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甲龍會挑食:迄今最完好胃化石,呈現恐龍死前大餐

2021-01-20 DeepTech深科技


這是一隻 1.1 億年前的恐龍,重達 1.3 噸,它死後在加拿大艾伯塔省被衝到海裡,陷入海床。2011 年,其化石在麥克莫瑞堡被發現。尤為難得是,其胃部以及胃容物保留完好,這給了科學家絕佳的研究機會。


自 2017 年以來,這隻恐龍化石連同其胃部內容物和骨骼在皇家泰瑞爾博物館展出。來自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布蘭登大學和美國薩斯喀徹溫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個化石做了仔細研究發現,這個恐龍化石保留了最完好的胃,其大小相當於一隻足球。


於是科學家想到,從這隻甲龍胃部中或許可以發現其日常活動方式、居住環境以及食物選擇等多方面信息。6 月 3 日,這則研究發表在了《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雜誌。


(來源:MACHARIO ON WIKIPEDIA)


之前的研究只知道,這些恐龍會進食植物種子和樹枝,但並不清楚這些植物的種類。彼時的加拿大北部比現在要更加溼潤、溫暖,森林茂密,開花植物剛剛開始傳播。森林以針葉林和棕櫚狀植物為主,地面則是蕨類和馬尾。


一般而言,甲龍牙齒較小,呈葉片狀,常常以相對柔軟的食物為主。這次新的研究發現,這隻甲龍的最後一餐主要是蕨葉,其中 88% 為葉子,7% 為枝莖。布蘭登大學生物學家大衛 · 格林伍德(David Greenwood)說,「當我們在顯微鏡下檢查胃內容物的薄切片時,我們震驚地看到保存完好的濃縮植物材料。在海洋化石中,我們幾乎從未見過如此出色的葉子保存,包括能產生孢子的蕨類植物孢子囊。」


化石顯示,這隻恐龍死於夏日,是進食最後一餐後數小時內死掉的。研究人員將甲龍胃部內容物與同一時期的植物做了比較,發現甲龍是挑食的,他們選擇特定的蕨類植物如薄囊蕨類(這是當今最大的蕨類植物),而不是白堊紀早期更常見的蘇鐵和針葉類植物。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在其胃部內容物中鑑定了 48 種花粉和孢子等微化石,包括苔蘚或地錢,26 種棍苔和蕨類,13 個裸子植物(主要是針葉樹)和 2 個被子植物(開花植物)。


圖 | 胃內容物的詳細觀察。(來源:CNN)


圖 | 恐龍胃部如足球大小。(來源:CNN)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甲龍胃部發現了燒過的木炭(佔胃容物的 6%),這就意味著恐龍在野火蔓延區覓食。白堊紀早期森林野火是很常見的,大火之後,恐龍會在空曠區域尋覓地面上的蕨類食物。不過,研究人員不清楚恐龍進食木炭是刻意行為還是無意行為。


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胃石,這些石頭是幫助其消化的。


研究人員稱,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推斷動物的生態,包括其食物選擇,如何利用森林大火來覓食,這些有助於了解恐龍的消化和生理學。


皇家泰瑞爾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迦勒 · 布朗(Caleb Brown)說,這項新研究改變了我們對大型草食性恐龍飲食的認識,而此前人們只能從化石骨骼中獲取信息。


-End-


參考:

https://www.cnn.com/2020/06/02/world/nodosaur-fossil-stomach-contents-scn-trnd/index.html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2020/06/borealopelta-armored-dinosaur-last-meal-fossilized-in-stunning-detail/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00305


