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國務院「解禁」電影院,已經過去了整整四天。
然而,喜悅並沒有持續,電影院何時才能開門,至今仍沒有確定消息。
從各種非官方渠道透露的消息,電影院在5月內開業的機會已經不大,很多影城與電影公司,都收到了網傳的6月5日-10日開業日期的通知。
「100天停業你都等過來了,還在乎多等30天嗎?」
無奈的電影人只能暫時用這口「毒雞湯」尋求短暫的自我安慰。
憑什麼電影院要等到6月初才能開門?
拍sir是堅定認為電影院應該儘早開門的,然而與之前電影人們紛紛為影院開門吶喊而不同的是,此次關於電影院何時開業,分為了兩個陣營,我們來看一下支持6月初才開門的部分人的主要觀點。
1.疫情尚未正式結束
五一假期結束之後,全國的確診病例在上周小規模的反彈,5月10日全國非境外輸入確診人數達到13人,為近20天來最高,已經下調至最低防疫風險等級的吉林舒蘭市甚至回調至了最高風險等級。
而這也讓不少人緊張了起來,認為影院復工仍然為時尚早,表示「再等一陣再說吧」。
但是,部分地區的小規模反彈,就是全面復工復之後的正常表現,如果所有行業都要因為個別確診病例出現又繼續陷入停滯的話,國家經濟必定會遭受更大的重創。依靠目前的科技水平,如果發現個別確診病例,會及時發現並隔離該患者近14天接觸的所有人。精細化的科學管理,而不是一聲令下地喊停,才是科學且有效的應對手段。
如果一有確診病例,就先拿電影行業開刀,也是未免對這個行業太有針對性了,要等到疫情完全被消滅再考慮開業,或許明年6月是一個好的選擇。
2.兩會尚未結束
毫無疑問將於本月21日舉辦的全國兩會,是疫情爆發以來最重要的全國性會議,而會議選擇在延期兩個半月後舉辦也恰好說明了目前全國防疫形式已經穩中向好。
但電影院何時開門,和兩會何時閉幕有什麼邏輯關係?
一個是政治活動,一個是全國的經濟活動,兩者同時進行、或者一前一後,並不會產生任何衝突。退一萬步說,兩會僅僅在北京地區開會,甚至主要集中在北京東西城地區,和新疆克拉瑪依電影院開門放電影,有什麼關係?
3.影院需要復工準備
當然,從被允許開業到影院能夠符合條件正常開業,需要一個短暫的籌備期。
例如給賣品供應商、房東、發行商結款(如果影城還有錢的話)。此外,還需要重新招工、維護場地以及放映設備,採購防疫物品等。
但這並不是需要特地給影院留出準備時間的藉口。距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在2月21日發布《全國影院復業準備工作的建議》已經過去了80天。如果一家影城真的想要復工開業,那一定早就做好了相關復工準備,制定好了「一旦國家對政策解禁」之後所需要做的各種應對措施,而上文提到的所有復工準備,完全是影城可以在一周之內解決完畢的事。
而每一項復工準備都要花錢,影城也恰恰是目前最囊中羞澀的,這也是影院需要儘早開業的一個重要原因。讓早做好復工準備並且已經通過了地方相關部門審核驗收的影城早開門,讓沒有提前做好準備的影城晚開門,而不是一刀切地讓所有影城都在長達一個月的準備後統一開跑,這對於早做好準備早招工上班的影城,反倒是一種傷害。
4.片方需要準備片源與拷貝
幾乎所有影城手上的拷貝密鑰都已經過期,電影局以及中影、華夏需要把復工復映計劃中的拷貝陸續快遞發給全國各地的影城,這會需要一段時間。
但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種論調:
「我們要吸取上次復工(3月下旬)時的失敗教訓,要不即使影院開門了,也是無片可放的狀態,復工損失會比停業更大。如果沒有強力新片定檔,影院不如不開門。」
這也是關於影城復工討論中,爭議最大的一點。
拍sir堅決反對這種觀點。首先,首次復工根本沒有失敗一說。雖然當時僅僅在一周多的時間裡獲得了30多萬的全國票房成績,相比平時動輒上億元的單日票房大盤很低。但這僅僅是全國小部分影城復工的票房收入,並且票房貢獻最大的,並不是陣容豪華的復映片,而是《誤殺》《葉問4》等去年賀歲檔的老片。
為什麼呢?
