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如何戰勝一個你無法逾越的困難

2020-12-04 於華趣說愛情電影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對技術宅來說,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真是相當好。就只說敘事手法,它也是讓我相當喜歡的——平鋪直敘不煽情,如果說《地心引力》是感情澎湃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火星救援》就像看技術報告,沒什麼文採,卻絕對不無聊。那些本該被「感情」和「高大上的主題」所填滿的部分,被一個個具體的小項目所取代了。導演真懂得抓住死宅們的心,把一場艱難的火星生存戰化整為零。

Hermes上那麼多的太空人,每個都是蜻蜓點水,有些模板化。Jessica的表演得給個差評,念臺詞的時候一點情緒都沒有。演堅強的女隊長也不能這麼演啊,不是說四平八穩就等於有底氣。NASA的人也不例外。為了有衝突而衝突,這也是在理解之中。畢竟是「救援」,不僅僅是男主想辦法生存那麼簡單。他要是聯繫不到地球,種多少土豆都沒用。但是人物線索一多,導演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為了快速讓觀眾知道在哪裡,每個人物心裡想什麼臉上就有什麼,不夠立體。

不同於《地心引力》淡然深邃的精神哲思,也有別於《星際穿越》過於滿溢的科學和親情討論,《火星救援》簡單直白線條單一旗幟鮮明傳達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看完開頭五分鐘你就知道最後主人公一定能回來,但你依然會屏住呼吸揪著心看完兩個小時他怎麼回來以及在回來之前怎麼讓自己活下去,所以全片唯一重要的就是把過程處理得科學和好看,而這部分簡直就是各種經典梗的集大成。

電影是要打動人的藝術,《星際穿越》瞄準的是父女穿越時空的愛,核心或者說目標是「人性」,而拯救世界只是順手為之,在片中科技更多只是一個介質/工具,而《火星救援》中「科技」則是影片所表達的重要部分之一。《火星救援》電影並沒有著重表現馬特呆萌在火星被遺留下來以後絕望啊,孤獨啊等等心理和情緒。故事開頭是類似於《地心引力》的太空人協同工作場景,嘻哈的逗笑與緊隨其後的災難,構成好萊塢開頭的典型套路。接下來的火星風暴,則讓人想起《星際穿越》裡的沙暴與大海嘯。風暴之後,主角秒變「魯濱遜」,冷靜異常地處理各類危機場景,心理之堅挺如同鈦合金鋼板,影片也逐漸滑入「如何在火星養殖土豆」的農業科普節目——倘不是鏡頭不時切換到地球和赫爾墨斯號,觀眾幾乎快忘了本片還有零零碎碎的人性關懷。

整體不算太驚豔,算得上是部不錯的影片,裡面有些地方很有寓意,十字架象徵造物主,火代表文明。由於環境特殊,不允許帶易燃物,可是總有虔誠的信徒,會把信仰掛在身邊, 由於主角的樂觀和智慧,上帝也會幫助,甚至犧牲自己,給主角帶來文明的火種,進一步創造出生命之源。雖然環境惡劣,也不知道能不能繼續存活,只需要想著把一個一個的問題解決,也許能搏得一線生機,當然結局是美好的,如果現實中就沒那麼多好運。

本片所涉及的內容,是以往外太空的電影少有關注的方面。一個人依靠現有的技術,在外太空中孤獨艱難的生活,實在是超過了人們的想像,這就好比是星空般的荒島求生了。雖然說本片是一部視覺效果驚人的科幻片,但聰明的只是將科幻的效果服務於劇情的發展,以實實在在講故事為提前,避免了淪為空洞無物的炫技片。

電影沒有傳統的慢-快-慢節奏,沒有離奇曲折,只是很平淡的在講一個太空人是怎麼逃離火星的。由馬克達蒙飾演的男主角馬克因為一次登陸火星的行動中,被暴風捲起的鐵皮擊中不見,隊員們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搜救未果,為了不使火箭無法發射致使全體成員都喪生,大家只好扔下他一人離開。主角甦醒過來後發現隊員棄他而去回到補給站展開了一場自我救生的活動。在補給站裡只有日常的必需品,水和食物只能維持上百個太陽日的時間。

