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於外太空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過,早在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登月艙降落到月面,開始了人類有史以來的登月活動。到了1972年,人類先後登月6次,對月球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考察,使人類對月球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入。
那麼就有人問了,既然我們登月技術已經如此成熟,那麼人類為什麼不能繼續「攀登」?登上其它星球,像是火星?難道真的是因為缺少當年大國爭霸的科技氛圍嗎?
火星
要了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就要問為什麼是火星?或者是火星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相比於其它的星球而言?
首先火星上沒有稀缺資源,同時火星也不適合現代人居住。但火星自有它獨特的魅力。
它擁有太陽系最大最長的峽谷之一——水手峽谷(Valles Marineris),長約4000千米、深達7千米,橫跨大半個火星,如同被上帝之劍砍削而成。它擁有太陽系最高的山峰,奧林帕斯火山(Olympus Mons),高度超過2萬米,是珠峰海拔的2.5倍。
火星峽谷
更令人興奮的是,它還擁有寬闊蜿蜒的河床,流水曾在此奔騰而去。這意味著,看似荒蕪的火星曾經有過溼潤的時光。人們禁不住好奇,這些水流是否也曾經孕育出欣欣向榮的生命呢?
火星河床痕跡
科學家們在南極洲發現過一塊火星隕石,編號為ALH84001,其上有類似細菌狀的化石結構,極有可能是36億年前火星上的生命遺存。這件事就足以讓天文界沸騰起來,人們對於火星的探索就更加期待了。
在談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提一個假設,假設我們人類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登火這個項目中,錢不是問題,那麼又會遇到哪些問題呢?
1.距離
從地球到火星需要六個月左右的時間。0.55億千米。而地月距離只有0.0036億千米,就算只有這點距離,世界上也只有美國土星五號登了上去。蘇聯都沒能實現。
電影《火星救援》
2.運載能力
現有的火箭運載能力有限,就算是土星五號,n1,馬斯剋星艦還是能源號都不夠。
就算是人體冷凍技術掌握了,去的路上不用準備食物,去火星不可能去了馬上回來吧,去了那裡必須有生活的房間,有溫室大棚種植需要的食物,為了交通方便必須還有車,這些都得一次性運過去。
這麼大運載能力必須是祝融號,海龍號那樣級別的才行。這個必須凝聚全世界的力量才能解決。或者說全球統一成一個政權,才可以。
火星探測車
3.返回問題
火星返回可不比月球返回,首先是火星是行星不是衛星,比月球的引力大多了。宇宙中飛行不比地面開車,必須遵循各種軌道的限制,物理規律讓我們不可能直接直線飛回地球,這裡面就涉及到霍曼轉移的窗口問題,要能夠找到一個火星和地球位置正好的回家的橢圓軌道,得很久有一次(印象中的是到火星後呆大約兩年時間)。加上一來一去的時間,航天員們需要的生命維持系統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了。
借用美國的甘迺迪總統因為那場在萊斯大學的著名登月演講裡的一番話,來結束後這篇文章。
很多年前,偉大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拉裡在攀登珠穆朗瑪峰時遇難。曾經有人問他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他回答說,「因為它就在那兒。」
Well, space is there, and we&39;s blessing on the most hazardous and dangerous and greatest adventure on which man has ever embarked.
因此,在我們啟程之時,我們祈求上帝能夠保佑這個人類有史以來所從事的最具風險,危險與最偉大的歷險。
勇攀高峰
如果想了解更多與科學相關的知識,可以關注我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