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票房北美奪冠 但沒有中國幫助美太空人回不了地球

2020-11-22 觀察者網

2015年第40周,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 主演的太空科幻史詩《火星救援》(The Martian)點亮了北美影市,影片開畫票房達到5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億),成為周末票房冠軍,並且口碑爆棚。電影《火星救援》極有可能引進中國。因為這部好萊塢太空題材電影,再次向全世界宣示:沒有中國的幫助,美國太空人回不了地球。

在2013年上映的電影《地心引力》裡,當喬治·克魯尼與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男女主角陷入絕望之際,處於休眠狀態的中國天宮空間站成為倆人最後的救命稻草,而最終布洛克飾演的瑞安正是駕駛著神舟飛船方才得以返回地球。

《地心引力》中的天宮號

據澎湃有戲介紹,在新片《火星救援》中,中國起到的作用不再只是「被動地提供道具」,而是「切實地主動參與其間」。

電影裡,香港「老戲骨」高雄飾演的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用其口音極重的「港普」,與內地女星陳數飾演的局長秘書對話,簡直就是影片故事得以推進與反轉的關鍵點。

在此之前,救援計劃中的關鍵一步——補給船發射失敗,美國人無法在短暫的發射窗口裡再次發射第二艘補給船,這意味著美國的載人火星飛行器無法在繞飛地球時得到應有的補給,使得它失去了再次在太空堅持作業500多天的能力,那麼馬特·戴蒙飾演的「落單」太空人馬克就只能在火星等死。

不要以為這是二十世紀福斯公司為了討好中國觀眾與有關部門,故意設置的電影橋段,在安迪·威爾最早寫作的同名小說裡,中國國家航天局就已經是救援能夠成立的關鍵因素。只是參照原著,中國形象再次得以拔高。譬如,高雄飾演的角色雖然表示,我們其實有一個太陽神計劃,但是美國人不知道我們有這個絕密計劃,只要我們不說,美國人最終救援失敗,也不會知道我們本來可以幫他們。緊接著,陳數飾演的角色表現出一種「局長說得對,這事兒我懂的」表情,然而沒有一點點鋪墊、沒有一絲絲轉折、沒有一些些猶豫,高雄老師就喊口號地表示:「我們要以太空角度」決定問題。

於是,中國國家航天局為了救一個美國人,放棄了太陽神計劃(但究竟這個計劃本身要幹什麼呢?)

高雄與陳數

請注意,儘管好萊塢編劇為了照顧美國觀眾的面子,非要在中國的航天航空指揮中心裡,借著飾演過《權力的遊戲》「狼爸」一角的肖恩·賓,對著中國科學家說上一句「你明白嗎?」顯得有點美國人最終仍在主導救援行動的「假象」,但在影片高潮階段,中國電視臺的新聞主播再次驕傲宣布:這次救援能夠取得成功,完全得益於中國國家航天局的無私幫助。

影片中的中國元素暫告段落,咱還是與國際接軌,聊聊這部電影為何會為那麼多人期待,奉為2015年決不能錯過的「神作」。以筆者看來這源於幾個方面——火星、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馬特·戴蒙、原著本身。

實際上,就在電影於美國上映前不久,NASA「又」一次宣布重大發現,即他們有證據表明火星上現在就有液態水存在,儘管這種水在某種意義上說更接近滷水,無法直接飲用,但當時就有許多人吐槽稱,要是NASA能夠早點公布這項研究成功,馬特·戴蒙就不用在火星上費老大力氣用氫氧合成水了。

的確,NASA一直在為本片背書,劇本50頁內容都是關於NASA的細節,除了前文提及的氫氧合成水外,如何在火星上生成氧氣,如何在火星上種土豆,這些技術據稱NASA都有科學實驗原型。

但這還並不能解釋為了這部電影在多倫多電影節上映後口碑爆棚,爛番茄指數高達92%,IMDB評分堅挺在8.5分左右,因為它不僅僅是「走進科學」,借用馬特·戴蒙飾演的馬克之口,他在片中就嘲笑道:NERD(呆子)。

小說《火星救援》從根上說,是一部類似《五十度灰》一樣的「同人小說」,流傳於網絡,然後被出版商發現,在發行後大賣。如同《五十度灰》撩撥著女讀者的G點,本作也同樣打到了宅男、極客們的心坎裡。出版商曾說此書是《阿波羅13號》與《荒島餘生》的結合體,而在電影裡,事實上更體現了兩部經典電影的精髓。 《阿波羅13號》的看點,就在於地球上的人們如何想出一個個方案,並告之「阿波羅13」號飛船上的太空人;《荒島求生》的好玩之處在於「一個人,沒有同類」,如何藉助有限的資源,讓自己活下來。

