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活著。」
對中國電影產業來說,這是2020年經過新冠疫情之後,勉強還能說得出口的唯一一句臺詞。
2020年的1月,從「最強春節檔」的預期到電影院的停止營業,中國電影產業因為新冠疫情,迎來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起伏。從1月22日開始,影院幾乎整整180天的關停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整個2020年,最終票房可能只有200億,這個數字不足2019年的三分之一。
在這樣的局面下,中國電影依然在不少時刻創造了亮眼的成績。但同時,市場格局的改變也讓一些原本有序發展的模式變得出人意料,流媒體與院線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在未來共生?什麼樣的影片在2021年有機會綻放光芒?或許只能從2020年下半年的一些變化中找到可能的答案。
《我和我的家鄉》海報2020:票房斷崖暴跌,流媒體不是「救世主」
票房的影響最為直接。2019年還能突破640億總票房,2020年希望保住200億都十分不易。非常遺憾的是,雖然電影行業從早幾年開始就一再希望進行產業升級、擺脫對單一票房的依賴,但票房依然是一部電影最具決定性的收入來源。對任何一個產業來說,年總產值直接跌至上一年的三分之一,都是一種毀滅性打擊。遭遇這樣的重創,中國電影人也在不斷尋求自我拯救。
2020年最先開始自我拯救的,就是由歡喜傳媒出品、徐崢執導的春節檔影片《囧媽》。歡喜傳媒將《囧媽》作為最重要的合作內容,以6億人民幣的價格,與字節跳動籤訂了直接免費觀看的協議。觀眾可以在字節跳動旗下的諸多APP以及歡喜傳媒旗下的歡喜首映免費觀看這部院線大片。
此後,不論是免費播映還是付費點播,越來越多的原本為院線而生的電影,比如《大贏家》、《春江水暖》、《肥龍過江》、《徵途》、《婚姻故事》、《冷血狂宴》等等,都選擇在流媒體平臺直接播出。
《春江水暖》劇照在Netflix、Disney+等流媒體平臺不斷打造高品質電影的今天,並不應該簡單用「院線電影」、「網絡電影」去對內容進行區分,也沒有觀眾因為一部影片在網絡上播出就給出低於院線公映的差評。但在院線放映已經回到常態化的今天,出品方更應該考慮的是什麼樣的內容適合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發行。也許一些看上去有點「粗製濫造」的所謂網絡電影,在流媒體平臺取得的成績會遠高於一些品質較好的院線電影。
事實上,正如Netflix與Disney+在氣質上的不同一樣,國內流媒體平臺在電影的選擇上也逐漸出現了彼此不同的風格。出品方更需要去了解的是,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各自適合什麼樣的影片。差異化的定位、推廣方式和觀眾構成,對電影最終取得的成績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不過在流媒體平臺上,所謂院線電影的網播,並不會真的對網絡電影形成某種「降維打擊」。從網絡大電影到網絡電影,這些網絡原生內容,在疫情期間充分獲取了院線電影缺失的「紅利」,通過特定類型的內容和較高的曝光度,籠絡了一大批熱愛這一類型的粉絲,其中尤以古裝奇幻視效片、怪獸片為主。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和院線電影完全不同的細分市場。
《鬼吹燈之湘西密藏》是目前網絡電影分帳票房最高的一部,達5335萬回到院線電影,檔期似乎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在阿里影業11月舉辦的發布會上,阿里文娛電影業務負責人李捷發布了通過淘票票大數據對市場的最新觀察,除了「四大檔期」之外,一些中小檔期也有著不小的競爭力,情人節、七夕、聖誕、跨年等節假日,產生的票房也逐年升高。越來越多的影片,寧願放棄競爭力較低的普通周末,也要「擠」進一個檔期與更多的影片進行競爭。
2020:好萊塢大片「缺席」,主旋律影片更獲青睞
表面上,目前的市場上依然有不少好萊塢大片。《八佰》上映後不久,諾蘭執導的《信條》就在中國內地上映。此後,好萊塢五大公司在全球進行發行的《花木蘭》、《瘋狂原始人2》、《神奇女俠1984》、《心靈奇旅》等商業大片都接連在中國內地上映。
