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中的硬核科幻,火星上種土豆真的可行嗎

2021-01-12 躍馬酒館小招待

《火星救援》(The Martian)改編自安迪·威爾2011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在這部少見的、沒有反派的電影中,人類通力協作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科幻內容相當硬核。不過今天筆者打算針對其中的一個情節跟雷德利老爺子較較真:馬克·沃特尼真的能在火星上用便便種土豆養活自己嗎?

劇情

好吧,如果有一些還沒有看過電影的朋友,筆者先簡單介紹一下劇情:整部電影圍繞著一個叫做馬克·沃特尼(Mark Watney)的太空人在火星上的故事展開,作為阿瑞斯三號(Ares 3)載人火星任務的一員,馬克在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中遭遇意外,所有人都以為他已經死去。為了保住其他隊員的生命,任務指揮官不得已只能啟動返回艙,將馬克獨自留在火星地表。

關於這一個橋段其實也有許多爭議,主要集中在火星的大氣密度僅為地球的1%,就算再猛烈的風暴也不足以將返回艙吹倒,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討論的重點。

阿瑞斯三號返回艙

在自己的隊友離開之後,馬克甦醒了過來,他雖然身受重傷但頑強地活了下來。不過此時他卻要面臨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如何獨自在火星生存下來,並且等待需要超過兩個火星年才能抵達的阿瑞斯四號。

火星日比地球日稍長一些,24小時多一點,但火星公轉需要超過600個火星日,所以一個火星年大約是地球年的1.88倍。

飲用水其實比較容易解決,可以使用登陸艙下降段用剩的聯氨來製造(N2H4+ O2 → 2H2O + N2↑),但食物短缺就成了頭疼的問題。

除了他隊友留下來的食物可以支持大約400天左右,馬克還需要平白製造超過三年的口糧(原本計劃是三年,但其實是一年)。於是馬克想到了便便,呃...準確地說是利用便便來種植馬鈴薯,這也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重點。

首先,人體可以僅依靠攝取馬鈴薯而長時間存活嗎?

老實說,還真的可以。除了含量最多的澱粉之外(碳水化合物),馬鈴薯幾乎包含了所有人類最需要的所有營養元素,從維他命C到蛋白質和脂肪,甚至連一些基本金屬元素如鈣和鉀也都有。

有一個叫做美國華盛頓馬鈴薯協會(筆者也是查資料的時候第一次聽說有這個協會)為了宣傳土豆的好處,曾經做過一項挑戰:全程直播自家的一個會員連續60天只吃土豆。老實說只吃土豆的確可以在一段時間裡支持人體所需的營養,但是用那哥們兒自己的話說,「這TM實在是太痛苦了」(第三天那個受試者已經忍不住罵娘想退出了)。所以到後面,他自己想出了各種各樣的吃法,比如做成薯片、土豆餅加上大量的調味料等等才算是完成了這項實驗。

所以從中也可以看出,馬克僅僅依靠土豆撐過一年的確可能,就是要加上很多附加條件,比如他需要將正常的補給餐品和土豆混合攝入(高熱量麵包),再配合藥物補充一些其他微量元素,但這麼做的難點其實是在心理層面。我們想像一下,沒有炒土豆絲或者炸薯條這樣的做法,而是每天只能吃簡單加熱的馬鈴薯,就這樣過一年......

好了,既然這種生存方式是可行的,那麼在火星上種植土豆也是否可行呢?

