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IMAX今日登陸中國 馬特·達蒙揭秘電影背後細節

2020-11-29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11月25日訊,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導演,馬特·達蒙、陳數、塞巴斯蒂安·斯坦等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今天在全國以IMAX 3D等版本公映,對於喜歡科幻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該片已經提前在北美等地區公映,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這兩年,包括《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在內的科幻電影都成為了影迷們心中津津樂道的話題,同時,科幻電影的製作過程也激起了影迷們的興趣,現在,讓我們看看,《火星救援》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它是如何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馬特·達蒙

 

除了大氣壓,別的都有科學根據

作家安迪·威爾一開始其實希望他小說的讀者是「科技人看的科技書」,他為此做了很多研究,使其充滿科學與數學知識。「我從未想過主流讀者會感到任何興趣,更別說像是這樣的電影了。」

他一開始的構想只是單純的人類登陸火星任務,後來加入了許多可能的任務失敗情況。威爾故事的時間設定在不久的將來,大約12至15年後,而書中所提所有科學方面的東西都是可信的,都有現存理論的佐證。除了一個例外: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威爾所描寫的大風暴不可能出現。

「我需要一個讓航天員離開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允許自己稍微杜撰一下,」威爾說道。「況且,我覺得風暴感覺會很酷。」

影片的開頭,火星登陸小組本來計劃31個火星日的任務,但是風暴發生在第18天,造成一段天線穿透了沃特尼的宇宙飛行服,使得他的偵測器失效,人失去意識。(「火星日」是指火星上的一個太陽日,大約是24小時40分)在發生了這可怕的意外後,馬特達蒙飾演的沃特尼的創意、決心與勇氣將受到最嚴苛的考驗。

安迪·威爾說,「我將自己的個性投射在馬克身上,雖然他比我聰明也比我勇敢,也沒有我的缺點。我想他是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的樣子。他就是馬特達蒙。」

馬鈴薯將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之一

火星是不太適合生存的,溫差很大,夏天時從攝氏零下153度到22度,讓人不知道該怎麼穿衣服(洋蔥式穿法也有它的極限)。呼吸更是個大問題,空氣中95%都是二氧化碳。土壤中缺乏種植作物所需的細菌。有水,但僅以冰的形態存在。它的紅色就像是在警告你一樣:這裡什麼都沒有,除了窒息或是失溫而死。但人類從未因為環境的險惡而卻步過。

創造一個人工的棲息地,是讓人類能夠探索這個星球的首要工作。在《火星救援》中,美國太空總署與噴射推進實驗室,四年來一直用無人探測機空投預先加工過的棲息地組裝零件,以及各種資源、食物以及裝備。戰神三號的組員抵達後將有些舒服的東西可以享用,像是計算機、感恩節大餐的包裝食物以及狠角色ATV火星探測車。

在沃特尼遇到意外後,能夠讓他活下去的主要食物就是在棲息地內的幾個馬鈴薯,身為一個植物學家的沃特尼,想辦法製造出必要的細菌和氧氣讓火星的土壤肥沃,得以種植更多馬鈴薯。曾經挽救過整個文明免於饑荒的馬鈴薯,如今又要再一次延續人類的生命,而且是在另一個星球上。這也是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情節之一。

火星的地貌是如何製作的?

《火星救援》的主要拍攝工作從2014年11月8號在布達佩斯開始進行。真正吸引劇組前往這城市拍攝的,是Korda片場附近的攝影棚。

Korda的六號攝影棚,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很適合來搭建火星的地形地貌,包括棲息地與火星探測車的發射臺。這場景主要是用來拍攝對話的戲份、棲息地的內部以及沙塵暴的部分。

製片馬克·哈夫曼說:「我們場勘過澳洲的內陸來作為火星的場景。但後來發現行不通,而且我們決定要將大部分火星的戲份在室內搭景拍攝,讓我們對場景的掌控度更高,然後配合這些場景的外景再拉到約旦的Wadi Rum拍攝。」