相比美國市場,中國觀眾更加幸運,可以直接在院線裡以最優質的效果觀看這些影片,而全球其他許多市場的觀眾,都只能依靠流媒體平臺觀看,不論電腦還是大屏智能電視,相比影院的效果還是有所折扣,尤其是對想要體驗IMAX、杜比影院這類極致觀感的影迷來說。
《信條》劇照但非常遺憾,除了2020年9月4日上映取得4.56億元票房的《信條》之外,其他影片沒有一部進入中國內地2020年度票房前十。曾經能夠在中國電影票房中佔據「半壁江山」的好萊塢大片,在今年徹底缺席。
這與北美、歐洲新冠疫情始終得不到控制有著直接的關係。雖然中國市場的佔比在近些逐漸提升,但對好萊塢大片來說,北美的本土市場以及歐洲市場依然是最為重要的票倉。當北美和歐洲的電影院不能開業,或者開業後也因為新冠疫情沒有什麼觀眾會前往觀影時,越來越多的影片選擇在流媒體平臺上播出。
更有趣的是,正是因為看到Netflix的成功,迪士尼、華納、環球三大製片廠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流媒體平臺:Disney+、HBO Max和Peacock。既然影院沒有辦法上映,他們就選擇在自己的流媒體平臺上映,最終獲得的點播收益也悉數進入自己的口袋,免去被院線分掉一半之憂。而且在北美聖誕檔上映的《神奇女俠1984》和《心靈奇旅》,為了承擔給HBO Max和Disney+吸引用戶的功能,都被設定為訂閱會員可以免費觀看。
表面上看,在北美、歐洲線上播出,並不會對它們在中國市場的院線放映帶來直接的影響,但從票房上卻能很明顯看出問題。
《心靈奇旅》劇照宣傳營銷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在過去,好萊塢大片通常會在中國內地舉辦盛大的首映禮或紅毯發布會,不僅能夠聚集大量的核心粉絲,也能通過不同的話題營銷或採訪活動,提前讓影片在媒體和社交網絡上獲得大量曝光。但在目前,很顯然歐美明星無法進入中國進行任何活動,整個影片的宣傳方向也更加朝著流媒體播放的方向在調整,也相對缺少在中國打通下沉市場的手段,導致《瘋狂原始人2》、《心靈奇旅》這樣的優質影片無論在普通觀眾的認知度還是在影院排片量上都相對較低。
另一方面,國內觀眾的電影口味也隨著社會輿論及國際形勢的變化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最明顯的就是在2020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裡,有五部(《八佰》、《我和我的家鄉》、《金剛川》、《奪冠》和《緊急救援》)都帶有主旋律的特徵。
在如今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上,「主旋律」這個似乎不屬於任何類型的風格,卻成為了最為堅實的市場保證。在2021年,也有《革命者》、《1921》、《長津湖》等主旋律影片即將跟觀眾見面。
從《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開始,主旋律影片已經在商業的包裝下,逐漸擺脫了此前說教和觀看性較低的特徵,獲得了越來越多觀眾的喜愛。普通觀眾既能感受到商業類型片的刺激,又能在故事中不知不覺理解很多思想與文化。
《金剛川》劇照2020年的主旋律扎堆,與我國目前的綜合國力、世界地位以及新冠疫情下大眾的自我認知有著密切的聯繫,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觀影群體的「文化自信」。不過,在這樣令人欣慰的情況下依然存在不小的遺憾:觀眾並沒有對其他類型表現出明顯的認可。甚至可以說,此前一些類型片與觀眾之間建立的契約,在2020年已不再如過去那般有價值。市場正在等待新的商業類型片。
2021:建立類型片「契約」刻不容緩
中國觀眾還愛看什麼?在2019年底,還有許多電影從業者能根據各類數據侃侃而談,但到了現在,觀眾口味的變化更加難以預測。
如果僅僅用2020年的票房數據來看,國產動畫電影和警匪動作片依然佔有一席之地。但數據也同樣顯示,《姜子牙》、《除暴》和《拆彈專家2》目前的收益依然低於2019年的市場表現。
每個商業類型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生命周期,就好比10年前風靡一時的古裝大片,在當下的電影院裡已經難尋蹤跡,由其引申出來的古裝奇幻視效片則成為網絡電影領域的「香餑餑」。
《姜子牙》劇照在2021年,還有哪些類型會持續產生價值?
