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中,有「隱形戰線的鬥士」,能從一串串枯燥數據裡,提取到準確線索;
有掃黑除惡的尖刀,撕得開犯罪團夥面紗,撬得開嫌疑人的嘴;
有「背包民警」,為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鍥而不捨、晝夜不停;還有不斷在陌生領域持續鑽研、不斷跑贏各類電信網絡詐騙新手法的較真民警。
他們大多是「90後」,卻已成長為福建省廈門市公安局海滄分局刑偵大隊新的中堅力量,他們是當下時代的「刑警新人類」。
趙九林:將自己代入嫌疑人角色裡
坐在電腦前的趙九林,眼睛緊盯著屏幕上的各種表格、數據,腦海中已如電影片段般排列組合著畫面:「如果我是他,我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段出門?」「如果我是他,我為什麼去這個地方?」「如果我是他……」
這是他特有的研判方式:「將自己代入到嫌疑人角色裡,推敲嫌疑人做每件事背後隱含的邏輯,」趙九林解讀說,如果邏輯上解讀得通,那麼就有可能無限接近真相。如不通,就馬上更換另一個方向。這,就是獨特的「九林研判法」。
2019年,趙九林成為海滄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的一員,並迅速以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超乎常人的耐性,成為情報研判的骨幹,「隱形戰線」上的一名鬥士。
當年年底,來自北京的專案組突然造訪刑偵大隊。對方請求大隊民警協助找尋公安部A級通緝犯高某新的下落。據介紹,高某新當時因涉嫌組織、參與一惡勢力犯罪集團的系列案在逃,而該案彼時已被全國掃黑辦掛牌督辦。
正是意識到自己的高危境地,高某新對行蹤隱藏得十分周密。北京警方雖是循線追蹤而至,但線索卻極其有限。
在對所有看似可能的線索進行全面摸排時,趙九林發現了一個行為異常的男子:「他每隔很長一段時間才出一次門,幾乎找的都是同樣的人。」
趙九林開始代入「角色」……圍繞著該嫌疑人員的刻畫越來越具體。2019年12月19日晚9點左右,兩地警方合力展開抓捕,成功在出租房內抓獲高某新。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量打擊犯罪的陣地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研判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首當其衝壓在趙九林和同事身上。
春節前後,海滄警方接到數名轄區群眾報警稱,因參與「裸聊」被敲詐勒索錢財,趙九林和同事根據上級指示迅速展開相關研判。
整整兩個星期,他深夜入睡,清晨睜眼,吃住全都在單位。一沓沓厚厚的資料被他和同事逐漸梳理成清晰的團夥組織架構圖,首腦、分工清晰可辨,為此後警方的成功收網打下堅實基礎。
莊雕:「攻心警探」的「演技」
放下手裡的卷宗,莊雕緩緩坐下。
他微微眯了下眼,看著對面的嫌疑人:「今天聊一聊你家裡人吧。」這一幕發生在2019年10月,彼時莊雕正在對一起惡勢力犯罪團夥案進行特審。
被他提審的嫌疑人,是該團夥中的一個小角色,莊雕已經在他身上花了3天時間。
「我知道不會浪費時間。」莊雕說,審訊過程看似大多時間在閒聊,但他是帶著目的的,都在為最後的「攻心」做準備。這需要一些「演技」,莊雕最擅長,東拉西扯之間他已經把對象的脾氣秉性,家庭情況等摸得一清二楚。
嫌疑人兄弟二人都在這次行動中被抓獲,家裡只剩下父母,兩妯娌和孩子。
當日審訊漸漸到了尾聲,莊雕盯著張某說道:「想過你的孩子嗎?」嫌疑人眼神閃爍了一下,提出要去廁所。站在洗手臺前時,嫌疑人突然放聲大哭:「我哥早就跟我說,我就是不聽,我對不起老婆孩子!」
痛哭之後的嫌疑人不再硬抗,而他所提供的情況,將許多看似無關的線索極有效率地串聯在一起,對整個案件推進起了重要作用。
莊雕(左一)抓獲嫌疑人
作為有組織犯罪偵查中隊的中隊長,莊雕面對的大多是組織嚴密,人際關係極其複雜的犯罪團夥。在實戰磨鍊中,他總結出自己獨有的一套審訊技巧,擅長從看起來不怎麼重要的嫌疑人身上,撕開關鍵的口子。
2019年11月,莊雕與同事李瀟龍特審一名嫌疑人。
起初,嫌疑人也是不肯開口,莊雕的審訊方法再次起效。最終,嫌疑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開了口:「對不起,我前幾天的態度很不對。我知道你們是在給我機會,我是真心地感謝你們。」
李志文:為了當警察整整等了6年
