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院線37部小片扎堆,票房最低僅80元丨業內說

2021-01-19 新京報

與今年國慶檔以8天創造了39.3億元的票房成績相比,內地影市11月檔的票房相對較低。在剛剛過去的11月,內地影市以18.8億元的成績低調落幕,單月大盤比去年11月(35.9億)大幅縮水48%,並創下2013年(11月票房15.4億元)以來最差的成績。

因為受到疫情影響,今年11月上映的大片相對很少,其實給一些小片留出一定生存空間。從11月1日算起,共有57部新片上映,其中11月20日周五單日就有14部新片入市,創造了當月單日上映電影數量的峰值,除了動作片《除暴》、動畫片《海獸之子》及萬瑪才旦執導的《氣球》、批片《末日逃生》以外,其餘10部都是不知名的國產「小片」,這些影片質量差製作粗糙,自然不會有排片空間,票房佔比也微乎其微,大多都是「大盤一日遊」。據記者統計,上個月上映的37部小片,沒有一部票房突破千萬元,37部電影加在一起產出1532萬元票房,這個成績還不及《瘋狂原始人2》11月27日上映首日(1971萬元)的票房。這些電影中票房最低的一部是劇情片《我的七年》,該片只收穫80元。票房分析師羅天文告訴新京報記者,「沒有大片支撐是11月市場冷淡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小片數量雖多,但主要也只能湊數,這些電影的生存空間確實堪憂。」

影片《反毒風暴》《黑色協議》海報。

【影市】

小片扎堆,多數排片佔比小於0.1%

11月影市大片的缺席給很多小片留出了一定的生存空間,令不少中小成本電影扎堆上映。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11月一共有57部電影上映,其中小片有37部,佔新片上映總數量的64%,儘管數量龐大,但都是成本極小且質量平庸甚至低劣,除了有演員李幼斌主演的《九條命》、馮遠徵主演的故事片《應承》,大多電影的主演與導演幾乎都鮮為人知。但大明星似乎也不管用,《九條命》票房勉強破百萬元,《應承》則只有62.5萬元票房。

11月前兩周共有27部新片上映,除了《風平浪靜》以及《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等中級體量的電影以外,其餘18部電影的票房都徘徊於1萬元到10萬元之間,其中,11月13日上映的國產小片《女記者的日記》僅有4124元票房、11月17日上映的《冰球少年》票房則不足2000元。這些電影的預售票房大多僅有幾千或幾百元,票房佔比在大盤中更是微乎其微,大多排片都小於0.1%,整個月的新映小片中大多都是平實風格的劇情片,如果類型上有所創新票房自然會好一點,例如動作片《馬永貞之閘北對決》講述民國初年,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馬永貞幫助老百姓重獲家園的故事,以351萬元成為11月小片的「票冠」,該片在上映當日的票房佔比達4.4%。記者發現,有鮮明類型屬性的電影票房會稍微好一點點,但也有部分炮灰更是連參與感都沒有,例如記者查遍了專業統計機構公布的數據,都沒有找到11月上映《歸來是少年》、《不欺不遇》影片的票房、排片數據。

《馬永貞之閘北對決》劇照。

【院線】

11月是淡季,小片生存空間相對較大

11月20日周五當天10餘部電影同日開畫,但是,僅從這些電影的片名與演員陣容上就可以看出,片名缺乏吸引力,導演與主演等演職人員名單中耳熟能詳的名字少之又少。像這類影片一般都很少有強有力的宣發與營銷坐鎮,缺乏獨特的看點與明星助陣,同時又沒有群眾基礎,宣傳攻勢也微乎其微,並且在冷清的檔期選擇「扎堆」賭一把,往往都很難分到一杯羹,絕大多數難逃炮灰的命運。

既然這麼沒有存在感,為什麼小片會紛紛選擇在此時上映呢?

對這個問題,從事多年院線工作的院線經理李玉霖分析:「夾在國慶檔之後與賀歲檔之前的11月檔一般都處在一個尷尬的階段,熱鬧的國慶檔才結束,火爆的賀歲檔沒來臨,11月一向都是影市淡季,以往幾年還有好萊塢進口大片的加持,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1月的影市極少有大片,這個空檔就給了很多小片營銷上的天然優勢,在這個檔期入駐,起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獲得一些生存空間。」

李玉霖表示這樣的扎堆上映並不會對大盤造成什麼影響:「小片基本上是少有觀眾知曉的影片,在院線經理排片的過程中,自然不會太考慮這類影片,同時這些電影本身就沒有宣傳噱頭,質量一般,在排片之初就是炮灰排法。熱門檔期大片雖然多,但觀眾被大片吸引進電影院的時候會同時注意到其他的一些電影,比如在10月中旬上映的《天道王》這類電影就可以從《我和我的家鄉》、《一點就到家》等國慶檔大片口裡奪食,最終獲得了2511萬元票房,就是採取的這種策略。」

