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電鋸」和「鯊魚」,這兩個詞一直能勾起我靈魂深處最恐懼的兩部系列電影《電鋸驚魂》和《大白鯊》,靠著直擊承受能力底線的各種畫面和劇情,讓我實在是「過目不忘」,雖然不知道這兩部系列電影有沒有「滿足」小夥伴們的胃口,不過就算沒有也不要擔心,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海裡,有種魚將《電鋸驚魂》和《大白鯊》裡的核心元素結合在了一起,那就是頭上長著一把「電鋸」的鋸鯊。
鋸鯊和其他鯊魚最大的不同點是,別的鯊魚捕獵時靠血盆大口直接撕裂獵物,整個過程霸道又兇猛,鋸鯊的吻突出成一個長板,兩側長有鋒利的齒,對待獵物一樣很兇悍,一個衝刺直接將獵物鋸開,幾個回合下來,鋸成碎片的獵物殘骸會被吸入口中,不過不要指望鋸鯊圍獵鯨魚之類的大型海洋動物,因為鋸鯊大部分外表兇悍內心溫柔,而且體型越大越膽小,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鋸鯊之中最小的成員是非洲侏儒鋸鯊, 別看它們個子小,但是攻擊力卻不容小覷,可以說是輕量級選手中的強者,儘管這種鋸鯊大一點的個體也就一米左右,卻把腦袋前面武器的作用發揮到了最大,它們狩獵的方式很簡單,配合自己極快的衝刺速度,穿梭在魚群中,憑藉自己鋒利的鋸吻來回屠殺獵物,只是因為體型太小,制約著它們的狩獵能力,僅僅局限在一些體型較小的魚類,在我國可以見到和非洲侏儒鋸鯊體型差不多的日本鋸鯊,早在清代畫家趙之謙的《異魚圖》中,我們便可見當時古人所見的鋸鯊。
既然有最小,就會有最大的鋸鯊,目前已知的體型最大的鋸鯊要數長吻鋸鯊了,從長吻鋸鯊身上我們才能看到鯊魚該有的霸氣外表,成年長吻鋸鯊可達4米左右,其「電鋸」般的吻更大更長更有威懾力,你若覺得它也是地方海域的一角霸主,那真是讓你大跌眼鏡了,徒有一身強力武器的長吻鋸鯊,竟然膽子非常小,白天一般和其他鯊魚這類的競爭者「躲貓貓」,晚上才出來獵殺,這裡所謂的「獵殺」也不是想像中的激烈場景,而是簡單的捕食一些小型魚類,或者乾脆把吻插進沙子裡翻一些甲殼動物或無脊椎動物,完全有一種拿槍當拐杖使的滑稽感,真是浪費了這一身的天賦,這讓隔壁非洲侏儒鋸鯊流下了羨慕嫉妒恨的「淚水」。
不過這可能就是生存策略吧,鋸鯊中體型大的太軟弱,體型小的再兇也翻不起浪花,體型中等的短吻鋸鯊、巴哈馬鋸鯊、熱帶鋸鯊以及六鰓鋸鯊又太中庸,而和它們類似進化的旋齒鯊,最大15米的長度卻永遠留在了距今約2億年至3億年的海洋中,成功與否當下立判。
鋸鰩也是鋸鰩科幾種像鯊的鰩類的統稱,鋸鰩雖然是軟骨魚,單體型上可比鋸鯊揚眉吐氣的多,鋸鰩體長5.2-7.6米左右,最大身長可達9米,體重超過500千克,它們的「電鋸」長達2米,寬30釐米,如此誇張的體型和鋸吻,已經是讓鋸鯊自愧不如了。
區分鋸鯊和鋸鰩很簡單,看成年體型最直接了,如果分辨不出,鋸鯊的鋸吻上有兩根觸鬚而鋸鰩沒有,其次是鋸鯊的鰓和其他鯊魚的位置是一樣的,分布在體兩側,而鋸鰩的鰓和其他鰩魚一樣,分布在身體下部。
鋸鰩普遍性情兇殘,屬於溫水底息魚類,平時百無聊賴的用自己的長鋸掘土翻砂攝取一些甲殼動物和無脊椎動物打打牙祭,一旦遇見魚群時便會暴露出如鯊魚般的兇殘嗜血本性,提起「電鋸」就衝進魚群左右衝撞,對於那些躲閃不及的倒黴魚,等待它們的只有軀體破碎,遇見大魚鋸鰩也不會退縮,而是真正意義上的用鋸來回猛鋸大魚的身軀,直至大魚沒有還手之力或者命喪鋸下再進食。
鋸鰩的交配期在每年的秋季,隔年繁殖一次,生殖方式為卵胎生,就是鋸鰩的卵在母體內孵化成幼魚後再產出,一般妊娠期在5個月左右,雖然鋸鰩是隔年繁殖,但是一次能產下15-20條幼魚,而且壽命普遍在25-30左右,繁殖力也在及格線上,更有意思的是幼魚在母體內時,它們的小鋸子是由角質套子套住的,生下後會自行脫落,更為神奇的是,科學家發現野生的櫛齒鋸鰩能無性生殖,這是第一個在自然界中發現能這麼幹的脊椎動物。
看到這些海中奇特的動物,我不禁懷疑德國人安德雷阿斯·斯蒂爾在1926年發明電鋸的時候,有沒有參考鋸鯊鋸鰩的形象,不過說實話太雷同了,以至於感覺電鋸也是一種仿生產品。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文中所提及的動物都在《瀕危野生動植物種類國際貿易公約》一級保護名錄上,鋸鯊還好點,至於鋸鰩,處境最好的昆士蘭鋸鰩、尖齒鋸鰩處於瀕危狀態,其他鋸鰩均為極危狀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