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捕食啟發飛彈防禦技術

2020-06-24 臺海網
蜻蜓捕食啟發飛彈防禦技術

蜻蜓對目標的捕捉成功率高達90%至95%

據外媒報導,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蜻蜓在捕食過程中大腦如何快速作出反應,在數十毫秒內計算獵物的飛行軌跡,並預判其活動趨勢,完成攔截抓捕。研究人員希望從中找到靈感,研發體積更小、更高效的飛彈防禦系統。

蜻蜓是自然界中的「完美殺手」。哈佛大學最近一項研究表明,蜻蜓對目標的捕捉成功率高達90%至95%。通過觀察蜻蜓會發現,蜻蜓的眼睛佔據頭部的大部分,可從多個角度觀察獵物。即使獵物不斷做出躲避動作,蜻蜓也會以近乎即時的反應完成追擊和抓捕,這一切要歸功於蜻蜓的大腦。研究人員發現,蜻蜓的大腦能夠計算出與獵物之間的距離、獵物的前進方向和速度,並以毫秒級速度計算出最佳攔截軌跡。這種快速決策與飛行技巧的完美結合,正是飛彈防禦系統需要的。

為此,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進行多次計算機仿真試驗。在虛擬環境下,利用計算機算法模擬蜻蜓大腦處理視覺信息,作出行動決策,並成功完成捕獵。實驗結果表明,「蜻蜓大腦式」的仿真模型是可行的。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希望在不降低攔截彈速度和精度的同時,通過將攔截彈上計算機小型化,提升對目標的攔截率,最終提高飛彈防禦系統的作戰效率。

在實現對蜻蜓大腦的仿真建模後,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放在複製蜻蜓大腦神經網絡上。蜻蜓對獵物運動變化的反應時間只需50毫秒,而人類最快的眨眼動作需要300毫秒。如果成功模擬蜻蜓大腦神經迴路,人工神經網絡可在短時間內完成海量信息處理和計算。目前飛彈防禦系統採用的攔截技術是基於大量計算完成的,耗時費力且效率低下。如果將蜻蜓大腦的仿真模型應用於飛彈防禦技術將會帶來哪些變化?研究表明,此項技術的巨大潛力表現在:減小攔截彈上計算機的尺寸、重量和能耗,使攔截彈更小、更輕,因而更具機動性;對於速度快、難以預判飛行軌跡的高超音速武器,提出新的攔截方法;以少量現有傳感器即可追蹤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蜻蜓和飛彈的運動速度相差懸殊。因此,此項成果最終能否應用於飛彈防禦技術還有待進一步考證。蜻蜓大腦計算模型的研發成果可應用於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後者目前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成高帥 張小偉)

