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一部可以帶來快樂正能量,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

2020-12-05 嘻嘻嚷嚷

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

  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的登陸,而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就是這個第一個登上火星的幸運兒,然而不幸的是,他也很可能將成為第一個死在這裡的地球人。

  由於一場沙塵暴,馬克與他的團隊失聯,而惡劣的天氣也讓他們無法搜救他。孤身一人置身於火星這顆紅色星球的馬克面臨著飛船損毀、補給不足、惡劣環境等重重困難,他必須想方設法在這個荒涼而狂野的星球活下來,並一直支撐到有人來救他回地球。

人類實現了首次在火星上登陸,美國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他與其他五位太空人遭遇巨型風暴,外太空之旅只能提前結束,他因為被誤認為無法生還而被留在火星,成了太空魯賓遜。清醒後的沃特尼發現自己遠離地球家園,食物只夠一個月的供應。幸好他天性幽默樂觀,而且是個植物學專家,決定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等到下次火星任務的到來,雖然這一等就要四年。沃特尼精心計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在這顆乾旱星球上的時間,開始利用自製的肥料種植土豆,對手頭的所有材料物盡其用。而在地球上,公眾哀悼馬克的悲劇死亡後,一位眼尖的NASA技術員在監看時注意到火星表面的運動跡象,懷疑可能是馬克還活著。雙方重新取得聯繫後,火星救援任務由此啟動

有一段預告片裡面裡奇給幾位NASA大佬講述他的赫耳墨斯機動方案,也是從正片裡直接剪出來的,大家可以去看看,特別好玩。裡奇這個演員在整個電影裡是僅次於沃特尼我最喜歡的,比沃特尼還要逗比,原著裡那個狂熱但有點顯木訥的工程師形象被詮釋的極為活躍,也是電影中少有的對原著人物進行性格擴展設計的角色。另一個讓我驚喜的角色是JPL的一位吳姓華裔負責人,這個人在原著裡是個比較苦逼,被各路老大逼著加速造太空飛行器的角兒,而且有些嚴肅,但在電影裡卻是個一臉無辜,加班加到穿著睡衣開遠程會議的靈活的胖子。他抖的包袱也都不錯。

電影和原著一樣,都是三條線:孤身一人的沃特尼,群策群力的NASA(外加後來的中國宇航局),團結一致的赫耳墨斯船員。書因為篇幅足夠,所以作者可以用各種POV來鋪陳不同人之間的交流和碰撞,電影也儘量還原了這一點。

最後不得不說,馬特·達蒙的演技撐起了這個電影的骨架,因為原著裡的沃特尼是個十分逗比,十分樂觀,又十分自信,但更主要的不是超人,而是十分凡人的工程師,這一點上,如果表演的太過火,或是太收斂,都不好,但馬達同學的表演,我覺得恰恰好,把原著裡的精神表現出了八九分。最重要的是,沒往煽情的方向走,

《火星救援》以科學做背景,影片中的樂觀精神,喜劇元素,使影片更像是一部日常的生活小品,只不過導演將科幻變換了風格,講一個輕鬆有趣的故事,雖然風格大變,卻同樣遊刃有餘,這獨有的喜劇元素,反而成為受歡迎的原因,因為這樣會讓片子更真實,更接地氣,不再是神秘的未知世界,也沒有高深的理論與思辨。而是由淺到深,很通俗的為大家科普一些知識。

《火星救援》的意義遠不止能讓20世紀福斯賺的盆滿缽滿,它會重燃人類探索太空的渴望,它將激勵新一代太空人的誕生。觀看達蒙的太空獨角戲是種享受,在他的詮釋下,主人公馬克火星求生的奇蹟很有說服力。

以商業電影的標準來看,《火星救援》是一部很聰明的大製作,劇情跌宕起伏也為觀眾帶來了簡單純粹的滿足感。《火星救援》不像《星際穿越》那樣野心勃勃,它打了手穩妥的牌:這是一部有腦子的商業大片,與現實生活的共鳴感更強。

