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2021-01-08 1905電影網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共31張

    1905電影網訊 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像《火星救援》這樣大投資的科幻片,其實卻是部喜劇。影片依託硬科幻的背景,講述科學拯救一切的故事。被困在火星的男主角馬克,依靠自己的科學知識艱難求生,並在科學的幫助下獲救,回到了地球。


    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際穿越》,一直到剛剛上映的《火星救援》,馬特·達蒙一直在出演待拯救的人,連他自己都忍不住吐槽,被拯救的次數會不會有些太多。從劇情設置上,《火星救援》一開始就被描述為火星上的「魯濱遜漂流記」。關於一個孤獨的男人,獨自在火星艱難求生的故事。而他能夠活下去的原因,則是科學知識。藉助科學,他造水,種土豆,並成功延續了生命。同樣是因為科學,NASA的同事才能以最佳方法拯救他,最終實現影片的大團結局圓。


    整部《火星救援》,實際都是在圍繞著科學這件事講故事,這也是影片最大的特色。以往的科幻電影裡,科學不常是主角,就好像我們看《2001太空漫遊》,或是《地心引力》,以及大多數以太空為背景的科幻驚悚片。即便角色同樣擁有科學,在宇宙面前卻是無比渺小,都非常脆弱。源自對未知宇宙的恐懼感,他一次次擊敗我們那脆弱的科學屏障,推動著劇情前進。只有到了《火星救援》,科學才真正成為主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藉助科學,人類不再渺小,甚至可以戰勝那未知宇宙,哪怕被困火星,仍可以求生,獲救……這一切,當然是科學的功勞,而科學背後,則是人的力量。影片以這種方式,將故事重心放在了人身上。不再是信仰,也不是難以言說的神秘學,就是人類自己,通過自己的努力,拯救自己,徵服世界。


    根據小說改編的《火星救援》,小說原作者就是一位技術宅,所以,他才會考慮以這樣一種方式去寫火星求生的故事。原書中滿是各種科學理論和算式,用以計算並實踐男主在火星獨自求生的種種可能。而隨著拍攝的推進,NASA的加入之後,則在太空、航行等技術上給予了足夠的指導,讓這部影片可以更專業的講一個科學相關的故事。


    正因為科學元素的引入和發揮作用,才使得主人公始終保持樂觀。因為擁有科學,他不懼怕被困火星,而是非常冷靜的以科學指導自己求生。這也是影片與其他科幻片極大的不同,畢竟,在大多數推崇神秘學的科幻電影中,科學只是些背景,在那個神秘未知的世界裡,人類的科學從來不值一提,就好像人類本身一樣渺小脆弱。所以,這部《火星救援》則試圖從科學角度給大眾信心,讓你們相信科學可能會帶給我們的改變。甚至,有可能由此掀起一股對科學的熱潮。當然,畢竟是科幻片,影片整體是按照科學的思路走的,但片中的科學或多或少也都存在一些不合理性,比如說如果能用塑料布和膠帶解決一切,那還研製特殊材料的太空衣和密封艙幹什麼?


    《火星救援》中的樂觀精神,或是喜劇元素,使得影片沒有之前很多科幻驚悚片的緊張與刺激,更像是一部日常的生活小品,只不過,他的故事發生在火星上。由之,也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會有人認為影片太過於平淡,缺少緊張感。而對另一些觀眾來說,這獨有的喜劇元素,反而成為他們喜歡本片的原因,因為這樣會讓片子更真實,更接地氣。不再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沒有高深的理論與思辨。而是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科普一些知識,如何造水,如何種土豆,如何救援。雖然都是些很技術的話題,卻能很生動的表現出來,而這,就都是導演的能力了。


    而影片的成功,與馬特·達蒙出色的表演同樣密不可分。因為這是一個獨自求生的故事,馬特·達蒙的角色將會有大量獨角戲的時間。自己給自己做手術時的痛苦,一個人不停的排遣寂寞與講那些笑話,以及最終即將獲救時的緊張與激動。達蒙以其生動的表演,進一步深化了這個角色,讓這個角色變得更真實,更可信。


    同時,作為當代最知名的導演之一,老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在科幻電影領域一向頗有建樹,其一手打造的《異形》系列,更是影史公認的經典科幻驚悚片。不過,在《火星救援》裡,他卻完全變換了風格,試圖以硬科幻為背景,講一個輕鬆有趣的故事。雖然風格大變,卻同樣遊刃有餘,北美票房大賣,讓影片成為他職業生涯票房最高的一部電影,而媒體口碑也相當不錯,同樣是他近幾年評價最好的一部影片。


    另外,他下一部又要重回科幻驚悚片了,待啟動的「異形」前傳《異形:契約》2017年就要上映了。不知,屆時又會表現如何呢?

