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什麼才是逃離火星的正確姿勢?

2020-11-29 雷鋒網

在電影《火星救援》中,NASA計算了馬克·沃特尼的食物儲備和他種土豆的供給情況,最初決定先發射一艘食物補給飛船過去,等下一次執行火星地面任務,再用阿瑞斯4號接沃特尼回來。萬萬沒想到運載補給船的火箭剛升空就爆炸了,NASA員工們內心一定有一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不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在地球這端出事,總好過補給飛船花了八個多月時間降落火星時再發生事故的好,不然沃特尼真的將成為「迄今為止唯一死在火星上的人」了。

這個時候,NASA的黑人小哥靈機一動,想出一套拯救沃特尼的絕(he)妙(he)的方案。為了驗證這個方案,小哥還用超級計算機演算了一遍。這一段還真是槽點滿滿的,且不說未經申請個人電腦就能接入超級計算機太扯淡,NASA小哥用的引力彈弓方法也只是一種飛行器加速常用的方法,而且還要用讓5個本來正常執行任務的太空人冒著極大的風險去拯救一個基本會要狗帶的太空人。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

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

為了讓觀眾弄懂引力彈弓的方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NASA工作人員才不會這麼小白啊),黑人小哥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他的救援方案。

其實,引力彈弓並不神奇。

我們可以把「赫爾墨斯」號飛船想像成一個桌球,當它飛向一面靜止的球拍時,反彈速度是相同的(不考慮重力、空氣阻力、非彈性碰撞,其實是速率,那些理工宅想要刁難小編的情況)。但如果這個球拍向著來球方向移動,那這個球與拍相撞後反彈速度就會變快。


在這裡,這面移動的球拍就是繞太陽公轉的地球,飛船從地球公轉中竊取了少量動能,從而獲得了更快的速度。跟球拍在球運動軌跡外側施力碰撞反彈不同的是,「赫爾墨斯」號的「反彈」是受到地球引力的牽引,所以是在繞過地球時,受到來自運動軌跡內側的力。

這樣的應用十分常見,我們向地球以外的天體發射飛行器時,常會應用到其他行星或天體做引力彈弓,以此來節省燃料、時間和計劃成本。比較經典的可能是美國的「卡西尼」號了,它於1997年10月15日從地球發射前往目的地——土星,但只帶了很少的燃料,它在1998年4月26日利用了金星的彈射,在1999年7月24日利用了金星的第二次彈射,又於1999年8月18日利用了地球的彈射,後於2000年12月30日利用了木星的彈射,最終於2004年7月1日抵到達土星。

("卡西尼」號從地球到土星的旅程)

像「卡西尼」號這樣,利用引力彈弓算是非常溫柔的,因為這些行星引力都太弱,無法提供強烈的偏轉。而在電影《星際穿越》中,庫珀使用引力彈弓的劇情就更極端了。他的目的是使「巡邏者」號飛船到達米勒星球,這就需要降速c/3,他採用的方案是利用一顆中子星進行引力彈弓減速。

還是用桌球的例子來說,如果要減速,就需要球拍跟球移動方向相同,這樣桌球反彈後的速度就變慢了。「巡邏者」號飛船的航行軌跡的引力會拉拽中子星,降低飛船的速度,這個過程叫做「動力學摩擦」。

(用引力彈弓的方法加速)

(用引力彈弓的方法減速)

想要區分引力彈弓是加速還是減速,主要看飛行器經過星球是在星球運動方向的前方還是後方,如果是後方就是加速,前方則是減速。

電影《星際穿越》的唯一科學指導基普·索恩通過計算發現,中子星的引力並不能滿足減速要求,要達到這樣的減速大概需要質量為卡岡都亞千分之一的黑洞,他還用自己的方程和Mathematica模擬出了它們的圖像。下面這一系列圖片,就是庫珀將會在引力彈弓旅途中看到的景象。

(以卡岡都亞為背景,用中等黑洞質量作引力彈弓時會看到的場景)

如何巧用引力彈弓能,把飛船加至光速?

