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這是一篇偽影評

2020-12-05 青絲三千為誰留

一周的開頭要從好電影開始,我深以為然。算了我承認這只是因為一個周末都在忙比賽沒時間出去看電影而找的藉口。於是今日怒刷兩場完全不同風格的又都風評不錯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火星救援》。那些以為我要在此時喧鬧的寢室環境中大寫特寫少女時代回憶青春擠點眼淚熬點雞湯的,可以洗洗睡了別看了。老實說《少女時代》是一部,僅僅是一部正常水平的青春系列電影。論創意,無非女版的《那些年》,論細節,又沒有超越《初戀那件小事》。諸位在電影院哭得稀裡譁啦的孩子們一定是被之前國產青春片的粗製濫造帶低了眼光現在看到一部正常的片流下的都是感動的淚水。。。一定是這樣。。。btw言承旭是真帥啊。。。

讓我們來好好說一說《火星救援》, 太空題材的片子看的太多了,從《星際迷航》到桑德拉布洛克的《地心引力》再到《星際穿越》,所以在進電影院之前看到這一次的海報的時候,我就私心裡想著這肯定又是一部炫特效炫感情線的科幻大片了(然而特效還是炫了的),無非是一個被丟棄在火星上孤獨的太空人戰勝孤獨的漫長心路歷程。然而我錯了,從沃特尼被丟在火星意外倖存開始,我就做好了看他從震驚到絕望崩潰再重拾信心的準備,but。。大屏幕上那張一會像小李子一會像皮特的男主臉連一秒鐘沮喪都沒有表現出來,在我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頑強的挪回了居住艙,淡定的拔掉了自己身上穿過的信號線杆,找好了必需物品坐在了電腦前開始錄起了火星日誌。等等!難道他不應該哭一哭嗎!這裡是火星愛有沒有搞錯!隊友甚至不知道他還活著,居住艙的供給也只能支撐很短的時間,在一望無際的火星表面,就只剩下他一個渺小的身影。

接著看下去你就會發現,馬克沃特尼是一個神奇的存在,他一直在歡快的自嘲,努力的生存,每天堅持和錄影機說話。你看到他寫寫畫畫算出居住艙物資用完所需的天數,然後宣布「i'm not gonna die",你看到他穿著厚重的太空衣笨拙的在地面畫圈子,皺著眉頭攪拌糞便作肥料,用氫氣制水忘記自己的呼吸會改變氧氣含量比例而被氣浪掀翻在地,然後對著電腦一臉嚴肅:」yeah,i kinda of blowed myself up",在地球上的人擔心他心理崩潰的時候一邊跳舞一邊吐槽指揮官糟糕的音樂品味,以及無數次的對著滿地土豆宣稱「我殖民了整個火星!」「我是太空海盜!」「我終於可以做鋼鐵俠了!」。如果不是居住艙外不時傳來的震動以及荒涼的景色,你會經常忘記這個人是被丟棄在了離地球五千多萬公裡的火星。

你永遠不用替他擔心,你知道他總會有新的辦法解決問題,永遠能在絕望中發現新的小希望,即使經歷了最壞的事情也能用最輕鬆的事情去面對。雖然他的嘴上也總是掛著「I'm screwed""fuck!",甚至在全球直播的地面通話中毫不猶豫的使用"f" word,但實際上,在500多個太陽日裡他從來沒有放棄過,於是你不由自主跟著這個樂觀有趣的太空人共進退了,在土豆發芽的時候為他開心,在溫室艙被壓力內爆溫度驟降植物凍死的時候為他難過,然後心裡默默想著come on!沃特尼你能做到的!於是他真的做到了,開著一輛火星車,帶著一堆太陽能電板和供給物資,越過3200公裡到達戰神4號預定發射點,坐著敞篷的升空器,戳破了自己的太空衣」飛「回了赫爾墨斯號,與隊友團聚。

馬特達蒙演活了這個角色,然而他的個人秀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唯一亮點。不同於其他太空探險影片,這次的火星救援裡沒有反派,沒有為了長遠利益放棄太空人的上司,沒有對公眾的欺騙和蒙蔽,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在為營救沃特尼而努力,就像他自己說的」我有地球上最智慧的人類為我出謀劃策」。在電影上映的前四天,NASA公布了火星上發現液態水的照片,給電影打了一個其他影片望塵莫及的廣告。事實上,整部影片也是NASA的一個巨型硬廣告,JPL和加州理工實驗室以及那個最後起關鍵作用的天體動力學家小哥還讓我莫名想起生活大爆炸,這種時候你會感嘆「啊這名詞我聽過啊物理學家天體學家數學家們真的都好厲害啊」。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我萬萬沒有想到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強勢插入。。。

第一次營救沃特尼的推進器發射偏離軌道的時候我還在跟身邊人說「看吧這要是大天朝發射就不會出現這種問題」,下一秒鏡頭就切換到了中國航天局的辦公室以及局長致電NASA表示願意幫忙,當喜慶的中國紅髮射屏幕出現的時候完全是一種「天朝太長臉了」的自豪感,而且據我所知這並不是我方硬加的而是原著小說就有的橋段,只想說Andy Weir我很欣賞你!

