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娛樂12月3日報導 太空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憑藉強勁的口碑效應,成為當下最火的電影。很多人稱這是《異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最輕鬆的作品,火星上務農種土豆、太空海盜,最後還開著敞篷飛船入太空,笑點和梗都很多,沒想到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一部科幻喜劇;也有人說,馬特·達蒙在片中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演出,自帶傲嬌屬性吐槽技能全滿,全片開啟逗比毒舌模式,還施展十八般技能,用科學在火星幹出一條生路;還有人說,這部電影是部顏值片,為什麼呢,因為有馬特·達蒙、還有塞巴斯蒂安·斯坦(384,冬兵),連製片人西蒙·金伯格(同時也是X戰警系列製片人)都是帥哥一枚。美女方面,《星際穿越》傑西卡·查斯坦(勞模姐)以及《紙牌屋》中的凱特·瑪拉傾力加盟,對了,還有中國演員陳數也有精彩演出,她代表的中國航天是拯救馬特達蒙的關鍵因素。
這麼多大咖主創,究竟誰是你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又有誰觸動了你的購票神經?
如果你還在猶豫,不妨先來看看意見領袖們的選擇。在《火星救援》主創來華期間,片方二十世紀福斯主辦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神秘的KOL圓桌交流會,邀請了眾多娛樂文化圈、電影圈、科技圈以及當前網絡紅人,來與主創私聊。電影中出現的《指環王》中「愛隆會議」的梗,正好用來形容這次的秘密圓桌交流會。出席的主創包括一代電影大師雷德利·斯科特、好萊塢一線巨星馬特·達蒙、人氣偶像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好萊塢金牌製片人西蒙·金伯格以及中國演員陳數。
而當日到場的嘉賓則包括知乎創始人黃繼新及夫人、品玩聯合創始人駱軼航、科學松鼠會成員小姬、果殼網代表ent、奇葩說明星辯手姜思達、太空堡壘聯合創始人張小北、以及影評人和自媒體電影票房、桃桃林林、碟中諜、瘋魔電影、迷影心生、虹膜、moviemonster、熱電影、神局盾特工、電影通緝令、大奇特、張亮、嚴肅八卦、娛樂資本論等等。(排名不分先後)
雷德利·斯科特到底是多少人的偶像?
當日不少嘉賓都有自己喜歡的主創,但相對而言,大家對於導演,也就是已經78歲高齡的雷德利·斯科特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對於影迷來說,雷德利·斯科特的江湖地位無法言喻,《異形》、《銀翼殺手》、《末路狂花》、《角鬥士》、《普羅米修斯》,都是劃時代的裡程碑式的作品。這位導演能駕馭不同的電影類型,且在如此高齡依然處於創作的巔峰狀態,實在可敬可佩。這位導演在會上透露了自己精力旺盛的小秘訣,他說:「喝烈酒能激發我的想像力,開玩笑的。我有一個老朋友,是《銀翼殺手》的編劇,他告訴我一句名言,藝術相當於一條鯊魚,如果停止不動就會淹死,做電影要不斷創新,不斷變化。」
馬特·達蒙,你也知道自己總讓人救的梗啊!
關於之前網上熱聊的話題「馬特·達蒙你為什麼總是被救?」,當天的KOL嘉賓也有問馬特·達蒙:「你覺得為了救你一個人花這麼多的資源,值得嗎?」馬特·達蒙認真的回答:「你們也知道這個梗啊!總體來講,不管是電影還是生活中,我覺得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更可貴的是,我們願意為彼此犧牲,這是《火星救援》的主題。關於生命的價值,每個文化當中都有同樣的回答。如果讓我回答,我希望能得救。」
陳數參演《火星救援》全靠《捉妖記》老闆江志強
《火星救援》中的中國元素,也是目前網友熱聊的話題之一,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及無私奉獻成為了這場星際救援最大的槽點。陳數在片中飾演一名中國航天官員,為什麼得到這個角色?當日她給出了一個幕後的重磅秘密,原來是《捉妖記》老闆江志強給她爭取的這個角色。她表示:「謝謝江志強幫我爭取這個角色,而且我沒想會迅速決定下來,讓我前往布達佩斯拍攝。」
「冬兵」人氣旺,女嘉賓都沸騰了!
