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傅科擺,為什麼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2020-09-03 歆琳科普

傅科擺的出現是在1851年,這時距離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已經過去了三個世紀,可以說我們很早就知道了地球在運動這件事,但是一直沒法證明。

因此就算是到了19世紀,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日心說,這些人以感覺不到地球在動為依據依然死守著地心說最後這塊堡壘。

畢竟眼不見不為實嘛,你說地球在自轉,那你給我證明一個看看。

而萊昂·傅科的這個實驗以非常巧妙、簡潔的方式就證明了地球真的再轉,而且這個實驗也很容易被大夥重複做出來。

下面我就說下這個實驗為何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以及關於萊昂·傅科的一些故事。

萊昂·傅科1819年是法國物理學家,出生在巴黎,一開始他並沒有攻讀物理學,而是學習的是醫學,這是他父親對他的期望。

可能是出於對父親的尊重,傅科也當了一名醫生,但是他本人對醫學並不感興趣,而是對物理學比較痴迷,喜歡搞個小發明。

所以他這醫生就當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完全不上心。一個人有時可能面對有些事很難做出抉擇,他往後的路該怎麼走。

巧的是,跟他同村的一位同學叫阿曼德·菲索,他們屬於同齡人,也有著相同的經歷,同樣是當著醫生,心理卻喜歡搞了發明創造。

阿曼德希波呂忒路易斯1819-1896法國物理學家。斐索幹涉最出名的是確定光速與福柯裡昂

但是菲索本人就比較果斷一些,放棄了自己的職業,搞起了物理學研究,所以傅科也就跟著菲索走上了實驗物理的道路。

前期他們兩個主要就是對攝影技術的改良和光速的測量,菲索首創了在實驗室測量光速的方法,傅科通過改良旋轉鏡法將光速測量誤差縮小到了1%。

菲索還有一個比較偉大的成就,就是1848年他獨立的發現了光波的都卜勒效應,指出可以通過恆星光譜的偏移來測量恆星的視向速度,所以對於光波的由於其運動造成的波長的變化也被稱為都卜勒-菲索效應。

而傅科最偉大、也最被人熟知的就是他設計的傅科擺。

傅科擺其實就是一個單擺,區別在於它的規模非常大,設置在法國巴黎先賢祠的穹頂上,擺長達到了67米,而擺錘的直徑達到了30公分,重達27公斤。

擺線肯定也是選用比較細的鋼索,而且如此長的擺長和如此重的擺錘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減小地球自轉給單擺造成影響。

你看,我們平時感覺不到地球在自轉的原因是我們就站在地表,總是跟著地球在自轉,不論我們做什麼事情,或者是多麼精密的實驗,我們都無法察覺到地球在動。

而傅科擺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可以利用擺錘擺動時的慣性來抵抗掉地球的自轉。也就是地球自個轉自個的,傅科擺依靠慣性擺動,不會跟著地球旋轉。

當傅科擺在一個平面上擺動的時候,由於只有向下的重力存在,沒有其他的外力,因此擺動的時候擺錘應該只會在一個平面上擺動。

如果地球本身也不自轉的話,那麼擺動平面更不會發生偏移,但是真實的情況是,傅科擺的擺動平面在旋轉。

平面偏移的速度跟所處維度有關係,根據巴黎的維度,傅科擺平面每小時有11°的偏移量,也就是轉一周的話需要31小時47分。

如果把傅科擺放到北極極點,那麼傅科擺的平面偏移量每小時就是15°,轉一圈剛好24小時。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

而且在北半球傅科擺擺動平面的偏移方向為順時針,要是把實驗挪到南半球偏移方向就變為了逆時針。在赤道上則機會不動。

上文說了傅科擺的平面自己不會動,而唯一能動的就是地球在自轉,由於我們人是站在地球上看傅科擺,因此傅科擺平面的偏移方向正好和地球的自轉相反。

這個實驗十分簡單的證明了地球在自轉,所以很多人在傅科擺的跟前一站就是一兩個小時,因為只有看著它,我們才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站的大地在動。

