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君龍生存於白堊紀末的馬達加斯加,約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目前僅有一個已確認種M. crenatissimus,近期發現瑪君龍最大個體為10-11米長,4-5噸,但由於化石太碎,只是疑似瑪君龍,還不能確定。
瑪君龍一度被認為是種厚頭龍下目恐龍,名為瑪君顱龍 / 瑪宗格厚頭龍(Majungatholus),瑪君顱龍現被視為瑪君龍的次異名。
瑪君龍最特殊的地方在於頭顱上的裝飾物,包括突出、固定的鼻骨與額角。其他的角鼻龍類,包含食肉牛龍、勝王龍、以及角鼻龍的裝飾物都在頭部之上。這些結構可能作為物種內競爭使用,但正確的功能仍未確定。
瑪君龍擁有比較短的口鼻部。雖然目前並不清楚它們前肢的完整樣貌,但是它們的前肢非常短,而後肢較長、較粗壯。
瑪君龍額角的內部中空空間可能會讓額角脆弱,並妨礙額角使用於直接的撞擊上,所以這些角狀物可能作為展示物使用。但瑪君龍的角狀物在不同個體間有很大變化性,所以沒有證據顯示它們是兩性異形。
對於瑪君龍來說,它們最血腥的事就是同類相食。瑪君龍同類相食的證據來自於它們骨骼化石上的瑪君龍齒痕,研究數據顯示,瑪君龍不僅僅以靠採摘植物為食的同類為食,有時也以自己的家族同類為食。相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恐龍之間的同類相食相對常見,但證據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