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技術乾貨!徹底了解其技術工藝及發展

2021-01-19 安全永無止境
點擊上面微信號關注我關注我喲

EHS大咖在線分享,互動答疑專業知識,EHS小夥伴玩耍中學習。每周3晚上20點專業課分享,中途還有高價值附加課,專業、有趣、知識分享,就在「安全無止境」微課堂!




城市汙水處理技術,歷經數百年變遷,從最初的一級處理發展到現在的三級處理,從簡單的消毒沉澱到有機物去除、脫氮除磷,再到深度處理回用。其中,活性汙泥法的問世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今年正值活性汙泥法誕生100周年。讓我們回顧一下那些年城市汙水處理走過的路。


本文回顧了汙水處理歷史,介紹了汙水處理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

從一級簡單處理,到以去除汙水中的有機物成為重點的二級處理,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生物膜法及活性淤泥法去除有機物;不斷發展的脫氮除磷工藝等,再到今天的三級處理階段,開始以改變水質代替控制汙染物排放的思路,又重新回到了生物膜法及膜分離技術。

目前應用較多的膜處理技術主要有微濾(MF)、超濾(UF)、反滲透(RO)和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等,科技作為支撐,雖然汙水處理又似乎回到了他最初的形式,但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1

一級處理階段


城市汙水處理歷史可追溯到古羅馬時期,那個時期環境容量大,水體的自淨能力也能夠滿足人類的用水需求,人們僅需考慮排水問題即可。而後,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汙水通過傳播細菌引發了傳染病的蔓延,出於健康的考慮,人類開始對排放的生活汙水處進行處理。早期的處理方式採用石灰、明礬等進行沉澱或用漂白粉進行消毒。

明代晚期,我國已有汙水淨化裝置。但由於當時需求性不強,我國生活汙水仍以農業灌溉為主。1762年,英國開始採用石灰及金屬鹽類等處理城市汙水。


2

二級處理階段


一、有機物去除工藝

生物膜法

十八世紀中葉,城市生活汙水中的有機物成為去除重點。1893年,第一座生物濾池在英國Wales投入使用,並迅速在歐洲北美等國家推廣。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標準的產生。1912年,英國皇家汙水處理委員會提出以BOD5來評價水質的汙染程度。


活性汙泥法

1916年,美國正式建立了第一座活性汙泥法汙水處理廠。活性汙泥法的誕生,奠定了未來100年間城市汙水處理技術的基礎。


圖1 為連續進水的推流式活性汙泥法(CAs法),但由於推流式反應器中汙泥耗氧速度沿池長是變化的,供氧速率難以與其配合,活性汙泥法面臨局部供氧不足的難題。

1936年提出的漸曝氣活性汙泥法(TAAs)和1942年提出的階段曝氣法(SFAS),分別從曝氣方式及進水方式上改善了供氧平衡。1950年,美國的麥金尼提出了完全混合式活性汙泥法。該方法通過改變活性汙泥微生物群的生存方式,使其適應曝氣池中因基質濃度的梯度變化,有效解決了汙泥膨脹的問題。


圖1 推流式活性汙泥法


隨著在實際生產生的廣泛應用和技術上的不斷革新改進,20世紀40-60年代,活性汙泥法逐漸取代了生物膜法,成為汙水處理的主流工藝。


1921年,中國建設了第一座汙水處理廠—上海北區汙水處理廠(活性汙泥法)。


二、脫氮除磷工藝


20世紀50年代,水體富營養化問題凸顯,脫氮除磷成為汙水處理的另一主要訴求。於是,在活性汙泥法的基礎上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脫氮除磷工藝。


除磷工藝

50年代初,攝磷菌被發現並用於除磷。圖2


脫氮工藝

1969年,美國的Barth提出採用三段法除氮(如圖3),第一段是好氧段,主要去除有機物,第二段加鹼硝化,第三段是厭氧反硝化,除氮。



1973年,Barnard在原有工藝基礎上,將缺氧和好氧反應器完全分隔,汙泥回流到缺氧反應器,並添加了內回流裝置,縮短了工藝流程,也就現在常說的缺氧好氧(A/O)工藝(如圖4)。


A2O工藝

70年代,美國專家在A/O工藝的基礎上,再加上除磷就成了A2O工藝(如圖5)。我國1986年建廠的廣州大坦沙汙水處理廠,採用的就是A2O工藝,當時的設計處理水量為15萬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採用A2O工藝的汙水處理廠。