文/桃桃林林

相關焦點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火星救援》一部可以帶來快樂正能量,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
    最重要的是,沒往煽情的方向走, 《火星救援》以科學做背景,影片中的樂觀精神,喜劇元素,使影片更像是一部日常的生活小品,只不過導演將科幻變換了風格,講一個輕鬆有趣的故事,雖然風格大變,卻同樣遊刃有餘,這獨有的喜劇元素,反而成為受歡迎的原因,因為這樣會讓片子更真實,更接地氣,不再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沒有高深的理論與思辨。而是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科普一些知識。
  • "火星救援"太空求生情節逼真 "火星上的魯賓遜"逗樂觀眾
    然而馬克幸運地活了下來,孤單受困在火星上,沒有補給也沒人知道他還活著。當他終於想辦法讓美國太空總署知道他還活著後,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開始夜以繼日地合作,不計一切代價要把這「火星人」帶回地球。 作為一部硬科幻作品,電影裡馬克在火星上如何自救的戲份,每一舉動都符合科學原理。影片在約旦的沙漠裡取景,拍出來的畫面極像火星上的地貌,遍地黃沙和荒涼的山丘,呈現火星的壯闊大美。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火星救援》影評:把科學思維置於先進技術之上
    作者:劉天亮  良好的科學素養,不僅意味著面向未來的視野,更意味著和自己的過去、歷史保持對話的能力  近期上映的《火星救援》,作為一部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以《火星救援》為例,影片採用了絕境求生的情境設定,但對心理考驗和情感衝突毫無興趣,放過了許多展開戲劇衝突的機會,比如太空旅途上的情感糾葛、電車難題式的倫理衝突、技術思維與官僚政治的內在矛盾等,基本點到為止。因為,以科學的方式呈現科學的力量,才是這類電影的興趣所在。  儘管影片也把絕境中的樂觀當作一個賣點,但片中主角的插科打諢,和普通人理解的樂觀主義恐怕是兩個品種。
  • 《火星救援》影評:一部前所未見的紀實科幻片
    同時他認為:「斯科特幾乎拍過所有類型、風格的影片,但唯獨沒有拍過喜劇。這部《火星救援》是一部特別純粹的影片,除了生存,就是靠科學來解決問題,斯科特大師真的是把原著真的拍了一遍。」  作為科幻片的《火星救援》這次也是獨具匠心的將科幻和科學「運用一妙,存乎一心」了。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導演雷利史考特在前陣子挑戰大規模場面的《出埃及記:天地王者》或是其擅長太空恐怖科幻主題的《普羅米修斯》等商業娛樂片後,回歸《火星救援》這樣的太空小品故事,反而能讓他重新聚焦於劇中角色琢磨,以及劇情收斂的卓越功力,《火星救援》可說是雷導生涯中另一部相當傑出的太空題材災難電影。
  • 《火星救援》嘗鮮!原來是部勵志的太空西部片
    文) 在當地時間9月11日上午,多倫多威爾斯公主劇院的門口的馬路上排起長隊,隊伍繞著劇院所在街區整整排了一圈,來人皆是為了先睹《火星救援》為快。在9月11日的多倫多主展映GALA單元,《火星救援》首次公映,不過與預期略有出入,不同於雷德利-斯科特以往冷硬的科幻電影,他這次交出的作業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政治正確的火星牛仔開墾記,超勵志。
  • 火星救援:我在火星種土豆的那兩年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近幾年來最知名的一部關於火星的電影——《火星救援》。《火星救援》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片,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傑夫·丹尼爾斯、凱特·瑪拉、塞巴斯蒂安·斯坦、切瓦特·埃加福特聯袂主演。該片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
  • 福利|《火星救援》-火星王馬特達蒙(百度下載在線)
    ,多了以科學理論為根基的踏實感,不過絲毫不減的是雷德利斯科特對於外太空場景的支配能力,那種毫無大氣的窒息感,漫漫塵土的絕望感是整個瀰漫在大銀幕上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喪命的步步為營,在雷德利斯科特的鏡頭下,沒有生命的火星也充滿威脅性。
