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預言家⑩|中國電影2021百廢待興:主旋律引領市場,類型片「契約...

2021-01-10 界面新聞

「還活著。」

對中國電影產業來說,這是2020年經過新冠疫情之後,勉強還能說得出口的唯一一句臺詞。

2020年的1月,從「最強春節檔」的預期到電影院的停止營業,中國電影產業因為新冠疫情,迎來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起伏。從1月22日開始,影院幾乎整整180天的關停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整個2020年,最終票房可能只有200億,這個數字不足2019年的三分之一。

在這樣的局面下,中國電影依然在不少時刻創造了亮眼的成績。但同時,市場格局的改變也讓一些原本有序發展的模式變得出人意料,流媒體與院線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在未來共生?什麼樣的影片在2021年有機會綻放光芒?或許只能從2020年下半年的一些變化中找到可能的答案。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2020:票房斷崖暴跌,流媒體不是「救世主」

票房的影響最為直接。2019年還能突破640億總票房,2020年希望保住200億都十分不易。非常遺憾的是,雖然電影行業從早幾年開始就一再希望進行產業升級、擺脫對單一票房的依賴,但票房依然是一部電影最具決定性的收入來源。對任何一個產業來說,年總產值直接跌至上一年的三分之一,都是一種毀滅性打擊。遭遇這樣的重創,中國電影人也在不斷尋求自我拯救。

2020年最先開始自我拯救的,就是由歡喜傳媒出品、徐崢執導的春節檔影片《囧媽》。歡喜傳媒將《囧媽》作為最重要的合作內容,以6億人民幣的價格,與字節跳動籤訂了直接免費觀看的協議。觀眾可以在字節跳動旗下的諸多APP以及歡喜傳媒旗下的歡喜首映免費觀看這部院線大片。

此後,不論是免費播映還是付費點播,越來越多的原本為院線而生的電影,比如《大贏家》、《春江水暖》、《肥龍過江》、《徵途》、《婚姻故事》、《冷血狂宴》等等,都選擇在流媒體平臺直接播出。

《春江水暖》劇照在Netflix、Disney+等流媒體平臺不斷打造高品質電影的今天,並不應該簡單用「院線電影」、「網絡電影」去對內容進行區分,也沒有觀眾因為一部影片在網絡上播出就給出低於院線公映的差評。但在院線放映已經回到常態化的今天,出品方更應該考慮的是什麼樣的內容適合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發行。也許一些看上去有點「粗製濫造」的所謂網絡電影,在流媒體平臺取得的成績會遠高於一些品質較好的院線電影。

事實上,正如Netflix與Disney+在氣質上的不同一樣,國內流媒體平臺在電影的選擇上也逐漸出現了彼此不同的風格。出品方更需要去了解的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各自適合什麼樣的影片。差異化的定位、推廣方式和觀眾構成,對電影最終取得的成績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不過在流媒體平臺上,所謂院線電影的網播,並不會真的對網絡電影形成某種「降維打擊」。從網絡大電影到網絡電影,這些網絡原生內容,在疫情期間充分獲取了院線電影缺失的「紅利」,通過特定類型的內容和較高的曝光度,籠絡了一大批熱愛這一類型的粉絲,其中尤以古裝奇幻視效片、怪獸片為主。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和院線電影完全不同的細分市場。

《鬼吹燈之湘西密藏》是目前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最高的一部,達5335萬回到院線電影,檔期似乎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在阿里影業11月舉辦的發布會上,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發布了通過淘票票大數據對市場的最新觀察,除了「四大檔期」之外,一些中小檔期也有著不小的競爭力,情人節、七夕、聖誕、跨年等節假日,產生的票房也逐年升高。越來越多的影片,寧願放棄競爭力較低的普通周末,也要「擠」進一個檔期與更多的影片進行競爭。

2020:好萊塢大片「缺席」,主旋律影片更獲青睞

表面上,目前的市場上依然有不少好萊塢大片。《八佰》上映後不久,諾蘭執導的《信條》就在中國內地上映。此後,好萊塢五大公司在全球進行發行的《花木蘭》、《瘋狂原始人2》、《神奇女俠1984》、《心靈奇旅》等商業大片都接連在中國內地上映。