《火星救援》是斯科特這些年來難得能為觀眾帶來純粹享受的電影。影片對故事節奏的把控與主演們分毫不差的表演帶來了很強的娛樂性,不錯的爆米花電影。這是一部細節至上的電影,包含了很多雷德利電影的元素,影片的科學邏輯非常出彩。

火星救援的原著小說作者Andy Weir是一名專業碼農,他甚至編寫了軟體來精確計算從地球到火星的航行時間,也是可怕。硬科幻的硬,是指以嚴格的技術推演,預測未來的發展道路,探討前沿技術發明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影響。這種風格的電影,重視情節的科學性和細節的準確性,甚至會儘量讓故事與上映時的科技進展保持基本同步。從呈現效果看,它追求一種純粹的科學感。以《火星救援》為例,影片採用了絕境求生的情境設定,但對心理考驗和情感衝突毫無興趣,放過了許多展開戲劇衝突的機會,比如太空旅途上的情感糾葛、電車難題式的倫理衝突、技術思維與官僚政治的內在矛盾等,基本點到為止。因為,以科學的方式呈現科學的力量,才是這類電影的興趣所在。電影裡,香港「老戲骨」高雄飾演的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用其口音極重的「港普」,與內地女星陳數飾演的局長秘書對話,簡直就是影片故事得以推進與反轉的關鍵點。儘管影片也把絕境中的樂觀當作一個賣點,但片中主角的插科打諢,和普通人理解的樂觀主義恐怕是兩個品種。即便被當作罹難者被獨自遺棄在火星,他也基本不糾結死亡的陰影面積問題,而是迅速轉向了技術層面:如何解決食物不足問題,重新和不知能否指望的地球總部聯繫上,再想辦法抵達商定的救援現場。這不禁讓人懷疑,科學家之所以掉坑裡了還保持樂觀,或許是因為不知道悲觀有什麼用。可以說,他們的「樂觀」是專注的副產品。幫他們戰勝是天性,而是「先解決一個問題、再解決下一個」的技術主義思維。