這部片子或許並非傳統意義上美式大片,既無精彩的打鬥,亦無壯觀的飛船大戰,甚至連劇情都不怎麼燒腦。充斥整部電影的,是一個男人,在荒蕪的火星上是如何堅強地用他的意志與知識煎熬過哪一個個日日夜夜等待他的團隊的救援。

相關焦點

  • 【安利予你】《火星救援》—孤獨的火星日記
    因為意外而流落荒蕪之地,承受著難以面對的孤獨又憑藉一己之力,創造食物和水來維持生命歷經艱辛終於得以回歸原來的世界你以為這是
  • 火星救援,什麼才是逃離火星的正確姿勢?
    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火星救援》:當你解決完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你就能夠實現目標
    《火星救援》:當你解決完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你就能夠實現目標對於火星的探索,人們一直從未放棄。早在1962年,蘇聯便為人類探測火星做了一個開端,其發射了「火星一號」探測器,可惜下落不明,並不能為科學研究作出貢獻。
  • 《火星救援》被遺忘在火星上的太空人,一個人如何生存561天
    大家好,歡迎觀看老酒影視文章解說,本篇文章影視上映於2015年的科幻片《火星救援》,一起來看一名太空人被遺忘在火星上,他要如何生存和自救?,而通訊天線損壞,他無法與地球取得聯繫,就算聯繫上,下次載人航天任務也要等到4年之後,而住艙裡的補給只能維持31天,他要如何才能生存下去,艙外飛沙走石,一片漆黑,艙內獨自-人,孤獨絕望,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精神崩潰,但他很快從絕望中清醒,開始逐個解決問題,首先是食物問題,克找到馬鈴薯,又從倉外搬來泥土,用住艙收集的大便做肥料,在艙內整出一塊一百多平米的"農田,儼然一副火星農夫,種起了馬鈴薯
  • 馬龍,要樹立強烈的欲望,戰勝困難,實現雙滿貫目標
    馬龍的下一個目標是什麼呢?應該是爭取獲得奧運參賽參賽資格,奪取明年東京奧運會男子單打冠軍,實現雙滿貫偉業的目標。馬龍實現雙滿貫有哪些困難?1. 馬龍實現雙滿貫的困難一是預防傷病的困難。樊振東,出生於1997年,今年23歲,現高居國際乒聯男單世界排名第一,在2019年12月,戰勝張本智和獲得世界盃男子單打冠軍,戰勝馬龍獲得世界乒聯巡迴賽總決賽男子單打冠軍,是未來國乒的領軍人物。雖然世界大賽經驗不如馬龍,但是,樊振東仍是馬龍實現雙滿貫目標必須逾越的一座高山。五是馬龍實現雙滿貫目標的內心欲望。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火星救援中的引力彈弓是什麼?
    在電影《火星救援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 《火星救援》一部經典電影,影片最後揭示主題,讓人深思!
    《火星救援》,一部經典的電影,影片最後揭示主題思想,讓人深思,發人深省。這部電影於2015年在中國上映,上映期間,無數的人去電影院觀看,不得不說,當時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也是在電影院看的,當時這部電影裡面的學術問題以及整片中賭博式的救援方式,不得不說,人類做為靈長類動用,在感情面前 ,友情、愛情、親情還是可以戰勝理智的。影片的主線就是美國探索火星,因一場火星風暴,男主滯留火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意外得知男主沒有死的消息,全員振奮。
  • 《火星救援》一部可以帶來快樂正能量,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
    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的登陸,而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就是這個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幸運兒,然而不幸的是,他也很可能將成為第一個死在這裡的地球人。  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而惡劣的天氣也讓他們無法搜救他。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嘛,NASA一個接一個開發布會,電影《火星救援》成了年度期待指數最高的科幻電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際穿越》勢頭更猛。本月初,書評君採訪了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礪珺,看過前1/3原著內容的他說,這本書「主要在講如何(在火星)活下去和如何種土豆」,而書評君的小夥伴甚至在20日的電影首映式上真的拿到了土豆呃……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火星救援》這本「日誌體」的科幻小說。