近幾年,好萊塢頻有太空題材佳作誕生,比如《地心引力》《星際穿越》等,這些電影都展示了主人公堅強的意志與頑強的精神。然而,它們都說不上有趣。

《火星救援》則不同,同名原著小說,本身就是十分的俚語化,而馬特·戴蒙又再次令這個角色顯得「呆萌」可愛。本片絕對是這位「地球上最性感男人」以演員身份距離奧斯卡小金人最近的一次,他在影片中的表演收放自如。

本片在美國定為PG-13級,原因在於片中馬特·戴蒙常爆粗口,儘管這些話在原著裡都寫過,但從「呆萌」哥口中說出,更是能讓影院中的女觀眾笑得合不攏嘴。 最令人捧腹一段是其連線NASA詢問自己還活著的消息是否已告知同組太空人,得到否定答案後,他開始在鍵盤上F字橫飛,而當地面工作人員回復,「嘿,現在是全球直播」之後,他更是F字與D字交相輝映。

當然,那句「My ball’s frozen」(我的蛋蛋凍壞了),也會萌化許多人的。

(本文轉載自澎湃新聞-有戲)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繼續領跑北美票房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第二周繼續領跑北美周末票房,休·傑克曼領銜主演的奇幻影片《小飛俠:幻夢啟航》開畫乏力。  《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由美國男星馬特·達蒙主演,講述美國宇航局一支執行火星勘察任務的小隊在火星上突遇強雷風暴,達蒙主演的太空人馬克在風暴中與隊友失去聯繫並自力更生等待救援的故事。影片上映第二個周末入帳3700萬美元,較上一周下滑了32%。
  • 本周北美票房榜出爐 《火星救援》登頂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本周以5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映兩周的3D動畫片《精靈旅社2》退居第二。  《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美國男星馬特·達蒙在片中飾演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太空人馬克。
  • 科幻片《火星救援》登頂北美票房榜
    新華網洛杉磯10月4日專電(記者張超群)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本周以5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映兩周的3D動畫片《精靈旅社2》退居第二。《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美國男星馬特·達蒙在片中飾演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太空人馬克。因為一場意外風暴,馬克與外界的聯絡中斷,而共同參與火星登陸計劃的隊友也因惡劣天氣無法展開營救。
  • 火星救援中國票房多少?最終票房統計持續更新
    馬特·達蒙飾演主人公馬克·瓦特尼,他是阿瑞斯3號(Ares 3)飛船上的六名太空人之一。飛船在執行火星登陸任務時意外遇到劇烈沙塵暴,造成沃特尼滯留火星,而同船的其他太空人都以為他已經犧牲。飛船的指揮官梅麗莎·勒維斯(傑西卡·查斯坦飾演)為此深感自責,但無奈之下只能率領其他太空人返回地球。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火星救援》主創們亮相。在北美上映後連續四周佔據票房榜首,還未上映就被公認為是今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衝擊者,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之後,又一部把鏡頭對準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電影揭秘NASA火星計劃導演延期《普羅米修斯2》拍攝其實電影《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2029年人類首次登陸火星,但不幸的是,因為遭遇風暴,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認為已經死去而被留在了火星上,而醒來後的沃特尼只能靠自己獨自在火星上生活下去,等待救援。
  • 《火星救援》不拍續集 馬特·達蒙:不要被扔回去
    》續集  已經雄霸北美票房榜四周之久,並同時在爛番茄和IMDB兩大北美影評網站上獲得高分的《火星救援》將於11月25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的版本在中國內地影院全面上映。昨日,《火星救援》的主創——被中國粉絲親切地稱作「馬呆萌」的馬特·達蒙、「384」塞巴斯蒂安·斯坦以及中國演員陳數、導演雷德利·斯考特來京宣傳新片。馬特·達蒙盡顯「呆萌」本色,被問起是否要拍《火星救援》續集時,他一臉入戲太深的表情回應:「我不要被扔回火星!」談及與中國的緣分,馬特·達蒙直接點了剛跟他合作過《長城》的劉德華的名字,希望能與華仔有更深入的合作。