相關焦點

  • 蜘蛛捕食蜻蜓:蜻蜓陷入蜘蛛網,被蜘蛛用蛛絲纏成一捆!
    蜘蛛按照捕食方式可劃分兩大類:結網性蜘蛛和徘徊性蜘蛛!就是一種會結網,一種不會結網,通過四處遊走或者偽裝來捕食獵物,來看看結網性蜘蛛如何捕的?當一隻蜻蜓誤闖進蜘蛛網時,蛛絲看似非常小,卻讓蜻蜓無力擺脫,最終成為蜘蛛的食物。
  • 「父親和飛彈結緣於『竹蜻蜓』」「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來渝宣講
    父親和飛彈結緣於「竹蜻蜓」黃道群說,童年時期的黃緯祿和當地其他孩子一樣,喜歡玩「竹蜻蜓」。別的小孩比賽看誰的竹蜻蜓飛得高、飛得遠,而他卻常把竹蜻蜓捧在手裡不停地端詳。一天,他突發奇想:要是把多個竹蜻蜓有序地連在一起,用橡皮筋作動力,讓它們聯合工作,有的向上飛,有的向前飛。並且,在竹蜻蜓的下面系一個炸彈,在引線上綁一根香,計算好飛行時間和香的長度,把香點燃,在到達敵人所在地的上方時引爆炸藥,這樣不就做成了一個會飛的炸彈?「這個想法,如果付諸實施恐怕還有些困難,但有誰知道,這是否寓意著父親以後會用畢生的心血去鑄就自己的飛彈人生呢?」
  • 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對中國的影響威脅
    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對中國的影響威脅  「薩德」全名為「戰區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是陸基高空遠程反導系統,攔截高度超出大氣層,達到了150千米。隨著試驗次數的不斷增多和技術的成熟,不僅是美國,日本等國家和臺灣地區也「瞄」上了「薩德」。
  • 發現小鼠防禦天敵反應「簡單」策略
    本報訊(見習記者刁雯蕙)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生物學》。該研究揭示了小鼠大腦在處理視覺線索時,存在一個用於檢測天敵的「警戒範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速識別危險信號,並誘發防禦反應。
  • 完美殺手——蜻蜓
    也許你不相信,雖然兇猛的大白鯊和強悍的獅子都是自然界中的頂級捕食者,但如果比較捕食的成功率,他們和嬌小的蜻蜓比起來都只是業餘水平。大自然賦予了蜻蜓強大的視力、無以倫比的飛行技術,以及帶鋒利鋸齒的大嘴,使它們不但能夠高效地完成獵殺,還能躲過幾乎所有的追殺。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蜻蜓都有些什麼獨門秘籍吧!
  • 蚊子天生的天敵,環境的檢測專家——蜻蜓
    蜻蜓的生活習性蜻蜓生活中熱帶、亞熱帶地區,非常喜歡潮溼的環境,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蜻蜓是食肉性昆蟲,它們喜愛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因此,蜻蜓也不負人們對它的喜愛,是一類不折不扣的有益於人類的天敵昆蟲。
  • 防禦反應存在「簡單策略」
    來源:科技日報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產生快速且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 8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 Biology期刊。
  • 【重磅】飛彈集群智能突防技術的新發展
    當前,美國飛彈防禦武器的先進性和反導理論的前瞻性都走在了世界前端,其飛彈防禦體系日趨完備,作戰空域從末段低層、末段高層、中段大氣層外反導發展到儘早攔截、全程攔截,防禦手段由動能直接碰撞式殺傷到高功率雷射等多種方式,攔截目標由傳統彈道飛彈到臨近空間高超聲速武器,試驗類型從單一靶彈發射點、單一攔截點轉向多靶彈發射場、多攔截點,逐漸形成以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為重點區域,以本土防禦為後盾的天
  • 研究發現防禦反應的「簡單」策略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供圖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產生快速且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 Biology。
  • 伊朗:自產飛彈防禦系統優於薩德 可抵禦美方威脅
    伊朗方面展示的移動遠程地對空飛彈防空系統。(圖:pressTV) 海外網8月24日電一名伊朗陸軍將軍表示,該國自行製造的飛彈防禦系統「巴瓦-373」(Bavar-373)比美國「愛國者」系統及其俄羅斯對手S-300要好得多。
  • 飛彈突防:反探測突防技術如何瞞天過海?
    與大眾的常規認知不同,突防並非只有「唯快不破」一條思路,要突破飛彈防禦系統,尤其是中近程防禦系統,誘騙是一個比較有效且技術相對易於實現的辦法。誘騙的最終目的是幹擾和阻止防禦體系對彈道飛彈的準確探測、跟蹤及識別,目前採用的反識別突防技術有電子幹擾及隱身、誘餌等方式。
  • 上千蜻蜓飛蛾揚菱路殞命
    揚菱路(邗江區方巷鎮到公道鎮路段)成了蜻蜓和飛蛾的「死亡通道」。記者2日上午探訪發現,上千隻蜻蜓和飛蛾在這條路上殞命。上千漂亮飛蛾被車撞死記者現場看到,揚菱路上飛舞著許多黑色的飛蛾,飛行高度一般在0.5米-4米。
  • 深圳先進院發現防禦反應的「簡單」策略
    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產生快速且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 Biology期刊。
  • 蜻蜓是昆蟲嗎?
    蜻蜓別稱丁丁、螞螂、負勞等,為蜻科和蜓科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等,可在空中飛行捕捉害蟲,其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而且不同種類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是不是昆蟲吧!
  • 防禦反應存在「簡單策略」
    防禦反應存在「簡單策略」  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產生快速且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  8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 Biology期刊。
  • 日美將聯合打造低軌道飛彈防禦網絡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導 日媒稱,日美兩國政府將共同打造由多顆小衛星探測、追蹤飛彈的體制。這些小衛星將在距離地面300到1000公裡的低軌道運行,負責監視和攔截飛彈。據《日本經濟新聞》8月19日報導,日美的方針是在距離地球更近的低軌道區域對新型飛彈展開探測和追蹤。
  • 全新成像技術揭示了蜻蜓翅膀天然抑菌的秘密
    雖然早有研究指出蜻蜓翅膀擁有一定的抗菌特性,但大家對其原理仍不是很了解。當想要更進一步地探索神秘的蜻蜓翅膀的微觀結構的時候,還面臨著一個刺手的問題,因為它很容易在強大的顯微鏡下被損壞。 好消息是,昆士蘭理工大學(QUT)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項全新的技術。
  • 科學家受螳螂蝦捕食爪啟發研螺旋狀複合材料 有望提高汽車燃油經濟性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受一種小型甲殼類動物的啟發研發了一種新型輕量化、抗衝擊的材料技術,可能能夠改變大家的運動方式,以及提高風電場的生產率和汽車燃油經濟性。
  • 為什麼石炭紀的巨型蜻蜓有1米長,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躲避天敵和捕食之所以沒有說氧氣和蜻蜓的呼吸器官,是巨脈蜻蜓體型巨大的原因,是因為演化是沒有目的的,雖然這樣的條件可以使他們的體型更大,但生物也不一定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但是環境是會淘汰一批不適應環境的演化方向,這個環境很大程度時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
  • 蜻蜓是益蟲還是害蟲?
    ,分蜻科和蜓科兩科,由稚蟲蛻變至成蟲的階段中不需經歷結蛹的過程,一生只經歷卵、稚蟲及成蟲三個階段,稚蟲是水生的,而成蟲則是具飛行能力的陸生昆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蜻蜓是益蟲還是害蟲吧!蜻蜓是益蟲還是害蟲?蜻蜓是益蟲。