如果算火星到太陽的距離,大約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5倍,同樣的緯度,到達火星地表的陽光強度大約只有地球的60%。

不過「阿瑞斯三號」的降落地點位於火星北半球的阿西達裡亞平原(Acidalia Planitia region),在火星上尚處於春夏之際,相對南半球來說陽光還算充足,所以蔬果可以種,但是長得肯定要比地球上慢許多(當然馬克的土豆大棚是在室內,他可以使用其他的手段增加日照供應)。

火星的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所以日照強度十分不穩定,好在阿瑞斯三號任務的日期是2035年11月7日UTC,此時火星距離太陽的距離相對比較接近。

「阿瑞斯三號基地」

不過最大的問題還是火星的土壤缺乏營養,地球上的泥土首先有細菌,能夠從大氣中汲取氮為土地增加肥力,更不用說各種動植物屍體腐爛而產生的營養物質了;但火星沒有這些條件(「好奇號」對火星巖石樣本的分析中僅發現了一些金屬元素和少量的氮、氫、氧、磷)。於是馬克此時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人類千百年來使用至今的天然肥料——便便。

「阿瑞斯三號」在火星表面的計劃滯留31火星日,但是在18火星日出現意外,所以六名太空人在這18天時間裡留下了大量排洩物。

但問題是這些便便不能被直接用於給土壤增肥,因為即使是新鮮的排洩物也很難被植物的根系直接吸收,事先需要有一個漫長的發酵過程,農業上稱之為腐熟。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電影的長度有限,不可能事事據細地照顧到所有情節,而我們也的確看到了馬克·沃特尼帶著鼻塞處理那些便便的鏡頭,筆者姑且就算他考慮到了這點吧。

不過使用人體排洩物最大的問題倒不是農業上的,而是對火星環境可能會造成的不可預知的影響。因為每個人體內都有不同的微生物,包括寄生蟲、細菌、病毒。即使是一個健康人,體內的微生物未必會對本人造成影響,但是一旦進入了全新環境,誰都不知道它們會為了適應環境而產生怎樣的變化,這也是為什麼太空人的排洩物需要被小心地封存起來。

說不定人類把馬克·沃特尼接回地球後,下一批「阿瑞斯四號」的太空人會在火星遇到大腸桿菌變異出來的外星怪物也未可知呢。

既然種植和食用都有可能實現,那是不是就說明這個這個情節真的就完美無缺了呢?

2008年「精神號」火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表明,火星的土壤中含有0.5%的高氯酸鹽(perchlorates),看上去似乎含量不高,但是已經遠超安全標準,而土豆這類根莖植物是很容易吸收高氯酸鹽這種有毒物質的。

高氯酸鹽可以看作一種鹽類,可以被用於火箭燃料和爆炸物,人體吸收超過閾值會干擾甲狀腺素的分泌,影響正常的新陳代謝。

不過像馬克·沃特尼這樣每天食用一個土豆是否會超過閾值呢?答案是不一定,要看土豆的生長周期和土壤的具體狀況;而且和丟掉性命相比,讓身體承受一點點高氯酸鹽的侵蝕也算是一種取捨吧,不能完全說明這個劇情有問題。

看來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水準,要在火星上種植土豆不是不可能,只是完全沒有經濟效益。由於需要解決前文提到的這些問題,所以可能還不如直接運上去來的便宜。像《火星救援》中的這個例子其實更多是在向我們展示人類航天事業的艱難,以及航天員那種遇到困難不放棄的精神。

不過筆者要在這裡聲明,以上觀點都是基於目前網際網路上公開的火星資料所做出的推測,並不是嚴謹的科學結論。

我國的「天問一號」如今已經在軌飛行超過4億公裡,還有一個月不到就將抵達火星被其引力捕獲,在今後的幾個月中擇機登陸火星表面。

在這裡預祝「天問一號」獲得圓滿成功,向一步一步把科幻變成現實的中國航天人致敬!