相比美國市場,中國觀眾更加幸運,可以直接在院線裡以最優質的效果觀看這些影片,而全球其他許多市場的觀眾,都只能依靠流媒體平臺觀看,不論電腦還是大屏智能電視,相比影院的效果還是有所折扣,尤其是對想要體驗IMAX、杜比影院這類極致觀感的影迷來說。

《信條》劇照但非常遺憾,除了2020年9月4日上映取得4.56億元票房的《信條》之外,其他影片沒有一部進入中國內地2020年度票房前十。曾經能夠在中國電影票房中佔據「半壁江山」的好萊塢大片,在今年徹底缺席。

這與北美、歐洲新冠疫情始終得不到控制有著直接的關係。雖然中國市場的佔比在近些逐漸提升,但對好萊塢大片來說,北美的本土市場以及歐洲市場依然是最為重要的票倉。當北美和歐洲的電影院不能開業,或者開業後也因為新冠疫情沒有什麼觀眾會前往觀影時,越來越多的影片選擇在流媒體平臺上播出。

更有趣的是,正是因為看到Netflix的成功,迪士尼、華納、環球三大製片廠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Disney+、HBO Max和Peacock。既然影院沒有辦法上映,他們就選擇在自己的流媒體平臺上映,最終獲得的點播收益也悉數進入自己的口袋,免去被院線分掉一半之憂。而且在北美聖誕檔上映的《神奇女俠1984》和《心靈奇旅》,為了承擔給HBO Max和Disney+吸引用戶的功能,都被設定為訂閱會員可以免費觀看。

表面上看,在北美、歐洲線上播出,並不會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院線放映帶來直接的影響,但從票房上卻能很明顯看出問題。

《心靈奇旅》劇照宣傳營銷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在過去,好萊塢大片通常會在中國內地舉辦盛大的首映禮或紅毯發布會,不僅能夠聚集大量的核心粉絲,也能通過不同的話題營銷或採訪活動,提前讓影片在媒體和社交網絡上獲得大量曝光。但在目前,很顯然歐美明星無法進入中國進行任何活動,整個影片的宣傳方向也更加朝著流媒體播放的方向在調整,也相對缺少在中國打通下沉市場的手段,導致《瘋狂原始人2》、《心靈奇旅》這樣的優質影片無論在普通觀眾的認知度還是在影院排片量上都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國內觀眾的電影口味也隨著社會輿論及國際形勢的變化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最明顯的就是在2020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裡,有五部(《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奪冠》和《緊急救援》)都帶有主旋律的特徵。

在如今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上,「主旋律」這個似乎不屬於任何類型的風格,卻成為了最為堅實的市場保證。在2021年,也有《革命者》、《1921》、《長津湖》等主旋律影片即將跟觀眾見面。

從《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開始,主旋律影片已經在商業的包裝下,逐漸擺脫了此前說教和觀看性較低的特徵,獲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普通觀眾既能感受到商業類型片的刺激,又能在故事中不知不覺理解很多思想與文化。

《金剛川》劇照2020年的主旋律扎堆,與我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世界地位以及新冠疫情下大眾的自我認知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觀影群體的「文化自信」。不過,在這樣令人欣慰的情況下依然存在不小的遺憾:觀眾並沒有對其他類型表現出明顯的認可。甚至可以說,此前一些類型片與觀眾之間建立的契約,在2020年已不再如過去那般有價值。市場正在等待新的商業類型片。

2021:建立類型片「契約」刻不容緩

中國觀眾還愛看什麼?在2019年底,還有許多電影從業者能根據各類數據侃侃而談,但到了現在,觀眾口味的變化更加難以預測。

如果僅僅用2020年的票房數據來看,國產動畫電影和警匪動作片依然佔有一席之地。但數據也同樣顯示,《姜子牙》、《除暴》和《拆彈專家2》目前的收益依然低於2019年的市場表現。

每個商業類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好比10年前風靡一時的古裝大片,在當下的電影院裡已經難尋蹤跡,由其引申出來的古裝奇幻視效片則成為網絡電影領域的「香餑餑」。

《姜子牙》劇照在2021年,還有哪些類型會持續產生價值?

