫度越高,輻射出的總能量就越大。此外,當溫度升高時,熱輻射中較短波長的成分會越來越強。例如室溫的物體,以紅外線的形式進行熱輻射,我們並不能用肉眼觀察到,而給一個鐵塊持續加熱,它的顏色會從黑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直到橘紅、黃色等。在冶鍊金屬時,人們往往憑藉經驗根據視覺來判斷火候。
  • 高中物理3-5物理學史
    波粒二象性1.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說 假說內容:振動著的帶電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數倍帶電微粒輻射或吸收能量時,也是以最小能量值為單位一份一份地輻射或吸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