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檔案】
姓名:薛迎輝
年齡:34歲
職業:河南日報新聞出版部夜班編輯
□河南日報記者 趙一帆 文/圖
2020年12月31日,年末的最後一天。遇見薛迎輝時,他正擼著袖子坐在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的三樓,汩汩鮮血從針管中流入機器。薛迎輝是這裡的常客,每隔半個月都會來獻一次血小板,算上這次,他已經獻了98次。
約摸過了一個小時,獻血完畢。他熟練地扯了扯袖子,裹上棉襖,下樓騎上他的電動自行車,這一次,他要奔向他的「主戰場」——河南日報社。
晚上7點一過,薛迎輝就進入了工作狀態。「我們需要把白天發生的新聞編輯排版,準確精彩地呈現在第二天的報紙上。為了不耽誤報紙早晨與讀者見面,這些工作只能在夜裡完成。」薛迎輝向記者介紹。
薛迎輝是頭版編輯,頭版是一張報紙的「臉面」,要求編輯有極高的敏銳度和耐心。哪些稿件上頭版,稿件用詞是否準確……任何一絲判斷偏差都有可能釀成差錯。
「今天的大事不少。習近平主席發表2021年新年賀詞、全國政協舉行新年茶話會、中俄元首互致新年賀電,省內還有幾條重要新聞。」為了選出最優方案,薛迎輝前前後後設計了7個版式。
這樣棘手的情況幾乎是夜班工作的日常。「有時候凌晨突然來了重要稿件,做好的版面也必須推翻重來。」他說。
選稿、編稿、核對新聞事實、排版、校對……轉眼間時針已走過零點,空氣中瀰漫著跨年夜的興奮,薛迎輝卻像個旋轉的陀螺,一刻也沒有停下工作。
今年是薛迎輝在河南日報夜班工作的第八個年頭,已經記不得有多少個節假日,都是在辦公室陪著手中的報紙度過。去年春節期間,因為疫情的緣故,他一天也沒有離開夜班崗位……
「雖然辛苦,但有價值。不管是獻血還是新聞事業,我都會堅持下去。有空的時候我也喜歡寫詩,雖然過著黑白顛倒的日子,但生活裡總要有詩和遠方。」談起奮鬥的艱辛,薛迎輝一笑而過。
凌晨3點,夜班工作接近尾聲。走出報社,萬籟俱寂,寒氣衝上眉梢,街上似乎還殘留著跨年夜的餘溫。打開手機,朋友圈突然跳出了薛迎輝的一首小詩——
「華燈初上團圓時,新年將至又佳節。惟願和順與致祥,幸福美滿慶神州……」
我似乎能看到,他的微光,照亮了這個寒夜。
【記者手記】
夜班編輯,是個不太為人知的職業。比起一線記者,他們似乎沒什麼存在感。可就是這樣一群人,在每一個萬籟俱寂的夜裡,為每一篇新聞報導把好了最後一道關。
懷揣理想,腳踏實地。愛工作,也愛生活;愛祖國,更愛人民。從薛迎輝身上,我看到了每個奮鬥者背後的微光。平凡鑄就偉大,正是這些寥寥微光,匯聚成生生不息的光亮,照亮這個時代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