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國至今還未放開影院等場所,對於喜歡看電影的小夥伴來說,備受等待的煎熬。同時,備受煎熬之苦的還有院線和製片方,對於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電影,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毫無疑問會對中國電影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市場上寒風陣陣。
據有關數據統計,今年截止到四月份,已經有5328家影視公司註銷或吊銷,幾乎是2019年全年的1.78倍;前兩個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000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新增數量下滑25%;全國影院票房幾乎歸零。大量劇組暫停工作,不少已運作項目的前期劇本創作及後期製作也有所延緩,平日裡忙碌的一些知名演員、明星也都紛紛按下了暫停鍵,宅在家裡搞起了直播。
面對危機,仍然有人能從中看到機會。曾經摩拳擦掌的一大批春節檔院線電影在退出春節檔期之後,徐崢卻能轉身投入到網絡平臺中,將自己的作品《囧媽》賣給網絡平臺變現,這也開創了院線電影網上播放的先河。甄子丹主演的《肥龍過江》,大鵬主演的《大贏家》以及韓庚主演的《我們永不言棄》也隨之在平臺播放,成為今年「院轉網」的電影。
作為商業電影來說,「變現」永遠是排在第一位的。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勇於改變電影的播放模式這無疑也是一種行業革新的勇氣。
疫情之下,院線電影面臨發展之痛。然而,網絡電影卻意外迎來一波利好。據統計,今年1月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平臺共上線64部影片,創下去年7月以來網絡電影數量的月最高紀錄,且上線影片中12部影片分帳票房破千萬元,創歷史之最。作為喜愛看電影的小編,也貢獻了不少「流量」,先後看了《奇門遁甲》和《倩女幽魂之人間情》兩部網絡電影,這也是上半年話題和票房都比較不錯的網絡電影。
從觀影的效果來看,對於一直認為網絡電影就是粗製濫造的我來說真是超出我的期待。無論是《奇門遁甲》還是《倩女幽魂之人間情》,電影的畫質和特效都是超預期的,電影的故事完整度也非常不錯。雖然兩部電影都是在原有電影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加工,但都有自己比較鮮明的特點。
《奇門遁甲》的電影特效可以說幾乎已經達到甚至超越了一些院線電影的水平,《倩女幽魂之人間情》對我們已經十分熟悉的故事進行了二次創作,增添了新的故事情節,給人一定的新鮮感,電影演員也請到了許多我們曾經熟悉的電影人參演,演技整體水平也提升明顯。
同時,也應該看到的是,兩部電影自身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一個是電影故事原創力不足。這不僅是兩部電影的缺點,而且是網絡大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模仿、翻拍經典電影成為主流。
二是網絡電影的「戲劇性」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網絡大電影普遍存在電影故事過於平鋪直敘,缺少戲劇衝突和張力,電影整體的節奏把控也跟我們平常的觀影習慣不太一樣。
第三則是電影的審美屬性也有待進一步提高。國產院線電影審美模仿國外,網絡大電影再模仿院線電影,由於國產院線電影本身就沒有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審美體系,進而決定了網絡大電影的審美層次。
從根本上講,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的電影工作者缺少電影審美的自覺意識,很大程度上淪為集體無意識的審美盲從。舉個例子,《倩女幽魂之人間情》中,聶小倩的「韓式大平眉」可以說是對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最大敗筆」。相比於王祖賢版「聶小倩」幽怨哀婉我見猶憐的氣質,李凱馨版的「聶小倩」則是給人一種滿滿的風塵氣息,尤其是一雙眉毛讓人非常容易跳戲。
當然,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電影模式,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在所難免。可以看到的是,近幾年來,網絡大電影已經開始擺脫當初野蠻生長的狀態,開始朝著專業化的道路發展。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一些院線電影開始試水網絡平臺播放,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界限已經開始模糊,兩者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文/姜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