相關焦點

  • 歐洲發現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
    科學家發現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恐龍幼崽化石  據了解,「Sciurumimus 」的名字來源於樹松鼠的名字( Sciurus),且它是迄今為止在歐洲發現的所有恐龍化石中保存最好的一具。它僅有72釐米長,長有鋒利的尖牙。研究人員分析,它極可能僅是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也許僅有一歲大,同時它的頭顱較大,四肢稍短,皮膚平滑。
  • 迄今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寬約1米
    該報告的作者之一、勞倫斯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堪薩斯大學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大衛·伯恩漢姆(David Burnham)稱:「這些恐龍的身軀真的龐大。」他所在的研究小組給這個恐龍取了一個綽號「大腳」,猜測這種恐龍身長約30米,幾乎與海裡的藍鯨一樣長。研究人員使用3D掃描並詳細測量,對比鰓恐龍腳印化石與其他恐龍腳印化石,確認這是迄今尺寸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
  • 盤點世界各地奇異的恐龍化石
    恐龍「嬰兒」胚胎20世紀20年代,在怒火危崖發現的這一恐龍蛋化石在當時震驚世界,這裡面有完整的恐龍胚胎。哺乳動物胃中發現的恐龍化石這是一種叫Repenomamus robustus的哺乳動物。在它的胃裡發現了小恐龍的化石。科學家說這種動物的最後一頓晚餐可能是1.3億年前哺乳動物獵食小恐龍的第一個證據。
  • 加拿大礦工挖出70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保存完好身長約7米
    Enchanted Designs公司的礦工為在尋找菊石化石的過程中發現了另一個寶藏,它們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海怪化石骨架:滄龍化石。這種海洋爬行動物生活在7000萬年前,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它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出土的,在千萬年前這裡是海洋。這種可怕的食肉動物化石除了鰭沒有之外,整個骨架幾乎完好。
  • 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生物化石,還原圖像之後所有人震驚了!
    日前,科學家出土一塊125百萬年前的化石,這塊化石被科學家描述得萌萌噠—可愛的毛球。這個遠古生物保存完好,精緻完美,是我們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擁有刺蝟一樣的刺和哺乳動物的內部器官。科學家將這一發現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這個神秘生物被科學家命名為「spinolestes xenarthrosus」,出土於西班牙中部的拉斯奧亞斯採石場。波恩大學的託馬斯馬丁教授稱這個生物很可愛。來自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柘溪羅博士說:」spinolestes是一個驚人的發現,這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好的古老生物化石,簡直令人震驚!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迄今最大:這個1.65億年前的大金蛛化石發現於中國內蒙古境內。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
  • 1.1億年前,這隻甲龍死前吃了啥?科學家花費數年找到答案
    在動畫片《恐龍王》中,有一隻名為「八百度」的食草恐龍,這隻恐龍雖然有高度近視,但是卻擁有這堅硬的體甲,這一度讓片中的「特暴龍」表示不愛吃這種硬殼的動物。不過,此文並不打算說甲龍和霸王龍之間的故事,而是要說九年前,研究人員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一個露天礦井中的重大發現,據了解,當時人們發現了一個距今長達1.1億年的化石,而這塊化石正好是關於食草甲龍的,更為重要的是,這塊恐龍化石的發現,讓人類得到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
  • 科學網—德國發現身著羽毛的恐龍化石
    Tischlinger/Jura Museum Eichst 本報訊 近期,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個有著絲狀覆蓋物的保存完好的幼年恐龍骨骼化石。該發現將大大增加科學家們對於恐龍外皮結構的了解,並揭示了之前意想不到的「原始羽毛」和羽毛的多樣性。
  • 兩頭恐龍「死前搏鬥」完整石化,6700萬年霸王龍化石首度曝光
    美國蒙大拿州一位牧場主人2006年發現了一具化石,而這具巨型化石是由一隻霸王龍與三角龍所組成,由於石化狀態異常良好,因此被視為是近代古生物學家的重大發現。完整記錄了兩隻恐龍死前最後一刻的模樣據悉,這兩隻恐龍生前正在進行一場激烈的鬥爭,最後雙雙戰死,屍體一同成為化石,長眠地底,因此專家也將這塊化石稱為「決鬥恐龍」。如今這塊化石被所有者捐給北卡羅萊納自然科學博物館,也讓外界有機會能一睹這塊號稱是史上唯一一具完美保存的霸王龍化石。
