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中的理性精神

2020-12-04 風雨裡等你

火星救援中的理性精神。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一部星際版的野外生存故事,那就是《火星救援》。故事開始於男主一行人的火星任務,在一次巨大的風暴當中,男主一行人急於逃離火星,但是過程當中,團隊的領導沒有發現男主掉了隊,最終男主被遺棄在這座荒涼的星球上。男主醒來後,發現自己受了傷,於是他拖著受傷的身體,艱難地回到了能夠提供生命支持的基地。

回到基地後,男主拔掉了插在自己身上的異物,並給自己縫針,在這裡小編不得不佩服男主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靈活的思維。幸運的是,身為生物學家的男主掌握了足夠多的科學知識,這是讓男主得以生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小編也非常佩服影片中的男主接受現實的能力,在孤立無援的情境下,男主很快就接受了自己正身處於無依無靠,食物和水資源不足,惡劣的環境的局面。而且非常冷靜地進行了分析,並採取行動。

吸引小編的一點是,和以往的科幻題材電影不同的是,整部電影更具有現實意義。對於困在火星的男主來說,想要活下去就要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男主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製造水,去種土豆,可以說用自己的親身實踐寫了一本火星生存大全。小編也非常欣賞這部電影用一種喜劇的方式去講述整個故事,有的時候你甚至會忘記主角正在經歷的絕境。

在基地裡的資源只夠男主用一個月的量,幸虧男主利用自己的知識解決了自己的難題,但是要在這樣的星球上生存四年也絕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幸運的是,宇航局的一名職員在一張衛星照片上發現了異樣,宇航局這才發現男主還活著。於是,地球上的人們展開了營救男主的行動,但是必須爭分奪秒,因為男主在火星上所能利用的資源已經不多了。

在這裡,小編想說一下飾演男主的表演,他很好的詮釋了男主時而絕望時而樂觀的心境,可以說男主是這部電影所要探討的核心。這部電影所探討的由在另一個星球的生存故事變成了人類的創造力和信念的力量。男主是個普通人,但是經過多年科學思維的訓練,保證了他在危急的情況下保持冷靜的能力,但是這部電影不只是男主一個人的獨角戲,我們還可以看到地上的技術人員和男主一行人為拯救男主於水火之中的努力。

要在相隔這麼遠的距離去救一個人,其中的困難自然不必多說。這也就體現了人們為達成目標通力協作的重要性。為了救出男主,宇航局的人們動用了全球的力量,他們相互協作,共同謀劃,一直在尋找可以把男主帶回來的飛行器。小編非常喜歡男主在影片中所說的話,大致意思是這樣的,男主在這座荒蕪的星球上獨自探索,每一座山峰,每一個溝谷都是人類在這個星球上上的第一次印記,這樣的探索精神就像是當初西方的大航海時代,而人類對於宇宙的啟蒙不正是因為宇航人一次又一次的探索才得來的麼。

只有掌握足夠的知識才能掌握生存的主動權,這一句話被這部電影非常生動的演繹了出來。還有就是這部電影的主線非常清晰,沒有一些有的沒的來幹擾本故事的劇情。在這部電影當中,我們不禁感嘆於男主求生的意志,在等待和希望當中,空虛,無奈,絕望的情緒很容易摧毀一個人的意志,男主也會在這樣的狀態下崩潰。

當他得知自己的隊員們還不知道自己還活著,地球那邊也宣布了自己的死亡的時候,男主還是一時間情緒崩潰,甚至罵了髒話。但是男主很快的調整了過來,甚至和自己的隊員調侃起來,最後正在回家路途上的隊員們決定返回火星去救男主。男主角最終還是回到了地球上,其中非常感人的一點是,男主坐在學校的長椅上,看著周遭的學生和環境,他注意到地上的一株小草,他用手指慢慢碰了一下小草,並問了一聲好。

可能是因為在太空中長久的孤寂以及在火星上的惡劣環境,男主更加敬畏身邊的每一個生命,看到這株生命力旺盛的小草就像是看到了那個在火星的自己,他覺得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竭盡全力。那麼,小編講到這裡,大家對於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呢,那就在下方的討論區留下自己的觀點吧。

