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特達蒙為何總被救 揭秘"火星"哪位大咖最受寵

2021-01-12 網易娛樂

網易娛樂12月3日報導  太空科幻電影《火星救援》憑藉強勁的口碑效應,成為當下最火的電影。很多人稱這是《異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最輕鬆的作品,火星上務農種土豆、太空海盜,最後還開著敞篷飛船入太空,笑點和梗都很多,沒想到雷德利·斯科特拍出了一部科幻喜劇;也有人說,馬特·達蒙在片中貢獻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演出,自帶傲嬌屬性吐槽技能全滿,全片開啟逗比毒舌模式,還施展十八般技能,用科學在火星幹出一條生路;還有人說,這部電影是部顏值片,為什麼呢,因為有馬特·達蒙、還有塞巴斯蒂安·斯坦(384,冬兵),連製片人西蒙·金伯格(同時也是X戰警系列製片人)都是帥哥一枚。美女方面,《星際穿越》傑西卡·查斯坦(勞模姐)以及《紙牌屋》中的凱特·瑪拉傾力加盟,對了,還有中國演員陳數也有精彩演出,她代表的中國航天是拯救馬特達蒙的關鍵因素。

這麼多大咖主創,究竟誰是你心目中的超級偶像,又有誰觸動了你的購票神經?

如果你還在猶豫,不妨先來看看意見領袖們的選擇。在《火星救援》主創來華期間,片方二十世紀福斯主辦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神秘的KOL圓桌交流會,邀請了眾多娛樂文化圈、電影圈、科技圈以及當前網絡紅人,來與主創私聊。電影中出現的《指環王》中「愛隆會議」的梗,正好用來形容這次的秘密圓桌交流會。出席的主創包括一代電影大師雷德利·斯科特、好萊塢一線巨星馬特·達蒙、人氣偶像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好萊塢金牌製片人西蒙·金伯格以及中國演員陳數。

而當日到場的嘉賓則包括知乎創始人黃繼新及夫人、品玩聯合創始人駱軼航、科學松鼠會成員小姬、果殼網代表ent、奇葩說明星辯手姜思達、太空堡壘聯合創始人張小北、以及影評人和自媒體電影票房、桃桃林林、碟中諜、瘋魔電影、迷影心生、虹膜、moviemonster、熱電影、神局盾特工、電影通緝令、大奇特、張亮、嚴肅八卦、娛樂資本論等等。(排名不分先後)

雷德利·斯科特到底是多少人的偶像?

當日不少嘉賓都有自己喜歡的主創,但相對而言,大家對於導演,也就是已經78歲高齡的雷德利·斯科特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對於影迷來說,雷德利·斯科特的江湖地位無法言喻,《異形》、《銀翼殺手》、《末路狂花》、《角鬥士》、《普羅米修斯》,都是劃時代的裡程碑式的作品。這位導演能駕馭不同的電影類型,且在如此高齡依然處於創作的巔峰狀態,實在可敬可佩。這位導演在會上透露了自己精力旺盛的小秘訣,他說:「喝烈酒能激發我的想像力,開玩笑的。我有一個老朋友,是《銀翼殺手》的編劇,他告訴我一句名言,藝術相當於一條鯊魚,如果停止不動就會淹死,做電影要不斷創新,不斷變化。」

馬特·達蒙,你也知道自己總讓人救的梗啊!

關於之前網上熱聊的話題「馬特·達蒙你為什麼總是被救?」,當天的KOL嘉賓也有問馬特·達蒙:「你覺得為了救你一個人花這麼多的資源,值得嗎?」馬特·達蒙認真的回答:「你們也知道這個梗啊!總體來講,不管是電影還是生活中,我覺得每一個生命都是有價值的,更可貴的是,我們願意為彼此犧牲,這是《火星救援》的主題。關於生命的價值,每個文化當中都有同樣的回答。如果讓我回答,我希望能得救。」

陳數參演《火星救援》全靠《捉妖記》老闆江志強

《火星救援》中的中國元素,也是目前網友熱聊的話題之一,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及無私奉獻成為了這場星際救援最大的槽點。陳數在片中飾演一名中國航天官員,為什麼得到這個角色?當日她給出了一個幕後的重磅秘密,原來是《捉妖記》老闆江志強給她爭取的這個角色。她表示:「謝謝江志強幫我爭取這個角色,而且我沒想會迅速決定下來,讓我前往布達佩斯拍攝。」

「冬兵」人氣旺,女嘉賓都沸騰了!