硬科幻電影讓人著迷,是因為它把真實感奉為最高法則。其擁躉相信,市場不會排斥追求極致風格的電影。所以,《火星救援》中的前沿科技,才膽敢「素顏」出鏡。飛船艙、太空衣、火星車及科考基地,大多基於現有技術設計思路,並未刻意去營造未來感。最先進的科技,都是踮起腳尖就能實現的。比如,為營救計劃立下莫大功勞的宇宙飛船近地加速方案,就是一項觸手可及的技術。讓人津津樂道的火星種土豆情節,只是捎帶呈現了人的幽默感,更重要的任務是將含有微生物樣品的地球土壤混進去,給火星土壤帶來「活性」,讓這件事在技術上變得可能。 由於這種對科學的嚴謹態度,硬科幻電影中展示的科學觀念,就有了某種超出電影以外的意義,甚至可以成為觀察和培養公眾科學素養的窗口。《火星救援》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把科學思維置於先進技術之上。整個救援過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對基本科學原理和過時技術的靈活運用。比如,火星種土豆,只是用到了氫氣燃燒產生水以及藉助糞便創造生長環境的簡單原理和古老技術。和地球恢復通訊,則得益於他還記得一項可以存入博物館的技術,他挖出一臺1997年已報廢的火星探測車,利用它的攝像功能與十六進位的編碼技術相配合傳遞信息,為自己爭取到唯一可能的被救機會。最後衝出火星,他坐的也是一艘被迫對先進設備做減法的「敞篷」飛行器。從這個意義上講,良好的科學素養,不僅意味著面向未來的視野,更意味著和自己的過去、歷史保持對話的能力。 科學,從不會怠慢自己的歷史博物館,也不會只注視著最先進的部分。對前現代、現代、後現代因素並存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影評:把科學思維置於先進技術之上
    作者:劉天亮  良好的科學素養,不僅意味著面向未來的視野,更意味著和自己的過去、歷史保持對話的能力  近期上映的《火星救援》,作為一部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或許不夠動人心魄;但作為一部「硬科幻」風格的電影,讓不少中國影迷感受到了什麼叫質感。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火星救援》嘗鮮!原來是部勵志的太空西部片
    在9月11日的多倫多主展映GALA單元,《火星救援》首次公映,不過與預期略有出入,不同於雷德利-斯科特以往冷硬的科幻電影,他這次交出的作業是一部在各方面都政治正確的火星牛仔開墾記,超勵志。《火星救援》裡並沒有令人心塞的天體物理,只有一個被遺棄在火星上老老實實種地的太空農民。馬特-達蒙飾演的主角馬克-沃特尼,求生欲之強應該可以在影史拍進前五名。在被夥伴拋棄在陌生星球之後,他先是自己成功地為自己做了一個手術,然後重新排布了太陽能電池供電,接著清點了食物計算餘糧能夠支撐的時間,最後他開始的搭建大棚,耕耘著土地,種起了土豆。
  • 《火星救援》的洗腦歌單
    時光網特稿 電影《火星救援》是繼《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後的又一部太空「災難」片。與前兩部不同的是,《火星救援》要輕鬆歡樂得多, 促成這種效果除了靠逗比的劇本與馬特·達蒙演技之外,響徹火星的迪斯科音樂也是「神來之筆」。
  • 《火星救援》:人類在宇宙,災難面前只有精誠合作才能成功
    《火星救援》《火星救援》於2015年11月中國大陸上映,影片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德魯.高達/安迪.威爾編劇,馬特.達蒙等主演,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豆瓣評分8.4分。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災難片《太空救援》曝先導海報 俄羅斯版《地心引力》+《火星救援...
    時光網訊 日前,俄羅斯災難片《太空救援》曝先導海報,該片有望引進國內。      《太空救援》講述禮炮7號空間站意外失去聯繫,太空人弗拉基米爾•費奧多羅夫、工程師維克託•阿約金臨危授命,搭乘聯盟號T-13前往外太空尋找禮炮7號的蹤跡。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又一部把鏡頭投向太空的科幻大片來了。《火星救援》已經連續兩周領跑北美周末票房榜,影片的中國檔期暫定在11月25日。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17部不同類型的災難片,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今天我盤點影史上比較不錯的災難片,我這邊注重解說一下,災難的類型加上比較值得看的點,類型一般我不太選取相同,同題材如果有不同的視角可能會選出來,一共17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喜歡海嘯的這三部都可以看。
  • 《呼吸》一部科幻災難,佛系科幻災難片,真的觸動人心?
    2020年可以說是近些年來,人類經歷了巨大的災難,這使整個世界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讓很多人在這場災難中都團結一致,但對於自然災害來說,人類還是那麼渺小,但是人類的團結總是能戰勝來自任何力量的困難。所以災難電影也一直有著很多觀眾們關注,就在最近有一部災難電影《呼吸》推出,此劇也是由導演丹尼爾·羅比出品的一部帶有科幻色彩的災難電影,主演羅曼·杜裡斯、歐嘉·柯瑞蘭寇聯袂主演的科幻題材的災難電影《呼吸》只是看電影名稱相信很多人都會感覺到能窒息,然而,我們周圍的環境得到了改善,這是多麼令人高興啊。《呼吸》這部災難電影於2018年就已經上映了。只是沒有在大陸上映,這部電影也是在近日在我國內地影院推出。
