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懸念感很強,技術美感到達登峰造極地步,過癮吶!

2020-12-04 錯落牽絆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火星救援》。故事講述的是載人航天宇宙飛船阿瑞斯3號成功抵達火星,誰知一場破壞力極其巨大的風暴向太空人們襲來,阿瑞斯3號被迫中斷任務,緊急返航。撤離途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被飛船上吹落的零件擊中,由於生還希望渺茫,隊友們只得匆匆返航,並向世人宣告他已犧牲的事實。出乎意料的是,馬克以極低的概率活了下來。他躲進駐火星的航天基地療傷。下一次火星任務要等到四年後,而基地內的補給僅夠他維持31天。短暫的絕望後,馬克決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這顆空無一人的星球上種植作物,尋找一線生機。

與此同時,地球方面也很快發現馬克生還的事實,他們想盡辦法部署營救計劃。孤軍奮戰的馬克,能否等到救援隊伍的到來?《火星救援》最最出色的地方在於:質感!質感!質感!無論是火星的場景,還是各種太空設備的造型、功用、操作方式,都極其寫實、逼真。不像很多科幻電影,為了視覺效果隨意做不知所以的誇張設定,追求「智笑愚駭」效果。影片所呈現出來的技術美感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首先是人物的塑造。Hermes上那麼多的太空人,每個都是蜻蜓點水,有些模板化。Jessica的表演得給個差評,念臺詞的時候一點情緒都沒有。演堅強的女隊長也不能這麼演啊,不是說四平八穩就等於有底氣。NASA的人也不例外。為了有衝突而衝突,這也是在理解之中。畢竟是「救援」,不僅僅是男主想辦法生存那麼簡單。他要是聯繫不到地球,種多少土豆都沒用。但是人物線索一多,導演就有點力不從心了。為了快速讓觀眾知道在哪裡,每個人物心裡想什麼臉上就有什麼。

我要盛讚作為主演的馬特達蒙,將冷靜堅毅、開朗樂觀的植物學家、太空人的形象演繹得絲絲入扣,他的表演令人物既可親又可敬,在面臨困境甚至瀕臨絕境的時候,在希望降臨和終究獲救的剎那,他的痛苦、狂喜和感動都來得內斂卻深富感染力。電影特效很震撼,外太空的生活很傳奇,同伴間的情誼也很溫暖。 然而在讚美聲中,也有不和諧聲音傳來。美國多家亞裔協會都向影片表達了強烈抗議,原因是原著小說中的幾名亞裔人物在電影中被改編成了白人或是黑人角色,這在對種族問題極其敏感的美國,很容易被理解成種族歧視。

不過我想本片的編導未必是有意為之,片中亞裔角色的戲份其實並不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航天再一次成功搶鏡。在美國宇航局的營救行動遭到重大失敗時,中國航天局慷慨相助,施以援手。這是一部敘事舒緩,追求科學性的作品,電影基調是娓娓道來,講述了男主角的成長與團隊夥伴的自我救贖,因為電影的敘事風格,使影片展現出的氣象更為恢弘,且接近了紀律片式的呈現也增強了電影內容的真實感,電影在節奏和情緒上的拿捏使電影本身也變得平淡,這或許是硬幣難以取捨的兩面,卻絲毫不減電影的觀賞性。一部懸念感很強,讓人大呼過癮的影片。