雖然包括《流浪地球》《戰狼2》等首批覆映影片3月20日就已經開啟了密鑰,但是拷貝運送較慢。一直到3月24日,以上復映影片才登上單日票房榜TOP5,在此之前絕大多數影城仍然只能放映賀歲檔的老片,造成了觀眾的缺失。
可以說真正的復映工作,僅僅進行了不到四天就被緊急叫停;並且從3月25日開始,單日票房已經呈現逐漸走高的態勢,如果復工不被叫停的話,到4月初清明假期,單日票房大盤恢復到千萬水平並不困難;再考慮到3月末時部分普通民眾對於影院復工還抱有一定的牴觸情緒,這樣的復工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而僅僅通過一個較低的表象數字和一些媒體報導就這樣否定初次復工的意義,未免太過心急。
第二,在復工初期就奢求大體量重量級新片的入市更是一種奢求。
事實上,包括韓國、臺灣、香港等亞洲市場以及北美地區的影市復工,基本都是依靠老片與重映影片給市場預熱,均取得了不錯的表現。
從影院開始復工到有真正的大片上映,仍然需要一個較長的緩衝期。相信絕大多數片商不會隨隨便便把擁有5億+量級的影片作為第一批上映的影片定檔,只有讓老片、倉庫片以及重映影片先上,讓片商們看到目前的市場潛力與規格,才能陸續給影片批綠燈定檔。
除此之外,雖然重量級新片相比復映影片更有市場號召力,但是對於影院而言,票價低、100%分帳的重映影片也是復工初期回血的重要補充。
當然,真正的票房大片也是需要的,正如諾蘭《信條》即將對於北美等海外市場的意義一樣。但與片商溝通早日將重量級影片定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難道片方不鬆口定檔,影院就永遠不開業嗎?
除了影院開門時間,關於復工復產,我們還有兩個問題要重點探討。
1.電影院究竟倒閉了多少?
300-2000家?
並不知道。
雖然各類媒體經常引用「截止3月底,2263家影院類企業註銷」的說法,但是這極為不精準。影院和影院類企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可以說,目前因為疫情到底多少家影城關門了,任何人都並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影院倒閉關門涉及到要去電影局銷號,不銷號無法進行精確統計,之前包括發行放映協會在內的組織,都是通過產不產出票房對影院數做一個判斷。然而目前因為疫情等特殊原因,很多準備關門的影城,也都沒有進行及時的註銷處理。
我們來看一下疫情爆發後,專資辦系統裡的票房統計,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日期因為電影院會放「空場」,因此會產生極小規模的誤報。可以注意到,哪怕是誤報,4月-5月的誤報已經明顯小於2月-3月,也可以從側面看出目前影城的活躍情況。
相比較北美電影院剛剛關門一個月就已經瀕臨申請破產保護的邊緣,中國電影院似乎更為堅挺。
為什麼中國影城這麼能扛呢?
不是因為中國影城能扛(現金流、現金儲備較北美影城並沒有明顯優勢),主要還是因為中國人能扛。
據了解,從2月到4月,幾乎所有的影城都沒有給員工正常發放工資,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影城連城市最低工資的70%(法律規定待崗勞動者基本生活費)都發不出,這要是放在美國,早就申請破產保護了。同時大部分商場也都給予影城房租一定程度的寬限。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影城依舊選擇與員工堅持到底,就是為了等到影城開業後,挽回損失。
2.今年總票房能衝400億嗎?
可能性基本為零。
雖然電影局在429會議上說此次疫情對內地影市造成了300億的票房損失,但這一估算明顯是對截止4月末的一個損失估計,考慮到5月影市的繼續停擺以及復工初期1-2個月的回暖速度問題,2020年如果能有300億的總票房,就已經算是成功。
我們也假定如果6月10日左右開門,對2020年的總票房做了一個預測,大概在270億左右。目前來看除了匯聚多部好萊塢大片的11月(《黑寡婦》《心靈奇旅》《哥斯拉大戰金剛》《007:無暇赴死》)之外,2020年的其他月份單月票房都將同比大幅下跌。尤其是7、8月暑期檔,雖然屆時大概率已經全面復工,但是無論是影片上座率、場均成績,或許相比《哪吒》領銜的2019年暑期檔都會有一個質的差距。而國慶檔雖然會是今年全年票房最高月,但是相比去年《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領銜的史上最強國慶,也依舊望塵莫及。
想要憑藉1-2個月的恢復期就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市場水平是奢望,無論是活躍銀幕數、觀眾觀影習慣、影片庫存供應,都已經和之前完全不同,內地影市或許至少需要3年才能夠達到一個新的平衡。
正如春節檔影片的預售日期一樣,或許我們並不會獲得任何官方形式的統一開業時間。電影院,還是需繼續堅持一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