導演斯科特說,劇組在約旦南部一個叫「玫瑰沙漠」瓦迪拉姆的地方找到了一個取景地,「我覺得這是一個美不勝收的地方,非常悽涼,我們把它作為火星地貌的參考。」

火星是紅色星球,對於劇組來說,最大的難度是如何製作出火星上的天空,「火星中沒有空氣,不可能有天空,沒有藍天,但是我們知道有風、有塵。所以我們希望火星專家能夠原諒我們,我們自己擅自做了火星中的塵和雲。」

美國太空總署是本片最主要的合作夥伴、顧問以及指導,從劇本到拍攝皆有參與。製作人馬克·哈夫曼記得在第一次製作會議,與雷德利·斯科特一起致電給美國太空總署時,非常開心得知他們竟知道這本小說,並且很熱心地願意開始合作關係,給予經驗與指導。

劇組得到許可,得以拍攝卡納維爾角的火箭發射,包括2014年12月Orion號的升空,它是次世代設計的宇宙飛船,將為人類探索火星跨出第一步。

劇本有50頁的內容都是有關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細節,力求呈現出的太空人形象和行動符合實情。影片總共拍攝周期大約是70天,其中拍攝NASA細節的內容花了劇組21天時間。

影片開頭「赫爾梅斯號」的所有組員在火星上遇到沙塵暴這場重要的戲,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想要這風暴不論是對演員或觀眾來說,感覺起來都相當真實。這場戲在巨大的第六攝影棚火星場景拍了整整三天,使用了巨大風扇、許多的塵土來造成能見度相當有限的效果。第一天的風暴就快讓大家受不了。

頭盔和火星探測車做的都不簡單

影片中太空人的頭盔加上宇宙飛行服共重達40磅,演員們穿上後得費力地蹣跚走過沙地,並對抗每小時65英裡風速的強風。頭盔配有六個燈,分別由一個小型的兩段式遙控器來操縱。宇宙飛行服維生背包內的風扇,會將空氣藉由一條管子送至頭盔內。頭盔是由FBFX公司以真空澆注法製造,厚度約1至4釐米,重達9磅。

影片中兩臺原尺寸大小的火星探測車,由22人的技師團隊,以及15名的Szalay人員所建造。作為先進的全地形農用車,探測車配有工業用的大輪子,能夠行駛於崎嶇不平的巖石地形。這設計還包括有液壓鷗翼門、傳動裝置以及兩公升柴油引擎,儘管它外部鑲有太陽能電池板,好像它是完全依賴太陽能動力一樣。

探測車在六號攝影棚被用來拍攝幾個火星地形的鏡頭。劇組用了四千噸泥土和其他材料,來創造出與約旦「玫瑰沙漠」相同的地形地貌。「玫瑰沙漠」與火星紅橙色的色調驚人地相似,而劇組的目標是將攝影棚及地理位置的視覺效果做天衣無縫的結合。

導演斯科特說,太空幻想在自己眼中是「另一種現實,它是一個壯闊的平臺,一種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的戲劇形式。」而拍攝《火星救援》事實上要容易很多,因為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原著中所描述的科學,依賴角色的設定以及NASA和噴氣推進實驗室人員的特殊性,「對我來說這是一部遠遠更加現實的電影」。