相關焦點

  • 《火星救援》一部可以帶來快樂正能量,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
    以商業電影的標準來看,《火星救援》是一部很聰明的大製作,劇情跌宕起伏也為觀眾帶來了簡單純粹的滿足感。《火星救援》不像《星際穿越》那樣野心勃勃,它打了手穩妥的牌:這是一部有腦子的商業大片,與現實生活的共鳴感更強。 《火星救援》是斯科特這些年來難得能為觀眾帶來純粹享受的電影。
  • 這部18年前上映的科幻片,評分只有7.5,但比《火星救援》更精彩
    要說立意深刻、觀賞性不錯的電影,小影來推薦一部,名字叫《火星任務》。想必大家都看過《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普羅米修斯》,但鮮有人看過甚至聽說過《火星救援》。《火星任務》的豆瓣評分只有7.5,而《火星救援》高達8.4分,《地心引力》也有7.8分。我要是告訴你《火星任務》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普羅米修斯》的結合體你會不會驚訝。
  • 《火星救援》影評:把科學思維置於先進技術之上
    作者:劉天亮  良好的科學素養,不僅意味著面向未來的視野,更意味著和自己的過去、歷史保持對話的能力  近期上映的《火星救援》,作為一部套路感很強的災難片,即便被當作罹難者被獨自遺棄在火星,他也基本不糾結死亡的陰影面積問題,而是迅速轉向了技術層面:如何解決食物不足問題,重新和不知能否指望的地球總部聯繫上,再想辦法抵達商定的救援現場。這不禁讓人懷疑,科學家之所以掉坑裡了還保持樂觀,或許是因為不知道悲觀有什麼用。可以說,他們的「樂觀」是專注的副產品。幫他們戰勝恐懼的不是天性,而是「先解決一個問題、再解決下一個」的技術主義思維。
  • 電影推薦:《火星救援》
    最近幾年太空題材的商業大製作屢見不鮮,前有《地心引力》、《星際穿越》再到這部《火星救援》,好萊塢的名導演們似乎越來越願意衝出地球,走向太空去思考問題了。毫不誇張地說,除了《地心引力》這部畫面勝過劇情的太空美景宣傳片,其餘兩部我都不止一次的走進了電影院,《火星救援》我甚至看了三遍,在臺灣的時候就忍不住看了兩遍,等到回到大陸剛剛上映又和同伴去回味了一遍。其實這兩部的劇情也不是多麼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僅僅屬於把一個好故事用及其壯麗的畫面表現出來而已。當然對於多數國產電影來說要是能做到這一步,就已經能夠讓人拍手叫好了。
  • 《火星救援》,可能真的被高估了
    這個帶有強大的主角光環的「太空宅男」輕鬆地在火星開發出了多項生存技能樹,這些技能樹背後就是最被人稱道的是技術細節的超預期呈現。 而這一點,也是推高IMDb評分的主因之一。 我的結論是,如果拋開這些技術細節,《火星救援》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IMDb 8.2的高分也只是暫時的。
  • 解碼《火星救援》的視效和設計
    新華網洛杉磯2月28日專電(王千惠)獲得本次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火星救援》,是一部斥1.08億美元巨資拍攝的良心之作。影片以一個「真實」的火星為布景,細細描繪了一個太空人在火星上的獨居生活。從在太空休息站裡苦心鑽研外星土豆培育,到穿著太空衣在紅色火星荒漠中孤獨穿行,極具真實感的外星體驗讓看官們過足了癮。緊接著,「火星雙程特價票各大影院有售」的消息被買帳的觀眾們傳開了。一來二去,票房自然是吃香得緊。迄今為止,《火星救援》已納入了約6.2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總收入。    但在影片上映之前,誰也無法預料票房的走向,因此投資、策劃都必須謹慎。如何能夠確保人氣、口碑雙豐收?
  • 《火星救援》不拍續集 馬特·達蒙:不要被扔回去
    》續集  已經雄霸北美票房榜四周之久,並同時在爛番茄和IMDB兩大北美影評網站上獲得高分的《火星救援》將於11月25日以3D、IMAX3D、中國巨幕3D的版本在中國內地影院全面上映。昨日,《火星救援》的主創——被中國粉絲親切地稱作「馬呆萌」的馬特·達蒙、「384」塞巴斯蒂安·斯坦以及中國演員陳數、導演雷德利·斯考特來京宣傳新片。馬特·達蒙盡顯「呆萌」本色,被問起是否要拍《火星救援》續集時,他一臉入戲太深的表情回應:「我不要被扔回火星!」談及與中國的緣分,馬特·達蒙直接點了剛跟他合作過《長城》的劉德華的名字,希望能與華仔有更深入的合作。
  • 《火星救援》一部激動人心的電影
    雖然它基於計算機科學家安迪威爾的同名暢銷小說,但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直接喚起了一部更老的電影:拜倫哈斯金的「火星上的魯賓遜漂流記」,其聳人聽聞的標語「美國唯一一位太空人進站反對地球以外的所有可能性!「幾乎總結了兩部電影。
  • 《火星救援》真的完爆《星際穿越》嗎?
    票房中等大師名頭叫得響,題材新鮮度不夠《火星救援》10月2日在北美公映,首周末票房5500萬美元,乃史上10月電影開局成績的第二高。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個周末,《火星救援》再次入帳3700萬美元。上映10天,耗資1.08億美元製作的《火星救援》已收回成本。
  • 科學家發現金星有生命存在可能 VR體驗館《火星救援》