事實上,引力彈弓還有更多妙用。在基普·索恩為同名電影寫的《星際穿越》一書中提到,可以利用雙黑洞系統製造一個飛船加速器,從而以極少的燃料將飛船加速至接近光速。

這個雙黑洞系統有不少限制條件,需要兩個黑洞足夠大,不會出現潮汐力毀掉飛船的情況,而且二者處在極其橢圓的軌道上,使得人們可以駕駛著化學或核燃料飛船接近雙黑洞系統中的一個,開始所謂的變焦-旋轉軌道。

飛船應首先向黑洞(變焦)降落,繞黑洞旋轉幾圈,之後等待黑洞運行到幾乎正對著它的「同伴」時,(變焦)飛離黑洞,與伴黑洞交匯,滑入伴黑洞的旋轉軌道。如果這兩個黑洞還是彼此相向而行的話,那麼經過短暫的旋轉後,飛船還可以(變焦)升軌回到第一個黑洞去。

如果兩個黑洞已經不再相向而行,那麼飛船就要在旋轉軌道上待久一些;你必須把自己駐留在第二個黑洞的軌道上,直到兩個黑洞下一次碰頭時,再回到第一個黑洞。用這種辦法——總是等雙黑洞彼此接近的時候去躍遷,你就能讓飛船就能加速得越來越快。只要雙黑洞的軌道足夠橢圓,你想多接近光速就能多接近。

這個方案的非凡之處是,你只需極少的火箭燃料去控制在每個黑洞邊上該待的時間。

關鍵在於,飛船應進入黑洞的臨界軌道,以及在那裡對迴旋進行控制。一旦你達到了想要的接近光速的速度,就可以發動火箭離開臨界軌道,飛向宇宙深處的目標星系。


(變焦-迴旋軌道能把飛船的速度提升到接近光速)

(發動火箭離開臨界軌道,飛向遙遠的星系)

這趟旅行路途遙遠,差不多有100億光年的距離。但當你移動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時候,你的時間流逝比起地球將大為減緩。如果你足夠接近光速,就能按照自己的設想在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裡到達目的地——按照你測量的時間。可能的話,你還可以在目的地附近找一個用來減速的高度橢圓軌道雙黑洞系統。

(雙黑洞系統內的減速彈弓效應)


這種類型的引力彈弓效應能夠提供一種方法,以跨越星系際尺度的距離,然後把文明散播出去,主要的障礙(也許是難以逾越的)是如何找到或者製造所需要的雙黑洞系統。如果你處於一種足夠發達的文明之中,那麼發射端的系統可能還不是問題,但減速系統就另當別論了。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回家,但你的歸來可能不會非常愉快。因為時間膨脹效應,地球已經過去了十幾億年,而你的年齡只長了幾歲。想像一下,你會面對什麼樣的景象?

推薦閱讀:

1、《火星救援》生存指南:電力問題如何解決?

2、馬特·達蒙真的需要被第三次拯救嗎?看《火星救援》中的科學與不科學


【創馬「火星救援」專場開啟招募】

在未來三個月內的某個時間點(我們希望在2015年農曆春節之前),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硬創邦將在北上深三大城市選擇一個地點,讓所有學者、創客、科幻愛好者一起,動用力所能及的工具,包括開源開發板、3d印表機等,為六千萬公裡外火星上人類的生存出謀劃策並開發出產品。

活動接受團隊、個人參賽,參賽團隊以「3-5人」為小組,需要在48小時內完成最終的產品開發。優勝團隊將獲得兩萬元獎金和其他獎品。火星救援,你會來嗎?