  • 電影裡的2020年:沒有疫情肆虐,人類已經登陸火星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火星救援》中國獨家特輯曝光 「冬兵」亮相
    這款中國獨家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他在視頻中透露,「在火星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錯,由於一場始料未及的風暴,小組的一名成員被認為已經去世,但實際不是,這也是這個故事的開端。」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火星救援》已經連續兩周領跑北美周末票房榜,影片的中國檔期暫定在11月25日。近年來太空片掀起熱潮,《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都令觀眾印象深刻。那麼,這部傳聞中「2015年底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跟那兩部已經聲名卓著的作品相比,有什麼不同?其實從數據看,它真沒有那麼牛。
  • 知道了這些,你可能更想去看《火星救援》|CBNweekly
    男主角馬特·達蒙和隊友們執行的火星任務也在NASA計劃之中,他們還在火星棲息地上參考了NASA詹森空間中心裡的類探索研究模擬項目(HERA)中的設計。馬特在火星上種了食物也是可能的,NASA就有一個強大的太空蔬菜生產系統"VEGGIE",上個月空間站的太空人還直播了史上首次食用太空生長的萵苣的過程。NASA不僅在電影製作中提供了很多幫助,宣傳上也是好隊友一枚。
  • 如果太空人登月後,回不了地球該怎麼辦?
    無奈之下,此次登月計劃不得不被迫終止,太空人克服重重困難後,成功返回地球。如果太空人被滯留在月球上,他們是否有自救的可能呢?在《火星救援》中,太空人沒有搭上返回地球的宇宙飛船,獨自一人被滯留在火星上。太空人依靠居住艙內剩下的食物得以度日,但很快就面臨食物短缺問題。
  • 《火星任務》20年了 人類仍未登陸火星
    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雖然口碑票房雙敗,它依然是最被低估的科幻片
    巧合的是,今年來到了電影中人類登陸火星的年份,但現實中的人類依舊沒有實現這個目標。《火星任務》按照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計劃,人類登陸火星最樂觀也要到2030年以後才能實現,馬特·達蒙的《火星救援》設定的就是這一年前後。各位要不等到《火星救援》上映15周年時,檢驗一下勇敢的人類有沒有真的實現目標?
  • 火星救援為什麼加入中國元素 馬特·達蒙在火星聽什麼歌
    正在上映的電影科幻《火星救援》在中國引起廣泛的議論,零差評的口碑使得票房飄升,首日票房更是超過了同類型的《星際穿越》和《地心引力》。電影中的中國元素成為吸引中國觀眾的重要原因,同時電影中70、80年代的歌曲也引起了熱議。   「圈錢?」
  • 《火星救援》好不好看 看中國航天人員怎麼說
    馬特·達蒙主演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上映兩天票房已達到9280萬,全球票房更是已經達到3.89億美元。「零差評」的口碑加上融入中國元素,使得這部電影在中國備受歡迎。馬特·達蒙逗比式的搞笑表演更是成為本片的一大亮點,因為片中包含中國航天元素,上映當天片方還邀請了中國的眾多的航天人員觀看此片。   電影改編自安迪?
  • 創業者看《火星救援》的理由
    在感恩節之際,在北美曾經票房奪冠、口碑也爆棚的科幻片《火星救援》終於在國內上映。10.中國真的崛起啦《火星救援》還有陳數作為中國演員,代表中國航天局分分鐘拯救美國人險些泡湯了的拯救計劃,這也向我們證明著中國智造的崛起。所以,可愛的中國創業者們,這個世界的未來就在你們手中了哦。11.
  • 接棒《火星救援》 《異星覺醒》火星有心跳發現
    「太空人大戰高智商火星怪物,密閉空間站心跳逃生,在太空,沒人會聽到你的尖叫!」索尼今年開春的重磅科幻驚悚大片《異星覺醒》近日再度曝光一款中文特輯,特輯中透露了扣人心懸,讓人心跳爆表的精彩劇情。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北美票房:《狂暴巨獸》險勝奪冠
    號稱「最幽默怪獸電影」的《狂暴巨獸》(Rampage)15日險勝奪冠,登上最新一期北美票房排行榜榜首。  北美票房統計網站boxofficemojo.com4月15日公布電影市場數據,41部影片周末票房報收約1.42億美元,環比下跌13.1%。
  • 1001-1007北美票房 《颶風營救2》強勢奪冠
    1001-1007北美票房《颶風營救2》強勢奪冠 影片昨天業已在中國內地銀幕亮相,其海外市場的態勢也一片大好。儘管《颶風營救2》在北美影評人那裡的口碑只有19%,與四年前的第一部無法同日而語,但其票房熱度卻因前一部積累的人氣而大幅飈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颶風營救2》的首映周末票房比《颶風營救》第一部高出了將近一倍,出品方福克斯電影公司完全可以安心,只是本片有可能因為口碑的問題而缺乏後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