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4日報導美媒稱,一項新研究發現,大約7000萬年前生活在馬達加斯加的一種食肉恐龍每隔數月就會將全部牙齒更換一次,就連研究人員都對此感到驚訝。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11月27日報導,相關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美國阿德爾菲大學生物學助理教授麥可·德米克說,事實上,瑪君龍長出新牙的速度大約是其他食肉恐龍的2到13倍。瑪君龍的每個牙槽每隔數月就會長出一顆新牙。
德米克說:「這說明瑪君龍的牙齒磨損得很快,可能是啃食骨頭導致的。一些屬於瑪君龍獵物骨頭上的刮痕和鑿痕可提供獨立證據,因為在多種此類骨頭上所留痕跡的間隔和大小都符合瑪君龍的牙齒特徵。」
德米克解釋說,現今有些動物也會啃食骨頭,其中包括齧齒動物。那是它們攝取某些營養物質的一種方式。這需要有特別結實的牙齒,而瑪君龍的牙齒並非特別結實。
德米克說:「這便是我們對瑪君龍的換牙率如此之高所作的合理假設。」他還說,可快速長出牙齒的特徵使瑪君龍與鯊魚和大型食草恐龍躋身同一行列。
德米克說,雖然地球上曾有至少數百種食肉恐龍,但研究人員只對其中幾種恐龍的換牙率進行了分析。他還研究了食草恐龍的換牙模式。
他說:「我希望這個新項目能鼓勵更多人去研究其他類型的恐龍。我敢打賭,那會揭示更多令人感到驚訝的研究結果,並且有望增進對恐龍進化過程的認知。」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地球科學部的支持。相關論文刊登在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