  • 恐龍時代最恐怖10大霸主,誰才是最恐怖的哪個?
    1、千禧中國鳥龍(Microraptor gui)千禧中國鳥龍是1999年挖掘發現的,它是發現的第五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結構解剖研究顯示這種恐龍長有顎,其中包含溝槽狀的尖牙,暗示著它們可能是第一種已知有毒恐龍。它的體長大約1米長,生活在1.25億年前,可能主要以小型鳥類為食。
  •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 細節清晰可見
    英國發現大量保存完好恐龍腳印化石3) "← →"翻頁 近日,英國考古學家在東蘇塞克斯黑斯廷發現了至少由7種恐龍留下的超過
  • 日本機構宣布:將境內最大恐龍化石命名為「日本神龍」
    日本北海道大學等機構於近日宣布,通過對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骨架化石進行分析之後,認定這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研究人員將這種生活在白堊紀後期的食草性恐龍命名為「日本神龍」,學名Kamuysaurus japonicus。日本神龍的全身骨骼圖。
  • 阿根廷現迄今最大恐龍化石 重量相當于波音737
    此恐龍重量經過推算接近波音737,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恐龍以及陸地動物。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這隻巨獸體重超過65噸,或可達到77噸,不僅是目前已知的最大恐龍,也是已知的最大陸上動物,僅有幾種鯨魚的體重超過這一數字。並且,根據發現的化石來看,這隻恐龍原本還能長得更大。
  • 迄今為止最大恐龍腳印化石被發現
    據美國媒體報導,古生物學家稱,迄今最大的恐龍腳印化石(寬約1米)來自鰓恐龍。1998年古生物學家曾在懷俄明州發現了距今1.5億年的鰓恐龍化石,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物之一。但最新研究證實,這種侏羅紀晚期在北美大陸漫遊的蜥腳類恐龍曾大量存在,活動範圍比此前預測的大很多。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上面的這隻恐龍長度為98英尺,大約是比薩斜塔的高度的一半,重量是普通大象的10到15倍,人類在它面前有多渺小已經不言而喻了。據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這隻看上去很像鱷魚的恐龍生活在距今1.45億年前的白堊紀,雖然和鱷魚很像但是它吃草。
  • "迄今最小恐龍"其實是蜥蜴? 第一作者邢立達回應
    中新網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外科學家合作發現迄今最小恐龍的研究成果,12日在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發表後引發學界爭議,多位學術同行13日聯合發表《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質疑文章提出十大疑點,認為斷定「最小恐龍」證據不足,很可能是蜥蜴。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就在中國?圖6是《異形》靈感來源
    據稱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 這隻看上去很像鱷魚的恐龍生活在距今這個恐龍化石發現於加拿大的艾伯塔省麥克默裡堡附近的油砂礦千年礦山中發現的。這個特殊的標本被認為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保存最完好的恐龍化石之一,它的胃裡還保留著最後一餐。
  • 迄今最古老動物化石,顯微CT"看見"6億年前細胞核
    地球生命演化史表明,包括人類在內,現今地球一切高等的複雜生命都是由真核細胞組成,我們的老祖宗都指向幾十億年前遠古時期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如何有效識別地質歷史早期化石記錄中的真核細胞及其亞細胞結構,是重建地球真核生物早期演化歷史的關鍵所在。我國貴州甕安生物群動物胚胎化石距今6.1億年,是迄今全球最古老的動物化石記錄之一。
  • 美國科學家發現最完好恐龍「乾屍」
    皮膚肌肉結構保存完整  美國科學家發現最完好恐龍「乾屍」  美國和英國的科學家3日宣布,在美國北達科他州發現了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具恐龍木乃伊。這具木乃伊擁有大部分皮膚、肌肉,甚至可能一部分內臟器官。科學家們對這一古生物學上的重大發現驚喜不已,認為將使他們對恐龍的研究邁進一大步。
  • 我國發現迄今最早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日前,由中國古生物科學家領導的國際合作課題組在我國距今約1.64億年的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並證實了迄今最早具有完整舌骨的原始哺乳動物化石——「微小柱齒獸」。19日,這一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這對於研究我國及全球早期哺乳動物演化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