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還有多少發揮的空間?

2020-11-26 騰訊網

作者 / 坦克

不出意外,今年中國內地票房榜的前三名,都將被主旋律影片徹底霸佔。

上個月末剛剛殺青的《金剛川》昨日提檔至10月23日,在周五率先公映。今日,抗美援朝題材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也官宣定檔10月23日,與《金剛川》同天上映。此外,電影《英雄連》、紀錄影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相繼發布海報,加入10月末的「抗美援朝紀念檔」。

回望復工三個月以來,《八佰》30億+的票房給沉寂半年之久的內地影市開了一個好頭,而之後國慶檔的《奪冠》《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與票房成績,續寫著票房奇蹟,再加上在下周正式引爆的《金剛川》,今年幾部主旋律電影有望合力貢獻超過100億的票房成績,佔據年度200億大盤的一半以上,也把近年來持續不斷的主旋律電影熱推上了頂峰。

而進入2021年之後,主旋律電影熱並不會隨著消散,更多的大投資抗美援朝電影、數十部抗疫救災電影以及題材類型迥異的慶祝建黨百年的主旋律電影會在明年扎堆上映。在春節、五一、暑期、國慶、賀歲多檔期成為當之無愧的大盤擔當。

抗美援朝

雖然每年都有大量的主旋律獻禮片上映,但是不同年份還是需要不同的獻禮主題的。例如2017年是建軍九十周年,因此誕生了《建軍大業》與《戰狼2》;2019年是建國七十周年,因此誕生了《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則主要有兩個「禮」可以獻,一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剛剛過去的國慶檔的《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都是此類作品,另外一個就是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的紀念日了。

一般情況下,主旋律題材電影會至少提前一年左右進行立項拍攝,這也是一部正常商業電影標準的工業流程,經過至少2-3個月的拍攝、半年的後期製作以及三個月左右的定檔宣發期,一部影片才能在準確的時間節點進行公映。例如2011年《建黨偉業》在6月15日公映,臨近七一建黨日;2017年《建軍大業》在7月28日公映,臨近八一建軍節;2019國慶檔三部主旋律影片則在9月30日統一開畫,迎接十一國慶日。

但是「抗美援朝」這個題材類型比較特殊,在過去幾年,抗美援朝相關題材的電影一直是不可觸碰的紅線。直到近年中美關係的惡化,才在去年年末如同開閘放水般解禁,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疫情導致的劇組大規模停工,因此能夠趕得上今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的電影可謂是少之又少。

也正因此,三個月拍攝+後期製作的《金剛川》才顯得彌足珍貴。無論是管虎+郭帆+路陽+田羽生的200億導演陣容,還是吳京+張譯+鄧超的500億演員陣容,都堪稱今年國慶檔之後最重磅的作品。不誇張的說,立項、拍攝、製作進度驚人的《金剛川》已經佔盡了目前中國電影行業最頂級的資源。9月末剛剛殺青的本片,截至目前仍未完成影片的最終後期特效工作。近一個月以來,幾乎全國的特效工作室都在加班加點為本片趕工製作,爭取在10月中旬製作完畢,然後繼續完成送審、製作、運送拷貝等發行動作。在下周工作日,想必「人肉送拷貝」的工作更是不可少了。

而除了《金剛川》之外,故事片《英雄連》、動畫片《最可愛的人》以及紀錄片《保家衛國》也將從下周末開始陸續公映,有望累計取得超過40億的票房成績,這其中,《金剛川》必定貢獻絕對的票房大頭。

能做到像《金剛川》那樣集全行業力量創作中國速度的電影有且只有一部,因此更多的電影將在明年與我們見面。雖然錯過了今年的抗美援朝七十周年紀念日,明年依舊有三部高投資的抗美援朝電影公映。其中博納的《冰雪長津湖》最受關注。據悉,本片和《金剛川》一樣,也是採取多導演聯合執導的方式,預計在11月重新開機拍攝。除此之外,張藝謀導演《最冷的槍》,萬達的《上甘嶺之四十三天》同樣值得期待。可以說,在所有主旋律題材中,戰爭、動作題材影片,是票房上線最高的一類題材,在以上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中,至少也會有三部20億+以上的電影。

抗疫救災

今年最大的事情,莫過於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而中國作為全世界最先有效控制住疫情的超級大國,也最值得用一個個故事去銘記。