在中國圈粉無數的塞巴斯蒂安·斯坦,暱稱「冬兵」、「384」、「包子」。他在電影《火星救援》中扮演了阿瑞斯3號上的隊醫克裡斯貝克。雖不是電影的第一男主角,但他在中國的人氣絕對不輸馬特·達蒙。當日攜禮物來的女嘉賓就有兩位,其中一位還獲得了來自384溫暖的擁抱,成為當日活動的一個小高潮。片中他與凱特·瑪拉飾演的太空人有「太空戀情」,隔著太空人頭盔親吻的畫面被粉絲高呼:「放開384,我來!」特別逗趣。

以下是KOL圓桌交流會實錄(節選):

問:導演,《異形》,以及您其他太空主題的電影往往比較黑暗,充滿恐懼,但這部電影不同,故事幽默、色彩鮮明。在你的心中外太空是什麼樣的,令人害怕還是樂觀?

雷德利·斯科特:我對太空的認知,第一是美不勝收,非常漂亮,但同時是未知的空間,而未知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可能會產生一些恐懼,所以我跟NASA有很多溝通,包括以前的一些項目,以及這個電影。NASA一個冰態星球的專家告訴我,冰態星球的地貌200公裡厚,他們正在研發有原子鑽頭的機器,鑽到最核心的地方,探索有沒有生物。這些對我們來說,既精彩又恐怖,這是我對太空最感興趣的地方。

問:怎麼創作出新的東西?

雷德利·斯科特:我每天要不斷做事才能夠保持創新,比如現在的北京時間正好是洛杉磯幹活的時間,我一早就可以跟他們溝通,中午可以跟倫敦的團隊溝通,所以就是要不斷地做事。如果我可以選擇另外一個職業,不做導演,我可能會選擇當網球運動員,因為我覺得他們也是在不斷的運動,他們的成敗都是自己的勞動。不能停止,要一直創作。

問:再過三十年我們再回頭看《火星救援》,你覺得電影當中有多少會成為現實?

雷德利·斯科特:如果有足夠的資源、資金支持的話,我相信到2025年人類可以登陸火星,我最近在華盛頓跟《國家地理雜誌》、美國太空總署,還有噴射推進實驗室一起組織了一個《火星救援》放映活動,有五位太空人參加了,包括美國太空總署的主任,他三十年前也是太空人。三十年前跟他一起上太空的是現任美國參議員。他們倆現在有一定的影響力,一直在尋找更多的資金支持太空探索。上太空的成本非常昂貴,我覺得唯一合理的方法是要跟國際社會合作,各國形成一個聯盟,可以讓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團隊一起登陸火星,分攤成本,我相信這對整個人類很有價值。

問:電影總體的基調是單向度的,只體現了樂觀、堅強的情緒,並沒展現其他方面,比如主角的家人等等。如何讓這個角色得到更深的詮釋?

馬特·達蒙:安迪·威爾寫這本書的時候更多是研究訓練有素的太空人、科學家、植物學家到底能不能在火星上生存一段時間。他可能認為家庭背景、親情是重要的,但更多只是想了解科學方面,火星上面的生活會怎麼樣。我認為改編的劇本是非常成功的,我們都認為沒有必要添加很多情感元素,主要的情感是馬克和飛行團隊間的友情。如果我們添加很多親情、愛情的東西,過於情感化,這可能不好。劇本本身很幽默,也有很多友情和義氣,我們覺得這足夠了。

問:影片的主題是逃離火星,並不是在火星培育生命,那麼在火星上你認為最主要的對抗對象是什麼?

