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媒報導,日本熊本縣御船町恐龍博物館本月24日宣布,在該町約9000萬年前白堊紀後期的地層內發現了與袋鼠和考拉等有袋類動物擁有同一祖先的哺乳類動物的一塊牙齒化石。
據悉,有袋類動物親戚的化石出土在日本國內尚屬首次,該博物館表示,「這將為弄清包括白堊紀在內的中生代時期亞洲東海岸哺乳類動物進化提供線索。」
據報導,化石被埋在2014年3月於御船町田代地區的「御船層群上部層」採集的砂巖中。長約2毫米,寬約3毫米。據稱,從形狀和大小等來推測,應該是身長10至15釐米的肉食動物的一顆臼齒,位於左上顎。
從咬合部分凹凸的特徵等來看,該動物應該是有袋類動物的祖先,很可能是與白堊紀(約1.45億年至約6600萬年前)棲息在北美大陸等地的「三角齒獸」(Deltatheridium)極其相似的物種。
據了解,有袋類和三角齒獸在哺乳綱動物中屬於「後獸類」。在亞洲地區,白堊紀後期的後獸類動物化石此前在蒙古和中國等內陸地區發現過數例。
該博物館將在本月25日至11月26日期間向公眾展示該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