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 Angeles
洛杉磯(Los Angeles),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南部,是美國第二大城市,也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城市,常被稱為「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es)。
Los Angeles is a 「City of Design」 acknowledged by UNESCO. Los Angeles designers have won almost all the top 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
@The Stahl House
Case Study House #22
「只有在建築歷經了大自然的四季風霜,人情的喜怒哀樂,它才有了真正的魂。」
——Pierre Koening
站在這件1959年建成的玻璃屋藝術品中,似乎設計、藝術、人性都被賦予了新的意義。L.A最奇妙的地方,便是這無處不在的「意義」。
當光合來到這裡,與半個世紀後的設計藝術家們重新討論這個「老建築」時,恍若隔世,但設計的本質卻始終如一。
那是一種最純粹、最天真、最浪漫的想像,這就是設計。
大名鼎鼎坐落在好萊塢山頂的Stahl House玻璃屋, 是建築師Pierre Koenig設計的一棟非常有標誌性的現代主義風格的房屋。
它在1959年建成後,出現在無數的電影、時尚大片中,可謂是當時代表洛杉磯房屋建築的當紅明星。它毫不吝嗇的用了頂天立地的落地窗,讓我們270°無死角的俯瞰洛城景色。
當時屋主Clarence Stahl在1954年的時候只花了一個小時壕灑$13,000從當時的地主那兒買下了這塊地,幾番周折終於和他的妻子找到了Pierre來完成他倆在當時幾乎不切實際的夢想。由於這個計劃太過冒險,當時有很多的銀行不願意給Stahl夫婦貸款。夫婦倆為了說服建築師之前曾親自就地取材,搬磚用水泥和特殊的花崗巖去填滿高低不平的路面來搭建地基。
@Frank Ghery Residence
Santa Monica
完整與殘缺,原始與精緻,陳舊與新穎的平衡。
那個設計了邪魅狂狷的洛杉磯迪士尼音樂廳的建築怪才Frank Ghery自己在聖塔莫尼卡的住所也是同樣的張牙舞爪,比起周圍的加州溫馨小屋而顯得格格不入。鄰居對他又愛又恨,因為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人群來拜訪他的宅邸,嚴重的影響了周圍居民的休息。
1970年代,他與妻子買下了一棟荷蘭殖民風的住宅,並決定在保持本來房子原封不動的前提下在它周圍大動幹戈,意在尋求一種「完整與殘缺,原始與精緻,陳舊與新穎的平衡」,完美的詮釋了Ghery本人對解構主義的追求。而室內的設計,Ghery有意的拆掉部分牆面露出房子的框架,以及它的託梁和螺釘。由於他在房子周圍還搭建了一圈鋁合金的圍牆,本來的房子從圍牆上方探出頭來,經常給人造成一種這處住所常年都在施工的錯覺。如果路過聖塔莫尼卡的村民們有機會不妨駐足欣賞,順便大聲喧譁一下。
Gehry曾經說過本來的房子裡面鬧鬼,所以他乾脆想要外面窗戶的設計「好似鬼魂掙扎著往外爬行的樣子」。由於窗玻璃是傾斜的,同時又能反射外面的光線,所以每當Ghery坐在窗玻璃下能看到行徑的車輛甚至頭頂上的月亮以一種很奇怪的角度呈現在他眼前,讓他十分著迷。
@Eastern Columbia Building
Downtown L.A
一顆代表西方裝飾主義的瑰寶。
洛杉磯downtown的Eastern Columbia Building,每當去那裡散步都會被它孔雀藍的外表和屋頂上的時鐘所深深吸引,令周圍的大廈們黯然失色,但它們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男星Johnny Depp曾在這豪擲了五間頂層公寓,其中有一間佔地面積整棟樓最大。它在1930年由建築師Claud Beelman設計,是一座典型的ArtDeco建築,共十三層。在當時,洛杉磯規定建造大樓的高度不能超過150英尺,估計因為它的鐘樓太美了,當局破例讓設計師建了這棟加上鐘樓共計264英尺的大樓,而樓頂四面都鑲有一面鍾。
它用的是鋼筋混凝土的架構,建築表面貼上亮綠松石的陶瓦片,被一條條金邊分隔開,並運用了典型的ArtDeco、幾何以及動植物的圖形加以點綴,在陽光底下熠熠生輝,是城市裡最美的建築之一,也不愧被媒體讚譽為「一顆代表西方裝飾主義的瑰寶」。
通訊員:胡倩然
光合——全球生態城市品牌運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