其中之一或許是已經火了幾年的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2015年打開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可能性之後,每年都有一到兩部該類型的電影獲得觀眾的喜愛,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憑藉超過50億的票房將其推向了更高峰。

國產動畫電影與觀眾之間能夠建立起最強的契約,正在於觀眾希望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故事在全新的時代應該如何被講述。在擺脫了將目標群體設置為低齡化的錯誤後,國產動畫電影收穫了越來越多看著動漫長大的成年觀眾。

最具國民性的「封神」IP和「西遊」IP,是目前最受觀眾青睞的動畫作品題材。2020年國慶檔的《姜子牙》即便故事的講述方式有些不太符合商業類型片的規律,依然獲得了16億的票房,位列全年票房第三。即將在2021年春節檔上映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同樣是屬於「封神」IP,不過這是一次更加大膽的改編,直接將哪吒這樣的神話人物通過轉生拉至現代社會當中,畫面風格也從神話體系變成略帶寫實的現代和科幻。

《新神榜:哪吒重生》劇照讓神話與現代結合,這一方式並非只屬於《新神榜:哪吒重生》,即將於1月15日上映的《許願神龍》同樣如此。雖然相比前者,這一部沒有足夠強大的IP進行支撐,但其背後的出品方為擅長打造全產業鏈的融創文化出品,或許隨著影片的上映,觀眾將第一時間在融創系的文旅城、線下門店裡看到神龍的身影,也有機會與阿狸、羅小黑等融創文化掌握的知名動漫IP進行聯動。

相比國產動畫電影,另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類型就是國產科幻電影。其實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國內地也創作過許多科幻電影,絕大部分都是以軟科幻為主,能夠像好萊塢那樣將科幻作為作重要的元素並拍攝成為A類大製作視效片的幾乎沒有。

《流浪地球》不僅在視聽語言上達到國際水準,還講述了屬於中國的英雄故事。票房的成功,讓影視從業者和國家電影局都看到了科幻電影的巨大潛力。

在2020年沒有一部令人滿意的科幻電影上映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畢竟有非常多的項目,都是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後才開始創作、籌備。高成本、重工業的科幻電影,並不能夠一蹴而就。即便是已經可以將科幻電影作為「流水線生產」的好萊塢,至少也需要超過兩年的時間進行打造。

2020年沒有科幻電影項目問世,但相關政策和主題活動並不少。其中最為重要的是2020年8月由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的《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的創作生產、發行放映、視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進行扶持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該文件從國家政策上給予影視公司進行科幻電影開發的信心。科幻電影主題活動在2020年下半年也舉辦多起,比如12月6日舉辦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12月18日舉辦的首屆未來影像·冰雪影展,以及11月1日舉辦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這些活動讓熱愛科幻主題的創作者匯聚交流,也讓有志在該領域進行開發、投資的公司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

《明日戰記》海報2021年預計將會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上映,其中最受期待的或許是陳思誠執導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該片目前正在進行拍攝,預定2021年暑期與觀眾見面。項目出品方萬達曾表示,此後還會有《外太空的蕭邦》和《外太空的莫奈》,組成「外太空三部曲」。萬達還將推出郭帆監製的《宇宙探索編輯部》,以及由《北京摺疊》改編的《摺疊城市》。陸川執導的《749局》也將於2021年上映,該片將科幻與冒險進行結合,講述了少年的成長故事。這一類型的影片在好萊塢十分盛行,但我們暫時還無法得知陸川導演將如何把這樣的故事套用在中國文化特色的語境中。香港電影數年來執著於打造港式警匪動作片,不過在2021年我們將有機會看到古天樂花費3億投資出品的科幻電影《明日戰記》。該片是一部寫實風格的視效大片,直接使用了最為經典的科幻影片設定,未來世界、外星生物、拯救地球的大戰,預告片中的畫面視效不輸一流好萊塢影片。

2021:電影院還是流媒體?更加艱難的選擇題

從幾年前Netflix自製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開始,流媒體蠶食電影院市場的說法就不斷被業內人士提及。2020年之前沒有人想到,這一拉扯多年、涉及眾多不同利益方的轉變過程,竟因為新冠疫情的到來突然加速。

