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2020-12-03 消磨時間高級指南

話說從天問一號成功升空算起,幾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原定的計劃是小可愛它大概會在飛行約7個月後抵達火星,開啟自己的火星傳奇。

火星對人類似乎有著永恆的吸引力,這顆軌道半長軸1.524天文單位、 平均半徑3389千米、自轉周期1.026地球日、表面溫度最低零下143攝氏度、最高35攝氏度、大氣壓強約為地球1%的橘紅色星球,是地球質量相當的兄弟,也是無數太空迷夢中的人類第二行星,圍繞著它的故事,一直以來都是科幻題材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最知名的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

《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在這個故事中,人類已經實現了在火星上登陸,馬克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是團隊中的植物學家,和其他五位隊友本來一切順利,結果突然在火星行走是突遇巨型風暴,隊友們誤以為他在事故中罹難,就坐飛船回去了。

昏迷中醒來的馬克,艱難地爬回基地,卻發現就只有自己一個人被丟在了火星上,而基地裡的食物也只夠他用一個月了。但凡要是個別人,大概只剩慢慢等死的份兒了,不過我們的馬克可是個植物學家啊,他冷靜計算了自己手上的資源,然後開始利用自製的肥料種土豆,土豆這東西大家懂得,種植方便出苗率高澱粉豐富營養充足,馬克一步步把火星變成了自己專屬的土豆園。

另一邊,一個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觀察火星表面的時候,發現了馬克活動的痕跡,這個驚天的發現給NASA和歸程中的馬克隊友們都帶來了莫大的震撼,看來有時候人活著比人死了還要麻煩。一場空前複雜的太空救援計劃被提上了議程......

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安迪·威爾曾經是暴雪公司的程式設計師,短篇小說《蛋》是他打響名氣的作品,而本片的同名原著小說,則徹底將他推入了當下一線科幻作家的行列,在當年一舉登上亞馬遜榜首,還創造了實體書75萬本銷量的奇蹟,實體書式微的今天,哪怕是在咱們國內,突然出來一本銷量能突破50萬的書都是震動整個出版業的新聞了,何況是大洋彼岸的美國的75萬銷量。

這麼牛逼的書當然不會被好萊塢放過,不過改編電影的事好談,找一個同樣牛逼的導演來領銜,保證這波流量能平穩收割可不容易,於是,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出場了。

老爺子的導演生涯,可以用「一半藝術抗爭,一半科幻怪獸」來形容,一方面,他憑藉《末路狂花》、《角鬥士》、《黑鷹墜落》三次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也製作過《天國王朝》這樣的史詩作品,另一方面,讓從1979年就執導《異形》系列,1983年又拍出了影史經典的《銀翼殺手》,是所有科幻迷心中無可替代的第一大導。

而這部《火星救援》的製作周期,夾在老爺子的《普羅米修斯》和《異形:契約》之間,更像是新的「異形」出場前,跑到火星上弄的一首小插曲,但沒想到的是,這三部影片中最成功的卻是它。

本片在拍攝過程中獲得了美國宇航局NASA的全力支持,最終在2016年,《火星救援》作為一部科幻電影,一舉入圍奧斯卡七項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六項提名,金球獎三項提名,不過最後卻只在金球獎拿下了喜劇類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更是只在好萊塢電影獎上拿了個製作人獎。

40多部作品,四分之三以上是整體評價超過8分的佳作,老爺子轉眼80歲出頭了,奧斯卡還不給人家頒一個最佳導演,對得起老爺子這麼高產嗎?

這是一部美國黑人科學家、墨西哥裔女太空人、歐洲技術大拿、中國航天局聯合拯救一個美國白人的故事,可以說很是政治正確了。在《火星救援》在國內上映的時候,因為明顯不符合實際的關於中國和中國航空部門的情節描寫,讓當時的國內觀眾笑翻在了影院裡,把布達佩斯劇場取景當中國航天局大樓,把潺潺流過的多瑙河當作碧波千裡的長江,從這一點上,它倒是很符合金球獎給它喜劇類影片的分類定義。