對於自己飾演的角色沃特尼,馬特·達蒙解釋道,「在拍戲的過程中,我們真的學會了種土豆,因為我們的攝影棚中有一小塊土豆農場,我們天天盯著小土豆的苗,做演員就有這一點很好玩,就是可以學到很多五花八門的小技巧。」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作者:王金躍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不拍續集 馬特·達蒙:不要被扔回去
    《火星救援》不拍續集 馬特·達蒙:不要被扔回去 2015-11-21 14:27:14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昨日,《火星救援》的主創——被中國粉絲親切地稱作「馬呆萌」的馬特·達蒙、「384」塞巴斯蒂安·斯坦以及中國演員陳數、導演雷德利·斯考特來京宣傳新片。馬特·達蒙盡顯「呆萌」本色,被問起是否要拍《火星救援》續集時,他一臉入戲太深的表情回應:「我不要被扔回火星!」談及與中國的緣分,馬特·達蒙直接點了剛跟他合作過《長城》的劉德華的名字,希望能與華仔有更深入的合作。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25日,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等聯袂出演的科幻片《火星救援》將在中國內地上映。20日,《火星救援》中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上遊新聞作為重慶唯一受邀媒體參加,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以及好萊塢著名演員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女演員陳數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火星救援》中文終極海報 馬特·達蒙艱難求生
    《火星救援》中文終極海報 馬特·達蒙艱難求生 其中一款海報中,馬特·達蒙穿著太空人的服裝在火星風暴中行走,而這在電影中將是所有故事的開端。遇到風暴後的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演)與其他宇航隊友失聯,他們都以為馬克已經遇難,將他滯留在了火星。獨自在火星上的馬克·沃特尼上演了一出以逗比精神面對慘澹人生的極限生存好戲。
  • 《火星救援》中國首映 馬特想與劉德華深入合作
    ·達蒙出席《火星救援》首映禮。記者 王苡萱 攝   昨天,好萊塢科幻電影《火星救援》在京舉行中國新聞發布會和首映禮,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攜該片主演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演員陳數等亮相,導演陸川、高群書、滕華濤、李玉、韓延等助陣紅毯。現場,馬特·達蒙盡顯「嘴甜」賣萌功夫,除了大讚雷德利·斯科特和張藝謀都是自己敬仰的導演外,還稱最想和劉德華深入合作。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時光網訊 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今日在北京舉辦了發布會和盛大的中國首映禮,影片導演、科幻電影大師雷德利·斯科特攜主演馬特·達蒙、人氣影星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演員陳數、金牌製片人西蒙·金伯格、麥可·謝費及編劇德魯·高達先後亮相紅毯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問題是所有的火星登陸計劃都是計劃好的,想要改變這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再說,誰知道馬克能不能堅持到救援活動的那一天呢?還好馬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尋找到數年前的火星探測車——探路者號,這個早就失去聯繫的探測車或許能夠讓他聯繫到地球。果然,探路者號並沒有損壞,只是沒有電了。
  • 11月24日24時《火星救援》IMAX首映開售,震撼視聽!
    獨自被困在火星,大概是馬克·沃特尼這輩子最倒黴又最能炫耀的事情了。只能支持一年的食物,4年後才能到來的援救,還有隨時可能失靈的供氧及供水系統,沃特尼的內心的吐槽寫下來應該能繞火星300圈。而此時的NASA卻還在討論要不要救他!救他很可能是五命換一命,不救他,那就是用一命保五命!真是太難抉擇了!
  • 《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
    原標題:《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行動 《火星救援》曝光角色特輯,"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揭秘太空救援內幕。《火星救援》即將登陸內地銀幕時光網訊 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曝出一款角色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馬特·達蒙面對面   因為《異形》《銀翼殺手》走上電影路   曾出演過《心靈捕手》《拯救大兵瑞恩》《諜影重重》系列等,塑造了諸多經典角色,馬特·達蒙在《火星救援》裡再次穿上太空衣(上一次是《星際穿越》),扮演男一號馬克·沃特尼。
