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上1月2日「傅科擺」地球自轉說

2021-01-15 中關村在線

1843年1月3日,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刻本出版。《海國圖志》是我國清末系統介紹世界各國的歷史和地理的名著,作者宣稱是書「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對當時中國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國圖志》。明治維新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如西鄉隆盛等人都受到此書影響。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刻本出版

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設計了一個大擺證實了地球的自轉。傅科所用擺的長度為67米,擺錘是質量為28公斤的鐵球。擺在重力和懸掛線的張力作用下,在其鉛垂位置附近作振動。由於傅科的實驗直接驗證了地球自轉,因此被授予榮譽騎士五級勳章。

1852年1月24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試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陀螺儀。1851年在巴黎國葬院,傅科成功地用擺演示了地球自轉的實驗。傅科擺實驗的第二年,即1852年,他製造出了迴轉儀(陀螺儀)——也就是現代航空、軍事領域使用的慣性制導裝置的前身。陀螺儀的原理是:一個旋轉物體的旋轉軸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響時,是不會改變的。自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陀螺儀有很大的發展,光纖陀螺儀、雷射諧振陀螺儀等相繼問世,這些現代的陀螺儀具有結構緊湊,靈敏度高,工作可靠等等優點,在很多的領域已經完全取代了機械式的傳統的陀螺儀,成為現代導航儀器中的關鍵部件。

「傅科擺」證明了地球自轉的存在

2004年1月3日,美國宇航局的雙胞胎火星車在火星南半球的古謝夫隕石坑成功著陸,其中一輛叫「勇氣號」。「勇氣號」通過緩衝氣囊的方式登陸火星表面,氣囊為巨大的球形緩衝裝置,可以在火星表面微重力環境中彈跳數次後停下。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為其設計了自動矯正功能,可以保證火星車的緩衝裝置在彈跳數次後停下,並且使火星車處於正面向上的狀態。

「勇氣號」登陸火星屬於美國宇航局的火星探測漫遊者計劃之一。「勇氣號」於2003年6月發射升空,2011年5月停止了探索任務。近10年的火星表面漫遊期間,它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發現成果。期間,「勇氣號」拍下了古謝夫隕石坑「內部盆地」和「哥倫比亞山脈」,以及古謝夫隕石坑360度景觀,這張照片由美國宇航局命名為「麥克默多」並向世界公布。

發射勇氣號著陸火星

2012年1月3日, 西班牙馬德裡一家服裝店促銷,民眾為迎合店家要求脫到只剩內衣褲排隊,前100人可免費拿新衣。

據報導,馬德裡Desigual服飾店展開大促銷,噱頭是「近全裸入店,衣著齊全出店」,也就是進入店內的前100名只穿內衣褲、幾乎全裸的男女,可隨意穿上店內的任何服飾離開,全部免費。

西班牙商店創意促銷 民眾半裸免費拿新衣

欄目簡介:《科技史上的今天》是由電腦事業部出品的一期全新類欄目,本著尊重歷史回味過去科技先行者走過的路,銘記那些已經逐漸被我們忘卻的記憶,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本欄目每日更新,每天早間準時與您見面。