最後,《火星救援》這部電影,之所以給我留下了這麼深的印象,就在於它完全沒有過多的煽情,整場看下來你看到的是一個專業的太空人對自己的自救以及場外群眾理智的救援,穿插著小幽默與輕鬆,讓火星荒涼的平原也失去了本應帶來的悲壯感,反成了沃特尼英雄主義壯麗的背景色。靜默的行動有靜默的力量,不停的計算、思考、失敗、重來,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就像沃特尼回到地球後對新人們說的:「當時我並沒有想到死亡,我只是解決一個問題,再解決下一個問題。」focus on眼前的問題,摒去不必要的悲春傷秋,相信我,你會回到自己的星球的。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票房火爆引熱議 文科生上火星怎麼辦
    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憑藉強勁的口碑和票房成績,成為時下最火爆的電影,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有網友便議論如果文科生上了火星該怎麼辦   李少紅贊《火星救援》情趣橫生品玩CEO贊《火星救援》熱血青春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少紅導演表示:為崇拜的雷德利·斯科特去看《火星救援》,78歲的老雷總能把科幻拍的那麼接地氣!把人在絕望中的絕望變得幽默情趣橫生。
  • 影評下午茶:尋龍訣被罵毀原著小說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帥氣加分
    2015年12月21日訊,影評下午茶之《尋龍訣》、《極盜者》、《火星救援》等五部熱映影片。 一幫人玩命地上天入地只是為了告訴大家,我們要一起愛護地球母親哦,地球母親被我們摧殘太多了,我們要回報她哦。(程勝 劉義陽 李申/輯)#影評下午茶#之《#火星救援#》
  • 《火星救援》觀後感:論美國電影發展史的成與敗
    就像電影宣傳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救援只在兩億兩千五百萬公裡以外」,人類面對茫茫宇宙之時的脆弱,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這類電影的一貫主題——正如我在《地心引力》的長影評中所說:「一般的求生題材影片主角都會面對複雜的困境,比如困在叢林裡,怎麼找水?怎麼找吃的?怎麼躲避老虎?怎麼避免傷口感染?怎麼找到走出去的路?
  • 《火星救援》影評:一部前所未見的紀實科幻片
    文|韋其江  眾人翹盼的《火星救援》終於在25日登場,410萬元的午夜場成績讓《火星救援》不出意外地成為熱賣品。從市場走向來看,《火星救援》有望衝擊單周5億元的票房高點。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救援》是今年進口分帳片的倒數第二部,在它之後只有一部《海綿寶寶曆險記》。作為好萊塢的扛鼎之作,在2015年總體分帳片票房慘敗給國產片的情況下,《火星救援》成了「救命稻草」。(11月27日《東北新聞網》)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等主演。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科幻片《火星救援》登頂北美票房榜
    新華網洛杉磯10月4日專電(記者張超群)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本周以5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映兩周的3D動畫片《精靈旅社2》退居第二。《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美國男星馬特·達蒙在片中飾演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太空人馬克。因為一場意外風暴,馬克與外界的聯絡中斷,而共同參與火星登陸計劃的隊友也因惡劣天氣無法展開營救。
  • 本周北美票房榜出爐 《火星救援》登頂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本周以5500萬美元票房收入登頂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上映兩周的3D動畫片《精靈旅社2》退居第二。  《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美國男星馬特·達蒙在片中飾演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太空人馬克。
  • 《火星救援》繼續領跑北美票房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20世紀福克斯公司出品的科幻題材影片《火星救援》上映第二周繼續領跑北美周末票房,休·傑克曼領銜主演的奇幻影片《小飛俠:幻夢啟航》開畫乏力。  《火星救援》改編自美國作家安迪·韋爾2012年同名小說,由美國男星馬特·達蒙主演,講述美國宇航局一支執行火星勘察任務的小隊在火星上突遇強雷風暴,達蒙主演的太空人馬克在風暴中與隊友失去聯繫並自力更生等待救援的故事。影片上映第二個周末入帳3700萬美元,較上一周下滑了32%。
  • 走心影評:火星救援,一個人孤獨戰鬥!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火星上落單的太空人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火星上現有物資等待救援的故事。暴風來臨時,男主和隊友正在採集火星土壤樣本。在小隊緊急撤離的過程中,男主被暴風吹起的鋼板拍飛,下落不明。五名隊友誤認為他死了,在飛行器倒下之前起飛,終止任務離開火星。
