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猛禽,我們知道它們是鳥類六大生態類群之一,涵蓋了鳥類傳統分類系統中的隼形目和鴞形目的所有種,包括了鷹、雕、鵟、鳶、鷲、鷂、鶚、隼、鴞、鵂鶹等次級生態類群,都屬於掠食性鳥類,相比其他生態類群,猛禽的數量相對要少得多,但它們站在了食物鏈的頂層,猛禽被戲稱為「戰鬥機」,而今天我們介紹的遊隼,則屬於「戰鬥機」中的最強戰鬥機。
遊隼家族總共有18個亞種,在國內分布的有4個亞種,其中普通亞種比較罕見,廣泛分布在我國東部,包括東三省、北京、內蒙、浙江、上海、兩廣等地。新疆亞種非常罕見,僅分布在新疆。南方亞種也非常少,在上海、青海、寧夏、貴州、雲南等地有見。數量最少的是東方亞種,只有浙江縉雲有發現。
它們的個頭中等,身體長度在40-50釐米,它們的翅膀很長,展開翅膀後,接近1米。
遊隼眼周有一圈黃色,兩頰有一道粗的黑色斑紋,向下延伸到頸部,具有明顯的辨識度,從頭部到後頸部是灰黑色,尾巴上有幾條黑色的橫帶。展翅飛翔時,雙翼下和尾下部是白色的。
遊隼的分布範圍十分的廣泛,但數量比較少,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安哥拉,它們被奉為國鳥。
遊隼喜歡單獨活動,它們的叫聲非常的尖銳,聲音略微沙啞,性情非常兇猛,日常會捕食野鴨、烏鴉、雞等中小型的鳥類,偶爾捕食鼠、野兔等小型哺乳動物,但是如果遇到了大型的猛禽,如金雕、矛隼等,它們也不怯場,甚至敢於主動攻擊。
遊隼在空中飛翔時,喜歡鼓翅飛翔一陣,然後滑翔,如此交替,有時候也會在空中翱翔。它們捕食的主要是鳥類,因此,捕食主要在空中完成,這也給它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比其他猛禽更快的速度。
一旦發現獵物,它們會快速飛上高空,收起翅膀,縮短脖子,垂直快速俯衝而下,接近獵物時,張開雙翅,腳爪一把抓住獵物,快準狠,一擊致命。
而像遊隼這樣的「硬漢子」,在感情上卻是十分細膩,專一的。它們不會隨意的選擇伴侶,而是會認真選擇自己的伴侶。一旦選定,它們會相伴終生,除非一方不幸遇難。
到了繁殖季節,日常單獨行動的它們開始出雙入對,雙雙在空中不斷來回翱翔,發出歡快的鳴叫,時機成熟時,它們會選擇山崖邊高聳的巖石處或者樹葉稀疏的大樹頂端枝頭進行交配,交配的過程一般僅持續幾秒,雌鳥先站穩,翅膀微微展開,並且不斷鳴叫,雄鳥飛到雌鳥背後,雌雄一起鳴叫一邊擺動尾羽,將洩殖腔正對著貼緊,完成交尾,雄鳥先離開,雌鳥緊接著尾隨一同飛到天空。
交配完成後,雌雄一起搭建愛的巢穴,然後雌鳥產卵,夫妻雙方輪流孵化,共同撫育雛鳥。
真正見過遊隼捕獵的人,肯定是終生難忘的,前面介紹了它們捕食的方法,其中最關鍵的便是它們的速度。
遊隼有著自然界鳥類已知的最快飛行速度和俯衝速度。
它們平時的飛行速度只有50-100千米每小時,但也是可以輕易達到140千米每小時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們的俯衝速度,能夠輕鬆超過300公裡,這速度相當於高鐵的時速了,而且超過了飛機的速度。
美國一位飛行員的親身經歷,他駕駛飛機時,正好有一隻遊隼飛過,它在俯衝時,輕易便超過了飛行員駕駛的安裝有活塞發動機的飛機。
但是這樣的速度,帶來的危險也是呈幾何級數的增加的,遊隼在俯衝結束時,身體承受的壓力可達25倍重力,這在已知大型動物中是最大的。要知道,戰鬥機的飛行員在俯衝時,身體承受的最大重力也只有9倍自身重力。
25倍重力足以讓它們失去意識和知覺,而且俯衝時,就算是遇到一粒非常細小的沙子,如果擊中眼睛,那也將是致命的,足以讓它們瞬間斃命。
但是遊隼有自己的獨門絕技,它們的眼睛有一層額外的眼瞼,科學家稱之為瞬膜,能夠很好的保護它們的眼球。加上它們的眼淚也非常特殊,相當粘稠,不會很快蒸發,也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它們還有一特殊之處在於鼻子,它們的鼻子外有個小椎體,高速飛行時能夠阻止空氣繞過鼻孔,這樣能夠讓氣流順利通過鼻腔,到達體內。
它們鼻子的特殊構造,也是給了科學家啟示,通過對遊隼鼻子的研究,科學家解決了早期噴氣式飛機的速度限制障礙。
遊隼的強大實力,非常有名,國際上一些高端武器都以它們的名字命名。
但是遊隼的生存狀況卻不容樂觀,在國內,曾經有段時間,長期對環境保護和野生動物保護的不重視,導致了很多動物數量減少,而現今,依舊沒有一個科學機構能夠繁育遊隼、獵隼等猛禽,但它們的棲息地還在不斷被破壞,分割,因此保護遊隼的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本文由趣聊科學原創,歡迎點讚、轉發、評論,請關注@趣聊科學,帶你一起了解更多的趣味動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