  • 揭秘電影《火星救援》幕後精彩故事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等人主演,影片於2014年11月開拍,2015年3月拍攝完成,拍攝地點主要在約旦和匈牙利,影片製作成本1.08億美元,2015年10月開始上映,最終獲得全球票房6.3億美元。同時這部影片獲得了7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口碑和票房都獲得了極大成功。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影星馬特·達蒙在《火星救援》裡飾演太空人馬克·沃特尼,他是火星太空人團隊裡的植物學家兼機械工程師。馬特·達蒙:(笑)是啊,對你來說,還有對我女兒來說,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每件事都發生的那麼快,但這就是你們所習慣的常態。科學人:你怎麼看待電影中馬克·沃特尼和火星的關係?馬特·達蒙:他們是相愛相殺的關係(笑)。
  • 《火星救援》作者:電影有個硬傷
    在電影熱映的背後,其原著——小說《火星救援》功不可沒(豆瓣評分9分)。在電影上映前,騰訊文化對原著作者安迪·威爾(Andy Weir)進行了郵件專訪。43歲的安迪·威爾是一位從業25年的電腦程式工程師,住在美國加州。他的父親是物理學家,母親學的是電子工程學。當作家是安迪·威爾從小就有的夢想,但他說,為了「不挨餓」,自己還是去上班了。
  • 馬特•達蒙談《火星救援》拍攝:好像就我一人在那拍
    中新網北京11月20日電(宋宇晟) 今日,電影《火星救援》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演員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和陳數當天亮相發布會現場,分享拍攝過程中的趣事。導演雷德利•斯科特說,《火星救援》最打動他的是「人類精神十足」。而馬特•達蒙回憶起拍攝該片的經歷時表示,他的拍攝過程基本都是在對著攝像頭或者馬鈴薯說臺詞。
  • 《火星救援》好不好看 看中國航天人員怎麼說
    馬特·達蒙主演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上映兩天票房已達到9280萬,全球票房更是已經達到3.89億美元。「零差評」的口碑加上融入中國元素,使得這部電影在中國備受歡迎。馬特·達蒙逗比式的搞笑表演更是成為本片的一大亮點,因為片中包含中國航天元素,上映當天片方還邀請了中國的眾多的航天人員觀看此片。   電影改編自安迪?
  • 《火星救援》發中文病毒視頻 達蒙介紹飛船成員
    電影《火星救援》海報  搜狐娛樂訊 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科幻新作《The Martian》(暫譯《火星救援》)近日發布了一款名為「赫爾墨斯號」成員告別地球的視頻,這個視頻中馬特-達蒙介紹了將與他一起乘坐「赫爾墨斯號
  • 火星救援票房火爆引熱議 文科生上火星怎麼辦
    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憑藉強勁的口碑和票房成績,成為時下最火爆的電影,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有網友便議論如果文科生上了火星該怎麼辦   李少紅贊《火星救援》情趣橫生品玩CEO贊《火星救援》熱血青春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導演表示:為崇拜的雷德利·斯科特去看《火星救援》,78歲的老雷總能把科幻拍的那麼接地氣!把人在絕望中的絕望變得幽默情趣橫生。
  • 《火星救援》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物內心矛盾掙扎
    《火星救援》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物內心矛盾掙扎 《火星救援》中文特輯 美言「給科學的一封情書」 時長:01:32 來源:電影網
  • 【免費搶票】11月28號 《火星救援》星際救援,刻不容緩~!開始搶票啦~
    《火線救援》電影簡介導演: 雷德利·斯科特主演: 馬特·達蒙 / 傑西卡·查斯坦/ 克裡斯汀·韋格 / 傑夫·丹尼爾斯 / 麥可·佩納劇情簡介:  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後,與他的機組成員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這次任務中喪生。
  • 火星救援中國票房多少?最終票房統計持續更新
    馬特·達蒙飾演主人公馬克·瓦特尼,他是阿瑞斯3號(Ares 3)飛船上的六名太空人之一。飛船在執行火星登陸任務時意外遇到劇烈沙塵暴,造成沃特尼滯留火星,而同船的其他太空人都以為他已經犧牲。飛船的指揮官梅麗莎·勒維斯(傑西卡·查斯坦飾演)為此深感自責,但無奈之下只能率領其他太空人返回地球。
  • 馬特達蒙為何總被救 揭秘"火星"哪位大咖最受寵
    關於之前網上熱聊的話題「馬特·達蒙你為什麼總是被救?」,當天的KOL嘉賓也有問馬特·達蒙:「你覺得為了救你一個人花這麼多的資源,值得嗎?」馬特·達蒙認真的回答:「你們也知道這個梗啊!總體來講,不管是電影還是生活中,我覺得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更可貴的是,我們願意為彼此犧牲,這是《火星救援》的主題。關於生命的價值,每個文化當中都有同樣的回答。如果讓我回答,我希望能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