    因為磷存在於人類的腸子、一些動物的糞便和其它動物以及微生物中,具有很強的毒性,曾被軍隊用作化學武器,農場用作燻蒸劑。在火星上出現這種氣體,讓人遐想不斷,但是目前也還只是觀測而已,尚未收集到任何樣本,該推測尚有待證明。因為宇宙的神秘和未知,人類對外星生物一直充滿想像,如果有機會去火星冒險你願意嗎?VR體驗館《火星救援》將讓你實現這個願望。
  • 這是《火星救援》最強科普文|火星|電影資訊|馬特達蒙|鈽238
    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新片,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滿足的就是這樣一種想像:從無到有,一切都靠科學和雙手。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新片,馬特·達蒙主演的《火星救援》,滿足的就是這樣一種想像。《火星救援》原著作者安迪·威爾是誰?《火星救援》改編自同名小說,原著作者安迪·威爾不是職業作家,而是一名給魔獸爭霸2代寫過代碼的程式設計師。安迪·威爾是物理學家的兒子,他的童年在阿西莫夫和克拉克的科幻小說中度過。
  • 火星救援,什麼才是逃離火星的正確姿勢?
    不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畢竟在地球這端出事,總好過補給飛船花了八個多月時間降落火星時再發生事故的好,不然沃特尼真的將成為「迄今為止唯一死在火星上的人」了。真不知道該說這是美國的英雄主義特色,還是《火星救援》作者安迪·威爾是個白蓮花呢。引力彈弓到底是什麼鬼?為了讓觀眾弄懂引力彈弓的方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因為NASA工作人員才不會這麼小白啊),黑人小哥還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他的救援方案。
  • 《火星救援》|一份來自火星的生存指南
    火星的地表情況,並沒有嚇退各國科學家們的研究熱情,多年來,他們仍然在不斷觀測、了解這顆星球,試圖挖掘火星深藏的秘密。在眾多奔赴宇宙探測的太空人中,有一個太空人受到了上帝的戲弄,意外的留在了火星,開啟了驚險萬分的自救生涯。他就是《火星救援》裡的主人公馬克·沃特尼。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火星救援》裡的物理學
    [摘要]《火星救援》打著科幻電影的名義,寫的是科學和勵志故事。萬一有一天我被拉在火星,我會怎麼辦?我也會說出瓦特尼說的話,讓科學幫我活命,讓科學徵服火星。他的研究成果之一是火星表面顏色和季節變化,指出火星上存在沙塵暴,這些都在《火星救援》裡被大篇幅應用。
  • 火星救援落難者,在火星上種植求自保,隊友這樣救他!
    人類在宇宙上生活,一直是人類多年的希望,而在這部影片火星救援中,就表現出了這樣的事情。美國的幾個月航員在這裡做實驗,但是遠處發生了風暴,他們正要離開的時候,自己的一名隊員竟然出現了意外,被風暴吹走,而且太空衣也破損了。
  •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
    《火星救援》:馬特·達蒙在火星上種土豆的日子,馬克等六人人去火星執行任務,但是遇上巨大的沙塵暴。問題是所有的火星登陸計劃都是計劃好的,想要改變這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牽一髮而動全身。再說,誰知道馬克能不能堅持到救援活動的那一天呢?還好馬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他尋找到數年前的火星探測車——探路者號,這個早就失去聯繫的探測車或許能夠讓他聯繫到地球。果然,探路者號並沒有損壞,只是沒有電了。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本期#大神來聊火星救援#我們有請到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載人星際探測研究室,主要從事載人深空探測領域相關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師王平博士,為大家一一解答。1問:電影《火星救援》您看過了嗎?評價如何?王平:看過了。影片拍得很好,劇情很緊湊,科學性和常識性錯誤較少,是近年來比較優秀的科幻題材影片,也可作為載人深空探測領域的科教片,值得學習研究。
  •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有可能實現嗎?
    如果說火星原本也和地球一樣擁有海洋,那麼它的水又去哪裡了?我們熟悉的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有可能實現嗎?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科技向未來》第二期節目《即將啟航!關於火星,你知道多少?》,為您繼續揭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電影《火星救援》中的情景 有可能實現嗎?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