其中之一或許是已經火了幾年的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在2015年打開了國產動畫電影的可能性之後,每年都有一到兩部該類型的電影獲得觀眾的喜愛,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憑藉超過50億的票房將其推向了更高峰。
國產動畫電影與觀眾之間能夠建立起最強的契約,正在於觀眾希望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故事在全新的時代應該如何被講述。在擺脫了將目標群體設置為低齡化的錯誤後,國產動畫電影收穫了越來越多看著動漫長大的成年觀眾。
最具國民性的「封神」IP和「西遊」IP,是目前最受觀眾青睞的動畫作品題材。2020年國慶檔的《姜子牙》即便故事的講述方式有些不太符合商業類型片的規律,依然獲得了16億的票房,位列全年票房第三。即將在2021年春節檔上映的《新神榜:哪吒重生》,同樣是屬於「封神」IP,不過這是一次更加大膽的改編,直接將哪吒這樣的神話人物通過轉生拉至現代社會當中,畫面風格也從神話體系變成略帶寫實的現代和科幻。
《新神榜:哪吒重生》劇照讓神話與現代結合,這一方式並非只屬於《新神榜:哪吒重生》,即將於1月15日上映的《許願神龍》同樣如此。雖然相比前者,這一部沒有足夠強大的IP進行支撐,但其背後的出品方為擅長打造全產業鏈的融創文化出品,或許隨著影片的上映,觀眾將第一時間在融創系的文旅城、線下門店裡看到神龍的身影,也有機會與阿狸、羅小黑等融創文化掌握的知名動漫IP進行聯動。
相比國產動畫電影,另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類型就是國產科幻電影。其實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國內地也創作過許多科幻電影,絕大部分都是以軟科幻為主,能夠像好萊塢那樣將科幻作為作重要的元素並拍攝成為A類大製作視效片的幾乎沒有。
《流浪地球》不僅在視聽語言上達到國際水準,還講述了屬於中國的英雄故事。票房的成功,讓影視從業者和國家電影局都看到了科幻電影的巨大潛力。
在2020年沒有一部令人滿意的科幻電影上映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畢竟有非常多的項目,都是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後才開始創作、籌備。高成本、重工業的科幻電影,並不能夠一蹴而就。即便是已經可以將科幻電影作為「流水線生產」的好萊塢,至少也需要超過兩年的時間進行打造。
2020年沒有科幻電影項目問世,但相關政策和主題活動並不少。其中最為重要的是2020年8月由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印發的《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對科幻電影的創作生產、發行放映、視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各個方面進行扶持的十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該文件從國家政策上給予影視公司進行科幻電影開發的信心。科幻電影主題活動在2020年下半年也舉辦多起,比如12月6日舉辦的第二屆藍星球科幻電影周、12月18日舉辦的首屆未來影像·冰雪影展,以及11月1日舉辦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這些活動讓熱愛科幻主題的創作者匯聚交流,也讓有志在該領域進行開發、投資的公司找到合適的合作對象。
《明日戰記》海報2021年預計將會有多部國產科幻電影上映,其中最受期待的或許是陳思誠執導的《外太空的莫扎特》。該片目前正在進行拍攝,預定2021年暑期與觀眾見面。項目出品方萬達曾表示,此後還會有《外太空的蕭邦》和《外太空的莫奈》,組成「外太空三部曲」。萬達還將推出郭帆監製的《宇宙探索編輯部》,以及由《北京摺疊》改編的《摺疊城市》。陸川執導的《749局》也將於2021年上映,該片將科幻與冒險進行結合,講述了少年的成長故事。這一類型的影片在好萊塢十分盛行,但我們暫時還無法得知陸川導演將如何把這樣的故事套用在中國文化特色的語境中。香港電影數年來執著於打造港式警匪動作片,不過在2021年我們將有機會看到古天樂花費3億投資出品的科幻電影《明日戰記》。該片是一部寫實風格的視效大片,直接使用了最為經典的科幻影片設定,未來世界、外星生物、拯救地球的大戰,預告片中的畫面視效不輸一流好萊塢影片。