也許美國人已經很了解火星了,但明顯他們還不夠了解中國。請好萊塢所有想進軍中國市場的製作人們共勉。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高分電影
    大家好,我是Mandarin,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電影——《火星救援》。呆萌大喊一聲,我才不會這麼輕易的狗帶,我可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咳~我瞎說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科學家會種樹誰也攔不住,呆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用材料搭建了一個蔬菜大棚,然後用自己的大小便施肥,居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是的,你沒有聽錯,呆萌靠一己之力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這就解決了糧食的問題,真的是一個人吃飽,全火星不餓。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滾滾紅塵,芸芸眾生,能在同一時空相遇,已是一份機緣,若能相知進而志趣相投,那便是朋友了。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小編每天會不定時的給大家更新精彩的文章,希望小編的文章能夠給大家帶來歡樂和愉快!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馬克等六人人去火星執行任務,但是遇上巨大的沙塵暴。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穿著太空衣從火星醒來,周圍空無一人,整個星球甚至整個太空都無人回應你會怎樣?有個植物學家的做法是,那就在火星上種土豆吧,於是火星被他殖民統治了。因為一旦你在哪裡種下莊稼,就意味著你對那兒開始了殖民統治。
  • 《火星救援》中的硬核科幻,火星上種土豆真的可行嗎
    《火星救援》(The Martian)改編自安迪·威爾2011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在這部少見的、沒有反派的電影中,人類通力協作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科幻內容相當硬核。不過今天筆者打算針對其中的一個情節跟雷德利老爺子較較真:馬克·沃特尼真的能在火星上用便便種土豆養活自己嗎?
  • 《火星救援》:知識就是力量,土豆就是食糧!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就跟大家講的電影是《火星救援》。《火星救援》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就有5700萬人民幣,登頂當日票房冠軍,同時也超越《星際穿越》,成為在華上映的首日票房最高的科幻片。
  • 火星救援種土豆的事可行嗎?未來火星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文/太陽隨著我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關於火星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生活需求的問題再次被熱議,那麼,像影視劇中在火星上種土豆的事情能夠發生嗎?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當中有這麼一幕,男主在被困火星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自己搞了個溫室培育土壤種土豆,最後還成功了,那麼這是否說明利用電影中的方法,人類在火星上就能夠種植土豆呢?其實真實的情況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 去火星種土豆,有譜
    古代中國人把火星稱為「熒惑」,因其熒熒似火,行蹤不定。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不僅揭開了火星的神秘面紗,還發現這顆星球相當宜居。於是,人類邁向火星的腳步越走越快,除了登陸火星,還要在火星定居。特別是隨著影片《火星救援》的上映,大家似乎覺得移民火星已經不是件遙遠的事了。要移民,就得有食物。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本月初,書評君採訪了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礪珺,看過前1/3原著內容的他說,這本書「主要在講如何(在火星)活下去和如何種土豆」,而書評君的小夥伴甚至在20日的電影首映式上真的拿到了土豆呃……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火星救援》這本「日誌體」的科幻小說。
  • 「影評」火星救援的土豆情結,達蒙的電影風格及三體十一維殺的聯想
    土豆是我最愛的食物。看來我去火星也是能愉快地活下去的。說到種土豆,我記得小時候也是種過的,是將發了芽某一小塊切下來,埋進土裡,芽尖朝上,再澆水,就可以了。吧。會種土豆就是植物學家,那我農村父母就是超級植物學家了。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片中馬特·達蒙獨自在火星上演了一出生存好戲,在長期低於零下50℃的地方解決水、氧氣、取暖、和地球間的通訊等問題,打造「火星生存百科全書」。   上周來京宣傳時,馬特·達蒙講述了幕後趣聞,調侃「別再把我扔回火星種土豆了」。
  • 火星救援:看帥哥在火星上種土豆,一部難得的科幻片,值得一看
    浩瀚的宇宙,未知一切讓人們充滿了探索的欲望,人類雖然居住在地球,但一直也在進行著對其他星球的探索,男主跟小夥伴登上火星,一場意外來襲,本以為已經喪生的男主卻開始了在火星的種土豆生涯。地球方面宇航局也是很快並公布了男主的死訊,還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可男主竟然活了下來,他很快的振作起來,徒手取下了扎著自己的鋼條,包紮了傷口,他準備了很多的攝像機來記錄自己的生活,基地內的食物儲備僅夠他吃一年,但等到下一次補給卻是等到三年的時間,男主必須要自己創造兩年的食物,男主生物學博士的身份幫了很大的忙,他竟然在火星上種起了土豆,他一個人搭棚,用隊友的糞便施肥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快報特別聯繫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為大家科普你想知道的火星。在微博上,鄭永春擁有30多萬的粉絲,是國內知名的科普大咖。
  • 科幻冒險片《火星救援》,太空人種土豆為生,500多天後重返地球
    hi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一部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電影中飛行員馬克和隊員們正在火星執行任務就在大家談笑風生的時候
  • 土豆是什麼梗?《火星救援》招募30名觀眾免費漲姿勢!
    我們要招募30名觀眾了解火星種土豆的方法!土豆是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的唯一食物,為了不成為第一個在火星上餓死的人,他需要充分發揮自己植物學家的本領,在火星搭建農場種植土豆,要知道,火星上,沒有適合的空氣,水,溫度,這些都讓馬特達蒙鬧出很多囧事,片中很多幽默都是「土豆君」貢獻的!然後小編預測...土豆會火!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而為了拍攝《火星救援》,斯科特甚至推遲了《普羅米修斯2》的拍攝。《火星救援》還原了科學真實。《火星救援》原著就來源於美國宇航局NASA火星計劃,劇本中有50頁都是關於NASA細節的內容,如何在火星上生成氧氣,如何在火星上種土豆,這些技術據稱NASA都有科學實驗原型。為了儘可能接近真實,在拍攝過程中有任何疑問,都會直接給NASA打電話詢問。
  • 現實和電影的距離:火星上真的能種土豆?
    火星一直以來都處於人類想像和文化的核心位置,它紅色的外表和周而復始的亮度變化讓人們感到震驚不已。《火星救援》書寫了一部火星生存指南,講述了 一名落難的太空人孤身在火星上求生的故事。當你有一天孤立無援,天地不應時,你會怎麼辦?看了《火星救援》,相信你會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