相關焦點

  • 簡單的傅科擺,為什麼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傅科擺的出現是在1851年,這時距離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已經過去了三個世紀,可以說我們很早就知道了地球在運動這件事,但是一直沒法證明。因此就算是到了19世紀,也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日心說,這些人以感覺不到地球在動為依據依然死守著地心說最後這塊堡壘。畢竟眼不見不為實嘛,你說地球在自轉,那你給我證明一個看看。
  • 證明地球自轉的發明:傅科擺
    故宮博物院收藏了一件清代流入宮廷的珍貴的西洋儀器——傅科擺模型,其功能是證明地球在自轉。模型由四根立柱組成,合攏後呈一圓柱形。使用時將四根立柱打開,使之呈四邊形,中間吊垂一直徑三釐米的銅實球,球自動沿圓弧作往復運動,並緩慢地改變轉動平面。
  • 眼睛可以看到地球自轉?傅科擺實驗,讓你看清地球自轉!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也是目前已知太陽系天體裡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圍繞著太陽轉,我們稱之為公轉,地球公轉以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同時地球也會自轉,我們之所以可感受到太陽的東升西落,就是因為自轉造成的。
  • 一個簡單擺實驗,因其精巧設計而證明地球自轉,傅科擺也由此得名
    我們今天首先來了解下萊昂傅科發明陀螺前所做的傅科擺的實驗,來看一下它是怎樣通過傅科擺來證明地球的自轉的。傅科擺實驗的設計1847年,傅科改進了惠更斯的錐擺鐘,1851年的法國國巴黎,在葬院先賢祠大大廳裡,傅科利用改進的錐擺鐘進行了一項有趣的實驗。
  • 如何證明地球在自轉?
    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也在自轉,這是公認的事實。 那為什麼我們感受不到呢? 原因很簡單,我們也在隨著地球一起自轉和公轉,所以我們感受不到也是正常的。
  • 神奇實驗證明地球自轉
    原來,自從1514年哥白尼提出地球的公轉和自轉說後,人們逐漸從否定、懷疑變成了相信,經過300多年的研究,人們在理論上接受了哥白尼的觀點,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手段,並沒有給出證明地球自轉的實驗依據。歷史重任最終落在了傅科肩上,他有一次在家中凝視鐘錶,望著鐘擺來回擺動,忽然產生了靈感:如果地球不自轉,擺錘擺動時不受外力,將保持固定的擺動方向。如果地球自轉,擺錘將會受到重力、慣性等各方面因素,運動軌跡也會發生偏差。這或許能成為地球自轉的明證。
  • 「讀史」1851年1月3日,巴黎萬神殿「傅科擺」實驗證明地球在自轉
    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做了一次成功的擺動實驗,證明地球在自轉,傅科擺由此而得名。如果地球沒有自轉,則擺的振動面將保持不變,沙盤上面的軌跡只有一條;如果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則擺的振動面在地球上的人看來將發生轉動,沙盤上面會有不同的軌跡。實驗開始了,人們驚奇地發現,傅科設置的擺每經過一個周期的震蕩,在沙盤上畫出的軌跡都會偏離原來的軌跡。準確地說,在這個直徑6米的沙盤邊緣,兩個軌跡之間相差大約3毫米。
  • 不用去太空,只要有傅科擺也可以讓你看到地球轉動
    地球的旋轉速度也非常快,"坐地日行八萬裡"嘛,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旋轉的向心力呢?因為地球太大了,自轉的角速度又太小了,24小時才轉360°,要是旋轉木馬也是這個角速度的話,我們也感覺不到向心力,不過沒有一個商家會這麼做,因為一天才轉一圈,那就賠死了。還是來看看向心力公式吧,來計算一下地球自轉我們受到多大力量。
  • 地球自轉如何證明?傅科拿出56斤大擺錘說讓我來
    1851年1月3日,法國巴黎的先賢祠人頭攢動,著名物理學家傅科將要在眾人面前展示一個物理實驗,而實驗的目的則是證明:「我們腳下的地球是在時刻轉動著的」。實驗並不複雜,核心器材只有一根繩子,下面繫著一顆擺錘,而擺錘下面則放有一個沙盤,擺錘是用來擺動的,同時擺錘下的指針會在沙盤上留下運行痕跡。
  • 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地球的自轉?
    為什麼我們無法觀察到地球自轉?這原因就像你無法看到腕錶上的分針轉動一樣。對於我們來說,它轉動得太緩慢了(但也僅僅是剛剛緩慢到難以察覺)。科學家在高氣壓或低氣壓系統周圍的雲的旋轉運動中可以找到地球自轉的跡象。由於地球自轉,颶風是呈逆時針方向旋轉的。狙擊手在射擊時也同樣要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由於地球自轉,由槍射出的子彈在到達目標的位置時目標已經移動走了一點點。