相關焦點

  • 證明地球自轉的發明:傅科擺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清代流入宮廷的珍貴的西洋儀器——傅科擺模型,其功能是證明地球在自轉。模型由四根立柱組成,合攏後呈一圓柱形。使用時將四根立柱打開,使之呈四邊形,中間吊垂一直徑三釐米的銅實球,球自動沿圓弧作往復運動,並緩慢地改變轉動平面。
  • 「讀史」1851年1月3日,巴黎萬神殿「傅科擺」實驗證明地球在自轉
    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做了一次成功的擺動實驗,證明地球在自轉,傅科擺由此而得名。如果地球沒有自轉,則擺的振動面將保持不變,沙盤上面的軌跡只有一條;如果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則擺的振動面在地球上的人看來將發生轉動,沙盤上面會有不同的軌跡。實驗開始了,人們驚奇地發現,傅科設置的擺每經過一個周期的震蕩,在沙盤上畫出的軌跡都會偏離原來的軌跡。準確地說,在這個直徑6米的沙盤邊緣,兩個軌跡之間相差大約3毫米。
  • 簡單的傅科擺,為什麼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傅科擺的出現是在1851年,這時距離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已經過去了三個世紀,可以說我們很早就知道了地球在運動這件事,但是一直沒法證明。因此就算是到了19世紀,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日心說,這些人以感覺不到地球在動為依據依然死守著地心說最後這塊堡壘。畢竟眼不見不為實嘛,你說地球在自轉,那你給我證明一個看看。
  • 簡單的傅科擺,為什麼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傅科擺的出現是在1851年,這時距離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已經過去了三個世紀,可以說我們很早就知道了地球在運動這件事,但是一直沒法證明。因此就算是到了19世紀,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日心說,這些人以感覺不到地球在動為依據依然死守著地心說最後這塊堡壘。
  • 眼睛可以看到地球自轉?傅科擺實驗,讓你看清地球自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也是目前已知太陽系天體裡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圍繞著太陽轉,我們稱之為公轉,地球公轉以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同時地球也會自轉,我們之所以可感受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就是因為自轉造成的。
  • 一個簡單擺實驗,因其精巧設計而證明地球自轉,傅科擺也由此得名
    (準確的說,在這個直徑為6米的沙盤邊緣,兩個軌跡之間相差大約3毫米)。」地球真的是在轉動啊「,有人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為什麼這種現象可以推導出地球是在不斷的自轉的呢?為什麼呢傅科擺能夠演示出地球自轉呢?簡單的說是因為慣性。
  • 誰告訴你地球在自轉?
    地球繞著太陽轉,同時地球本身也在旋轉,這叫自轉。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人所共知的常識。然而,憑什麼說地球在自轉呢?170年前的今天,一次既簡易美又高大上的實驗,讓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實現了一次跨越,這就被譽為「史上最美物理實驗」之一的傅科單擺實驗。
  • 歷史上的今天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歷史上的今天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證實了地球的自轉 2013-09-02 10:4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不用去太空,只要有傅科擺也可以讓你看到地球轉動
    於是就有了哥白尼的"日心說","日心說"雖然不是絕對真理,但比"地心說"前進了一大步,這也引來了教會的瘋狂報復,在教會的眼中,大地作為宇宙中心才更能符合他們的利益,而且要是"日心說"正確的話,那麼地球就要轉起來了,這是教會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出於對教會的恐懼,哥白尼臨去世前才公布了他的研究。
  • 地球自轉如何證明?傅科拿出56斤大擺錘說讓我來
    1851年1月3日,法國巴黎的先賢祠人頭攢動,著名物理學家傅科將要在眾人面前展示一個物理實驗,而實驗的目的則是證明:「我們腳下的地球是在時刻轉動著的」。實驗並不複雜,核心器材只有一根繩子,下面繫著一顆擺錘,而擺錘下面則放有一個沙盤,擺錘是用來擺動的,同時擺錘下的指針會在沙盤上留下運行痕跡。
  • 神奇實驗證明地球自轉
    原來,自從1514年哥白尼提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說後,人們逐漸從否定、懷疑變成了相信,經過300多年的研究,人們在理論上接受了哥白尼的觀點,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手段,並沒有給出證明地球自轉的實驗依據。歷史重任最終落在了傅科肩上,他有一次在家中凝視鐘錶,望著鐘擺來回擺動,忽然產生了靈感:如果地球不自轉,擺錘擺動時不受外力,將保持固定的擺動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擺錘將會受到重力、慣性等各方面因素,運動軌跡也會發生偏差。這或許能成為地球自轉的明證。
  • 地球自轉變快了,每日正在變短,一萬年太久……
    第一次證明地球自轉的著名實驗——傅科擺十六世紀,1514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的觀點。十七世紀,伽利略也曾論證了地球在轉動。可是他們的觀點在當時一直不被大眾認可,因為缺少實際展現地球自轉的直觀實驗演示。直到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證實了地球的自轉。地球在自轉這個事實才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 如何證明地球在自轉?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這是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也在隨著地球一起自轉和公轉,所以我們感受不到也是正常的。
  •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我們在地球上有什麼方法能發現在自轉?
    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設計了一個名為「傅科擺」的實驗裝置,這個由錘擺繩子刻度盤組成的實驗裝置,讓人類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腳下的地球在自轉
  • 傅科擺原理,上學時你認真聽了嗎?
    在北京天文館老館進門正廳,就能看見著名的傅科擺。因為證明了地球的自傳,這個擺名氣很大。當然我是聽說很著名,在腦海中回想了好久,大概是有位老師是說過一句的。可是當時就限於它證明了地球自轉而已,現在只記得老師說過有個什麼東西。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地球的自轉?
    科學家在高氣壓或低氣壓系統周圍的雲的旋轉運動中可以找到地球自轉的跡象。由於地球自轉,颶風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狙擊手在射擊時也同樣要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由於地球自轉,由槍射出的子彈在到達目標的位置時目標已經移動走了一點點。
  • 站在南極能感覺到地球自轉嗎?
    並且,地球在公轉的同時本身也在自轉,只是因為地球實在太大了,地面上的人們感覺不到轉動而已,否則,不少人可能會出現「暈地球」的現象。但兩極的極點是非常特殊的區域,假設我們將地球比喻成一個完美的球體,那麼處於極點的物體,則不會受到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慣性力,那麼假如我們站到了南北極的位置上,是否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地球的轉動了呢?
  • VR騎乘、宇宙漫步 天津濱海科技館10月1日開館試運營
    央廣網天津9月17日消息(記者劉陽)佩戴VR眼鏡騎乘感受深海世界,站在宇宙中心觀看星球變換,或者透過紅外感應了解自身熱力分布……看似深奧的物理原理在這裡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實驗。9月16日,記者跟隨採訪團提前探館將於10月1日開始試運營的天津濱海科技館,看「黑科技」如何變得「很有趣」。
  • 測量光速的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地球的自轉
    法國物理學家萊昂·傅科在測量光速和證明地球繞軸自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的科學發現和貢獻至今仍然意義重大,特別是在天體物理學領域。早期的生活萊昂·傅科1819年9月18日出生於巴黎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商,在傅科九歲的時候去世了。
  • 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驚人,為何我們感覺不到?
    人感受不到地球的自轉公轉,主要原因是相對於地球的體積來講地球轉的太慢了,角速度太低。自轉一圈需要一天的時間,公轉一圈更是需要一年。宇宙中有些中子星一秒鐘能自轉好幾百圈,如果地球的自轉角速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人就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