相關焦點

  • 科幻作家:《火星救援》等科幻片配合美國家政策
    很多觀眾對於影片中馬特·達蒙在火星上一個人「種土豆」津津樂道,也有人對於電影中出現的「中國元素」感到驕傲。但是在專業的科幻作家眼中,《火星救援》是一部什麼樣的作品呢?  「因為我們已經看過太多陰暗的悲觀主義的科幻電影,包括我自己也寫了不少很悲觀的科幻小說」,看完電影後,陳楸帆說自己覺得有點慚愧,「我覺得我們應該回到《火星救援》中展現的鼓舞人心的精神中去。就像劉慈欣老師所說的,應該回歸到人類剛開始開拓宇宙、嚮往探索太空的那個年代中去。」
  • 《火星救援》求生的欲望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火星救援》,其題材就令人相當著迷:透過受困在火星上的地球人,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求生,宛如《浩劫重生》的劇情,融合《馬蓋先》的機智,加上《2009月球漫遊》的孤獨感,《火星任務》的太空探險場面,讓《火星救援》整體呈現相當多元豐富。
  • 走心影評:火星救援,一個人孤獨戰鬥!
    火星救援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在火星上落單的太空人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火星上現有物資等待救援的故事。暴風來臨時,男主和隊友正在採集火星土壤樣本。在小隊緊急撤離的過程中,男主被暴風吹起的鋼板拍飛,下落不明。五名隊友誤認為他死了,在飛行器倒下之前起飛,終止任務離開火星。
  • 《火星救援》:致敬生命,生死救援!
    電影《火星救援》是2015年推出的一部極具科幻冒險故事的電影,該片將故事背景設計在遙遠的火星,確實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看點。其根據著名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一經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高口碑回饋。影片中很多角色設定都極具看點,對於劇情的推動起著重要的作用。演員馬特達蒙所飾演的角色馬克,作為電影主人公其形象生動地塑造出了男主角臨危不懼的樂觀心態。植物學家與太空人的雙重身份,顛覆了傳統科幻題材的死板守舊。這部極具探索精神的電影,將幽默風趣注入到情節之中,不同於往昔的冒險作品,給人過於嚴肅壓抑之感。
  • 直擊《火星救援》中國首映禮
    ,引得在寒風中守候多時的影迷們陣陣尖叫。  《火星救援》的頭號明星馬特·達蒙今年成了中國影迷的好朋友,他先是花了半年時間輾轉中國多地拍攝《長城》,今天跟故地重遊為《火星救援》造勢。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現場,達蒙還為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充當翻譯,儼然是半個中國通。
  • 其實《火星救援》是一部青春片
    安迪·威爾的小說《火星任務》改編的年度大片《火星救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映3天,累計票房超過2億,位居近期票房之冠。比另一部近期公映的熱門電影《我的少女時代》9天累計1.96億票房的業績還要好。一部科幻題材電影比一部青春電影的票房業績高,在院線電影市場上並不多見。不過在我看,《火星救援》其實就是一部青春片。
  • 《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
    原標題:《火星救援》角色特輯"冬兵"亮相 塞巴斯蒂安斯坦帶你直擊太空救援行動 《火星救援》曝光角色特輯,"冬兵"塞巴斯蒂安·斯坦揭秘太空救援內幕。《火星救援》即將登陸內地銀幕時光網訊 將於11月25日與觀眾見面的太空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曝出一款角色特輯。以演員塞巴斯蒂安·斯坦所扮演的隊醫太空人克裡斯·貝克為主角,講述了阿瑞斯3號的小組成員在火星上的遭遇和經歷。
  •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火星救援》:喜劇貫穿全片 以科學思路救援一切 時間:2015.11.26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桃桃林林 分享到:
  • 創業者看《火星救援》的理由
    在感恩節之際,在北美曾經票房奪冠、口碑也爆棚的科幻片《火星救援》終於在國內上映。而IDG君在看完了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執導、馬特·達蒙 主演的太空科幻史詩《火星救援》(The Martian),除了發現馬特·達蒙真的是世界上最需要被拯救的男人——從《拯救大兵瑞恩》到《星際穿越》再到《火星救援》,為什麼你總是那個倒黴蛋——IDG君還意外地發現,與其說這部片子是科幻片,其實這部片子的故事更是我們身邊的創業者們每天生活的縮影嘛。
  • 【免費搶票】11月28號 《火星救援》星際救援,刻不容緩~!開始搶票啦~
    / 克裡斯汀·韋格 / 傑夫·丹尼爾斯 / 麥可·佩納劇情簡介:  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 Matt Damon 飾)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後,與他的機組成員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這次任務中喪生。
  • 中國載人航天專家揭秘《火星救援》中的航天科學