2021:電影院還是流媒體?更加艱難的選擇題
從幾年前Netflix自製電影獲得奧斯卡提名、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開始,流媒體蠶食電影院市場的說法就不斷被業內人士提及。2020年之前沒有人想到,這一拉扯多年、涉及眾多不同利益方的轉變過程,竟因為新冠疫情的到來突然加速。
2020年,有太多原本應該登陸大銀幕的電影,最終只能通過流媒體與觀眾見面。2021年,這樣的情況或許並不會好轉。
由於北美和歐洲疫情沒有得到控制,2020年許多好萊塢的大片都不得通過流媒體進行發行,極少數堅持上映的,比如《信條》,就會面臨票房遠低於預期甚至引發項目虧損的處境。
一些好萊塢大片為了避免流媒體發行,不得已進行調檔。這樣的決定,也導致能夠引進我們中國內地的作品相應減少。但這並不是最大的問題,而是通過2020年流媒體的單片點播後,好萊塢巨頭們發現,這一發行方式在現階段有著明顯的天花板。
《花木蘭》劇照過去Netflix的自製影片幾乎完全都是訂閱會員免費觀看,其作用主要是會員拉新。也正因為如此,該平臺的會員費也在這幾年中不斷提升。在疫情前期,有多家流媒體平臺對數部影片採取了付費點播策略,包括環球的《魔發精靈2》、Disney+的《花木蘭》,但到了年底,《神奇女俠1984》和《心靈奇旅》都變成了訂閱會員免費觀看,回到了「拉新」戰略。
單片付費點播最大的問題,就是相比較院線上映的票房收入來說,天花板要低得多。好萊塢五大目前並沒有公布單片點播收穫的具體數值,據多家外媒估算最高者大概1億美元出頭,這個情況放在中國內地同樣如此,網絡電影在今年的最高點播分帳紀錄,也只有5300萬。這樣的票房,無法支撐真正的A類大製作。好萊塢A類大製作成本通常高達1.5至2億美元,國產片裡的大製作《唐人街探案3》成本也有近7億人民幣。
流媒體平臺的「拉新」策略只是其發展中的重要一步。正如愛奇藝電影頻道總經理宋佳所說的那樣,為什麼如今國內的三大流媒體都在嘗試甚至推廣單片付費點播?是因為目前國內流媒體平臺的發展基本上已經過了「拉新」的發展階段。 只有當付費點播的收入能夠達成此前院線上映收穫票房的高度,才有可能讓這類商業大片持續生產。
《唐人街探案3》劇照非常多好萊塢大片都積壓在2021年與觀眾見面,此前華納已經宣布旗下幾乎所有影片都將與《神奇女俠1984》一樣,同時在流媒體平臺HBO Max和院線進行發行。對好萊塢「五大」來說,如何根據新冠疫情的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發行策略,幾乎是決定其2021年命運的一個重要選擇。
而在中國內地,雖然疫情的情況有所反覆,但目前來看並不會對2021年開年最重要的春節檔產生太大的影響。目前已有7部影片定檔大年初一上映,既有從去年春節檔調檔的《唐人街探案3》、《熊出沒·狂野大陸》,也有今年備受觀眾矚目的《刺殺小說家》、《侍神令》,或許有機會讓總票房站上2019年春節檔59億的高度。
相比好萊塢的影片直接上線流媒體平臺,中國內地目前的情況,還是基本能夠保證影片在院線上映後再上線播出。而且在內地三大流媒體平臺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上,絕大多數新片都採取了付費點播的形式與觀眾見面,對片方來說,這也形成了一筆可能高於此前網絡版權費用的收入。
《刺殺小說家》劇照我們更需要在意的是窗口期的縮短。2020年,我們已經能看到院線上映不足30天的影片直接在流媒體平臺上線,30天密鑰的窗口期已經逐步打破。到2021年,窗口期或許將會再次縮短。
對片方和普通觀眾來說,窗口期的縮短未必是一件壞事。2020年對熱門檔期的爭奪,在2021年有非常大的可能愈演愈烈,又由於口碑效應,將導致同一時間上映的影片在短短幾天就拉開差距。對片方來說,如果能在院線排片已經非常低的時候直接選擇網絡播出,既可以憑藉流媒體平臺的推廣方便更多潛在用戶觀看,還可以獲得更多收益。
總結
2020年的疫情全球大流行,給電影產業帶來了遠超於以往無法預料的變化。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無法做出準確的趨勢預判,畢竟在此前的採訪中,就連一些非常資深的業內人,都很難對未來的電影市場進行明確的展望。2020年的長時間停工讓不少公司的節奏被迫打亂,不僅一些中小公司因為疫情直接關門,一些大製片公司也面臨著人才流失的困境。2021年將是「百廢待興」的一年。只要有電影在每個周五不斷上映,一定程度上就能代表中國電影產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