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發現暴龍科恐龍牙齒化石 保存完好(圖)

2020-11-25 搜狐網

  中新網7月14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和長崎市本月14日宣布,從該國長崎市約81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地層中發現了兩顆暴龍科恐龍牙齒化石。

  日媒稱,從牙齒的厚度和地層所屬的年代推斷,它可能來自於全長10米的大型恐龍。據恐龍博物館介紹,發現暴龍科大型恐龍的化石在日本尚屬首次。

  恐龍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宮田和周表示「我想這是日本最大的食肉恐龍。長崎市還發現了其他化石,這讓我們再次確認了曾經有各種各樣的恐龍棲息於此。」

  據介紹,這兩顆牙齒是2014年5月在同一地點發現的。尚不清楚是否來自於同一個體。保存狀態較好的一顆從齒尖到齒根高約8.2釐米,厚度約為2.7釐米,水平斷面呈鼓起的橢圓形,其形狀和大小與暴龍科恐龍的特徵一致,可能是左下顎的牙齒。

  另一顆牙齒存在缺損和變形,如果外形完整可能較保存狀態良好的一顆更大。17日起長崎市科學館將展出實物化石,恐龍博物館則將展示複製品。

news.sohu.com false 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5/07-14/7404510.shtml report 762 中新網7月14日電據日媒報導,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和長崎市本月14日宣布,從該國長崎市約81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地層中發現了兩顆暴龍科恐龍牙齒化石。日媒稱,