氧化溝工藝

A2O工藝是將生物處理厭氧段和好氧段進行了空間分割,而氧化溝則為封閉的溝渠型結構,結合了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活性汙泥法的特點,集曝氣、沉澱和汙泥穩定於一體。汙水和活性汙泥的混合液不斷地循環流動,系統中能夠形成好氧區和缺氧區,進而實現生物脫氮除磷(如圖6)。

氧化溝白天進水曝氣,夜間用作沉澱池。活性汙泥法相比 , 其具有處理工藝及構築物簡單、泥齡長、剩餘汙泥少且容易脫水、處理效果穩定等優勢。

1953年,荷蘭Pasveer研究所提出了氧化溝工藝,也被稱為「帕斯維爾溝」。1954年,在荷蘭的伏肖汀(Voorshoten)建造了第一座氧化溝汙水處理廠。60 年代,迅速推廣到歐洲、北美和南非等各國。據統計,到1977年,在西歐有超過2000多座的帕斯維爾型氧化溝投入運行。


1967年,荷蘭研製了一種由多渠串聯組成的氧化溝系統。


1970年,美國的Envirex公司投放生產了奧貝爾(Orbal)氧化溝。它由3條同心園形或橢圓形渠道組成,各渠道之間相通,進水先引入最外的渠道,在其中不斷循環的同時,依次進入下一個渠道,相當於一系列完全混合反應池串聯在一起,最後從中心的渠道排出。


交替式工作氧化溝是由丹麥克魯格(Kruger)公司研製,該工藝造價低,易於維護,通常有雙溝交替和三溝交替(T型氧化溝)的氧化溝系統和半交替工作式氧化溝。


兩段法工藝

早期的兩段法只是將一套活性汙泥法的兩組構築物串聯,一段和二段曝氣池體積相同,且多合併建設,大部分有機物在第一段被吸附降解,第二段的汙泥負荷很低,其出水水質要優於相同體積曝氣池的單級活性汙泥法(如圖7)。

然而,由於第一段曝氣池體積減小了一倍,相當於汙泥負荷增加了一倍,處在易發生汙泥膨脹的階段,運行管理較為困難。

20世紀70年代中期,德國的Botho Bohnke教授開發了AB工藝(如圖8)。該工藝在傳統兩段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第一段即A段的汙泥負荷,以高負荷、短泥齡的方式運行,而B段與常規活性汙泥法相似,負荷較低,泥齡較長,A段由於泥齡短、泥量大對磷的去除效果很好,經A段去除了大量的有機物以後B段的體積可大大減小,其低負荷的運行方式可提高出水水質。但是由於A段去除了大量的有機物導致B段碳源缺失,所以在處理低濃度的城市汙水時該工藝的優勢並不明顯。

其後,為了解決脫氮時硝化菌需要長泥齡,除磷時聚磷微生物需要短泥齡的矛盾,開發了AO-A2O工藝(如圖9)。該工藝由兩段相對獨立的脫氮和除磷工藝組成,第一段泥齡短,主要用於除磷,第二段泥齡長、負荷低,用於脫氮。

在AO-A2O工藝基礎上奧地利研發出了Hybrid工藝(如圖10),該工藝的兩段之間有三個內回流裝置,可以為第一段曝氣池提供硝態氮、硝化菌以及為第二段曝氣池提供碳源。第一段主要是去除有機物和磷,第二段是硝化功能,並靠第一段曝氣池回流混合液進行反硝化脫氮。


SBR工藝

序批式活性汙泥法(SBR)工藝是在時間上將厭氧段與好氧段進行分割。20 世紀70 年代初由美國Irvine公司開發。它在流程上只有一個基本單元,集調節池、曝氣池和二沉池的功能於一池,進行水質水量調節、微生物降解有機物和固液分離等。經典 SBR 反應器的運行過程為:進水→曝氣→沉澱→潷水→待機(如圖11、 12)。

80 年代初,連續進水的 ICEAS 工藝誕生(如圖13)。該工藝在傳統的SBR工藝基礎上,在反應池中增加一道隔牆 ,將反應池分隔為小體積的預反應區和大體積的主反應區,汙水連續流入預反應區,然後通過隔牆下端的小孔以層流速度進入主反應區,解決了間歇式進水的問題。