  • 《火星救援》一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雖然它基於計算機科學家安迪威爾的同名暢銷小說,但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直接喚起了一部更老的電影:拜倫哈斯金的「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其聳人聽聞的標語「美國唯一一位太空人進站反對地球以外的所有可能性!「幾乎總結了兩部電影。
  • 《火星救援》:懸念感很強,技術美感到達登峰造極地步,過癮吶!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火星救援》。故事講述的是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短暫的絕望後,馬克決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這顆空無一人的星球上種植作物,尋找一線生機。與此同時,地球方面也很快發現馬克生還的事實,他們想盡辦法部署營救計劃。孤軍奮戰的馬克,能否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火星救援》最最出色的地方在於:質感!質感!質感!
  • 《火星救援》影評:一部前所未見的紀實科幻片
    文|韋其江  眾人翹盼的《火星救援》終於在25日登場,410萬元的午夜場成績讓《火星救援》不出意外地成為熱賣品。從市場走向來看,《火星救援》有望衝擊單周5億元的票房高點。值得一提的是,《火星救援》是今年進口分帳片的倒數第二部,在它之後只有一部《海綿寶寶曆險記》。作為好萊塢的扛鼎之作,在2015年總體分帳片票房慘敗給國產片的情況下,《火星救援》成了「救命稻草」。(11月27日《東北新聞網》)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雷德利·斯科特擔綱執導,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克裡斯汀·韋格等主演。
  • 《火星救援》:知識就是力量,土豆就是食糧!
    大家好,這裡是強哥說劇,我是強哥,今天就跟大家講的電影是《火星救援》。《火星救援》由美國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險電影,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主演,該片根據安迪·威爾的同名小說改編,於2015年10月2日在美國上映,《火星救援》首日票房就有5700萬人民幣,登頂當日票房冠軍,同時也超越《星際穿越》,成為在華上映的首日票房最高的科幻片。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這部作品講述了由於遭遇意外,植物學家馬克不幸與宇航團隊失聯,隻身一人迷失在火星上,面臨著飛船的損毀和面對生命能源的耗損,其憑藉著勇敢與樂觀引起了地球上航天局的注意,於是一場關於火星的生命救援行動緩緩展開。可以說這部電影是典型的科幻與冒險系列的二合一,其不僅是當時很出色的商業片代表,也格外的貼合人們的生活,拉近了人們與科幻之間的距離。
  • 又一部韓國爆款電影,居然把災難片拍成這樣
    韓國又誕生了一部爆款電影——《極限逃生》。《極限逃生》這部小成本災難片收穫了超過900萬的觀影人次和不俗的口碑,票房擊敗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上映一個月有餘仍堅挺在本土周末票房榜的前五,堪稱年度黑馬!
  • 除了流浪地球,還有這些優秀科幻災難片!片荒必備!
    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和《流浪地球》一樣優秀的科幻災難大片!希望國產電影正視不足,努力提高,加油!1.《星際穿越》豆瓣:9.2分與《流浪地球》不同的是,《星際穿越》是將地球遺棄,去尋找新的星球定居。在這部電影之前,沒有一部電影如此的貼近浩瀚星空,是一部當之無愧的科幻神作。「愛」成為影片中超越是空的唯一存在;實力推薦!2.
  • 推薦8部韓國高分災難片:災難前人性展露無遺,最後一部最真實!
    當然,好的片子也不都是歐美全包攬了,在亞洲這片土地上,有咱們國產影片,日本片,泰國片,韓國片都比較能夠吸引觀眾。尤其是韓國片,別看國家不大,但是拍的片子風格比較獨特。他們引用的題材敏感度可謂超前,尺度的巨大也是內陸無法比擬,所以拍出的電影很多都使觀眾得到深刻的反思。今天,捕影者專門盤點韓國8部精品高分災難片。
  • 解碼《火星救援》的視效和設計
    新華網洛杉磯2月28日專電(王千惠)獲得本次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火星救援》,是一部斥1.08億美元巨資拍攝的良心之作。影片以一個「真實」的火星為布景,細細描繪了一個太空人在火星上的獨居生活。    然而一切的努力都帶來了回報。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個廣袤壯闊、令人讚嘆的紅色星球。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師們最後特意為這顆火星的俯瞰圖加上了三個火星地標:太陽系最高的火山奧林帕斯山、夏帕雷利隕石坑和太陽系最大的峽谷巴耶斯峽谷。他們希望藉此營造出「真實的科幻感」。如果有天文愛好者能辨認出來,也能為他們的觀影增加一絲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