【主創】

做這樣的電影大多是為了情懷

對於這些缺乏存在感,甚至都查不到相關製作發行信息的小片,記者採訪到兩部小片的導演,聽他們從創作者和片方角度講述小片一直面臨的尷尬和困境。

《天堂的張望》劇照。

11月20日上映的《天堂的張望》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一個關注大病兒童和貧困兒童的故事。據燈塔專業版顯示,該片票房只有30萬元左右,導演杜斌告訴記者,這部片子的製作成本大約1500萬元,「我當時預計的話,我覺得還是應該不會虧損太多,但是沒想到現在來講是虧損太多了,基本上是血本無歸了。」但他表示有些事情不能因為虧本不去做,因為畢竟這是內心的一個情懷。「就是說不做的話可能會後悔終生,所以說你既然想做那就把它做了,至於票房最多多少,那個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杜斌說現在30萬的票房收益有一半都來自於山東東營,因為這個地方做的宣傳發行比較到位:「首映的時候我們找了1500人來觀看這個電影,很多觀眾都非常感動,後來這邊人們交口相傳,票房就好了很多。」影片缺乏宣傳發行,導致做得不到位,杜斌說最主要還是資金問題,「說實話整個項目資金一直都很緊,沒有費用來做宣發。同時作為一個製片方公司,也缺乏對市場宣傳發行這一塊的經驗。」對於檔期的選擇,杜斌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在11月20日上映,是因為這一天是「世紀兒童日」。

《九條命》劇照。

11月13日上映的《九條命》,講述的是川軍抗日的故事,導演錢路劼是四川人,投資方一直想製作關於川軍抗戰題材的電影,所以一拍即合。對於票房成績,他告訴記者,該片成本應該超過千萬元,最終收穫154萬元的票房成績來說肯定是虧本了:「做這樣一部電影其實大多還是為了情懷,很多做小片的人都出於對題材的喜歡,對電影情感的堅持,其實我們復盤這個項目的時候覺得影片的口碑還行,但因為宣傳實在比較少。所以觀眾關注度就很低。」對於檔期的選擇,他表示影片原定今年初上映,但受到疫情影響,檔期逐漸調整到11月,等於去年為影片做的前期宣傳費用「白花了」。

【觀眾】

有些海報和片名會產生「聯想」

有哪些觀眾會看這類小片呢?在新京報隨機抽查的50名觀眾中,僅有6人會對這些電影有所關注。80%的觀眾表示不會特意為了不知道的電影專門跑一趟電影院。不過,其中也有零星幾人表示,會因為類型或題材感興趣選擇看一下。

觀眾李宜告訴記者,他觀看《反毒風暴》,首先在於他對片名非常感興趣,認為這個跟最愛的《反貪風暴》系列有雷同之處,另外片名又能和《掃毒》《風暴》等動作類型港片產生「聯想」,其次他是這類警匪題材的忠實受眾,同檔期內只有這部電影滿足他的類型之選,所以他會進電影院嘗試。觀眾廖秀媛是一名特別的國產電影愛好者,她的觀影習慣是一周之內5次觀影:「最近確實沒有感興趣的電影,但因為還想去電影院打發時間,無片可看就會選擇一些沒聽過的電影進行觀影,雖然有些質量實在堪憂、讓人看了又氣又笑,但也算是完成了影院觀影的儀式感。」

《愛情呼叫等待》海報。

記者了解到,也有觀眾是出於對海報的好奇專門來到影院一窺究竟,觀眾王豐表示,上次看到了《愛情呼叫等待》的海報就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自己遐想了一番似乎此片與《愛情呼叫轉移》有關係,再加上該片在11月11日(光棍節)當天上映,於是就選擇了來看看。記者發現,雖然小片很難有鋪天蓋地的宣傳與路演,但有些海報與宣傳資料做得比較詳實還是會有受眾感興趣的,經常與大IP相關、想盡辦法與賣座片片名打擦邊球的小片容易在「夾縫中」找到一些關注。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新京報製圖 許驍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薛京寧