他是海滄刑偵大隊侵財犯罪偵查中隊民警,是一個為了當警察整整等了6年的人,也是早就把警服穿在心裡的人。
「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就決定要麼去部隊,要麼去警校。」李志文說,高考第一志願落空後他並未放棄,在天津讀了4年建築專業,在得知可以再深造兩年後取得偵查學的雙學士學位時,他果斷奔赴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2017年,李志文來到侵財犯罪偵查中隊。這是一個與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正面對決的專業中隊。「犯罪手段『進化』得很快,這就要求我們的提升要比他們更快才行。」李志文說。隨著近兩年對壘進入「白熱化」,他的這種感觸越來越深。
2020年初,海滄警方搗毀一個專門為賭博網站提供技術支持的團隊。李志文坦言,剛進入現場時他是懵的:嫌疑人口裡說的後臺程序、數字語言、前端美化這些專業術語,打開電腦也都是一串又一串的代碼。
「他們在整個詐騙流程中所發揮的功能我知道,但工作原理我卻不清楚。」李志文說,在精細的取證工作中這些都是不容忽視的。偏偏李志文是個倔強的人:「我不怕難,越難攻克它的樂趣越大」。
李志文和同事研判案情
從那以後,李志文一有機會就琢磨,甚至去找專業編程的人請教。李志文認為,辦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要以新克新,無論是辦案的思維、行動還是視野,都要順應時代不停發展進步。
2020年3月底,李志文和同事們奔赴三明市梅列區,成功搗毀一裸聊敲詐團夥,抓獲7名犯罪嫌疑人。該窩點以上官某等人為首,多次利用網絡要挾他人,索取他人錢財。
這是一個極為狡猾的犯罪團夥,會定期處理相關犯罪證據。有了前期的鑽研鋪墊,李志文敏銳地從他們的工作群中找到蛛絲馬跡,倒查出一批受害人,固定大量證據,為形成完整證據鏈起到重大作用。
最終,該團夥被定性為網絡涉惡犯罪團夥,涉案人員都受到了法律應有的制裁。
劉晨希:帶著「火眼」在辦案
「90後」的劉晨希,辦起案件來心思十分敏銳縝密。同事們都說,他是帶著「火眼」在辦案。而他的這項特長,在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線索研判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8年初,在梳理一起涉工程建設領域案件時,劉晨希通過查看2015年的一起警情,發現這樣一條線索——
當時,海滄某工地的相關負責人報警稱,有一伙人到工地阻撓施工,然而當民警出警後,雙方卻立即改口稱其實是在就一些勞務外包的內容進行協商。
劉晨希翻看著警情記錄,執法記錄儀視頻中不經意掃過一名男子的身影引起他的注意:所謂的勞務隊中怎麼突然多了一個當地臭名昭著的混混?
循著這條線索,劉晨希和同事回訪該工地,受害人閃爍其詞。劉晨希並沒有放棄,在耐心疏導後,受害人終於講出實情。原來,當日這幫社會閒散人員確實是來工地搗亂的,目的就是為了爭搶地材、工程。由此牽出了顏某川惡勢力團夥,最終該團夥被依法制裁。
抓獲嫌疑人
三年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磨鍊,如今的劉晨希已成為海滄警方掃黑的中堅力量。2020年4月,在參與偵查一起利用網絡裸聊實施敲詐勒索的案件時,劉晨希通過研判刻畫嫌疑人的作案特點時發現,涉案人員頻繁聚集在翔安的某處村莊內,甚至有好幾天從深夜駕車離開廈門。
有人猜測,他們會不會在夜間作案之後繼續去吃喝玩樂。劉晨希推斷可能並非如此:「根據辦案經驗,此類團夥成員十分狡猾,大概率都會在每隔一段時間更換作案窩點」。警方當即展開相關深入調查後發現,果然這群人是在為轉移窩點做準備。4月10日,這批人剛將窩點落在南安水頭,海滄警方立即組織抓捕,成功抓獲郭某旭等7人。
抓捕現場搜證時,劉晨希的「火眼」再次發揮作用,他留意到在某一個嫌疑人車上有一批散落的銀行卡。劉晨希就此細節繼續深入挖掘,果然在該案另外一名嫌疑人位於翔安的寶馬車內,警方再次搜查到大量的銀行卡,由此拓展出該團夥不僅實施網絡裸聊敲詐勒索,還在買賣大量信用卡。
最終,該團夥成員被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數罪併罰,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房舒凌瑾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