馬特·達蒙:火星確實是非常不適於居住的地方,而且在那個環境當中,主人公時時刻刻都有死亡的可能性,他必須要從火星上逃離。其實我覺得任何人到火星上,都是需要離開這個星球的,因為在火星上,除了我們自己帶去的物資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維持生命的。

問:你是羅馬尼亞背景,對選擇影片項目會不會有什麼影響?

塞巴斯蒂安·斯坦:是的,幾個月前我也有過這樣的機會。我會一直尋找跟羅馬尼亞有關,或者講羅馬尼亞語的電影。我小的時候希望跟別人的出身一樣,但長大後,我覺得那是我和其他演員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不一定是壞事。

問:製片人拍了很多《X戰警》的電影,從評論和商業上來講都很成功。你會拍更多《X戰警》的電影嗎?有沒有想過請斯科特先生來做導演?還是說斯科特導演不會喜歡這樣的電影?

西蒙·金伯格:如果能夠跟斯科特有機會做《X戰警》我太高興了。我跟在座所有人一樣,從小就特別崇拜他的作品,他的《異形》從事電影職業的初衷之一,非常佩服。我這次跟他合作簡直是一個夢,《X戰警》和《火星救援》都可以說是科幻電影,但是實際上《X戰警》更多是幻想類的,而《火星救援》更多是科學寫實主義風格,無論在人物或者在科學的技術方面都是非常寫實的,而《X戰警》擁有變種人這些天馬行空的東西。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娛樂知乎:像馬特達蒙一樣被丟在火星怎麼辦?
    馬特達蒙在火星上遇到的第一個大麻煩是他意外受傷,導致了太空服破損。然而幸運的是,刺中他的天線剛好堵住了太空服的破洞,馬特達蒙才能僥倖活下來。所以火星生存第一件最重要的事:  至少保住一件完整的太空服,不要讓它破損。太空服破損後,你周邊的壓力開始下降,太空服會釋放自帶的氮氣和氧氣補壓,電影裡馬特達蒙就險些因為醉氧而死(真的太諷刺了)。
  • 《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把核電池放在身後取暖,安全嗎?
    《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把核電池放在身後取暖,安全嗎?火星在黎明前,溫度可低至零下八十度,為了不被凍死,馬特達蒙機智地從沙塵中挖出了核電池取暖(也就是被他纏上一圈金屬紙的玩意兒),邊纏邊說如果電池損壞那就「no human」了。取出後,馬特達蒙把核電池放在了他的座椅後,這著實讓觀眾捏了一把汗。把放射性物質,放在離自己這麼近的距離內,真的安全嗎?影片裡的核電池,究竟是什麼鬼?
  • 這是《火星救援》最強科普文|火星|電影資訊|馬特達蒙|鈽238
    視頻:《火星救援》終極預告 馬特達蒙變身毒舌傲嬌小達人,時長約2分1秒騰訊娛樂專稿(文/胡曉 編輯/三替)上中學的時候,我總拿著一本《SAS生存手冊》翻來覆去地看。不過,如果火星太空衣的氣壓和目前的艙外太空衣一致的話,Mark活下來的概率還是很大的。二、從地球到火星需要多久?為什麼Mark的第一反應是要等待四年?清醒之後,Mark就得考慮自己到底能不能撐到NASA來救他的那一天。從地球發射火箭到火星,最基本的思路就是找到一條連接地球和火星的橢圓軌道。
  • 「馬特達蒙、馬克沃爾伯格」常被搞混!
    從此,我算徹底入了「馬特達蒙」和「馬克沃爾伯格」的臉盲坑!記得看過一期「馬克沃爾伯格」的專訪,他坦誠表示:「被粉絲誤認為馬特達蒙的事情經常發生!所以我已經不再嘗試去糾正別人。」為了便於大家區分「馬特達蒙」和「馬克沃爾伯格」,我做點好事兒,把兩人資料簡單整理如下:1. 馬特達蒙1970年,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身高178cm。
  • 福利|《火星救援》-火星王馬特達蒙(百度下載在線)
