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智誠的 「閃蝶」模式(上)
【財新網】(記者 張宇哲)數據質量是徵信工作的生命線。與國外已成體系的消費金融業不同,中國的網貸平臺五花八門,缺乏統一的信貸業務標準和會計記帳標準,又如何保證數據質量?
數據共享機制的第一個問題是數據真實性。 「數據質量是否達標, 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各家報數的時候一定要按照統一定義的接口規範來報文,統一口徑很重要,否則達不到應用效果。」 中智誠首席產品官楊梅表示。
但是, 數據報文標準需要科學設定。如果過於精細,開發周期長,不適應互金業務尤其是現金貸產品的特點,數據規模很難很快發展起來;如果過於簡單,不能真實反映業務過程和細節,又會影響數據質量。如何整合數據,設計有效的風險標籤和規則引擎輸出,數據標準的制定和清洗,需要有豐富信貸經驗的產品開發人員,才能知道什麼數據有用。「比如,並非所有多頭借貸一定會出風險,而是要看真實償還能力和意願與負債敞口的關係。從中識別出高風險借款人。除了必須具有豐富的反欺詐經驗,也要真正懂數據和信貸,才能玩得轉。」楊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