報名地址:http://www.leiphone.com/events/index/unqiue/24.html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裡的物理學
    [摘要]《火星救援》打著科幻電影的名義,寫的是科學和勵志故事。萬一有一天我被拉在火星,我會怎麼辦?我也會說出瓦特尼說的話,讓科學幫我活命,讓科學徵服火星。薩根對探索太陽系內行星以及系外行星有很大的興趣,他還研究外星生命和外星文明,儘管這方面並沒有什麼結果。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火星表面顏色和季節變化,指出火星上存在沙塵暴,這些都在《火星救援》裡被大篇幅應用。
  • 土豆是什麼梗?《火星救援》招募30名觀眾免費漲姿勢!
    土豆是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的唯一食物,為了不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餓死的人,他需要充分發揮自己植物學家的本領,在火星搭建農場種植土豆,要知道,火星上,沒有適合的空氣,水,溫度,這些都讓馬特達蒙鬧出很多囧事,片中很多幽默都是「土豆君」貢獻的!然後小編預測...土豆會火!
  • 《火星救援》|一份來自火星的生存指南
    火星的地表情況,並沒有嚇退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多年來,他們仍然在不斷觀測、了解這顆星球,試圖挖掘火星深藏的秘密。在眾多奔赴宇宙探測的太空人中,有一個太空人受到了上帝的戲弄,意外的留在了火星,開啟了驚險萬分的自救生涯。他就是《火星救援》裡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
  • 火星救援中的理性精神
    火星救援中的理性精神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部星際版的野外生存故事,那就是《火星救援》。故事開始於男主一行人的火星任務,在一次巨大的風暴當中,男主一行人急於逃離火星,但是過程當中,團隊的領導沒有發現男主掉了隊,最終男主被遺棄在這座荒涼的星球上。男主醒來後,發現自己受了傷,於是他拖著受傷的身體,艱難地回到了能夠提供生命支持的基地。
  • 【安利予你】《火星救援》—孤獨的火星日記
    近日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引爆螢屏《火星救援》想告訴我們如何應對孤獨如果中午沒人陪你吃飯你會一個人去食堂吃飯嗎還是自己簡單打包帶回寢室?你會一個人去看電影嗎還是必須有人陪著才去看?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另外如果可以,導演別再把我扔回火星種土豆了,在地球種土豆比火星要好很多,我可以到商店買一些肥料,不用費勁積攢糞便去施肥。」   對於是否認同《火星救援》中的角色是自己這幾年表現最出色的,達蒙笑說:「演員經驗越豐富,表現會越好,大家都希望出演的下一部是最好的。我做演員有30年左右,希望越來越好。」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最知名的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 如何在火星上生存?移民火星前你需要這幾部電影漲姿勢|清單
    需要觀看哪些影片來漲漲姿勢吧!.移民火星最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吃喝的問題,一部《火星救援》先給我們打一劑來自火星的「雞血」,Get 以下技能:《火星救援》 概念的科幻作品下面我們來趴一趴移民火星前需要觀看哪些影片來漲漲姿勢吧!
  • 《火星救援》嘗鮮!原來是部勵志的太空西部片
    《火星救援》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政治正確的火星牛仔開墾記,超勵志文) 在當地時間9月11日上午,多倫多威爾斯公主劇院的門口的馬路上排起長隊,隊伍繞著劇院所在街區整整排了一圈,來人皆是為了先睹《火星救援》為快。
  • 《火星救援VR》已登PS VR及Vive 圓你的火星夢
    【17173VR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由20世紀福克斯推出,以《火星救援》原著為基礎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的VR體驗,將會登陸PS VR和Steam VR平臺,不過暫時不支持Oculus Rift。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火星救援》:如何戰勝一個你無法逾越的困難
    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對技術宅來說,這部電影的觀影體驗真是相當好。就只說敘事手法,它也是讓我相當喜歡的——平鋪直敘不煽情,如果說《地心引力》是感情澎湃又充滿人文關懷的散文,《火星救援》就像看技術報告,沒什麼文採,卻絕對不無聊。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火星救援》的頭號明星馬特·達蒙今年成了中國影迷的好朋友,他先是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中國多地拍攝《長城》,今天跟故地重遊為《火星救援》造勢。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達蒙還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充當翻譯,儼然是半個中國通。
  • 電影《火星救援》,孤單卻不簡單的航天員在火星上的故事
    本文素材選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電影《火星救援》,孤單卻不簡單的航天員在火星上的故事故事講的是載人宇航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地飛到了火星上邊,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卻讓航天員們吃盡了苦頭,最後阿瑞斯3號被迫返航!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火星救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接受科學人採訪。科學人:你是什麼時候知道這本書的?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感想如何?《火星救援》製片人西蒙·金伯格接受科學人採訪。科學人:你是什麼時候知道這本書的?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感想如何?
  •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有可能實現嗎?
    如果說火星原本也和地球一樣擁有海洋,那麼它的水又去哪裡了?我們熟悉的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有可能實現嗎?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科技向未來》第二期節目《即將啟航!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為您繼續揭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 有可能實現嗎?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馬克等六人人去火星執行任務,但是遇上巨大的沙塵暴。過了不曉得多久,馬克在氧濃度過高的報警聲中醒來,等他回到基地,發現飛船開走了,整個火星只剩下他一個人。幸好基地的各項功能都正常,所以馬克暫時死不了。按計劃美國宇航局將在四年後才再次登陸火星,這意味著他必須在火星上生活四年,空氣、水都沒問題,食物可以堅持一年,最後他靈機一動,決定在基地裡種土豆,反正本身就是植物學家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