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逝去的遠古巨獸:10大最著名恐龍盤點
如果我要列出恐龍的所有種類的話,那估計有數萬種,這個已經滅絕了的陸地爬行動物王國裡的生物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設想這種生物如果又回到地球上會如何,我們大概都不知道這個答案吧。話不多說了,我們就帶你看一看最讓人著迷的十種恐龍吧。
1.中華鳥龍(最色彩繽紛的恐龍)
有很多恐龍都是長羽毛的,但是有些根本看不出來。中華鳥類是第一種被發現化石中帶有羽毛的非鳥類恐龍,也是第一種被確定羽毛顏色的非鳥類恐龍。它生活在早白堊紀的中國,與秀頜龍(最小的恐龍)有著相近的親緣關係。照片中這塊保存完好的化石顯示中華鳥龍全身覆蓋皮毛般的十分簡單的羽毛――儘管有爭論說這只是細絲狀的膠原纖維殘留物而已。這些細絲由一種簡單的兩徑結構構成,與現在的幾維鳥的第二基羽毛略微有些相似。中華鳥龍與其他小型恐龍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頭顱大腿骨還要長,以及擁有很短很粗的前翼,上肢長度只有下肢的30%。
2.滑齒龍(海生恐龍)
滑齒龍是這裡唯一一種科學上不屬於恐龍類的物種,但是由於它們與恐龍一起生活在侏羅紀時期,所以通常上把它看成是恐龍的一種。主要發現滑齒龍化石的地區在英格蘭和法國,在俄羅斯也有較小的種類發現。它像划槳一樣的強健四肢說明它是個遊泳高手。它的衝擊速度很快,是一種很強的潛伏性捕食者,它會用鼻孔觀察水中的環境,來確定發出特殊氣味的來源――這很有可能就是它的美餐。它大約有34英尺長。1999年,滑齒龍成為BBC電視劇《與恐龍共舞》中的明星。在這個節目中,滑齒龍被描述成善於攻擊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關於它跑到陸地上捕食陸地生物的描述是沒有依據的猜測而已。
4.易碎雙腔龍(已知的最大恐龍)
易碎雙腔龍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恐龍。它也許是已發現的最長的脊椎動物,長約30-40米,總重量大概達到122公噸。任何產生巨大體型變異的進化因素都要從這個種類的起源說起。我們來看看巨型食草類哺乳動物像大象和犀牛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食草動物的體型越大,消化食物的效率越高。既然越龐大的動物的消化系統越長,食物在消化系統停留的時間也越長,使得這些大型動物能夠靠這些低質的食物生存下去。
6.秀頜龍(已知的最小恐龍)
這種動物只有火雞那樣大,重量輕的只有0.26克重,它生活在大約一億五千萬年前的歐洲地區。它是已知最小的恐龍。秀頜龍是世界上少數幾種確定所吃食物的恐龍,因為在它們的肚子中保留了小型蜥蜴的殘留。儘管發現時並沒有認出它屬於什麼物種,但是秀頜龍是最早從較完整的骨架開始被人們所認識,也是最小的,與早期鳥類始祖鳥親緣關係最近的恐龍。因此,這種恐龍在古生物界以外也很有名
8.始祖鳥(唯一的鳥類恐龍)
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也許是已知的最早能夠飛翔的獸腳類食肉恐龍。如果把始祖鳥定義成一種鳥類,那麼不是鳥類的鳥形生物就很少了。初鳥類是恐龍的一個分支,包括它的後期代表,鳥類,以及大多數立即滅絕了的鳥類的近親。始祖鳥與歐洲喜鵲大小形狀相似,它可以長到一米長。儘管體型很小,它具有寬大的翅膀,所以推測它應該具有飛翔的能力。始祖鳥與現代的鳥類相比,似乎更接近於小型獸腳類食肉動物。它和獸腳恐龍(馳龍科和傷齒龍)具有很多相似的特徵:帶尖牙的下頜,帶三個指的爪子,一個長長的椎尾,可過度伸展的第二趾,羽毛(用來恆溫)以及許多骨架的特徵。這些特徵也許說明了始祖鳥是恐龍與鳥類的過渡。因此,始祖鳥不僅在鳥類起源的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也用於對恐龍的研究。
10.背甲龍(裝甲的恐龍)
背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始祖。它的特徵就是全身帶甲殼的身體和巨大的椎尾。但是背甲龍是甲龍屬種最大的一種。與現在的陸地動物相比,背甲龍顯得尤為巨大。有的科學及估計它大概身長30英尺,雖然很矮但是體型寬大。背甲龍有四隻腿,後肢比前肢稍長。它是食草動物,因此它小小的葉子形的牙齒適合咀嚼草類食物。這些牙齒對比它的體形顯得更小了。背甲龍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它背上的甲殼,它由厚實的凸巖和骨板組成,常常被稱為皮內成骨或者鱗甲,深深地嵌在皮膚中。這些骨板在這種動物的頸,背和臀部排列成有規律的橫排,上面有許多小瘤能保護巨大骨板間隙的部位。背甲龍的椎骨也由許多連在一塊的大型皮內成骨組成。這樣利於在搖尾時力量像尾部的傳遞。這看起來像很有效的保護武器,能夠很有力地對襲擊者進行反擊。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