相對比製作要求更高的院線電影,今年已經有不少抗疫題材的電視劇集迅速拍攝,並在9月起陸續放映,其中既有《最美逆行者》的尷尬,也有《在一起》的成功。

其實,今年上半年就有不少關於抗疫題材的電影立項開拍,包括陳喬恩、周一圍領銜的《平凡世界》,任重、蔣欣領銜的《戰疫英雄》,張豐毅、張一山領銜的《笑著對你說》,都在努力競爭「第一部抗疫電影」的稱號,如今四五個月過去了,幾部影片卻都沒有了後續的宣發聲。平心而論,這幾部影片無論是導演還是主創陣容,都相距頭部主旋律影片具有一定的距離,成片口碑也大概率參差不齊,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如果真的成為了第一部公映的抗疫電影然後口碑撲街,反而會獲得一定的口碑反噬,不利於後續題材的開發。

相對比抗美援朝題材影片的「戰爭、歷史」具有較高的商業性,抗疫題材電影因為缺乏動作等商業元素,較難達到前一類影片的極高市場成績,這或許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票房上限不高。但是結合今年中國廣大醫務工作者可歌可泣的抗疫故事,好的抗疫主旋律電影仍然具有不小的民族情感號召力,在明年依然具有衝擊20億+甚至更高的票房實力。

其中,聚焦鍾南山院士的《中國醫生》,無疑是明年抗疫主旋律電影的先鋒。

其實早在今年1月底,在全國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刻,就有博納拍攝《中國醫生》的傳聞釋出。而本片也在今年5月正式立項。據悉,該片的創作團隊深入到了以鍾南山院士為代表的的廣東援鄂醫療團隊中進行採訪,是一部醫療群像電影。目前,本片導演已經確定將由《建軍大業》《中國機長》的導演劉偉強擔任,張涵予主演。考慮到張涵予和鍾南山院士之間較大的年齡差距,以及本片確定的醫療群像概念。可以確定,本片和《中國機長》這種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不同,《中國醫生》應該不會是一部鍾南山院士的傳記電影,而會是一部通過大量採訪廣東援鄂醫療團隊、創建新的人物角色、套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除此之外,中影的《江城子·在武漢》,以及《未命名張文宏原型電影》也都處於前期製作中,有望在明年公映。

建黨百年

如果說2020年獻禮片的兩大主題分別是扶貧和抗美援朝。那麼2021年的兩大主旋律主題,則是抗疫和建黨一百周年。

相對比「抗美援朝」和「抗疫救災」電影的「強命題性」,慶祝建黨百年的電影,一般相當於「半命題」作文,並不局限影片的題材與主題,只要是宣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電影,都可以算作主旋律電影。

也正因此,此類電影在數量上也是最多的、題材也最寬泛。

從題材來看,歷史、諜戰、戰爭等年代戲,依舊是明年的主流,從最早1921年建黨故事的《1921》,到抗日戰爭的《鐵道遊擊隊1939》。與往年不同的是,根據真實事件、人物故事改編的解放後的非戰爭題材影片從明年開始增多了,政治驚悚題材《克什米爾公主號》、講述原子彈「兩彈一星」的《絕密工程》以及聚焦中國試飛英雄李中華的《中國試飛師》,都是其中的代表。雖然客觀來說,此類影片並不具備取得極高票房成績的先例,最終市場成績可能也與「爆款」無緣,但是勇於嘗試多類型的主旋律商業類型片,把一個個現實的中國故事拍好,已經算是中國電影市場多樣化的證明。

除了年代戲之外,也有不少現代戲。去年《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的接連成功,也證明了主旋律災難動作電影的極高票房潛力,明年起災難動作片《經濟救援》《驚天救援》也都將取得不錯的市場成績。

除了以上題材之外,因為2022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奧會開幕日,因此也有不少冬奧、運動題材影片已經立項籌拍,準備在2022年春節檔(2月1日大年初一)公映,也有望吃到春季+冬奧的雙檔期紅利。