2020年,有太多原本應該登陸大銀幕的電影,最終只能通過流媒體與觀眾見面。2021年,這樣的情況或許並不會好轉。

由於北美和歐洲疫情沒有得到控制,2020年許多好萊塢的大片都不得通過流媒體進行發行,極少數堅持上映的,比如《信條》,就會面臨票房遠低於預期甚至引發項目虧損的處境。

一些好萊塢大片為了避免流媒體發行,不得已進行調檔。這樣的決定,也導致能夠引進我們中國內地的作品相應減少。但這並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通過2020年流媒體的單片點播後,好萊塢巨頭們發現,這一發行方式在現階段有著明顯的天花板。

《花木蘭》劇照過去Netflix的自製影片幾乎完全都是訂閱會員免費觀看,其作用主要是會員拉新。也正因為如此,該平臺的會員費也在這幾年中不斷提升。在疫情前期,有多家流媒體平臺對數部影片採取了付費點播策略,包括環球的《魔發精靈2》、Disney+的《花木蘭》,但到了年底,《神奇女俠1984》和《心靈奇旅》都變成了訂閱會員免費觀看,回到了「拉新」戰略。

單片付費點播最大的問題,就是相比較院線上映的票房收入來說,天花板要低得多。好萊塢五大目前並沒有公布單片點播收穫的具體數值,據多家外媒估算最高者大概1億美元出頭,這個情況放在中國內地同樣如此,網絡電影在今年的最高點播分帳紀錄,也只有5300萬。這樣的票房,無法支撐真正的A類大製作。好萊塢A類大製作成本通常高達1.5至2億美元,國產片裡的大製作《唐人街探案3》成本也有近7億人民幣。

流媒體平臺的「拉新」策略只是其發展中的重要一步。正如愛奇藝電影頻道總經理宋佳所說的那樣,為什麼如今國內的三大流媒體都在嘗試甚至推廣單片付費點播?是因為目前國內流媒體平臺的發展基本上已經過了「拉新」的發展階段。 只有當付費點播的收入能夠達成此前院線上映收穫票房的高度,才有可能讓這類商業大片持續生產。

《唐人街探案3》劇照非常多好萊塢大片都積壓在2021年與觀眾見面,此前華納已經宣布旗下幾乎所有影片都將與《神奇女俠1984》一樣,同時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和院線進行發行。對好萊塢「五大」來說,如何根據新冠疫情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發行策略,幾乎是決定其2021年命運的一個重要選擇。

而在中國內地,雖然疫情的情況有所反覆,但目前來看並不會對2021年開年最重要的春節檔產生太大的影響。目前已有7部影片定檔大年初一上映,既有從去年春節檔調檔的《唐人街探案3》、《熊出沒·狂野大陸》,也有今年備受觀眾矚目的《刺殺小說家》、《侍神令》,或許有機會讓總票房站上2019年春節檔59億的高度。

相比好萊塢的影片直接上線流媒體平臺,中國內地目前的情況,還是基本能夠保證影片在院線上映後再上線播出。而且在內地三大流媒體平臺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上,絕大多數新片都採取了付費點播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對片方來說,這也形成了一筆可能高於此前網絡版權費用的收入。

《刺殺小說家》劇照我們更需要在意的是窗口期的縮短。2020年,我們已經能看到院線上映不足30天的影片直接在流媒體平臺上線,30天密鑰的窗口期已經逐步打破。到2021年,窗口期或許將會再次縮短。

對片方和普通觀眾來說,窗口期的縮短未必是一件壞事。2020年對熱門檔期的爭奪,在2021年有非常大的可能愈演愈烈,又由於口碑效應,將導致同一時間上映的影片在短短幾天就拉開差距。對片方來說,如果能在院線排片已經非常低的時候直接選擇網絡播出,既可以憑藉流媒體平臺的推廣方便更多潛在用戶觀看,還可以獲得更多收益。

總結

2020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給電影產業帶來了遠超於以往無法預料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無法做出準確的趨勢預判,畢竟在此前的採訪中,就連一些非常資深的業內人,都很難對未來的電影市場進行明確的展望。2020年的長時間停工讓不少公司的節奏被迫打亂,不僅一些中小公司因為疫情直接關門,一些大製片公司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困境。2021年將是「百廢待興」的一年。只要有電影在每個周五不斷上映,一定程度上就能代表中國電影產業的成功。