相關焦點

  • 新片票房英雄榜:21部影片扎堆院線,背後是慘不忍睹的票房成績
    2020年1月第二周的周末票房可以用 慘慘慘 來形容! 上周末(1月10日-12日)內地院線一共有21部電影上映,單單1月10日單日就有16電影上映。
  • 香港票房:小片扎堆上映 《食人魚3D》黑馬奪冠
    中新網9月20日電 上周香港電影市場小片扎堆,繼前周七部新片一擁而上後,上周又有九部新片同時上映。這九部上映新片在類型上囊括了驚悚片,歌舞片和愛情片,其中翻拍自1978年老影片《食人魚》的《食人魚3D》(港譯《變種食人魚3D》)在這場混戰中一枝獨秀,上映日就高居票房榜榜首。第二名是香港本土影片《線人》,迪斯尼招牌歌舞片《街舞3D》奪得季軍。
  • 大片扎堆《黑客2》有望7月露面 - 網易娛樂頻道
    隨著「非典」疫情的緩解,各電影院線也開始安排下半年的排片計劃了,屆時將會出現大片扎堆的熱鬧場面。  受「非典」影響,從3月起,開業影院的營業額就直線下降,一方面是觀眾不敢去影院,再一方面是電影公司沒有新片可放。記者獲悉,全國35條電影院線先後有21家院線、涉及23個省市停映影片,北京市影院經營也尚未恢復。而運轉中的一些院線,大部分也遭遇觀眾人數銳減、票房低弱的景況。
  • 史上票房最低的幾部電影,第一部169元,最後一部上映4天收入0元
    我們天天都在網上可以看到這部電影多少多少億,那部電影多少多少億的,都見多不怪了吧,今天呢,小編帶大家看一看票房最低的幾部電影,最後一部上映四天零收入。票房169遠。2、《我的舞林江湖》著名舞蹈編導林嘉瑞受命前往北方舞蹈團幫助該團排練大型舞劇。主演陳蝶兒、彭蕊琪、安雪在排演的過程中分別戰勝各自弱點,成功挑起舞劇的大梁,書寫了女孩子執著於舞蹈的夢想……票房550元!
  • 杜海濤的《愛的帕斯卡》票房最低?還有一部電影票房僅550元呢!
    前段時間一部由杜海濤主演的勵志片——《愛的帕斯卡》,該電影以西北大學教授侯伯宇先生為原型,以愛為線索,講述了理論物理學家侯先生的一生。由周知、王櫟鑫、張赫、杜海濤、許還山、奚美娟、意辰等聯合主演的一部電影可謂是大火特火,不過該電影可不是火在口碑爆棚或是票房暴漲,恰恰相反,該電影火是因為其極低的票房和極差的口碑!《愛的帕斯卡》自2017年12月15上映一天,第二天匆匆下映,票房僅4000餘元,而豆瓣更是連評分都沒有,沒辦法,或許是網友覺得評論這種片子都是在髒自己的手吧!
  • 票房169元怎麼做到的?
    新文化訊(記者 殷維) 截至12月18日,中國內地電影票房達到528億元,預計全年票房有望達到550億元,目前票房過億的82部影片中,國產片43部,其中還未統計目前正在線上的這些賀歲片。
  • 網絡院線能一改國產怪獸片的票房慘澹嗎?
    怪獸電影全民皆嗨 國產「怪獸」卻慘遭滑鐵盧2014年,傳奇影業出品的《哥斯拉》第一部全球上映,上映首日以3850萬的票房成績開創2014年度北美地區首日票房新紀錄;內地首映當日以7000萬人民幣刷新2014年引進片記錄,最終收穫了全球近5億美元的票房。
  • 電影票房 | 2015年國產恐怖片大數據報告 六成消費額者為女性
    而作為類型片之一——恐怖片,卻在2015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15年全年上映32部國產恐怖片,僅實現票房2.23億元。數據統計時間:2014年12月31日-2015年12月24日;數據來源:藝恩票房+貓眼消費者數據;截止今年12月24日,2015年國產恐怖片共上映32部,總票房2.25億,佔全年總票房的0.54%。
  • 電影年度總票房突破550億的背後
    >2017年12月31日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這一數據總算讓人鬆了一口氣,經歷了2016年的票房低增長後,2017年增速步入理性軌道。去年,不僅有《戰狼2》這樣票房達56.82億元的超級爆款,還有《芳華》這樣票房超10億的文藝片,口碑逐漸成為左右票房好壞主要原因之一。不過也不得不指出,全年院線上映的近500部電影中,質量低劣的爛片也不少,有的電影票房甚至低到僅幾百元。
  • 2020網絡電影上半年:上線391部,37部分帳破千萬,愛奇藝爆款概率最高
    從1-6月網絡電影的上線數量來看,上新數量最高的3月份為72部,最低的2月份是57部,大多數時候在65部左右浮動,市場基本趨於穩定。37部分帳破千萬,愛奇藝破千萬概率最高在上半年上線的391部網絡電影中,有37部票房分帳破千萬,創網絡電影歷史之最,佔比高達9.5%。
  • 2017年上半年十大票房最高的電影 國產電影僅三部!