海外疫情依舊蔓延,雖然好萊塢影片大多數都已經撤檔到了明年,但即便是樂觀預測,在明年四五月之前,海外影市依舊很難恢復正常。中國電影市場能否在主旋律影片的帶領下,連續兩年奪得全球第一大票倉呢?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決戰中途島》折戟中國,國產主旋律電影讓美國主旋律失靈了?
    而在大陸,上映8天,僅拿到1.7億票房,話題遠遠落後於《少年的你》《大約在冬季》《天氣之子》等影片。編劇韋斯·圖克說:「太平洋戰役是漫長而複雜的,我希望這部電影重新激發人們對了解中途島的興趣。」但影評人認為,「中途島」介於一部糟糕的電影和一部平庸的電影之間,它離一部好電影還差得遠,更是對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浪費。
  • 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了 有不少適合小朋友看的電影扎堆上映
    浙江在線05月22日訊全家去看部電影,是很多小朋友過「六一」兒童節的保留項目。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前後,也有不少動畫片扎堆上映。除了剛剛上映的《憤怒的小鳥》,另外還有兩部品相非常好的進口片——《愛麗絲夢遊仙境2》和《海底總動員2》,以及名字上也不輸氣勢的國產動畫《糖果世界大冒險》《小螞蟻之環球大冒險》《水果寶貝之水果總動員》等。  自從去年六一檔的《哆啦A夢》大電影以黑馬之姿,獲得超過5億人民幣的票房後,大家對今年的六一檔又充滿了期待。哪一部電影有「冠軍相」,哪些電影適合帶小朋友去看?
  • 主旋律電影佔據今年票房半壁江山,大國情懷在電影中展現
    今年的元旦檔可以說給了大家巨大的驚喜,在2020中國電影市場經歷了半年的休市之後,重開的中國電影一躍成為了世界電影市場最的票房貢獻地,而在2020年中國電影最為火爆的幾部電影,都是以宣傳愛國為主的主旋律電影 打開百度熱搜榜,你會發現一部三個月國慶檔上映的電影,現在依然佔據電影熱搜榜的第一名,
  • 香港票房:小片扎堆上映 《食人魚3D》黑馬奪冠
    中新網9月20日電 上周香港電影市場小片扎堆,繼前周七部新片一擁而上後,上周又有九部新片同時上映。這九部上映新片在類型上囊括了驚悚片,歌舞片和愛情片,其中翻拍自1978年老影片《食人魚》的《食人魚3D》(港譯《變種食人魚3D》)在這場混戰中一枝獨秀,上映日就高居票房榜榜首。第二名是香港本土影片《線人》,迪斯尼招牌歌舞片《街舞3D》奪得季軍。
  • "赤警""重返地球"等進口片扎堆上映 國產片陣地難守
    7月、8月預計將有50部左右電影扎堆上映,與去年明顯不同的是,今年的排片表上出現了不少好萊塢大片的身影,包括《赤警威龍》《重返地球》《驚天危機》《速度與激情6》《環太平洋》等。國產片方面,在進口片巨大的壓力下,想取得高票房不容易。
  • 《流浪地球》加時重映、第二部定檔,主旋律科幻電影能否突圍?
    ,「沒想到增加的內容裡竟有葷的(韓子昂VR眼鏡裡的內容),還有黑的(韓多多黑化的一面)」。26日,《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上映,一年多後「小破球」再次登上大銀幕,還是感動了很多人。《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在原版基礎上新增11分鐘的內容,票價15元。據燈塔專業版統計,影片首日票房78萬元,排片7.5%。
  • 《翱翔雄心》:論主旋律電影非線性剪輯的重要性
    巴基斯坦空軍題材電影《翱翔雄心》IMDb評分高達8.1分(不排除巴鐵網友刷分的可能性),但已經在影院看過的國內觀眾大概只會覺得這是一部及格分以上的電影,之所以反差這麼大,是因為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經過刪減和重新剪輯的另一部電影。
  • 界面預言家⑩|中國電影2021百廢待興:主旋律引領市場,類型片「契約...
    2020:好萊塢大片「缺席」,主旋律影片更獲青睞表面上,目前的市場上依然有不少好萊塢大片。《八佰》上映後不久,諾蘭執導的《信條》就在中國內地上映。此後,好萊塢五大公司在全球進行發行的《花木蘭》、《瘋狂原始人2》、《神奇女俠1984》、《心靈奇旅》等商業大片都接連在中國內地上映。
  • 《流浪地球1》加時重映、第二部定檔,主旋律科幻電影能否突圍?
    ,「沒想到增加的內容裡竟有葷的(韓子昂VR眼鏡裡的內容),還有黑的(韓多多黑化的一面)」。26日,《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上映,一年多後「小破球」再次登上大銀幕,還是感動了很多人。 《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在原版基礎上新增11分鐘的內容,票價15元。
  • 中延銀河影帝扎堆 好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延銀河影帝扎堆,好看 8月22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   徐克的《智取威虎山》給主旋律大片打開了新思路,林超賢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和劉偉強的《建軍大業》等等,無不為中國電影開拓了新題材,創造了新模式
  • 40多部新片扎堆12月影市