  • 誰告訴你地球在自轉?
    最早明確指出地球在自轉的是誰呢?正是那位成功將地球「降級」的人,波蘭天文學家,偉大的哥白尼。哥白尼在形成日心說宇宙體系的過程中就意識到了這一點。1514年,他提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同時,還在做著自轉的運動。毫無疑問,這一點觀點極具顛覆性,推翻了數千年之久的公知。後來,通過觀測,日心說逐漸得到了證實,但是,如何證明地球在自轉呢?
  • 科技史上1月2日「傅科擺」地球自轉說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刻本出版1851年1月3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設計了一個大擺證實了地球的自轉。傅科所用擺的長度為67米,擺錘是質量為28公斤的鐵球。擺在重力和懸掛線的張力作用下,在其鉛垂位置附近作振動。由於傅科的實驗直接驗證了地球自轉,因此被授予榮譽騎士五級勳章。1852年1月24日,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試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陀螺儀。
  • 它公轉自轉,為什麼我感受不到?
    》它的歌詞裡是這麼寫的↓↓↓我繞著你打轉 一圈一圈公轉 在人與人的銀河 愛讓我不間斷 我因為你而轉 一圈一圈自轉 oh baby 我的世界明暗 因為思念使然……大家都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一直在不停地運動
  • 站在南極能感覺到地球自轉嗎?
    並且,地球在公轉的同時本身也在自轉,只是因為地球實在太大了,地面上的人們感覺不到轉動而已,否則,不少人可能會出現「暈地球」的現象。但兩極的極點是非常特殊的區域,假設我們將地球比喻成一個完美的球體,那麼處於極點的物體,則不會受到地球自轉所產生的慣性力,那麼假如我們站到了南北極的位置上,是否就能清楚地感受到地球的轉動了呢?
  • 傅科擺原理,上學時你認真聽了嗎?
    在北京天文館老館進門正廳,就能看見著名的傅科擺。因為證明了地球的自傳,這個擺名氣很大。當然我是聽說很著名,在腦海中回想了好久,大概是有位老師是說過一句的。可是當時就限於它證明了地球自轉而已,現在只記得老師說過有個什麼東西。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自轉速度是地球的一萬倍,是太陽的250倍
    自轉是大部分天體的自然屬性,但是天體的自轉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自轉的速度、自轉的方向、自轉形式等等。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 地球是如何自轉的?一個鐵球告訴你答案,原來這麼簡單
    在很早以前人類就展開了對於地球的探索,但是當時由於人類的技術有限,對於地球的很多說法都只是推測而已,所以當時的科學家們對地球也產生了很多爭議,科學家對於地球的說法也是各執一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多實驗。
  • 在家坐著也每秒移動幾百米,然而你自己卻感覺不到,傅科擺卻知道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在不斷轉動的,以平均每小時15度的角速度自轉,在赤道位置的自轉線速度約465米/秒。然而為什麼我們完全感覺不到?答案很簡單,這是參照系的選擇問題。就像我們坐火車,站臺上的人可以很明顯的看到,火車上的人在快速運動。
  •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我們在地球上有什麼方法能發現在自轉?
    1851年法國物理學家傅科設計了一個名為「傅科擺」的實驗裝置,這個由錘擺繩子刻度盤組成的實驗裝置,讓人類第一次直觀感受到了腳下的地球在自轉
  • 怎麼證明地球的轉動?只要把石頭吊在空中,神奇的事情就發生了
    但是我們生活在地面上,卻不能感受到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我們能夠通過日落日出來體會,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什麼途徑去證明地球的自轉了?,但其實要真正證明地球是否在自轉也不是一個難事。最早證明地球自轉的人是法國的一位物理學家,他利用單擺試驗證明了地球在自轉,1851年,他在法國巴黎的圓頂大廈上,將一個擺長達到67米,擺錘重28公斤的特殊單擺裝置安放在了大廈頂上,這個裝置也叫做傅科擺,然後啟動了這個裝置,這個裝置的懸掛點經過了特殊的處理以減少摩擦。因為這個單擺裝置擺錘的重量很大,擺長很長,因此基本不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可以自己擺動,而且擺動時間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