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七大致命恐龍瑪君龍竟吃同類
事實上,地球上曾經到處都是龐然大物般的恐怖殺手。以下就是最著名的七大致命恐龍。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暴龍
恐龍之王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Rex),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瑪君龍
馬達加斯加的蜥蜴
瑪君龍又譯瑪宗格龍,意為「馬達加斯加的蜥蜴」,是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末的馬達加斯加,約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目前僅有一個已確認種M.crenatissimus,近期發現瑪君龍最大個體為10-11米長,4-5噸。研究數據顯示,瑪君龍不僅僅以靠採摘植物為食的同類為食,有時也以自己的家族同類為食。
Eocarchariadinops
地球上迄今第二大的陸生肉食動物
「Eocarchariadinops」的巨大眉骨幾乎覆蓋住它的眼睛,看起來非常兇悍可怕。在爭奪配偶時,巨大眉骨成為它強有力的「攻城槌」。這種恐龍屬於鯊齒龍的一種,為南大陸最強大的食肉動物。「Eocarchariadinops」很可能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暴龍的始祖。暴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的一種肉食性恐龍,是地球上迄今第二大的陸生肉食動物。
諾弗勒惡龍
與德國牧羊犬大小相近
諾弗勒惡龍與德國牧羊犬大小相近,在距今0.65億-0.7億年前白堊紀末期,它們生活在岡瓦那超大陸南部。科學家們認為它們主要以魚類、蜥蜴和其他動物為主。這種恐龍英文學名的第一部分意思是「邪惡的蜥蜴」,第二部分的命名來源於一位歌手德勒·斯特雷特斯(DireStraits)和吉他手馬克·諾珀弗利(MarkKnopfler)。
玫瑰馬普龍
大地蜥蜴
馬普龍(屬名:Mapusaurus)意為「大地蜥蜴」,是種巨型肉食龍下目恐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阿根廷。馬普龍與它們的近親南方巨獸龍非常類似,但體型大於南方巨獸龍,是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僅小於霸王龍、坦尚尼亞蠻龍、埃及棘龍,它們的身長最長達到了14.5米長,最大體重13噸。
鑄鐮龍
雜食性恐龍
鑄鐮龍(學名Falcarius)是於2005年在美國猶他州東部發現的一屬鐮刀龍超科恐龍。它的學名是拉丁文的「鐮刀」之意,用以描述它那笨重的爪手。連同在中國發現的下白堊紀北票龍,可以清晰了鐮刀龍超科在獸腳亞目中的關係。
鴨嘴龍
白堊紀後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家族的其中一員
鴨嘴龍(hadrosaurs),生存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是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佔75%。它們是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目前(2008年)發現最大型的身長超過21米。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展,構成了寬闊的鴨嘴狀吻端,故名。
作者:蒼朮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