相關焦點

  • 《決戰中途島》折戟中國,國產主旋律電影讓美國主旋律失靈了?
    如果總結一下的話,可以理解這部愛國主義電影其實是披著主旋律電影外衣的漫威超級英雄電影,或者說是艾莫裡奇的《美國隊長》,還是抗日神劇題材的。01也許是今年國慶檔中國主旋律電影的大放異彩,令觀眾對於美式愛國主義電影的審美趣味和市場前景都有了能夠比較的標的。網上對翻拍版《中途島》頗有微詞,也常常會與最近的國產主旋律電影去比較。
  • 扎堆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還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而進入2021年之後,主旋律電影熱並不會隨著消散,更多的大投資抗美援朝電影、數十部抗疫救災電影以及題材類型迥異的慶祝建黨百年的主旋律電影會在明年扎堆上映。在春節、五一、暑期、國慶、賀歲多檔期成為當之無愧的大盤擔當。
  • 因類型片「出圈」,但這些青年導演不想被定義!
    電影頻道主持人瑤淼表現手法≠類型 不要被「類型片」概念局限眼下,不少「類型片」不僅在市場中取得票房、口碑雙豐收,也幫助許多青年導演成功走入主流視野編劇、導演董潤年從編劇跨界執導了《被光抓走的人》的董潤年更願意把「類型」看做商業電影發展中形成的與觀眾的「契約」:「看到這個電影類型,我就知道應該期待什麼樣的結果,這就是類型片。」
  • 重整旗鼓 更待「新春」 2021年內地電影市場前瞻
    在萬眾矚目中,中國內地電影2020年票房終於突破200億元大關——2020年12月31日,國家電影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204.17億元。這對於全年178天無營業的中國內地電影業而言,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 2021年看啥?鎖定這家的片單準沒錯
    按照陳總的話說,就是恆業試圖做一個行業的引領者,而非迎合者。 引領,意味著在題材上,時刻保持新鮮感和時代熱度。 同時,也能在類型的藝術探索上,抱著對創作的敬畏心,摸索前行。
  • 世界級預言家有關2021年十大預言,中國辛丑年都有哪些大事?
    2020庚子鼠年全球傳染病大災難以來,人們越來越相信預言家們的預言。這不禁讓人想起,明年是辛丑年,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個「黑年」,到底是啥意思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梳理一下辛丑年的十大預言,以及歷史上中國辛丑年發生的那些大事——  本文所言的世界級大預言家,指的是英國大預言家漢密爾頓 -帕克(CraigHamilton-Parker),他曾成功預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曾預言一種新型病毒2020年肆虐全世界。
  • 預言準確率高達85%,巴巴萬加的預言,中國引領世界!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誕生那麼一些十分神奇的人類,他們與眾不同,他們標新立異,而人們給予了他們一個名詞那就是預言家。預言家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很神奇的代名詞,由於大多數人都具有獵奇心理,所以說在很大的程度上,一旦有預言的家的消息傳出,立刻就會受到廣大群體的關注,而在預言世界之中,除去我們熟知的火星男孩等等,還有很多同樣預言十分精準的人類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 電影《黃大年》:主旋律敘事的美學升級
    我覺得,進入新時代,主旋律電影更應該強化對主流價值觀的弘揚與表達,同時以更加精準的類型模式、更加豐滿的人物刻畫、更加震撼的視聽手段,實現主旋律電影的美學升級,使主旋律電影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呈現在觀眾面前。傅逸塵:黃大年的報國情懷和科學貢獻確實令人感動,但是他的經歷尤其是從事的專業對於電影表達來說其實是很有難度的。畢竟,大量的戲劇化衝突是構成劇作的關鍵。你是如何化解這其中的矛盾的?
  • 預言家預測2021年:中國將爆發一種新病毒?
    