#天問一號#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太空人在火星上種土豆:這科學嗎?
    今天,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將全國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準備去圍觀,揚子觀影圈10名圈友昨天也提前看過IMAX 3D版,大家紛紛表示,在IMAX 3D大屏上火星呈現令人震撼的絢麗景象,最令人稱奇的是,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剛好也是植物學家,被獨自遺留火星後,能靠種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 《火星救援》:他竟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令火星顫抖的植物學家
    如果你發現自己穿著太空衣從火星醒來,周圍空無一人,整個星球甚至整個太空都無人回應你會怎樣?有個植物學家的做法是,那就在火星上種土豆吧,於是火星被他殖民統治了。因為一旦你在哪裡種下莊稼,就意味著你對那兒開始了殖民統治。
  • 火星救援種土豆的事可行嗎?未來火星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
    文/太陽隨著我國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關於火星是否能夠滿足我們生活需求的問題再次被熱議,那麼,像影視劇中在火星上種土豆的事情能夠發生嗎?未來人類在火星建立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當中有這麼一幕,男主在被困火星食物短缺的情況下,自己搞了個溫室培育土壤種土豆,最後還成功了,那麼這是否說明利用電影中的方法,人類在火星上就能夠種植土豆呢?其實真實的情況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在這個故事中,人類已經實現了在火星上登陸,馬克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是團隊中的植物學家,和其他五位隊友本來一切順利,結果突然在火星行走是突遇巨型風暴,隊友們誤以為他在事故中罹難,就坐飛船回去了。昏迷中醒來的馬克,艱難地爬回基地,卻發現就只有自己一個人被丟在了火星上,而基地裡的食物也只夠他用一個月了。但凡要是個別人,大概只剩慢慢等死的份兒了,不過我們的馬克可是個植物學家啊,他冷靜計算了自己手上的資源,然後開始利用自製的肥料種土豆,土豆這東西大家懂得,種植方便出苗率高澱粉豐富營養充足,馬克一步步把火星變成了自己專屬的土豆園。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馬克等六人人去火星執行任務,但是遇上巨大的沙塵暴。過了不曉得多久,馬克在氧濃度過高的報警聲中醒來,等他回到基地,發現飛船開走了,整個火星只剩下他一個人。幸好基地的各項功能都正常,所以馬克暫時死不了。按計劃美國宇航局將在四年後才再次登陸火星,這意味著他必須在火星上生活四年,空氣、水都沒問題,食物可以堅持一年,最後他靈機一動,決定在基地裡種土豆,反正本身就是植物學家嘛。
  • 科幻冒險片《火星救援》,太空人種土豆為生,500多天後重返地球
    hi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說一部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的電影《火星救援》,電影中飛行員馬克和隊員們正在火星執行任務就在大家談笑風生的時候
  • 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火星上能種土豆嗎?快報對話「火星叔叔」鄭永春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火星移民真能實現嗎?還有科幻吃貨最關心的問題,等移民到了火星,能像電影《火星救援》裡一樣種土豆嗎?快報特別聯繫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第一位卡爾·薩根獎得主鄭永春,為大家科普你想知道的火星。在微博上,鄭永春擁有30多萬的粉絲,是國內知名的科普大咖。
  • 《火星救援》:達蒙版火星生存百科全書靠譜
    再也不想「回火星種土豆」   馬特·達蒙在火星憑藉自己植物學家的本領建起了土豆種植農場,片中很多幽默段子都是由「土豆君」貢獻的。他透露,自己在拍戲過程中真的學會了種土豆,「因為在影棚裡有一個小的土豆農場,劇組天天盯著小土豆的苗。做演員這一點很好玩,就是可以學到一些五花八門的小技能。
  • 去火星種土豆,有譜
    古代中國人把火星稱為「熒惑」,因其熒熒似火,行蹤不定。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不僅揭開了火星的神秘面紗,還發現這顆星球相當宜居。於是,人類邁向火星的腳步越走越快,除了登陸火星,還要在火星定居。特別是隨著影片《火星救援》的上映,大家似乎覺得移民火星已經不是件遙遠的事了。要移民,就得有食物。
  • 《火星救援》:知識就是力量,土豆就是食糧!
    《火星救援》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就有5700萬人民幣,登頂當日票房冠軍,同時也超越《星際穿越》,成為在華上映的首日票房最高的科幻片。
  • 《火星救援》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高分電影