    內地票房光2017年上半年就高達271億元,其中國外引進片展了整體票房的61%,可以說碾壓了數量眾多的國產片。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上半年十大票房十億以上的電影,包含三部國產片,七部引進片。爸爸》票房:12.90億元上半年最強的逆襲王,剛上映之時部分自大的院線幾乎零排片伺候,但在上映一周後卻憑藉極佳的口碑開始瘋狂逆襲。精彩的劇情,勵志的故事,感人的情節,深刻的內涵,《摔跤吧!爸爸》無疑是上半年口碑最好的一部院線電影。這部佳作的逆襲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電影人用心去拍出誠意滿滿的作品,去回歸本真講好故事。
  • 電影票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 有電影僅收入169元
    (原標題:電影票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 有電影僅收入169元)
  • 香港恐怖片內地接壤記:三年五部片,票房成績參差不一
    無論是引進片還是國產片,近年幾乎沒有口碑與票房齊飛的佳作出現,上周五邱禮濤新作《常在你左右》上映,作為香港恐怖片經典IP「陰陽路」系列的重啟項目,《常在你左右》在內地開場也不溫不火,目前票房累積只有三千萬,排片從首日14.8%下跌至9.3%。
  • 老司機養成手冊:數據解讀《速8》20億票房的秘密
    截止4月23日,《速8》上映十天累計票房已達20.83億元,超越《速7》創造的24.25億元票房紀錄指日可待。近期上映的影片中也沒有與《速8》旗鼓相當的對手。《攻殼機動隊》市場表現後勁不足,《藍精靈:尋找神秘村》無力撼動《速8》的霸主地位,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又有望掀起影市小高潮,而直到5月5日《銀河護衛隊2》上映前,還有整整11天的時間讓《速8》持續開啟霸屏模式,這也讓其挑戰《美人魚》創造的內地票房冠軍成為了可能。
  • 中延銀河影帝扎堆 好看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延銀河影帝扎堆,好看 8月22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中影、華影及北京文化、英皇、阿里影業、華誼、貓眼文化等多家片方,帶來57部即將公映或已進入後期製作階段的重點項目,參加此次電影節的重頭戲:院線經理看片會,這也是2020年的第一場全國看   原標題:中延銀河影帝扎堆,好看   8月22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式啟動。
  • 院線消失的恐怖片去哪了
    根據影視垂直媒體「一起拍電影」統計:2010年前,內地平均每年上映的恐怖片不到5部,2010年則達到了10部,但當年恐怖片全年票房佔比也只有1.3%左右,屬於小類,不太受人關注。這一情況,在2011年終於有所改觀。
  • 2019年內地票房642.66億,一京一吒組團50億出道
    一、概況根據已錄得數據的6.8萬餘張銀幕,1.27億放映場次計,2019全國票房收入642.66億(其中分帳票房595.5億),同比上年的609.8億(分帳票房568.2億億)增長5.4%;全年觀影人次17.27億,同比上年17.18億增長不到千萬;年平均票價37.2元,同比漲1.7元;全年場均人次
  • 賀歲檔唯一一部驚悚片受冷遇 首日票房僅85萬元-驚悚 吹燈 票房...
    東方網1月3日消息:2014年賀歲檔至今,驚悚片鮮有露面。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今年賀歲檔之後將有多部驚悚片集中爆發,《盜墓筆記》、《鬼吹燈》、《朝內81號》等三部億元級投資的驚悚大片,抱團挺進馬年影市。   作為今年賀歲檔期間唯一一部驚悚片,《迷魂之密室逃脫》去年12月28日上映,首日排片率僅3.16%,票房85萬元。
  • 損失80%票房還不夠,2021的好萊塢仍有五大新難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新文化商業,作者丨吳小瓊由於新冠全球大流行,電影院、製片廠關閉以及社交限制,幾十部好萊塢新電影院線發行被阻斷,好萊塢電影在2020年北美的票房收入下降80%,是有史以來最大降幅。研究公司Comscore在周二的年終報告中指出,2020年北美票房為22億美元(約合16億英鎊),而2019年為114億美元。
  • 《被偷走的那五年》票房破億 白百何成票房定心丸
    、票房雙冠軍後,順利破億,成為暑期檔後第一部破億電影。確實,作為白百何第三部票房過億電影(前兩部《失戀33天》《分手合約》),《被偷走的那五年》可謂是充分發揮了她「小妞」的本色:不夠驚豔、缺乏攻擊性,卻足夠清新、活潑和大大咧咧,將都市女性的小生活、小情緒演繹得格外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