隨後, Goranzy 教授開發了 CASS /CAST 工藝。與ICEAS工藝類似,在反應池前段增加了一個選擇段,汙水先與來自主反應區的回流混合液在選擇段混合,在厭氧條件下,選擇段相當於前置厭氧池,為高效除磷創造了有利條件。


90 年代,比利時的西格斯公司在三溝式氧化溝的基礎上開發了 UNITANK 系統。它由 3 個矩形池組成,其中外邊兩側的矩形池既可做曝氣池,又可做沉澱池,中間一個矩形池只做曝氣池。該工藝把傳統 SBR的時間推流與連續系統的空間推流有效地結合了起來。


MSBR法即改良型的SBR( Modified SBR),採用單池多格方式,結合了傳統活性汙泥法和SBR技術的優點。反應器由曝氣格和兩個交替序批處理格組成。主曝氣格在整個運行周期過程中保持連續曝氣,而每半個周期過程中,兩個序批處理格交替分別作為SBR和澄清池。該工藝可連續進水且可使用更少的連接管、泵和閥門。


脫氮除磷新工藝

近幾十年,能源、資源的短缺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進一步脫氮除磷及對能源節約及資源回收的需求成為了汙水處理工藝發展的主流方向。一批新興脫氮除磷技術得以應用。


ANAMMOX-SHARON 組合工藝

1994年,荷蘭Delft大學開發了厭氧氨氧化(ANAMMOX)技術,厭氧氨氧化菌在缺氧環境中,能夠將銨離子(NH4+)用亞硝酸根(NO2-)氧化為氮氣。

該工藝與傳統反硝化工藝相比是完全自養,不需任何有機碳源。


1998年,荷蘭Delft大學基於短程硝化反硝化原理開發了SHARON工藝,其基本原理是在同一反應器內,先在有氧條件下利用亞硝化細菌將氨氧化成NO2-;然後再在缺氧條件下,已有機物為電子供體將亞硝酸鹽反硝化,形成氮氣。工藝流程縮短且無需加鹼中和。與傳統活性汙泥法相比可減少25%的供氧量及40%的反硝化碳源,有利於資源能源的回收利用,更適用於碳氮比濃度較低的城市廢水。

目前,以SHARON工藝為硝化反應器,ANAMMOX工藝為反硝化反應器,與傳統工藝相比能夠節省60%的供氧和100%的碳源。


3

三級處理階段


近十幾年,隨著汙染加劇,水資源短缺嚴重,人類對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汙水深度處理與回用技術興起。汙水處理廠的側重點不再是核算汙染物的排放量,而是如何改善水質。生物膜及膜分離技術開始顯現其獨特優勢。


生物膜技術在20世紀60-70年代,隨著新型合成材料的大量湧現再次發展起來,主要工藝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流化床等。



目前,應用較多的膜處理技術主要有微濾(MF)、超濾(UF)、反滲透(RO)和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本世紀初的新加坡「Newwater 」水廠就是採用在二級處理後加超濾膜及反滲透膜的方式進行再生水回用處理。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回顧整個歷史過程,城市生活汙水處理的足跡隨著人類健康的需求、水環境質量的變化、汙水的處理程度在一級級的加深,同時操作管理、資金佔地等成本問題又推動了水處理工藝技術的不斷進化,其操作、佔地、程序步驟、能源資源的投入都在一點點地簡化。人們對水質的需求越來越高,而處理過程卻越來越趨於簡便。

有趣的是,無論近幾年業界所看好的厭氧生物技術還是源分離最終的土地灌溉,城市汙水處理似乎又回到了它最初的形式,儘管其中蘊含的科技含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大繁若簡,最終還是歸於自然。


——END——

註:本文素材來自網絡,有編輯。


 ——【關注我們】——

公眾號:安全永無止境

ID:aqywzj





好文大家讀
不管你在哪裡讀到有價值的(EHS或管理類)好文章,請記得隨手發給安全無止境。
投稿郵箱: ehsengr@163.com
投稿請您準確核實文章原作者姓名及文章出處,鼓勵原創,我們會將原創文章的讚賞金交給原作者。


EHS微信公益課堂社群服務

加入安全無止境EHS微信社群,與數千EHS小夥伴交流、聽專業課程,快樂玩耍,共同進步!