  • 《火星救援》中的科學與不科學
    當然,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難免也有虛構與誇張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電影中確實有一些科學上失誤。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其中的科學與不科學的地方:火星上的大風暴大風暴是不可能在火星上出現的。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火星救援》已經連續兩周領跑北美周末票房榜,影片的中國檔期暫定在11月25日。近年來太空片掀起熱潮,《地心引力》和《星際穿越》都令觀眾印象深刻。那麼,這部傳聞中「2015年底最值得一看的科幻大片」,跟那兩部已經聲名卓著的作品相比,有什麼不同?其實從數據看,它真沒有那麼牛。
  • 《火星救援》:學好數理化,走遍宇宙都不怕!
    據業餘人士統計,從他1996年出演的《生死豪情》到2015年的《火星救援》,馬特達蒙一共拍了8部需要被人救的片子,還有一次花了5000億美元救他——在《星際穿越》中斥巨資救援他。馬克精心計算著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現有的一切事物,在這個星球活下去。而另一邊的地球,一位NASA技術員發現火星表面有運動跡象,因此他對大家說出自己認為馬克沒有死的懷疑。
  • 火星和土豆的愛恨糾葛 聽聽《火星救援》電影主創怎麼說
    今天,書評君為大家分享一篇《火星救援》電影主創的專訪文章:導演表示「這部片子裡沒有怪物,拍起來很輕鬆耶」(😂),製片人說「NASA的人都是原著的鐵桿粉絲,所以電影還沒開拍他們就已經入夥了」(😏),馬特·達蒙說「我愛科學本身,和科學所代表的一切」(😍)……「我要用科學幹出一條生路」:科學人專訪《火星救援》
  • 解碼《火星救援》的視效和設計
    但月亮谷的環境畢竟與實際的火星相去甚遠,因此火星的「真實面貌」還需要仰仗特效團隊的實力。    《火星救援》的特效主要由業內翹楚MPC負責完成。設計師們有一個特別神氣的任務——他們需要設計出一整個火星的視覺效果。從宏觀到微觀,既要保證電影美感,又要在科學上「儘量保證每一粒塵土都是『真實』的,」這是製作團隊的追求。為了達到這個追求,特效團隊不得不反覆調整各種圖像設置和數據算法。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馬克·沃特尼獨自在火星,用自己所學的科學知識克服重重困難,最終獲救。這部電影打動人,不僅僅只是因為好萊塢大片的視覺效果,以及這部電影備受好評的幽默感,更在開始,是以其涉及了航天科技、植物學、物理學、化學等眾多科學領域而走紅,被譽為是給科學的一封情書。
  • 《火星救援》:知識就是力量,土豆就是食糧!
    《火星救援》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就有5700萬人民幣,登頂當日票房冠軍,同時也超越《星際穿越》,成為在華上映的首日票房最高的科幻片。
  • 《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
    原標題:《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行動 《火星救援》曝光角色特輯,"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揭秘太空救援內幕。《火星救援》即將登陸內地銀幕時光網訊 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曝出一款角色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
  • 【解碼】在觀看《火星救援》之前,這幾件事你需要了解
    原著《火星救援》的很多科學知識來自Google搜索原著作者安迪·威爾雖然並不是科學專業人士,他曾經是矽谷的技術宅,但是他自小生長在一個充滿科學氛圍的家庭。實際上看過電影的人都說,與同類型的《星際穿越》的壓迫感相比,《火星救援》的觀影感受會更加的輕鬆。20世紀福克斯在金球獎報名的時候,為《火星救援》報名了最佳音樂/喜劇類電影,而不是劇情片。在電影中赫墨斯小組成員召開了一次機密會議,他們給這次會議起了個代號「埃隆會議」,就是《指環王》第一部中護戒小隊成員召開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