相關焦點

  •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 細節清晰可見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3) "← →"翻頁 近日,英國考古學家在東蘇塞克斯黑斯廷發現了至少由
  • 近百年來科學家首次發現保存完好的副櫛龍頭骨化石
    美國和加拿大的科學家首次發現並分析了屬於稀有副櫛龍物種Parasaurolophus cyrtocristatus的一個保存完好的部分頭骨化石
  • 中國修復世界首次在吉林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圖)
    中新社長春三月十二日電(記者 吳兆飛)記者今日獲悉,經過近半年時間的修復,現存吉林大學博物館的一具在長春境內發現的新種恐龍化石已基本恢復本來面目。經國內權威專家鑑定,這極有可能是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個新種恐龍,並初步將它歸類為古角類恐龍。
  • 歐洲發現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
    科學家發現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恐龍幼崽化石  據了解,「Sciurumimus 」的名字來源於樹松鼠的名字( Sciurus),且它是迄今為止在歐洲發現的所有恐龍化石中保存最好的一具。它僅有72釐米長,長有鋒利的尖牙。研究人員分析,它極可能僅是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也許僅有一歲大,同時它的頭顱較大,四肢稍短,皮膚平滑。
  • 加拿大礦工挖出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身長約7米
    Enchanted Designs公司的礦工為在尋找菊石化石的過程中發現了另一個寶藏,它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海怪化石骨架:滄龍化石。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它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出土的,在千萬年前這裡是海洋。這種可怕的食肉動物化石除了鰭沒有之外,整個骨架幾乎完好。
  • 烏拉特後旗發掘的大型鴨嘴龍化石首次亮相,震驚了恐龍界!
    在此期間,在烏後旗境內發掘出的一具近二十年來內蒙古地區發現的最為完整的大型恐龍骨架化石將向全國化石專家首次亮相,專家們在9日下午集體參觀了這具化石的修復現場。該具恐龍化石長8米左右,是目前內蒙古地區首次發現的早白堊世大型鴨嘴龍類恐龍,也是近二十年來內蒙古地區發現的最為完整的恐龍骨架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日本機構宣布:將境內最大恐龍化石命名為「日本神龍」
    日本北海道大學等機構於近日宣布,通過對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骨架化石進行分析之後,認定這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研究人員將這種生活在白堊紀後期的食草性恐龍命名為「日本神龍」,學名Kamuysaurus japonicus。日本神龍的全身骨骼圖。
  • 臺媒:日本發現新品種草食性恐龍化石(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新品種恐龍「Koshisaurus Katsuyama」的復原想像圖。(來源:《產經新聞》)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臺媒稱,日本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10日表示,7年前在該縣勝山市北谷發現的恐龍化石,已經被認定是新品種的草食性禽龍類恐龍。
  • 北海道發現日本最完整恐龍化石
    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時期,日本卻與大陸相連,許多恐龍遷徙並且生活在這裡。在北海道,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日本最完整的恐龍化石,它被命名為神威龍。北海道龍骨北海道位於日本本州島以北,這裡是日本最重要的恐龍及古生物化石產地之一。
  • 這隻甲龍會挑食:迄今最完好胃化石,呈現恐龍死前大餐
    2011 年,其化石在麥克莫瑞堡被發現。尤為難得是,其胃部以及胃容物保留完好,這給了科學家絕佳的研究機會。自 2017 年以來,這隻恐龍化石連同其胃部內容物和骨骼在皇家泰瑞爾博物館展出。來自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布蘭登大學和美國薩斯喀徹溫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化石做了仔細研究發現,這個恐龍化石保留了最完好的胃,其大小相當於一隻足球。
  • 日本出土袋鼠近親動物牙齒化石系該國首次發現
    據日媒報導,日本熊本縣御船町恐龍博物館本月24日宣布,在該町約9000萬年前白堊紀後期的地層內發現了與袋鼠和考拉等有袋類動物擁有同一祖先的哺乳類動物的一塊牙齒化石。據悉,有袋類動物親戚的化石出土在日本國內尚屬首次,該博物館表示,「這將為弄清包括白堊紀在內的中生代時期亞洲東海岸哺乳類動物進化提供線索。」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上面的這隻恐龍長度為98英尺,大約是比薩斜塔的高度的一半,重量是普通大象的10到15倍,人類在它面前有多渺小已經不言而喻了。據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這隻看上去很像鱷魚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45億年前的白堊紀,雖然和鱷魚很像但是它吃草。
  • 福建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群化石:保存需連續的陸相沉積巖
    新華網福州1月12日電(肖和勇 劉默涵 蔣巧玲)福建省政府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龍巖市上杭縣發現的恐龍足跡群化石有關情況。  福建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說,福建為什麼在恐龍方面一直是空白?恐龍化石的保存需要連續的陸相沉積巖。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就在中國?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提起《恐龍特急科賽號》這部神劇還有多少人知道?相信能知道的人都已經40+了。這部日本電視劇當時進入中國事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最讓人高興的是電視劇每天4集聯播,真是讓幼年的小編看得如痴如醉。其中最讓小編不能接受的是可憐的恐龍被大量屠殺,看得小編這個心疼,每次看完心情都不能平靜,無數年後才知道,這些原來都是假的。
  • 日媒:長崎發現日本首枚大型霸王龍科恐龍齒部化石
    中國網7月15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7月14日報導,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位於福井縣勝山市)和長崎市於14日宣布,在位於長崎市內長崎半島西海岸的距今約8100萬年前的白堊紀後期的地層「三瀨層」中,發現了兩枚霸王龍科獸腳類的大型肉食性恐龍的齒部化石。從牙齒的大小可以推測其體長大約在10米左右。據稱,大型霸王龍科的化石的出產在北美和亞洲比較多見,但在日本國內還是首次發現。
  • 河北5A級景區發現恐龍足跡!數量大!保存完好!
    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地面上發現的侏羅紀恐龍足跡數量大且保存完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和地球氣候變化有重要價值避暑山莊地面的恐龍足跡12月6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召開「避暑山莊恐龍足跡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聞發布會
  • 吉大團隊破解了關於恐龍牙齒的巨大秘密
    日前吉林大學科研團隊在原始鳥腳類恐龍化石——「長春龍」研究中又取得一項重要成果發現恐龍牙釉質波紋構造的最早記錄「長春龍」是由吉林大學博物館科研團隊在吉林省中部地區發現的一種新屬新種恐龍,全名「嬌小長春龍」,其體型小巧玲瓏,體長1米左右。
  • 廣東三水發現大型骨骼化石 或是食草類恐龍化石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黃健源  繼南海大瀝發現恐龍蛋化石後,三水盆地近日又有新發現!最近,三水化石愛好者趙燦輝向廣州日報報料稱,他在三水周邊的四會大沙發現疑似恐龍骨骼化石,最大的「骨頭」直徑達20釐米左右,較大的有七八件,另外還有數十塊化石碎片。此前,趙燦輝在該地點已發現過動物牙齒化石,被專家鑑定為霸王龍牙齒。他最新發現的這些「大骨頭」是恐龍骨骼化石嗎?
  • 巨型的食肉恐龍-霸王龍
    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西部,分布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西部是個獨立的拉臘米迪亞大陸。根據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暴龍化石「蘇」(編號FMNH PR2081)可以了解其體型。「蘇」身長12.8米,臀部高達4米。這個數據僅次於更大型的棘龍與南方巨獸龍,還有鯊齒龍與馬普龍。
  • 中國境內發現恐龍時代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化石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考古學家在中國遼寧省發現3種類似松鼠的新物種哺乳動物化石,它們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表明類似松鼠的哺乳動物在地球上存活兩億多年。這項發現暗示哺乳動物出現的年代比之前預期的早4000萬年,它們的體型接近老鼠,提供更多關於早期哺乳動物多樣化進化的重要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