    原標題:40多部新片扎堆12月影市 春節檔影片《緊急救援》宣布提檔至12月18日上映後,成為第一部從大年初一「落跑」的影片。調檔至十二月上映,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有著類似想法的片方也紛紛把目光鎖定12月。於是,一個有趣的現象發生了——與11月的平淡不同,12月的影市,熱鬧非凡,新片扎堆。
  • 電影《黃大年》:主旋律敘事的美學升級
    主旋律敘事的美學升級■傅逸塵 成孝湜傅逸塵:長春電影製片廠推出的電影《黃大年》,作為一部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獻禮之作,表現的是時代楷模、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的感人事跡,是標準的主旋律敘事。但是從你寫作的劇本來看,又與我們以往看到的很多主旋律電影或反映英雄事跡的人物傳記片有很多不同之處。在劇作中,你通過對類型化敘事技巧的圓熟運用、對人物心理和精神空間的深度開掘以及富於哲學思辨的臺詞設計,給人一種高蹈且出挑的觀感。作為一名有過多年軍旅生活的80後青年劇作家,你覺得主旋律電影應有怎樣的新突破?
  • 主旋律電影《打過長江去》《太陽升起的時刻》在京首映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史競男)主旋律電影《打過長江去》《太陽升起的時刻》日前在京舉行了首映發布會。兩部影片以「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懷」真實再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夕決定國家民族命運的歷史瞬間,將於近期在全國上映。
  • 再看《我和我的祖國》:洞見主旋律電影創作新思路
    《我和我的祖國》自 2019 年 9 月 30 日上映以來,以其溫情動人的時代故事、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難以復刻的強大陣容在市場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截至 11 月 27 日,該片的累計票房已經達到 29.63 億,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刷新了主旋律電影的歷史記錄。
  • 這部電影9個月了還在上映,讓那些上映幾天就下架的電影情何以堪
    正常情況下一部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時間都是1個月(主旋律、特殊類電影除外),但如果票房持續走高的話會獲得延期密鑰,這樣的話電影就可以在院線延期下映,但即使是獲得延期密鑰的電影也不會上映太久,大部分獲得延期密鑰的電影也就持續3個月就會下線,畢竟觀眾越來越少,電影院也不會虧著本放映。
  • 11月院線37部小片扎堆,票房最低僅80元丨業內說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11月上映的大片相對很少,其實給一些小片留出一定生存空間。據記者統計,上個月上映的37部小片,沒有一部票房突破千萬元,37部電影加在一起產出1532萬元票房,這個成績還不及《瘋狂原始人2》11月27日上映首日(1971萬元)的票房。這些電影中票房最低的一部是劇情片《我的七年》,該片只收穫80元。票房分析師羅天文告訴新京報記者,「沒有大片支撐是11月市場冷淡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小片數量雖多,但主要也只能湊數,這些電影的生存空間確實堪憂。」
  • 《五十度黑》這部為女性電影,因為違禁鏡頭不能國內上映嗎
    文/馬慶雲我昨天寫文章聊到,中國電影的市場還有很大增量,而且我們還有一個大招沒有放,那就是在《電影法》完善之後,進行電影分級,從而釋放限制級影片的市場空間。不期,有讀者發私信來交流,提及了最近刪減上映的《金剛狼3》,問到,類似的限制級,比如像《五十度黑》這樣的女性電影,若是刪減上映,國內院線放映的可能性有多大。這真是一個好問題。正在上映的《金剛狼3》,在北美屬於限制級影片,有137分鐘,而我們國內上映的版本,是123分鐘,有14分鐘的刪減修改,但基本上不影響劇情。
  • 林正英的這部奇幻老電影,還有多少人記得
    香港電影的類型很多,拍喜劇大家只認可周星馳,拍功夫動作片大家只認可成龍,拍槍戰電影大家只認可周潤發,但是在「雙周一成」的年代,另闢蹊徑,讓殭屍片大放光彩的唯有林正英。其實殭屍電影不是林正英首創的,在洪金寶主演的《鬼打鬼》裡面,林正英在裡面還只是打醬油,但是林正英把殭屍電影拍到了一個高度,一個讓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所以我們習慣稱林正英為殭屍電影的鼻祖。
  • 2021年到2023年科幻片扎堆?誰將扛起中國科幻電影的大旗
    電影又是一種風險極高的商業產品。 電影在上映之前,各種所謂的市場經驗都不能保障電影最終能夠賺錢。 人家美國好萊塢大片還有各種周邊,外加其它方面保障收入。 國產電影因為電影產業鏈的不完善,電影收益非常依賴票房收入。
  • 一周內地新片:"星際迷航2"起航 動畫電影扎堆
    《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中文海報  時光網訊 本周(5月27日--6月2日)內地院線將有7部新片上映本周后期恰逢「六·一」兒童節,《魁拔Ⅱ》、《潛艇總動員3--彩虹寶藏》、《辛巴達歷險記2013》三部國產動畫電影扎堆上映。此外,前衛藝術家趙半狄執導的《讓熊貓飛》和歌手阿牛新片《結婚那件事》也將和觀眾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