    ,多了以科學理論為根基的踏實感,不過絲毫不減的是雷德利斯科特對於外太空場景的支配能力,那種毫無大氣的窒息感,漫漫塵土的絕望感是整個瀰漫在大銀幕上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喪命的步步為營,在雷德利斯科特的鏡頭下,沒有生命的火星也充滿威脅性。
  • 《火星救援》:我們這個時代的魯濱遜漂流記
    心想大不了就撤。結果,我們在第一排仰著頭60度角大氣不敢喘地看完了全片,連廁所都忘記了去上。片尾音樂響起時,我回頭看大廳,滿滿當當的觀眾席上沒有一個人起身去上廁所。上一次這情景時,還是在2009年《阿凡達》首映的時候。《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一組太空人到火星上開始任務,卻因為突如其來的沙塵暴不得不緊急撤回地球。其中一位植物學家兼機械師負傷,被誤認為死亡而留在了火星上。
  • 那些年,困在火星的倒黴蛋——火星電影大集合
    不過這裡我們想說說那些陷在火星上的倒黴蛋,也省得大家都說「馬特·達蒙,你怎麼又困住了要我們救啊?這要花多少錢啊?」。其實被困住的倒黴蛋前輩多了,馬達不是第一個在火星上玩命的人,他很萌的你們不要總黑他。不信你們看這張誠懇忠厚的臉。
  • 揭秘科學大咖瘦駝 每天上萬人「求科普」(組圖)
    揭秘科學大咖瘦駝 每天上萬人「求科普」(組圖) 2016-01-19 08:07:41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 《火星救援》: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好萊塢最難救的人——馬特達蒙。據業餘人士統計,從他1996年出演的《生死豪情》到2015年的《火星救援》,馬特達蒙一共拍了8部需要被人救的片子,還有一次花了5000億美元救他——在《星際穿越》中斥巨資救援他。
  • 硬科幻片全球票房Top5,馬特達蒙兩度被營救,流浪地球超星際穿越
    《流浪地球》的票房成績相當驚人,甚至超越了前幾年全球大爆的《火星救援》和《星際穿越》。來看看全球票房最高的5部硬科幻電影都是哪些。第5名:《火星救援》,6.3億美元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獨自留在火星,成為太空魯濱遜。他必須利用身邊極其有限的條件在火星上生存,等待救援。火星種土豆、與地球恢復通訊、藉助太陽神助推器進行太空營救等等,片中很多細節都相當硬科幻!
  • 哪位姐姐的告別小作文最動情?哪位姐姐被淘汰,最讓人感到意外?
    哪位姐姐的告別小作文最動情?哪位姐姐被淘汰,最讓人感到意外? 《浪姐》又淘汰了幾位姐姐~~幾乎每一位姐姐在告別這個舞臺後,都會通過設計平臺發一篇「小作文」,回顧參加《浪姐》的前前後後,字裡行間無不滿含深情。
  • 【解碼】在觀看《火星救援》之前,這幾件事你需要了解
    這是一部讓批評過《星際穿越》的NASA將原著小說列為NASA員工必讀書目的電影,這是一部掛著雷德利·斯科特的名字就讓影迷們將其列為年度必看的電影,這是一部好萊塢花費最多人力物力去救馬特達蒙的電影……那麼關於這部電影背後的邊角料你知道多少?本文梳理了一些《火星救援》背後的故事,文章轉載自公眾號筆戈科技。
  • 金星離地球最近,為何科學家總登陸火星,而不是金星?
    我們對於地球外的生命一向非常好奇,比如我們對火星的不斷探索就是希望尋找到生命的痕跡,在尋找其它具有生命的星球時,我們會把地球的數據作為參考標準,例如離太陽(恆星)的遠近,或者地球的大小相近,自轉周期相近等情況。
  • 雄兵連:靈溪和天使彥哪位更受寵?動漫裡這三個細節,給出了答案
    雄兵連動漫在諸天降臨裡給靈溪增加了不少資源,模型更加精緻了,還增加了不少的鏡頭,似乎有了和天使彥一較高下的勢頭,那麼天使彥和靈溪到底誰更受寵呢?動漫裡的這三個細節,已經給出了答案。一、有專門的劇情線專門的劇情線是最能看出一個角色受不受寵的細節,因為天使彥之前的設定,導致她無法融入主線劇情中,為了避免天使彥被主劇情拋棄,動漫組還為了天使彥專門設計了一條劇情線,使天使彥能慢慢融入劇情線中。這樣的操作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原本就拖沓的主線劇情會變得更加拖沓,但為了天使彥,動漫組還是選擇怎麼做了,為了就是讓天使彥擁有更多的鏡頭出現在觀眾面前。