  • 《火星救援》中的科學與不科學
    當然,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難免也有虛構與誇張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電影中確實有一些科學上失誤。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其中的科學與不科學的地方:火星上的大風暴大風暴是不可能在火星上出現的。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
  • 火星救援,運用知識挽救世界,超驚人虛擬畫面,電影票都買不到了
    但是探索的途中不會永遠的勝利,先人又是花了幾千年的時間摸索才有了我們現在這一個充實的世界。即使科技不斷進步,也無法完全避免所有的困難,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一部探索途中遭遇危險的電影——《火星救援》。美國戰神3號飛船在火星上做採樣任務的時候,突然遭遇了沙塵暴,任務不得不中止。
  • 《火星救援》:知識就是力量,土豆就是食糧!
    《火星救援》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就有5700萬人民幣,登頂當日票房冠軍,同時也超越《星際穿越》,成為在華上映的首日票房最高的科幻片。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穿著太空衣從火星醒來,周圍空無一人,整個星球甚至整個太空都無人回應你會怎樣?有個植物學家的做法是,那就在火星上種土豆吧,於是火星被他殖民統治了。因為一旦你在哪裡種下莊稼,就意味著你對那兒開始了殖民統治。
  • 《火星救援》這是一篇偽影評
    算了我承認這只是因為一個周末都在忙比賽沒時間出去看電影而找的藉口。於是今日怒刷兩場完全不同風格的又都風評不錯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火星救援》。那些以為我要在此時喧鬧的寢室環境中大寫特寫少女時代回憶青春擠點眼淚熬點雞湯的,可以洗洗睡了別看了。老實說《少女時代》是一部,僅僅是一部正常水平的青春系列電影。論創意,無非女版的《那些年》,論細節,又沒有超越《初戀那件小事》。
  • 《火星救援》|一份來自火星的生存指南
    星爺曾在《少林足球》裡,對著光頭的趙薇說過:「你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那麼火星就不危險了嗎?火星的地表情況,並沒有嚇退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多年來,他們仍然在不斷觀測、了解這顆星球,試圖挖掘火星深藏的秘密。在眾多奔赴宇宙探測的太空人中,有一個太空人受到了上帝的戲弄,意外的留在了火星,開啟了驚險萬分的自救生涯。他就是《火星救援》裡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
  • 本周北美票房榜出爐 《火星救援》登頂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本周以5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映兩周的3D動畫片《精靈旅社2》退居第二。  《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美國男星馬特·達蒙在片中飾演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太空人馬克。
  • 科幻片《火星救援》登頂北美票房榜
    新華網洛杉磯10月4日專電(記者張超群)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本周以5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映兩周的3D動畫片《精靈旅社2》退居第二。《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美國男星馬特·達蒙在片中飾演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太空人馬克。因為一場意外風暴,馬克與外界的聯絡中斷,而共同參與火星登陸計劃的隊友也因惡劣天氣無法展開營救。
  • 【解碼】在觀看《火星救援》之前,這幾件事你需要了解
    本片的一大看點就是看飾演植物學家的馬特達蒙怎麼在火星上種土豆,原著用了大量的硬科學來描述這一過程,包括如何改良火星土壤,如何用液態氧和氫燃料製造水等,上圖為電影中還原的「種土豆」場景。(學霸你不要太謙虛OK?)原著作者安迪·威爾也對改編非常滿意,他說:「沒想到Drew能這樣保留我的作品,如果不是他的改編,可能我的書要拍成一個10小時的電影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