入群請加微信帳號:hellojerry66

掃描右邊二維碼

圖文版權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或來自安全無止境微信社群EHS小夥伴,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轉載,請聯繫我們處理;歡迎轉載 安全無止境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乾貨】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全解析
    【乾貨】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全解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由於電廠中的某些熱力設備可能受到水中一些物質的作用從而產生有害的成分,使設備發生腐蝕的現象,因此電廠安全運行和化學水處理系統具有直接的關係。1 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發展的現狀1.1 電廠獲得純淨除鹽水主要採用的三種方式:(1)採用傳統澄清、過濾+離子交換方式,其流程如下:原水→絮凝澄清池→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陽離子交換床→除二氧化碳風機→中間水箱→陰離子交換床→陰陽離子交換床
  • 簡述水處理技術簡史
    二戰後,美國和英國也對微孔濾膜的製造技術和應用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這些研究對微濾技術的迅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微濾技術在中國的研究開發較晚,基本上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才起步,但其發展速度非常快。截止至2005年,中國微濾技術已形成7000萬元的年產值,佔中國膜工業年產值的1/5,經濟、社會效益也非常顯著。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零排放
    零排放水處理技術雖然只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但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拓展,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能源、化工、造紙等行業,正在不動聲色地引領著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第一部分 零排放的起源零排放水處理的概念起源於美國。故事還要從橫跨美國和墨西哥、全長2300多公裡的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說起。
  • 水處理人必須了解的超濾技術和發展前景
    全世界都面臨淡水資源短缺、水環境嚴重汙染的困局,而傳統汙水處理早已不能滿足各類高難度廢水的處理要求,高要求下的汙水處理市場潛力巨大,膜技術被稱為21世紀的水處理技術,預計到2020年功能膜產值將突破2500億,年均增速達20%。
  • 超濾膜技術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2.2技術弊端①就自來水廠對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進行處理為例,超濾膜技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處理成本,故在進行水處理前,應了解現場環境,選取合適的水處理方案。若水硬度與無機鹽含量較高時多採用雙膜過濾。當水質一般,水處理工藝不複雜時,多採用超濾技術,有效降低淨水成本。但實際汙水處理時,工序較為複雜,大多自來水廠優先採用超濾技術,無疑增加了淨水成本。
  • 水處理設備怎麼選?這篇乾貨告訴你~
    在上一期,我們講到了水垢對熨燙設備的危害,以及解決水垢問題的方法--配置專業的水處理設備。然而,市面上的水處理設備五花八門,如何來選擇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這篇乾貨,看完你就懂啦!水處理設備根據水的淨化程度基本可分為淨水設備、軟水設備和純水設備三種,我們先來看看三者之間區別在哪。
  • 微汙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現狀與發展
    水處理中顆粒活性炭(GAC)使用較多,並已發展為球形活性炭、浸透型活性炭、高分子塗層活性炭等多種類型。用活性炭做吸附劑去除水中汙染物,雖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其價格較貴,再生困難,對大部分極性短鏈含氧有機物,如甲醇、乙醇、甲醛、丙酮、甲酸等不能去除[2].人們開始研製高效、價廉的粘土吸附材料作為水處理吸附劑。
  • 什麼是水處理,以及現有的水處理技術有哪些
    當前人們對水質的要求不斷提升,所以水處理技術出現了。隨著當前技術的不斷前進,很多新的技術出現了水處理技術簡介—軟化法在水處理技術當中,軟化法是最初使用的方法,就是將水裡面的硬度去掉或是降低,從而起到軟化的作用,而對水質等不會產生什麼影響,起不到改善的作用。
  • 關於發布《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水處理(試行)》國家環境...
    各行業排汙單位內部的汙水處理設施和排放口,適用於相應行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 不適用於本標準。   專門處理單一行業廢水的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若相應的行業排汙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範中有明確規定的,從其規定。