  • 這可能是在《火星救援》上映前唯一與馬特 達蒙和其他主創私密溝通...
    3)用你認為最棒的方式表達你對《火星救援》的興趣或好奇,我們希望現場有更多會問問題,擅長寫作的人。然後剩下的事就交給我們吧。我們會在11月16日前將獲選者逐一通知。Come on,我們一起science the martian back to the earth.
  • 《火星救援》招募30名觀眾免費漲姿勢!
    我們要招募30名觀眾了解火星種土豆的方法!土豆是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的唯一食物,為了不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餓死的人,他需要充分發揮自己植物學家的本領,在火星搭建農場種植土豆,要知道,火星上,沒有適合的空氣,水,溫度,這些都讓馬特達蒙鬧出很多囧事,片中很多幽默都是「土豆君」貢獻的!然後小編預測...土豆會火!
  • 關於《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你怎麼看待文化宣傳這個問題?
    這部電影給我感覺最深的,就是關於美國主流價值觀的宣揚,畢竟這次,影片請出的是這方面的老面孔——一直被拯救的馬特達蒙。幾年之前,同樣是由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拯救大兵瑞恩》幫助史匹柏第二次問鼎奧斯卡最佳導演,而我依然記得,當我第一次在豆瓣上看到這部電影時,下面的熱門短評第一條是:「戰爭電影No1,美利堅精神輸出大片。」
  • 《火星救援》IMAX今日登陸中國 馬特·達蒙揭秘電影背後細節
    他一開始的構想只是單純的人類登陸火星任務,後來加入了許多可能的任務失敗情況。威爾故事的時間設定在不久的將來,大約12至15年後,而書中所提所有科學方面的東西都是可信的,都有現存理論的佐證。除了一個例外: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威爾所描寫的大風暴不可能出現。「我需要一個讓航天員離開火星的方法,所以我允許自己稍微杜撰一下,」威爾說道。
  • 《火星救援》究竟符不符合現代科學,專業人士給你解讀
    《火星救援》改編自一個計算機阿宅的同名小說,這本小說和電影受到了NASA科研人員的高度好評,可以說是富有想像力卻又硬又科學的好科幻。雖然大溼覺得這部片子角色刻畫不足,但是在科幻方面的確是非常精彩的。這篇是外網NASA工程師寫的關於《火星救援》的科學性評價,他從幾個角度分別打分,並且從每個角度描述片中好的設計、壞的設計和最令他感覺到奇幻的設計。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火星身陷絕境,這四點,幫助他創造奇蹟
    馬特達蒙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腦洞大開。一個人被留在火星時如何自救?馬特達蒙交給你四個能救命的生存技巧。NASA的一次火星探測計劃中,探測隊遭遇到一場火星沙塵暴侵襲。不幸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馬克被通信器材砸中,一時間沒了他的消息。飛行器起飛在即,不能等了。無奈大家只能放棄搜尋馬克,趕緊逃命。一轉眼,第二個火星日到來了。馬克被埋在一堆沙子裡,睜開了眼。瞧見自己肚子連帶太空衣都被通信器天線戳了一個洞。要不是這截子天線堵上了太空衣的破洞,馬克的太空衣就會失壓爆炸,他本人指定缺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