在中國圈粉無數的塞巴斯蒂安·斯坦,暱稱「冬兵」、「384」、「包子」。他在電影《火星救援》中扮演了阿瑞斯3號上的隊醫克裡斯貝克。雖不是電影的第一男主角,但他在中國的人氣絕對不輸馬特·達蒙。當日攜禮物來的女嘉賓就有兩位,其中一位還獲得了來自384溫暖的擁抱,成為當日活動的一個小高潮。片中他與凱特·瑪拉飾演的太空人有「太空戀情」,隔著太空人頭盔親吻的畫面被粉絲高呼:「放開384,我來!」特別逗趣。
以下是KOL圓桌交流會實錄(節選):
問:導演,《異形》,以及您其他太空主題的電影往往比較黑暗,充滿恐懼,但這部電影不同,故事幽默、色彩鮮明。在你的心中外太空是什麼樣的,令人害怕還是樂觀?
雷德利·斯科特:我對太空的認知,第一是美不勝收,非常漂亮,但同時是未知的空間,而未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可能會產生一些恐懼,所以我跟NASA有很多溝通,包括以前的一些項目,以及這個電影。NASA一個冰態星球的專家告訴我,冰態星球的地貌200公裡厚,他們正在研發有原子鑽頭的機器,鑽到最核心的地方,探索有沒有生物。這些對我們來說,既精彩又恐怖,這是我對太空最感興趣的地方。
問:怎麼創作出新的東西?
雷德利·斯科特:我每天要不斷做事才能夠保持創新,比如現在的北京時間正好是洛杉磯幹活的時間,我一早就可以跟他們溝通,中午可以跟倫敦的團隊溝通,所以就是要不斷地做事。如果我可以選擇另外一個職業,不做導演,我可能會選擇當網球運動員,因為我覺得他們也是在不斷的運動,他們的成敗都是自己的勞動。不能停止,要一直創作。
問:再過三十年我們再回頭看《火星救援》,你覺得電影當中有多少會成為現實?
雷德利·斯科特:如果有足夠的資源、資金支持的話,我相信到2025年人類可以登陸火星,我最近在華盛頓跟《國家地理雜誌》、美國太空總署,還有噴射推進實驗室一起組織了一個《火星救援》放映活動,有五位太空人參加了,包括美國太空總署的主任,他三十年前也是太空人。三十年前跟他一起上太空的是現任美國參議員。他們倆現在有一定的影響力,一直在尋找更多的資金支持太空探索。上太空的成本非常昂貴,我覺得唯一合理的方法是要跟國際社會合作,各國形成一個聯盟,可以讓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團隊一起登陸火星,分攤成本,我相信這對整個人類很有價值。
問:電影總體的基調是單向度的,只體現了樂觀、堅強的情緒,並沒展現其他方面,比如主角的家人等等。如何讓這個角色得到更深的詮釋?
馬特·達蒙:安迪·威爾寫這本書的時候更多是研究訓練有素的太空人、科學家、植物學家到底能不能在火星上生存一段時間。他可能認為家庭背景、親情是重要的,但更多只是想了解科學方面,火星上面的生活會怎麼樣。我認為改編的劇本是非常成功的,我們都認為沒有必要添加很多情感元素,主要的情感是馬克和飛行團隊間的友情。如果我們添加很多親情、愛情的東西,過於情感化,這可能不好。劇本本身很幽默,也有很多友情和義氣,我們覺得這足夠了。
問:影片的主題是逃離火星,並不是在火星培育生命,那麼在火星上你認為最主要的對抗對象是什麼?
馬特·達蒙:火星確實是非常不適於居住的地方,而且在那個環境當中,主人公時時刻刻都有死亡的可能性,他必須要從火星上逃離。其實我覺得任何人到火星上,都是需要離開這個星球的,因為在火星上,除了我們自己帶去的物資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維持生命的。
問:你是羅馬尼亞背景,對選擇影片項目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塞巴斯蒂安·斯坦:是的,幾個月前我也有過這樣的機會。我會一直尋找跟羅馬尼亞有關,或者講羅馬尼亞語的電影。我小的時候希望跟別人的出身一樣,但長大後,我覺得那是我和其他演員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不一定是壞事。
問:製片人拍了很多《X戰警》的電影,從評論和商業上來講都很成功。你會拍更多《X戰警》的電影嗎?有沒有想過請斯科特先生來做導演?還是說斯科特導演不會喜歡這樣的電影?
西蒙·金伯格:如果能夠跟斯科特有機會做《X戰警》我太高興了。我跟在座所有人一樣,從小就特別崇拜他的作品,他的《異形》從事電影職業的初衷之一,非常佩服。我這次跟他合作簡直是一個夢,《X戰警》和《火星救援》都可以說是科幻電影,但是實際上《X戰警》更多是幻想類的,而《火星救援》更多是科學寫實主義風格,無論在人物或者在科學的技術方面都是非常寫實的,而《X戰警》擁有變種人這些天馬行空的東西。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