  • 收藏|據說是水處理行業最領先的10項技術
    目前限制膜技術工程應用推廣的主要難點是膜的造價高、壽命短、易受汙染和結垢堵塞等。伴隨著膜生產技術的發展,膜技術將在廢水處理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 2.鐵碳微電解處理技術單獨使用臭氧氧化法造價高、處理成本昂貴,且其氧化反應具有選擇性,對某些滷代烴及農藥等氧化效果比較差。為此,近年來發展了旨在提高臭氧氧化效率的相關組合技術,其中UV/O3、H2O2/O3、UV/H2O2/O3等組合方式不僅可提高氧化速率和效率,而且能夠氧化臭氧單獨作用時難以氧化降解的有機物。
  • 環保工程水處理過程中的超濾膜技術應用
    因此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就是當前比較重要的一種汙水處理方式,其能夠明顯提升汙水淨化效益,在很多水資源的處理淨化中都能夠具備理想的適用性。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環保工程越來越多。在進行環保工程水處理工作時逐漸將超濾膜技術運用到了工作之中。從而通過這種方式,推動了水處理領域工作的持續開展。
  • 水處理技術CDI詳解
    水處理技術CDI詳解北極星水處理網訊:CDI技術可降低水的導電度,即除去水中包括重金屬在內的所有帶電物質;低電壓臭氧技術可殺死水中的微生物如細菌與病菌,以及消除水中的有機物如有機氯與農藥等;CDswing技術初可提升技術門檻,還可降低水處理所需的成本與體積。
  • 水處理公司東營實體廠家設備技術原理分類
    水處理公司東營實體廠家設備技術原理分類   水處理公司東營實體廠家設備技術原理分類  摺疊鍋爐軟化水處理產品信息及工作原理水的硬度主要是由其中的陽離子:鈣()、鎂()離子構成的。
  • 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發展
    印染廢水深度處理工藝及發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本文將從幾個方面來深入分析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的工藝方法,並研究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的未來發展趨勢。由於降解汙染物的高效性和低選擇性,高級氧化技術已成為印染廢水深度處理研究領域的熱點課題。但現有技術操作複雜,添加藥劑易引入二次汙染,且單獨使用這一技術徹底去除廢水中的難降解COD和色度的成本較高,這極大地限制了該技術在廢水深度處理中的產業化應用。
  • 淺談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
    與傳統工藝相比,超濾膜技術在水處理方面具有能耗低、操作壓力低、分離效率高、通量大及可回收有用物質等優點,廣泛應用於飲用水淨化、生活汙水回收、含油廢水、紙漿廢水、海水淡化等水處理中。在此,本文就超濾膜技術在環境工程水處理中的應用展開簡要闡述,以供參考。
  • 純天然的水處理「特種部隊」——生物酶緩蝕阻垢循環水處理技術
    「十三五」期間,水利科技工作深入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水利改革發展實際需求,堅持改革創新,重大科技成果不斷湧現。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團隊經過十多年科技攻關,研發了一項生物酶緩蝕阻垢技術。這種生物酶是工業循環水汙垢的剋星,可以稱之為水處理的「特種部隊」,既能夠減緩管道腐蝕,又能夠阻止管道結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見證這支「神秘部隊」的奇蹟吧!
  • 電廠化學水處理技術全解析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廠關於環保節能的理念深入人心,過去傳統的離子交換、澄清過濾或混凝等比較落後的技術已經逐漸被摒棄,現如今新的纖維材料廣泛應用於過濾設備,不僅除去了膠體,微生物以及一些顆粒的懸浮物等,在過濾中也具有較強的吸附、截汙能力,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膜分離技術被採用,當前反參透佔主導地位,反滲透技術能除去水中90%以上離子,如水中有機物、矽有較好的去除率。
  • 水處理系統紹興廠家工藝及技術要領
    水處理系統紹興廠家工藝及技術要領 ,「vpkgs」  水處理系統紹興廠家工藝及技術要領  為了避免堵塞反滲透系統,原水應經預處理以消除水中的懸浮物,降低水的濁度。對濾餅含溼率控制要求高時,可以在抽乾區附加熱風罩,遠紅外乾燥裝置。
  • 水處理公司連雲港加工廠家設備技術優勢
    水處理公司連雲港加工廠家設備技術優勢   水處理公司連雲港加工廠家設備技術優勢  對於硫酸鈣及有機物建議使用三聚磷酸鈉EDTA四鈉鹽清洗液。海水、苦鹹水淡化。動力驅動裝置經由機械聯杆系統帶動流體輸送隔膜。
  • 水處理膜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環境汙染的加重,帶動了水處理領域的技術創新,將膜材料及相關技術應用於水處理工作。基於此,文章將水處理膜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該技術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強化水處理膜技術的應用優勢,改善水環境。水處理膜技術是指利用生物膜的物質分離作用,將水中的雜質去除,實現淨化處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