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國道尼爾公司製造出Do-335戰鬥機,飛行速度高達765公裡/小時,是二戰時期飛行速度最快的活塞式飛機。
早在一戰時期,道尼爾公司的創始人克勞德·道尼爾就對螺旋槳飛機的飛行速度極限進行了探索。經過大量試驗,他發現:決定戰鬥機飛行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僅僅是動力的大小,還有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迎風面積。這為道尼爾研製Do-335戰鬥機提供了一個方向。
二戰時期,為了提升戰鬥機的飛行速度,設計師採用橫向增加發動機的數量來加大動力。然而,隨著發動機的增多,飛機的體形會變大,飛行阻力也會增加。道尼爾另闢蹊徑,在設計Do-335戰鬥機時採用了縱向布局,即在機身的前後各裝備一臺發動機,分別提供拉力和推力,相當於在保持迎風面積不變的情況下,飛機獲得了2倍推力,時速大增。
為了進一步提高飛行速度,道尼爾將雙座式改為單座式,採用流線型的外形設計,使機艙和機背融為一體,儘可能減少了飛機的橫向面積。
1943年末,首架量產型Do-335V1戰鬥機亮相,機頭安裝了一門30mm機炮,兩側各有一門20mm機炮,機腹掛有1000公斤炸彈,火力十分強大。不過,此時的德國根本無力採購這種價格昂貴、工藝複雜的戰機。無奈之下,Do-335戰鬥機只能暗淡退出歷史舞臺。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