    大家好,我是Mandarin,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學霸在火星被拋棄後種土豆,最終獲救的電影——《火星救援》。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科學家會種樹誰也攔不住,呆萌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己用材料搭建了一個蔬菜大棚,然後用自己的大小便施肥,居然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是的,你沒有聽錯,呆萌靠一己之力在火星上種出了土豆,這就解決了糧食的問題,真的是一個人吃飽,全火星不餓。
  • 現實和電影的距離:火星上真的能種土豆?
    火星一直以來都處於人類想像和文化的核心位置,它紅色的外表和周而復始的亮度變化讓人們感到震驚不已。《火星救援》書寫了一部火星生存指南,講述了 一名落難的太空人孤身在火星上求生的故事。當你有一天孤立無援,天地不應時,你會怎麼辦?看了《火星救援》,相信你會得出答案。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嘛,NASA一個接一個開發布會,電影《火星救援》成了年度期待指數最高的科幻電影,甚至比去年的《星際穿越》勢頭更猛。本月初,書評君採訪了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礪珺,看過前1/3原著內容的他說,這本書「主要在講如何(在火星)活下去和如何種土豆」,而書評君的小夥伴甚至在20日的電影首映式上真的拿到了土豆呃……在走進電影院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火星救援》這本「日誌體」的科幻小說。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男主角在火星上種土豆很多觀眾對於影片中馬特·達蒙在火星上一個人「種土豆」津津樂道,也有人對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感到驕傲。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以後不能再假設火星上沒有水  90後作家,憑藉《收割童年》獲得第25屆中國科幻銀河獎最佳短篇小說獎的阿缺說,在看電影以前,有朋友跟他說,「看一個人種土豆有什麼好看的?」但是看了以後他發現,這部電影中的主角有一個活下去的信念,「在這個信念的支持下開始種土豆,並解決很多的困難,這是非常迷人的敘事方式。」
  • 《火星救援》現「中國成大救星」橋段 原著中就有
    《火星救援》劇照  記者萬旭明  火星上種土豆?把地球當彈弓?看完得到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鼎力支持、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文科生「不明覺厲」,理科生則是「腦洞大開」。而根據NASA公開的資料顯示,電影裡這些高大上的技術,其實正在成為現實。  種土豆?
  • 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國元素亮了
    《火星救援》主創們亮相。在北美上映後連續四周佔據票房榜首,還未上映就被公認為是今年年度最佳影片的有力衝擊者,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之後,又一部把鏡頭對準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電影揭秘NASA火星計劃導演延期《普羅米修斯2》拍攝其實電影《火星救援》的故事很簡單,2029年人類首次登陸火星,但不幸的是,因為遭遇風暴,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認為已經死去而被留在了火星上,而醒來後的沃特尼只能靠自己獨自在火星上生活下去,等待救援。
  • 科幻電影設定有多酷炫?火星種土豆,味道很特別!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看科幻片就是被其中的設定深深迷住,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是電影這個造夢機器卻能夠帶給我們沉醉的體驗,去想像另一種生活。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熱門科幻電影當中的超強酷炫科幻設定。
  • "火星救援"太空求生情節逼真 "火星上的魯賓遜"逗樂觀眾
    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飾成了「火星上的魯賓遜」,一個人在火星上生存許多日夜,樂觀得令人動容,讓人看到生命的偉大之處。 影片改編自美國同名暢銷小說,故事發生在不久的未來,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馬克·沃特尼和太空小組意外遭受強烈風暴襲擊。一群人撤退時,馬克遭遇意外並與隊友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任務中喪生。
  • 《火星救援》小說原著已在國內開賣 老掉牙火星為啥會好看?
    電影還沒上,《火星救援》的小說原著已經在國內開賣。變得有些神作向的電影,其小說原著有些什麼魅力呢? 一個返璞歸真的故事 關於火星的科幻,從開始流行、走入大眾視野的時候就充滿了「狗血」。1938年,美國的一個廣播節目讓全國陷入了恐慌。聽眾們在收聽了一檔廣播節目之後,深信火星人已經入侵了地球,紛紛開始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