    網易娛樂12月9日報導 試想你一覺醒來,發現躺在火星的沙漠裡,太空人隊友都以為你掛了,正光速飛回地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印度洋裡飄,好歹還有一隻老虎陪著,你抬頭,周圍連只蒼蠅都沒有,咋辦?這正是當下備受熱議的電影《火星救援》中,馬特·達蒙飾演的馬克·沃特尼的真實處境。
  • 《火星救援》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物內心矛盾掙扎
    《火星救援》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物內心矛盾掙扎 《火星救援》中文特輯 美言「給科學的一封情書」 時長:01:32 來源:電影網
  • 《火星救援》影評:一部前所未見的紀實科幻片
    文|韋其江  眾人翹盼的《火星救援》終於在25日登場,410萬元的午夜場成績讓《火星救援》不出意外地成為熱賣品。從市場走向來看,《火星救援》有望衝擊單周5億元的票房高點。《火星救援》將「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減到最小,將「科學」成分增到最大,通過紀實性的表現手法,用大量基於現實科技與科學理論的細節,展現了太空人火星求存與營救的壯舉,堪稱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寫實(紀實)科幻片的全新類型。  《火星救援》的開場沒有過多的鋪墊和煽情,而是開門見山的將整個劇情擺在了觀眾的面前,就是在火星遭遇困境,進行自救的過程。
  • 逗比的精神面對慘澹的人生——《火星救援》
    哈嘍,大家好,小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解說一篇大型勵志逗比電影——《火星救援》。有一天段子手太空人也就是我們的男主角馬特在火星執行任務時,因為運氣不好的遭遇了風暴,身負重傷,但是他有主角光環啊,身為主角的他肯定不會這麼快就死了,而地球上的人們沒有發現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人們換了一批人登上火星,直到這時候才發現馬特居然還活著,於是美國人民就開始瘋狂地拯救馬特,可以說美國政府很良心的,隔三差五的來一趟,給馬特帶點吃的喝的,對於拯救馬特可以說一直沒有鬆懈過
  • 史興慶:《火星救援》,中國元素成全美國主旋律
    原標題:史興慶:《火星救援》,中國元素成全美國主旋律  這次中國元素沒打醬油。《火星救援》中,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救援馬克·瓦特尼(馬特·達蒙飾)的努力失敗、一籌莫展之際,中國航天局無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使得飛船得以成功補給,返回火星救回「呆萌」,「中國元素」起了關鍵作用。
  • 《火星救援》中的科學與不科學
    當然,作為一部科幻電影,《火星救援》難免也有虛構與誇張的成分。可以肯定的是,這部電影中確實有一些科學上失誤。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其中的科學與不科學的地方:火星上的大風暴大風暴是不可能在火星上出現的。火星上的氣壓很低,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
  • 《火星救援》發布全新中文特輯 展現人性的掙扎
    今日,片方二十世紀福斯發出了一款新中文特輯,展現了各方人在是否拯救被困火星的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演)這一問題上的內心掙扎,也進一步展現了這部年度佳作的精神魅力。  《火星救援》改編自安迪-威爾的同名科幻小說。講述了在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馬特-達蒙飾演)經歷了一場惡劣的風暴後,與他的機組成員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這次任務中喪生。
  • "火星救援"太空求生情節逼真 "火星上的魯賓遜"逗樂觀眾
    馬特·達蒙飾演的太空人馬克·沃特尼飾成了「火星上的魯賓遜」,一個人在火星上生存許多日夜,樂觀得令人動容,讓人看到生命的偉大之處。 影片改編自美國同名暢銷小說,故事發生在不久的未來,一次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中,馬克·沃特尼和太空小組意外遭受強烈風暴襲擊。一群人撤退時,馬克遭遇意外並與隊友失聯,所有人都認為他在任務中喪生。
  • 《火星救援》觀後感:論美國電影發展史的成與敗
    就像電影宣傳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救援只在兩億兩千五百萬公裡以外」,人類面對茫茫宇宙之時的脆弱,是《火星救援》《地心引力》《星際穿越》這類電影的一貫主題——正如我在《地心引力》的長影評中所說:「一般的求生題材影片主角都會面對複雜的困境,比如困在叢林裡,怎麼找水?怎麼找吃的?怎麼躲避老虎?怎麼避免傷口感染?怎麼找到走出去的路?
  • 《火星救援》中的硬核科幻,火星上種土豆真的可行嗎
    《火星救援》(The Martian)改編自安迪·威爾2011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說,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在這部少見的、沒有反派的電影中,人類通力協作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其科幻內容相當硬核。不過今天筆者打算針對其中的一個情節跟雷德利老爺子較較真:馬克·沃特尼真的能在火星上用便便種土豆養活自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