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電影在中國上映之後,最獲得觀眾注意的,其實是當中的中國元素,在這場太空援救當中,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成為了拯救關鍵,中國捐出了自己的「太陽神」助推器,幫助NASA發射新的救援火箭。究竟助推器是個什麼東西?中國航天技術在世界上目前處於什麼地位?太空人又是怎樣甄選的?
-
《火星救援》中國航天人專場 看航天人如何評價
《火星救援》中國航天人專場 看航天人如何評價 共37張 1905電影網訊 因為《火星救援》這部影片故事來源於NASA的火星計劃,得到NASA的支持與把關,並涉及航天科技、數學、植物學、動力學、化學、物理、醫學等眾多領域,被譽為「給科學的一封情書」,片中有一句臺詞特別適合形容這部影片目前的票房趨勢,I'm going to science the shit out of this,我要用科學幹出一條生路,相信接下來的口碑效應
-
《火星救援》中國元素引關注 辦航天人專場觀影
搜狐娛樂訊 因為《火星救援》這部影片故事來源於NASA的火星計劃,得到NASA的支持與把關,並涉及航天科技、數學、植物學、動力學、化學、物理、醫學等眾多領域,被譽為「給科學的一封情書」。 受到觀眾關注的,還有片中的中國元素。中國元素拉近了與中國觀眾的距離。在NASA發射拯救物資失敗之後,中國給予了他們再次發送物資的幫助,捐出自己的太陽神助推器,中國航天的尖端科技成為了此次拯救行動的關鍵。相較於《地心引力》中僅僅帶到中國空間站這一中國元素,《火星救援》這種加入了無私奉獻顯神威的設定更讓觀眾激動。這一設定也並非為了圈錢生硬的加入,而是原著小說中就有的。
-
"火星"中國航天人專場 看中國航天人評價電影
網易娛樂11月27日報導 因為《火星救援》這部影片故事來源於NASA的火星計劃,得到NASA的支持與把關,並涉及航天科技、數學、植物學、動力學、化學、物理、醫學等眾多領域,被譽為「給科學的一封情書」,片中有一句臺詞特別適合形容這部影片目前的票房趨勢,I'm going to science the shit out
-
史興慶:《火星救援》,中國元素成全美國主旋律
原標題:史興慶:《火星救援》,中國元素成全美國主旋律 這次中國元素沒打醬油。《火星救援》中,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救援馬克·瓦特尼(馬特·達蒙飾)的努力失敗、一籌莫展之際,中國航天局無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飛船得以成功補給,返回火星救回「呆萌」,「中國元素」起了關鍵作用。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很多觀眾對於影片中馬特·達蒙在火星上一個人「種土豆」津津樂道,也有人對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感到驕傲。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以後不能再假設火星上沒有水 90後作家,憑藉《收割童年》獲得第25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短篇小說獎的阿缺說,在看電影以前,有朋友跟他說,「看一個人種土豆有什麼好看的?」但是看了以後他發現,這部電影中的主角有一個活下去的信念,「在這個信念的支持下開始種土豆,並解決很多的困難,這是非常迷人的敘事方式。」
-
《火星救援》中國獨家特輯曝光 「冬兵」亮相
因出演《美國隊長2》冬日戰士一角走紅的塞巴斯蒂安·斯坦,時下可謂是好萊塢冉冉升起的新星,在中國也積攢了不少人氣,中國影迷用「包子」、「384」、「冬兵」作為對他的呢稱。在此前片方公布的《火星救援》主創來華名單中,我們也看到了塞巴斯蒂安·斯坦的名字。
-
電影《火星救援》,孤單卻不簡單的航天員在火星上的故事
在緊急撤離的過程當中太空人馬克卻不小心被自家飛船上脫落的零件砸到!因為他能夠生還的機率實在是太小了,所以隊友們只能傷心的選擇離開,並且向世人宣告了這一悲痛的事實。但奇蹟的是,馬克卻活了下來,後來他躲到了火星航天基地進行療傷,但是下一次的火星任務卻要等到4年之後,火星基地裡的食物補給又十分短缺,這時候他該做出怎樣的抉擇?為了能夠活下來,他展現了自己強大的生命力!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在《火星救援》即將在中國上映之際,科學人專訪了電影的四位主創人員,他們分別是影片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兩位太空人的扮演者馬特·達蒙(Matt Damon)和塞巴斯蒂安·斯坦(Sebastian Stan),以及製片人西蒙·金伯格(Simon
-
創業者看《火星救援》的理由
在感恩節之際,在北美曾經票房奪冠、口碑也爆棚的科幻片《火星救援》終於在國內上映。你可能已經看了三體,可能也曾被Elon Musk那些鋼鐵俠般前衛的創業項目們所打動,而這部可能改變世界的電影,你怎麼能不看呢?2. 大事件的小起步:小說作者Andy Weir最開始為了好玩,在自己的博客上免費發表"The Martian"這部作品,後來讀者建議他將Kindle電子版發布在Amazon上,當時這部書的價格為0.99美元。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火星救援》的頭號明星馬特·達蒙今年成了中國影迷的好朋友,他先是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中國多地拍攝《長城》,今天跟故地重遊為《火星救援》造勢。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達蒙還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充當翻譯,儼然是半個中國通。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火星救援丨附資源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
《火星救援》票房北美奪冠 但沒有中國幫助美太空人回不了地球
2015年第40周,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 主演的太空科幻史詩《火星救援》(The Martian)點亮了北美影市,影片開畫票房達到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成為周末票房冠軍,並且口碑爆棚。電影《火星救援》極有可能引進中國。因為這部好萊塢太空題材電影,再次向全世界宣示:沒有中國的幫助,美國太空人回不了地球。
-
《火星救援》小說原著已在國內開賣 老掉牙火星為啥會好看?
2015年11月13日訊,火星,一個老掉牙的話題。在很多年之前的網絡輿論場上,火星的意思就是「消息閉塞、對新事物不知曉」。如果你對一個人說「你火星了」,翻譯成現在還勉強算流行的網絡語言應該是「你out了」——就連「火星」這個詞語本身也變得「火星」了起來。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25日,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塞巴斯蒂安·斯坦等聯袂出演的科幻片《火星救援》將在中國內地上映。20日,《火星救援》中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上遊新聞作為重慶唯一受邀媒體參加,著名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以及好萊塢著名演員馬特·達蒙、塞巴斯蒂安·斯坦、中國女演員陳數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
《火星救援》|一份來自火星的生存指南
7月23日12點41分,在一個普通社畜邊看劇邊吃午飯的尋常中午,發生了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相比《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的劇情無疑簡單了一些,不過它的優點在於,在馬特·達蒙自帶學霸屬性,搞笑技能全開的情況下,加入了不少科普知識。探路者號勾起「科幻迷」復古情懷相信中國很多太空迷對NASA(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是無比痴迷,這部電影也有很多揭秘NASA和美國加州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部分。
-
火星救援為什麼加入中國元素 馬特·達蒙在火星聽什麼歌
正在上映的電影科幻《火星救援》在中國引起廣泛的議論,零差評的口碑使得票房飄升,首日票房更是超過了同類型的《星際穿越》和《地心引力》。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成為吸引中國觀眾的重要原因,同時電影中70、80年代的歌曲也引起了熱議。 「圈錢?」
-
《火星救援》:如何戰勝一個你無法逾越的困難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深空機動 VR航天航空體驗館《火星救援》
在2020年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