  • 《火星救援》影評:把科學思維置於先進技術之上
    以《火星救援》為例,影片採用了絕境求生的情境設定,但對心理考驗和情感衝突毫無興趣,放過了許多展開戲劇衝突的機會,比如太空旅途上的情感糾葛、電車難題式的倫理衝突、技術思維與官僚政治的內在矛盾等,基本點到為止。因為,以科學的方式呈現科學的力量,才是這類電影的興趣所在。  儘管影片也把絕境中的樂觀當作一個賣點,但片中主角的插科打諢,和普通人理解的樂觀主義恐怕是兩個品種。
  • 《火星救援》中國獨家特輯曝光 「冬兵」亮相
    網易娛樂11月17日報導 近日,即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年度太空科幻巨製電影《火星救援》新曝出了一款特輯。與之前曝出過的任何一款物料不同,這是片方專門為中國觀眾打造的獨家特輯,聽起來是不是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呢?
  • 《火星救援》影評,有志者自有千計萬計,無志者只感千難萬難
    在浩瀚的宇宙星河中,有一個紅色的星球閃耀著熒惑之光,它就是火星。在古羅馬神話中沒稱為「戰神瑪爾斯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熒惑星」。1996年,火星探測器「探路者號」經過212天的超長飛行,終於來到了火星。作為一顆類地行星,火星一直被認為是最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就是與火星有關,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那麼我們的地球的人口壓力就會得到緩解。
  • 豆瓣高分經典電影之火星救援丨附資源
    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
  • 《火星救援》不拍續集 馬特·達蒙:不要被扔回去
    》續集  已經雄霸北美票房榜四周之久,並同時在爛番茄和IMDB兩大北美影評網站上獲得高分的《火星救援》將於11月25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的版本在中國內地影院全面上映。  《火星》續集——你瘋了吧  電影《火星救援》的原著小說根據NASA的火星計劃而來,其中具備了大量的科學元素,包括火星環境、航天科技、工程硬體、植物學知識等。按照看過該片的美國觀眾的評價,《火星救援》是「寫給科學的一封情書」。馬特·達蒙在片中扮演因為沙塵暴意外滯留火星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
  • 電影《火星救援》評價如此之高?其中有幾點需要耐人深思
    上期我們曾說,《星際穿越》是一部自問世六年以來未被超越的巨製,但其實,近年來的《火星救援》也是一部相當精彩的電影,相比《星際穿越》而言,《火星救援》的科技感和人文情懷也毫不遜色。甚至還有諸多亮點,下面,讓我們一一分析。
  • 火星救援中國票房多少?最終票房統計持續更新
    》已經在好萊塢保持數周票房冠軍,一向苛刻的影評網站爛番茄也給出了94%的新鮮度(這是頂級好片的分數),今日該片在中國內地上映。寫這齣火星版的「魯濱遜漂流記」的原著作者安迪·威爾將一切都安排在可以實現的科學範圍內,極少有想像成分。  火星大風暴最值得商榷  《火星救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曾表示,該片得到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支持,劇組在NASA拍了21天的鏡頭。
  • 影評《火星救援》:你有一份困境生存指南待領取
    ——《火星救援》假設有一天你被困在火星,你會怎麼做?《火星救援》給出了一份詳細的生存指南。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描述了一個火星版「荒野求生」的故事。本片講述了前往火星執行任務的科學家兼太空人馬克·沃特尼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中被零件擊暈,同伴在他生還機會渺茫的情況下拋棄他離去。不料馬克卻奇蹟生還,為了堅持到離開火星,他必須想盡辦法在荒蕪的火星上生存下去。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只可惜的是,許多媒體宣傳常常將《火星救援》與去年諾蘭導演的《星際效應》混為一談,不外乎是想把劇中兩位演員—同樣演出《星際效應》的麥特戴蒙及潔西卡崔斯坦扯上邊,搭上這波太空主題電影的順風車。同時更利用了許多周邊病毒式營銷,彷佛麥特戴蒙所飾演的主角馬克就是《星際效應》中在未知星球上的曼恩博士翻版,只能說兩部作品好比青菜比雞腿般的天壤之別,媒體操作不僅有誤導觀眾之嫌,也將觀賞電影這件事情的水平拉低,令人感嘆。不論如何,若您期待在《火星救援》中看到各種新奇又超乎想像的科技,或是令人驚豔的科幻場景,那將會是一場了無新意的災難。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這部作品講述了由於遭遇意外,植物學家馬克不幸與宇航團隊失聯,隻身一人迷失在火星上,面臨著飛船的損毀和面對生命能源的耗損,其憑藉著勇敢與樂觀引起了地球上航天局的注意,於是一場關於火星的生命救援行動緩緩展開。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科幻與冒險系列的二合一,其不僅是當時很出色的商業片代表,也格外的貼合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們與科幻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