  • 主旋律電影佔據今年票房半壁江山,大國情懷在電影中展現
    今年的元旦檔可以說給了大家巨大的驚喜,在2020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半年的休市之後,重開的中國電影一躍成為了世界電影市場最的票房貢獻地,而在2020年中國電影最為火爆的幾部電影,都是以宣傳愛國為主的主旋律電影 打開百度熱搜榜,你會發現一部三個月國慶檔上映的電影,現在依然佔據電影熱搜榜的第一名,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自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映以來,以其溫情動人的時代故事、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難以復刻的強大陣容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 11 月 27 日,該片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 29.63 億,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刷新了主旋律電影的歷史記錄。
  • 主旋律題材如何刷屏?最強國慶檔的六大成功之道
    《我和我的祖國》立足青年奮鬥者的微觀故事,如《相遇》中隱姓埋名的科技工作者高遠,悄無聲息的遠離至親至愛之人,將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核事業,用短小的故事和真實情感引發觀眾共鳴,描摹出青年眼中歷史的與現在的中國,對引領當下社會青年樹立艱苦奮鬥的崇高理想具有現實意義。 其次,電影採用了「群像英雄」的模式。
  • 長毛皮卡丘的中國電影啟示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作者|邢書博,編輯|Amy Wang東京電視臺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去你家可以嗎?》,真實樸素,笑中帶淚。最近一期是一個櫻花妹一年花了500萬,往家裡放了1000多個皮卡丘玩偶。由此,好萊塢形成了以大IP合家歡電影為底座、商業類型片電影為主流、藝術片和實驗性質的B級片為補充的,一個相對健康且充滿活力的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但是,如果僅僅從電影銀幕、影片產量、甚至單一區域的票房總額來看,中國才是全球第一。
  • 中國電影為何"風景這邊獨好"
    原標題:2019中國電影為何「風景這邊獨好」?  新華社北京12月31日電(記者餘俊傑、魏婧宇)年終歲末,「全球電影市場增長放緩」「影視投資圈陷入寒冬」之說一度流傳。然而,中國影視業2019年的成績單卻令人振奮——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新高,比上一年提前22天突破600億元大關,全年票房達到了642.66億元。
  • 界面預言家⑩丨降息空間將在2020年下半年再次打開
    界面新聞採集的20家金融機構預測顯示,明年降準次數在2-4次,最早可能在春節前落地,降準方式可能是全面降準與定向降準、置換性降準相結合。多數機構認為,央行將繼續下調中期借貸便利(MLF)和逆回購等政策利率,並帶動貸款報價利率(LPR)下行。預計MLF下調幅度在10-30個基點之間,1年期LPR可能從當前的4.15%下行至最低3.65%。
  • 透視《戰狼2》背後的電影與輿情:「新主流大片」崛起?
    一部沒有豪華明星陣容,沒搞花邊營銷炒作的國產主旋律電影,就這樣在今年的暑期「燃」了起來。  對這部影片,觀眾表現出過往國產主旋律題材所從未獲得的熱情。要知道,放在前些年,觀眾但凡聞到主旋律的氣息就自動躲得遠遠的,而《戰狼2》卻被觀眾評價為「能媲美好萊塢的動作類型片」。  業界認為,經歷了30年發展的中國主旋律影片,逐漸找準了自己的節奏。
  • 印度14預言家,對2020年的預言巧妙成真,隨後說出2021年變化!
    現如今已經進入了2021年,才剛剛步入2021年,沒想到外媒卻立刻報導出了關於2021年的預言家,2020年我們已經見過了眾多預言家對2020年的預言,或許是因為他們的猜測,有一些預言竟然神奇的成真了,那麼此次外媒報導的印度預言家,他又對2021年留下了什麼預言呢?
  • 印14歲男孩成功預言新冠、病毒變異,卻稱2021中國將被特殊對待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2020年的預言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12月超級大災難。阿南德認為,全球將在2020年12月20日再度迎來大災難,並持續至2021年3月21日,他預計這有可能是疫情二度大流行,即會出現超級變異病毒。而現在已經是2021年的元月份,我們回過頭來看2020年12月20前後至今,變異病毒在英美歐日韓等國家或地區引發的二次疫情看阿南德的預言無疑再一次被證實了!
  • 預言家可怕的2021預言,喪屍、地震、太陽風?諾查丹瑪斯預言解析
    
  • 《異形:契約》法鯊所飾生化人契合霍金預言
    《異形:契約》法鯊所飾生化人契合霍金預言  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太空科幻巨製《異形:契約》自6月16日上映起,頻頻刷新票房紀錄,截止到目前,國內累計票房突破2.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